陳璐怡 鄭瑞瑩 葉 丹
廣州市城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 廣東 廣州 510000
醫療建筑景觀設計長期處于較為被動的狀態,園林設計再醫療建筑規劃種往往處于最末端的環節,其中最為明顯的便是交通組織混亂問題。主要是在進行醫院的總體規劃過程中,針對其中的學科交叉現象,以及其未來的發展趨勢,沒有進行科學的定位,以及合理的規劃設計[1]。由于建筑功能與景觀觀景存在著一定附屬性質,這必然導致未能在醫療建筑功能區基礎上,進行醫養景觀規劃與設計,導致其布局零散,無法形成環境體系。
近年來因醫療大環境的需求,醫院不斷擴大規模,為處理更顯著的剛需問題,必然會在醫養景觀環境規模中縮減,使得醫養景觀設計無法達到預期的標準。即使新建醫院的綠地率提高到35%,但內容和形式還比較簡單,場地沒有高低錯落的地形,園路也只是簡單的環形回路;植物也只是簡單的喬木和灌木、草地的搭配,缺乏景觀的整體設計[2]。在以往的很長一段時間中,人們對于醫院的園林景觀設計都不是很重視,導致其基本都是呈現著一種建筑附屬綠地而存在,尤其是對于綜合醫院的前期規劃當中[3]。因此不管是其設計的合理性,還是其對于醫院的改善和患者的治療環境,都十分不足,并且對于醫院文化或者地域特色,也缺乏相應的展示。
現階段絕大多數的綜合醫院當中,醫院對于園林景觀以及相應的場地,在維護管理上并不完善,醫院的綠地在管理養護方面標準較低,養護工作只是簡單的喬木、綠籬、草坪的修剪,很多區域存在行人踩踏導致的泥土裸露,部分苗木長勢不佳的情況,無法營造高品質醫養景觀環境。
醫養空間景觀作為醫療建筑的室外延伸,其建設品質應與高品質的醫療建筑相匹配。所謂“高品質設計”,就是在滿足該設計基本功能作用的基礎上,賦予其更加深層次的文化內涵、思想態度和審美意趣的新設計[4]。如何營造高品質的醫養景觀軟環境,便利的交通接駁系統尤為重要,對串聯醫療建筑內部功能和室外環境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其次,融合醫養景觀的場所性和安全性,使醫養景觀場地具有開放性、活躍性、生態性、康養性,在對患者的心理和生理上都有照顧和療愈的作用。最后,結合嶺南地區的地域特色進行設計,傳承與發揚人文文化和地域特性,潛移默化中提升醫院整體形象,為醫院創造更多的價值。
(1)空間設計
區別于其他室外空間,醫養景觀的設計在空間上,空間結構和流線應能幫助患者減輕壓力,使身體達到良好的平衡狀態。同時應注意空間的易識別性,考慮老年人記憶力衰退的特點,空間設計應該簡單明了,不設置過于復雜的園路,同時在重要節點設置標識。
(2)功能設計
醫養景觀空間服務的用戶群體多樣,這些使用者由于心理、生理以及高壓工作下的脆弱敏感原因,造就了綜合醫院室外景觀需要滿足不同人的使用需求。舒適的醫院環境可以通過影響患者就醫和康復過程中的心理狀態對其身心健康起到積極的干預作用[5]。充分結合建筑功能和流線串聯的特點,設置能夠促進人們聚會交流的場所,有利于身體自我恢復和自我治療。
(3)植物營造
植物是醫養景觀設計中關鍵的自然元素,通過整合和搭配各種自然元素構建無限貼近自然環境的景觀空間,借助自然的力量,激發使用者的正向情感,消除身心障礙。在康養花園的植物設計中,需要兼具生態性、保健性、文化性,同時兼顧人們五感需求,種植適應南方氣候的花草植物等,通過植物營造實現綠色生態可持續發展。通過活動方案與空間的搭配設計,設置康養花園與園藝治療,讓醫患可以選擇利用園藝治療活動來改善個人狀態。
(4)設施精細化設計
醫養景觀軟環境環境中包括無障礙設施;隨處可休息的邊緣可座式花壇、座椅;適宜的設施材質如木材質;安全設計如設置止滑地面材質、扶手等;遮蔭避雨設施如適合嶺南地區地域特色的園建小品如風雨連廊、景觀庭院等。
(5)康養文化和地域文化植入
在醫養景觀中融入人文意境,融入醫院人文歷史,打造經典主題景點,點綴特色空間節點,建構醫院人文特色,使醫養大環境成為“醫療體系”加“康養環境”的綜合體。
嶺南地區屬東亞季風氣候區南部,兼具熱帶、亞熱帶季風海洋性氣候特點,全年高溫多雨,炎熱潮濕,太陽輻射量大且日照時間長。為解決通風、遮陽、隔熱和防潮防雨等問題,嶺南地區的醫療建筑多采用能形成風廊通道的建筑布局設計,并設置天井花園、屋頂花園和中心綠地等,利用植物蒸騰和空間對流,為內部不不同的空間提供更多通風降溫的機會。為獲得最佳的通風散熱、遮陽隔熱和環境降溫效果,宜在醫療建筑總體布局中,設計多樣化的綠化庭院,既能增加建筑內部空間的通風條件,又能為病人和醫護人員提供戶外活動場地。
由于區位、用地條件、等級規模和環境條件的不同,醫療建筑的室外庭院布局一般可以分為四種類型:多核心式、中心式、周邊環繞式和復合式。
(1)多核心式庭院
用地面積較為寬裕的醫院建筑可以采用最為合理的相對分散式的總體布局,將門急診、醫技、住院三大功能分置在不同的建筑單體內,再用空中連廊串聯起來,形成“圭”或“田”字形平面布局模式,建筑單體與連廊切割出了分散的綠化庭院,例如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增城院區)(以下簡稱“增城婦幼”)和中山大學附屬第一(南沙)醫院(圖2)。多核心式庭院布局模式能使各功能建筑擁有相對獨立的庭院空間,使建筑空間融入自然景觀元素,營造舒適的就醫環境,但占地面積較大,適合用地寬裕的醫療建筑。按此布局模式設計醫院庭院,門診及醫技區域可以設置小尺度的庭院空間,純觀賞型或可進入型景觀空間均可;住院區域的庭院空間應具有一定的規模,提供可供散步和活動的空間尺度,且應設置在病房視線通達的位置。
增城婦幼北面的門診醫技樓實際上是由6個核心筒結構呈扇形布置,三角夾角和核心筒天井均設置為小尺度的室外庭院,門診醫技樓與住院樓之間、住院樓南側的綠地為較為集中的室外綠化花園(圖1)。增城婦幼門診醫技樓內的小尺度室外庭院空間有較強的對外聯系性,契合了門診醫技功能的對外公共性質,為建筑內部提供大量的自然采光和多樣的休息場所。而住院樓南側的中心花園綠地面積較大,并布置了曲折的小園路、休息坐凳和兒童滑梯,適合康復期的病人在其中散步和活動。中山大學附屬第一(南沙)醫院總平面整體呈“圭“字形布局,在建筑單體之間以及中軸連廊下形成了多核心式的室外庭院,建筑總平面布局較為舒展,每棟建筑都能獲得良好的風壓自然通風,適應醫學流線功能要求。

圖2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南沙)綠地布局醫院(作者繪制)
(2)中心式庭院
中心式庭院是由醫院建筑圍合而成的集中型景觀綠地,具有較強的內向性和中心性,一般為人流聚集的區域,是醫院主要的戶外活動場所。中心式庭院一般會與多棟建筑接壤,為方便各個功能區的人們使用,宜設置連續的交通空間,一方面,可以縮短各功能區之間的通行距離,另一方面,優美的庭院環境降低通行其中的病人的壓抑感和緊張感。這種類型的庭院布局模式適合用地較為緊張的醫院建筑。珠海市第三人民醫院(以下簡稱“珠海慢病中心”)便是采用了中心式庭院布局模式(圖3)。珠海慢病中心的中心花園被建筑三面圍合,形成內向型的景觀空間,與各棟建筑出入口均可聯通,可通達性較高。

圖3 珠海市第三人民醫院綠地布局(作者繪制)
(3)周邊環繞式庭院
醫院建筑為獨棟或者建筑功能集中布置的情況下,景觀綠地環繞建筑周邊布置,形成帶狀或點狀的綠地空間。這種類型的景觀空間對外聯系性最強,是醫院建筑與周邊建筑、道路之間的過渡空間,所以常結合交通功能作為醫院前廣場或交通空間考慮設計。周邊環繞式庭院的布置較為靈活,占地面積較小,適合集中型的醫院建筑。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以下簡稱“廣州呼吸中心”)便是采用周邊環繞式庭院的布局設計(圖4)。廣州呼吸中心分東西兩個地塊,西地塊為門急診、醫技及住院三大醫院功能集中布置,東地塊為學術中心和實驗樓,通過空中連廊連通兩個地塊;主要景觀空間位于建筑北面的綠地,和兩個地塊之間的規劃道路兩側,結合內部車行道路形成了5個區域的景觀空間。西地塊門診樓北面綠地結合人流通達需求設計為人行主入口廣場,其西面綠地設置為車行主入口。東地塊的對外公共性較低,其北面綠地則設計為地面停機坪以及人行次入口。

圖4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綠地布局(作者繪制)
(4)復合式庭院
復合式庭院是指采用了前文提到的三種庭院布局類型中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醫療建筑庭院布局,靈活自由組合,能在醫療建筑內形成更豐富的綠化景觀空間,是最為常見的布局模式。前文提到的增城婦幼和珠海慢病中心便也屬于復合式庭院布局。例如,珠海慢病中心除了主要供休息觀賞的中心花園外,建筑西側的綠地設置為入口廣場,作為醫院的形象展示面和人流主入口;北側和南側則設計為室外地面停車場,大大緩解了地下室停車位的需求。
醫養景觀環境的高品質化有助于緩解醫患的不良情緒,通過自然的干預來輔助療愈病人的疾病并緩解醫護人員因高強度工作的精神和心理壓力。研究立足于嶺南地區,填補國內在嶺南地區醫養景觀研究的空白,探索適合嶺南地區的醫養景觀設計模式,實現把廣州建成亞洲一流的醫療中心城市,為醫療景觀環境的建設提供技術指導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