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林林
江西省地質局工程地質大隊 江西 南昌 333001
社會經濟高速發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急切,公眾性基礎設施的建設,對于百姓幸福感的提升至關重要。在開展基礎設施建設前期,工程地質勘察成果顯得尤為重要,對工程高質量建設起到基礎性保障作用[1]。
項目位于某鎮,地處安徽省黃山余脈與懷玉山過渡的丘陵地帶,地勢呈西南高、東北低,勘察場地原始地貌屬剝蝕準平原,場地較為平整,擬建農貿市場場地位于某鎮政府東北側,擬建周轉房場地位于擬建農貿市場場地東南側某鎮政府大院內,擬建場地整體西南側為G206國道,東南側緊鄰金橋路,北側靠山。
此次鉆探探明場地地層由人工填土(Q4ml)、第四系全新統沖積層(Q4al)及下部基巖中元古界雙橋山群巖層(Pt3sh)千枚巖組成。自上而下依次劃分為①雜填土、②粉質粘土、③全風化千枚巖、④強風化千枚巖、⑤中風化千枚巖
場地地下水包括孔隙水,主要賦存于雜填土層之中,水位埋深為1.20~3.00m,穩定水位埋深為0.50~2.40m,因不同季節降水量差異大,場地地下水位及水量受季節性影響大,年變化幅度1.5~3.5m;場地地下水還包括基巖裂隙水,主要賦存于全風及強風化千枚巖裂隙中,巖石裂隙的發育影響裂隙水的賦存,而全風及強風化千枚巖裂隙的連通性不好,造成基巖裂隙水賦存少,而且滲透性不好,對本項目擬建筑工程影響小。
本次勘察中采取的工作方法與手段主要有:工程測量、工程鉆探、標準貫入試驗等試驗方式。
土的物理力學性質。通過試驗結果分析,對粉質粘土主要物理力學指標進行統計,統計結果見表1。

表1 粉質黏土主要物理力學參數統計表
巖石抗壓強度??辈熘袑χ酗L化巖取樣進行室內抗壓試驗,并進行數理統計,統計結果見表2。
通過對粉質粘土進行了標準貫入試驗,對雜填土、全風化千枚巖、強風化千枚巖進行了重型動力觸探試驗,測試成果統計見表3。
場地穩定性。項目擬建場地在歷史記載中沒有發生過強烈地震,雖然記載在項目擬建場地周圍的地區發生過一些震級比較小的地震,但是對于項目擬建場地所在地區的影響很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項目擬建場地整體基本穩定。
場地適宜性。擬建場地基本穩定,地形起伏較??;本次鉆探揭露巖土層種類較多且在平面及豎向上整體分布不均勻,不同巖土層工程性質差異較大;地下水水量整體較小,雖然孔隙水水位較高,但地表排水條件較好,對工程建設影響小,擬建場地較適宜本工程建設。
地震基本烈度及抗震設防。依據《建筑抗震設計規范》相關規定,擬建場區的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為0.05g,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一組;依據《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建筑與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規范》相關規定,擬建場區設計特征周期為0.35s。建議擬建建筑物抗震設防類別按標準設防類(簡稱丙類)進行抗震設計,抗震設防標準按6度進行設防[2]。
場地土類型與場地類別。本工程未實測地層剪切波速,根據地區經驗及依據鉆孔資料場地覆蓋層厚度在0.00m~10.2m范圍內,據《建筑抗震設計規范》場地土層等效剪切波速公式計算各孔的土層等效剪切波速,取ZK6、ZK11進行等效剪切波速估算,以判別場地土類型,估算成果及判別成果詳見表4。

表4 各主要巖土層的剪切波速和類型

表5 鉆孔波速估算成果及判別成果
依據《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2016版)第4.1.3、第4.1.4、第4.1.5、4.1.6條規定,綜合判定該建筑場地土類別為中軟土-中硬土,場地類別屬于Ⅱ類。
環境水腐蝕性評價。根據場地工程地質、水文地質條件,擬建場地環境屬Ⅱ類,為評價環境水對結構物的腐蝕影響大小,此次于項目擬建場地ZK6鉆孔1.30m位置處、ZK22鉆孔1.0m位置處取地下水。環境類型按Ⅱ類考慮,地層滲透性按強透水層類型(即A類)考慮,其判定結果詳見表6。

表6 場地水腐蝕性評價表
根據對于項目擬建場地地下水的試驗結果,水質類型屬于HCO3-Ca2+型,按照《巖土工程勘察規范》相關判定場地地下水對結構具微腐蝕性。
場地土腐蝕性評價。為了保證項目擬建結構物的質量及安全,也對與擬建項目場區的土的腐蝕性進行了分析研究,此次取樣獲取了2組雜填土。環境類型按Ⅱ類考慮,地層滲透性按強透水層類型(即A類)考慮[3],分析判定結果詳見表7。

表7 場地土腐蝕性評價表
根據《巖土工程勘察規范》相關條文判定場地土對結構具微腐蝕性。
為了保證項目擬建結構物的質量及安全,對后續設計及施工提供技術資料支撐及幫助,現結合各類現場試驗結果、室內試驗研究結果以及在此地區以往的勘察、設計、施工經驗,綜合研究分析,對于項目擬建場地的各類巖土參數建議評價結果如表8所示。

表8 地基承載力及各巖土層主要力學指標建議值一覽表
根據本次勘察結果,各巖土層均勻性及適宜性評價詳見表9。

表9 巖土層均勻性及適宜性評價表
根據鉆孔資料分析,雜填土、粉質粘土、全風化千枚巖在平面上分布不穩定,強風化千枚巖、中風化千枚巖在平面上分布相對穩定,各巖土層層厚及層頂、底面差異較大,結果表明本項目擬建場地素填土、粉質黏土及全風化巖均勻性整體屬于不均勻,強~中風化巖均勻性整體屬于均勻。
4.6.1 地基基礎方案評價
根據擬建結構物的各種受力及形變的情況,結合項目擬建場地的巖土層承載特點,對本工程地基基礎方案建議詳見表10。

表10 地基基礎方案建議表
4.6.2 地基均勻性與穩定性評價。地基穩定性評價
(1)擬建1#農產品交易中、2#酒店/公寓、3#辦公樓、政府辦公樓應加強對基底持力層的鑒別,確保基底全斷面進入持力層厚度滿足要求。
(2)擬建政府宿舍樓以粉質粘土、全風化千枚巖為基礎持力層,建議采用超挖千枚巖進行換填處理以減小差異沉降或采用筏板基礎。
擬建工程的重要性等級為二級,場地屬中等復雜場地,地基等級為中等復雜地基,綜合確定本次勘察等級為乙級。勘察鉆孔揭露,勘探深度內,場地地層結構自上而下分別為:雜填土、粉質粘土、全風化千枚巖、強風化千枚巖、中風化千枚巖。
對于擬建場地雜填土層,建議采用換填處理,以減小由于該層分布差異對地面產生不均勻沉降影響。對于同一擬建建筑物處于不同基礎持力層上存在力學性質上的差異,需考慮可能產生的不均勻沉降而,建議采用超挖千枚巖進行換填處理以減小差異沉降或采用筏板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