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偉峰, 劉雨露
(商丘市第一人民醫院新生兒重癥監護室, 河南 商丘 476100)
早產兒因呼吸中樞及呼吸系統發育不成熟極易導致呼吸暫停頻發, 患兒患病期間臨床表現普遍為呼吸停止時間超過20 s、 心率減慢、 紫紺等, 疾病進展后可導致大腦組織缺氧程度加重, 肝臟等重要器官也可受到不同程度損傷[1], 故需要及早制定治療方案。 現今對頻發呼吸暫停的早產兒主要采用CPAP呼吸機治療, 通過持續性正壓通氣改善患兒的呼吸功能, 進而促進疾病康復[2]。 但CPAP 呼吸機通常所需治療時間較長, 患兒治療期間氣道可能存在一定刺激, 因此不良反應風險隨之增加。 研究[3]表明, 對早產兒頻發呼吸暫停采用枸櫞酸咖啡因治療能夠顯著改善臨床癥狀, 加快疾病康復。 基于此, 本研究選取頻發呼吸暫停早產兒104 例, 探討CPAP 呼吸機聯合枸櫞酸咖啡因的治療效果及對血β-內啡肽的影響, 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抽取2020 年2 月至2023 年3 月我院收治的頻發呼吸暫停早產兒, 共104 例, 隨機分為兩組。 觀察組 (n =52) 男性27 例, 女性25 例; 胎齡27 ~35 周, 平均 (31.15 ±2.43) 周; 體重1 075 ~2 544 g, 平均 (1 693.4 ± 177.8) g。對照組 (n =52) 男性29 例, 女性23 例; 胎齡28 ~35 周,平均 (31.08 ± 2.50) 周; 體重1 044 ~2 512 g, 平均 (1 628.9± 175.2) g。 兩組的基線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 有可比性。
1.2 入選標準納入標準: ①根據孕周判斷為早產兒, 并結合患兒出生后癥狀表現明確診斷; ②病情穩定, 無進展性改變;③家屬情緒穩定, 能夠配合研究開展; ④患兒家屬均知情并簽署同意書。 排除標準: ①對研究治療藥物嚴重不耐受者; ②存在血液系統疾病者; ③治療期間采用其他藥物治療方案者; ④存在先天性疾病者; ⑤研究資料統計不全者。
1.3 治療方法對照組應用CPAP 呼吸機治療, 儀器選用Arabella 阿拉丁呼吸機, 治療模式選用無創正壓通氣鼻塞式吸氧,氧流量控制在6 ~8 L/min 范圍, 呼吸末壓力設定為5 cmH2O,治療過程中相關參數根據患兒血氣分析結果進行適當調整, 連續治療1 周。 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枸櫞酸咖啡因(山西國潤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183092; 規格: 1 mL ∶20 mg) 治療, 治療時單次取量20 mg/kg 枸櫞酸咖啡因注射液與2 mL 濃度5%的葡萄糖注射液進行混合處理, 并予以微量泵注治療, 給藥時間控制在30 min 內。 24 h 后降低藥物劑量至5 mg/kg 進行維持治療, 每日用藥1 次, 連續治療1 周。
1.4 觀察項目①比較兩組的治療效果, 參考患兒治療后呼吸暫停時間及臨床癥狀改善情況進行療效評估。 顯效: 呼吸暫停情況與其他臨床癥狀均基本消失; 有效: 呼吸暫停時間<10 s,臨床癥狀明顯改善; 無效: 未達到上述兩項標準。 ②比較兩組治療前后的血氧分壓與二氧化碳分壓。 上述指標水平均采用GEM3500 血氣分析儀完成檢測, 單項指標連續檢測3 次, 取平均值納入研究統計。 ③比較兩組治療前后的血漿β-內啡肽水平, 抽取受檢患兒外周靜脈血液3 mL 進行常規離心 (3 000 r/min, 離心時間15 min, 離心半徑10 cm) 處理, 獲取血漿樣本后采用放射免疫法對β-內啡肽表達水平進行檢測, 檢驗試劑盒由上海科艾博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生產, 相關檢測操作按照說明書規范執行。
1.5 統計學方法使用SPSS 21.0 軟件分析數據。 計量資料以表示, 采用t 檢驗; 計數資料以n (%) 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的治療效果比較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6.15%,高于對照組的80.77% (P<0.05)。 見表1。

表1 兩組的治療效果比較 [n (%)]
2.2 兩組的血氣指標比較治療后, 觀察組的血氧分壓高于對照組, 二氧化碳分壓低于對照組 (P<0.05)。 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的血氧分壓與二氧化碳分壓比較 (, mmHg)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的血氧分壓與二氧化碳分壓比較 (, mmHg)
?
2.3 兩組的血β-內啡肽水平比較治療后, 觀察組的血β-內啡肽水平低于對照組 (P<0.05)。 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的血β-內啡肽水平比較 (, pg/mL)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的血β-內啡肽水平比較 (, pg/mL)
?
早產兒呼吸暫停是新生兒重癥監護中的常見問題, 該病風險性較高, 且表現出持續進展性, 疾病短期內可發生劇烈改變,嚴重危害患兒的身體健康與生命質量。 現今對呼吸暫停的早產兒主要采用CPAP 呼吸機無創正壓通氣治療, 可為患兒整個呼吸循環提供壓力, 從而增加其肺活量與肺氧合[4]; 無創正壓通氣還能提高患兒的呼吸效率, 通過合理調控氧氣濃度避免高濃度氧氣持續性吸入導致的異常反應發生[5]。 考慮到呼吸暫停患兒病情危急程度較高, 往往需要長時間采用CPAP 呼吸機治療,這可能導致患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與氣胸發生風險增加, 最終危害治療結局。 通過使用合理藥物配合CPAP 呼吸機治療早產兒呼吸暫停, 可加快患兒血氣指標與臨床癥狀恢復。 枸櫞酸咖啡因屬于一種選擇性腺苷受體拮抗劑, 能夠對呼吸中樞產生一定刺激作用, 強化呼吸肌功能, 增加每分鐘通氣量, 通過增加心輸出量、 改善氧合等途徑來緩解呼吸暫停癥狀[6]; 枸櫞酸咖啡因通過泵注用藥后可快速滲透到中樞神經系統中, 藥物起效時間快, 血藥濃度安全范圍較廣, 不會誘發嚴重不良反應。
本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P<0.05), 表明CPAP 呼吸機與枸櫞酸咖啡因聯合應用能夠加快呼吸暫停早產兒的臨床癥狀康復, 緩解并治愈患兒的呼吸暫停癥狀。 本研究中, 觀察組治療后的血氧分壓與二氧化碳分壓均優于對照組 (P<0.05), 表明CPAP 呼吸機聯合枸櫞酸咖啡因能夠有效改善患兒的血氣指標, 加快其呼吸功能恢復, 降低其病情風險性。 β-內啡肽屬于一種內源性阿片肽, 在新生兒中,該物質的表達水平與呼吸暫停及呼吸衰竭均具有密切聯系。 血β-內啡肽具有神經遞質與神經內分泌作用, 直接參與了早產兒呼吸暫停的病理生理改變過程[7]。 本研究中, 觀察組治療后的血β-內啡肽水平低于對照組 (P<0.05), 表明CPAP 呼吸機聯合枸櫞酸咖啡因能夠顯著改善患兒的病理環境, 加快呼吸暫停癥狀的康復。
綜上所述, CPAP 呼吸機聯合枸櫞酸咖啡因治療早產兒頻發呼吸暫停能顯著改善患兒的臨床癥狀, 優化血氣指標, 降低血β-內啡肽水平, 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