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雪峰, 王利峰
(河南省鄭州和康醫院內七科, 河南 鄭州 450052)
腦梗死后遺癥是指腦梗死發病一年后仍存在半身不遂、 口眼歪斜、 語言障礙等癥狀的疾病[1], 目前臨床上主要應用科學飲食, 主、 被動恢復鍛煉輔以藥物進行治療。 其中阿司匹林腸溶片能夠抑制血小板聚集, 抑制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 改善腦部血液循環, 促進受損腦組織恢復。 但是近年來臨床研究[2]報道, 單一西藥治療效果不佳, 常輔以中藥以提高療效。 中醫認為, 腦梗死后遺癥是氣虛血瘀、 元氣虧損導致筋脈失養、 血管痹阻, 引起肢體運動和神經功能損傷造成的[3]。 舒血寧注射液具有活血化瘀、 通脈舒絡、 益氣健腦的作用[4]。 鑒于此, 本研究分析舒血寧注射液聯合阿司匹林腸溶片治療腦梗死后遺癥患者的效果, 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21 年3 月至2023 年3 月我院收治的104 例腦梗死后遺癥患者。 納入標準: ①依據 《中國腦梗死中西醫結合診治指南 (2017)》[5]中的診斷標準確診為腦梗死;②腦梗死發病一年后仍然存在后遺癥; ③患者及家屬均知曉本研究。 排除標準: ①醫護人員難以與其溝通者; ②生存不穩定,預計生存期低于180 天者; ③伴有血液系統或免疫系統疾病者。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各52 例。 西藥組男28 例, 女24 例; 年齡55 ~70 (62.09 ± 5.13) 歲; 腦梗死部位: 基底節區、 腦干、枕葉各35、 5、 12 例; 合并癥: 高血壓35 例, 糖尿病17 例。聯合組男26 例, 女26 例; 年齡55 ~71 (62.11 ± 5.20) 歲;腦梗死部位: 基底節區、 腦干、 枕葉各34、 6、 12 例; 合并癥: 高血壓34 例, 糖尿病18 例。 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 本研究獲得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干預方法兩組均接受肢體運動、 語言功能等訓練, 并按照醫護人員制訂的科學膳食計劃表飲食。 西藥組口服阿司匹林腸溶片 (國藥準字HJ20160685, 拜耳醫藥保健有限公司, 100 mg × 30 s) 治療, 1 片/次, 1 次/d, 連續治療4 周。 聯合組在西藥組基礎上加用舒血寧注射液 (國藥準字Z13020795, 神威藥業集團有限公司, 每支裝5 mL) 治療, 取20 mL 溶于250 mL 生理鹽水中進行靜脈滴注, 1 次/d, 連續治療4 周。
1.3 觀察指標①療效: 參照 《中國腦血管病防治指南》[6],依據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制定的卒中量表 (NIHSS) 評分減少程度進行療效評估, 分為基本恢復 (NIHSS 評分減少程度>90%)、 顯著改善 (45%<NIHSS 評分減少程度≤90%)、 好轉(18%<NIHSS 評分減少程度≤45%) 和無變化 (NIHSS 評分減少程度≤18%或病情惡化)。 總有效率=(52 - 無變化例數) /52 × 100%。 ②腦血流動力學: 采用DC-70EXP 型彩色多普勒超聲 (上海三崴醫療設備有限公司) 檢測兩組治療前后的腦平均血流量 (Qm)、 雙側大腦動脈平均血流流速 (Vm)、 血管阻力指數 (RI)。 ③運動功能和神經功能: 運動功能利用Fugl-Meyer 運動功能評分量表 (FMA) 評估, 總分100 分, 評分與運動功能呈正相關; 神經功能利用NIHSS 量表評估, 總分42分, 評分與神經功能受損程度呈正相關。
1.4 統計學分析運用SPSS 22.0 統計軟件處理數據。 計量資料以表示, 采用t 檢驗; 計數資料以n (%) 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聯合組的總有效率為98.08% (51/52, 基本恢復29 例、 顯著改善15 例、 好轉7 例、 無變化1 例), 比西藥組的82.69% (43/52, 基本恢復10 例、 顯著改善22 例、 好轉11 例、 無變化9 例) 顯著更高 (χ2=7.081,P=0.008)。
2.2 腦血流動力學治療后, 兩組的Qm、 Vm 均提高, RI 均降低, 聯合組的Qm、 Vm、 RI 均優于西藥組 (P<0.05)。 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的腦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 ()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的腦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 ()
注: 與同組治療前相比, *P <0.05。
?
2.3 運動功能和神經功能治療后, 兩組的FMA 評分均提高,NIHSS 評分均降低, 聯合組的FMA、 NIHSS 評分均優于西藥組(P<0.05)。 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的運動功能和神經功能比較 (, 分)
注: 與同組治療前相比, *P <0.05。
?
腦梗死是由缺血、 缺氧導致的局限性腦組織缺血性壞死或軟化疾病。 目前臨床上常用手術、 藥物、 介入等方式治療該病, 但是治療后多數患者仍會遺留部分后遺癥, 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目前臨床上常用抑制血小板聚集、 疏通腦血管、腦神經營養支持等藥物治療腦梗死后遺癥患者, 其中阿司匹林腸溶片因能夠抑制環氧合酶的合成, 有效起到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被成功應用于腦梗死后遺癥患者的治療[7], 但是單一藥物治療效果往往不佳。
中醫認為, 腦梗死后遺癥屬于 “中風” 的范疇, 是由于腦梗死久病之下導致氣血逆亂、 脈絡受阻、 痰濕血瘀, 進而腦脈痹阻造成的[8]。 舒血寧注射液是銀杏葉經提取制成的滅菌水溶液, 具有抗腦缺血、 抗動脈粥樣硬化、 改善血液流變學的作用。本研究結果顯示, 聯合組的總有效率為98.08%, 顯著高于西藥組的82.69%; 治療后, 兩組的Qm、 Vm 均顯著提高, RI 均顯著降低, 且聯合組的Qm、 Vm、 RI 均優于西藥組。 分析原因為, 阿司匹林腸溶片可抑制血小板聚集, 降低血液粘滯度, 改善血流動力學; 而舒血寧注射液中銀杏葉提取物可促進缺血皮層腦電圖快速恢復, 明顯減少主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面積, 抑制血液纖維網的形成, 誘導血小板解聚, 促進血液流動, 進而提高療效, 改善腦血流動力學。 本研究結果還顯示, 治療后, 兩組的FMA 評分均顯著提高, NIHSS 評分均顯著降低, 且聯合組的FMA、 NIHSS 評分均優于西藥組。 分析原因為, 舒血寧注射液可有效改善腦部血液微循環, 促進血液流動, 恢復損傷的腦組織和腦神經; 現代藥理學研究[9]表明, 舒血寧注射液中黃酮甙類化學成分能夠改善血液及末梢微循環, 銀杏內酯能夠降低全血黏度, 減少微血栓形成, 進一步改善受損的腦組織,促進腦神經恢復, 從而提高患者的運動功能和神經功能。
綜上所述, 舒血寧注射液聯合阿司匹林腸溶片治療腦梗死后遺癥患者的效果顯著, 可明顯改善患者的腦血流動力學、 運動功能和神經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