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麗, 胡旖馨, 胡文靜
(江西省靖安縣人民醫院婦產科, 江西 宜春 330600)
自然分娩是經陰道分娩新生兒的方式, 分娩時胎兒通過產道受到擠壓, 有助于擠壓肺部, 預防新生兒肺炎[1-2]。 但在自然分娩過程中, 產婦疼痛程度重且持續時間長, 尤其是初產婦容易延長產程, 誘發不良母嬰結局。 近年來無痛分娩逐漸應用于臨床, 它能夠有效減輕分娩過程中產婦的疼痛感, 提升分娩質量與產婦舒適度。 但初產婦由于缺乏分娩經驗, 對自然分娩的過程存在恐懼與焦慮情緒, 分娩信心不足, 增加分娩風險。激勵式護理是在結合患者心理狀態的基礎上, 采取健康宣教、情感支持等多種方式, 持續激發其動機, 達到改善身心狀態的目的。 產前分娩預演則是通過健康宣教與模擬分娩的方式, 提升產婦對分娩的認知與應對能力, 進而以更好的身心狀態面對分娩[3]。 本研究探討二者聯合在無痛分娩產婦中的應用效果。
1.1 一般資料選擇2020 年1 月至2022 年11 月于我院行無痛分娩的100 例產婦為對象, 按隨機數字表法將產婦分為兩組各50 例。 觀察組年齡22 ~34 (27.27 ± 2.11) 歲, 孕周32 ~38(35.36 ± 1.24) 周。 對照組年齡21 ~35 (27.30 ± 2.98) 歲, 孕周32 ~38 (35.32 ± 1.19) 周。 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 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干預方法對照組實施產前健康教育, 分別于孕32、 34、35 周接受產前課程培訓, 要求孕婦與家屬均接受培訓。 培訓內容以分娩模擬知識與體驗為主, 包括孕期心理調節的重要性、運動的重要性以及起居與飲食注意事項等, 提升其對妊娠及分娩相關知識的了解度。 孕32 周, 孕婦與主管醫師共同制定個性化的分娩方案, 包括選擇助產醫師、 助產士、 分娩姿勢。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激勵式護理聯合產前分娩預演。 A. 激勵式護理: 待產婦入院后, 護理人員向其介紹產科環境及相關醫護人員, 幫助提升其對環境、 人員的熟悉感; 針對產婦開展一對一健康宣教, 了解其對分娩的認知水平, 并對其存在的錯誤認知進行糾正, 全面告知分娩方式、 特點、 安全性等知識;宣教過程中注意觀察產婦的情緒狀態, 針對存在負性情緒者,予以心理疏導, 幫助其樹立順產信心; 鼓勵產婦下床活動, 指導其使用導樂球; 產前針對產婦家屬開展健康宣教, 糾正其錯誤的生育觀念, 囑其保持樂觀態度, 并予以產婦關心與支持,幫助產婦樹立順產信心; 待產婦進入產程后, 助產士予以一對一分娩全程陪伴, 予以正確的分娩指導; 結合產婦喜好, 播放舒緩音樂, 幫助產婦緩解負性情緒與心理壓力; 指導產婦通過深呼吸的方式轉移其對疼痛的注意力。 B. 產前分娩預演: ①預演宣教: 孕32 周, 孕婦與家屬、 助產士等共同進行分娩計劃的討論與制定; 首先由助產士講解分娩流程, 并借助模型演示的方式, 使其了解胎兒及分娩的詳細流程。 ②預演實踐: 采取實景模擬的方式進行分娩預演, 流程包括孕婦在家出現腹痛、陰道流血情況的應對措施與方法; 入院后應快速進行入院手續的辦理; 孕婦住院后應立即與主治醫師會面, 主治醫師向其詳細講解分娩注意事項; 待醫師確認孕婦能夠進行自然分娩后,方可進入待產環節; 助產士向產婦宣教正確的分娩呼吸方法;進入產房后, 助產士協助產婦選取恰當的姿勢, 告知正確用力方法, 并模擬協助胎兒娩出等分娩全過程, 指導產婦提前在產床上感受自然分娩的姿勢, 鼓勵其提出問題, 并對其提出的問題予以專業解答。 兩組均持續隨訪至產后1 周。
1.3 觀察指標①心理狀態: 采用焦慮自評量表 (SAS)、 抑郁自評量表 (SDS) 評價兩組產婦產前 (孕32 周) 及產后 (產后1 周) 的心理狀態。 二者各包含20 個項目, 均采用4 級評分法, 其中有焦慮癥狀為SAS 評分>50 分, 有抑郁癥狀為SDS 評分>53 分, 分數與患者負性情緒嚴重程度呈正相關[4]。 ②產程:比較兩組的第一產程、 第二產程、 第三產程以及總產程時間。③母嬰不良結局: 比較兩組的產后出血、 新生兒窒息、 胎兒宮內窘迫、 尿潴留及軟產道損傷等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 20.0 軟件分析數據。 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 計量資料以表示, 采用t 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心理狀態觀察組產后的SAS 評分、 SDS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 (P<0.05)。 見表1。
表1 兩組的心理狀態評分比較 (, 分)

表1 兩組的心理狀態評分比較 (, 分)
?
2.2 產程時間觀察組的各產程時間均短于對照組 (P<0.05)。見表2。
表2 兩組的產程時間比較 (, min)

表2 兩組的產程時間比較 (, min)
?
2.3 母嬰不良結局觀察組發生胎兒宮內窘迫1 例, 軟產道損傷1 例; 對照組發生產后出血、 胎兒宮內窘迫、 軟產道損傷各2 例, 新生兒窒息、 尿潴留各1 例。 觀察組的母嬰不良結局發生率為4.00%, 低于對照組的16.00% (χ2=4.000,P=0.045)。
自然分娩疼痛產生的原因在于子宮和宮頸受到胎兒壓迫擴張引起子宮平滑肌收縮, 可興奮產婦的交感神經, 增加緊張激素的分泌, 導致分娩過程中宮頸擴張困難, 給母嬰安全造成威脅[5]。 分娩鎮痛是當前臨床常采用的一種緩解疼痛、 提升分娩質量的方法, 適用于經陰道分娩的產婦, 可促進分娩的順利進行。 但初產婦仍存在分娩經驗缺乏、 難以正確看待分娩等問題,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負性情緒。
常規護理中, 護理人員多采取產前健康教育的方式進行干預, 旨在通過宣教提升產婦認知水平, 但常規產前宣教內容簡單單一, 難以滿足產婦的護理需求[6-7]。 本研究結果顯示, 與對照組相比, 觀察組產后的心理狀態評分均較低, 產程時間均較短, 母嬰不良結局發生率較低, 提示激勵式護理聯合產前分娩預演在無痛分娩產婦中具有較好的應用效果。 激勵作為一種持續激發人動機的心理過程, 可幫助人體處于高度興奮的狀態。激勵式護理是在結合患者個性化情況的基礎上, 制定相應的護理措施, 予以正向激勵, 進而達到改善患者身心狀態的目的。將激勵式護理應用于無痛分娩產婦的護理工作中, 通過一對一的健康宣教, 全面提升產婦的分娩認知水平; 聯合家屬共同予以情緒疏導與情感支持, 可幫助產婦樹立分娩信心, 減輕身心壓力, 為順利分娩奠定基礎。 分娩預演是一種產前模擬分娩的體驗模式, 將其應用于無痛分娩產婦中, 通過預演宣教與互動演練, 可幫助產婦直接觀察、 體驗分娩過程, 掌握分娩技巧與注意事項[8]。 產前預演還可通過情景演示的方式, 幫助分娩過程中的產婦于大腦中進行場景還原, 及時將教學相關知識應用于分娩中, 利于緩解不良情緒, 促進順利分娩。 將激勵式護理與產前分娩預演聯合應用于無痛分娩產婦中, 可發揮協同作用,共同改善產婦的身心狀態, 利于加快產程, 改善分娩結局。
綜上所述, 激勵式護理聯合產前分娩預演可有效改善無痛分娩產婦的心理狀態, 縮短產程時間, 改善母嬰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