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英華,譚新亮,張 偉
(1.武漢理工大學 安全科學與應急管理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0;2.武漢理工大學 中國應急管理研究中心,湖北 武漢 430070)
安全績效是指企業安全生產管理工作在實際生產中的總體表現。Griffin等[1]將安全績效定義為關于組織安全的個人工作行為,同時提出1個安全績效模型,將安全績效劃分為安全服從和安全參與2個維度,得到學者的普遍認同,并逐漸引起學術界和企業對安全績效的深入研究。研究表明,可以通過加強安全文化建設[2]、改善安全氛圍[3]和提高安全領導力[4]等多種路徑提升安全績效。開展安全績效研究,有助于探索增強企業安全管理能力和提高企業安全水平的各種路徑。目前,學術界已在安全績效領域取得可觀的成果,但針對安全績效相關研究的綜述較少,且鮮有安全績效領域文獻計量的文獻,使學者們難以全面了解領域研究現狀、熱點和知識演進等。文獻計量學已廣泛應用于各個自然學科領域,其以某學科領域的文獻特征為研究對象,進行科學計量并總結發展規律,便于研究者快速了解該領域的研究全貌[5]。
鑒于此,本文基于中國知網(CNKI)與Web of Science(WoS)核心數據庫的文獻,運用文獻計量學知識和CiteSpace軟件,從文獻時間分布和研究力量2方面系統梳理與分析國內外安全績效領域文獻;基于關鍵詞共現圖譜和突發詞探測,分析安全績效領域的研究現狀、研究熱點和前沿趨勢,以期為相關學者提供研究參考,推動本領域學術研究發展。
以中國知網作為文獻檢索平臺,以“安全績效”為主題,選擇發表時間為1996年1月1日—2022年8月31日間的文獻進行檢索,共得到1 552條結果;以檢索式((((TS=(“safety performance”)) AND DOP=(1996-01-01/2022-08-31)) AND DT=(Article OR Meeting)) AND LA=(English)) AND WC=(Engineering OR Management)在WoS上檢索,初步得到1 964條檢索結果。首先,對其進行初次篩選,在檢索結果中逐條瀏覽論文題目、作者及摘要等信息,剔除會議通知、新聞報道、書評、作者或關鍵詞等文獻信息不全以及與研究主題不符的無效文獻;其次,將經過初次篩選后的文獻導入EndNote X9軟件建立安全績效文獻數據庫,通過軟件檢查并刪除重復文獻及已經在期刊發表同主題論文的學位論文,最終確定有效的中英文安全績效領域文獻分別為643篇(CNKI),638篇(WoS)。
本文采用文獻計量法和知識圖譜可視化的方法??茖W知識圖譜是以知識域為對象,顯示科學知識的發展進程與結構關系的1種圖像[6],通過繪制知識圖譜,學者可以較全面地了解某項研究領域發展。CiteSpace是1款可對各研究領域或學科內的學術文獻進行可視化分析研究的科學知識圖譜繪制軟件[7],已有許多學者利用CiteSpace軟件開展安全領域研究,如盧穎等[8]、張玉明等[9]以中國知網和WoS核心合集為數據源,分別繪制踩踏事故預防監控領域和未遂事故研究的知識圖譜,分析這些領域的研究前沿、研究熱點以及國內外研究異同。因此,本文選用CiteSpace 6.2 R3軟件,將經過預處理的文獻數據導入軟件中繪制知識圖譜,梳理國內核心研究團隊和國內外研究機構合作關系,分析對比國內外研究熱點,探討研究前沿。
對文獻的發文量和時序分布進行統計分析,可從在時間層面上體現出該領域研究的整體發展歷程、研究熱門時段和發展速度。CNKI數據庫和WoS核心數據庫安全績效領域研究論文的發文量和年度分布如圖1~2所示。
圖1 CNKI數據庫1996—2022年安全績效文獻年度分布Fig.1 Yearly distribution of safety performance literature in CNKI database during 1996—2022
圖2 WoS數據庫1996—2022年安全績效文獻年度分布Fig.2 Yearly distribution of safety performance literature in WoS database during 1996—2022
國內和國外安全績效領域文獻發文量雖在2017—2021年出現小幅波動,但總體上呈穩中有進的波浪形增長趨勢,其發展過程可大致分為3個時期。1)1996—2003年為我國研究的萌芽起步期,文獻多為新聞報道,僅簡單提及安全績效而并未將其概念化及進行專門研究,學術界對安全績效還不夠關注;國外開展研究較早,在20世紀80~90年代已經陸續有學者在安全績效的定義、影響因素、提升方法[10]等方面已有可觀的基礎研究成果。2)2004—2014年為穩步增長期,國內學者借鑒國外先進理論,開始在建筑業、采礦企業、民航企業、城市交通等行業開展安全績效理論研究與實踐應用。這一階段,安全績效的評價指標和影響因素是國際上的討論熱點,典型的有學者Hinze等[11]引入安全績效領先指標,可用于預測未來安全績效;Kapp[4]發現安全氛圍在權變獎勵和變革型領導提高員工安全績效的過程中起到中介作用。3)2015—2022年為蓬勃發展期,此階段國內外平均年度發文量較2004—2014年階段高出近40篇,累計發文量呈線性增長趨勢,2022年發文量出現大幅減少,這與本文研究論文檢索時間與論文見刊時間滯后有關。
分析安全績效研究合作網絡,可以快速定位在該領域具有較高造詣和影響力的學者和研究院校,有利于促進人才引進和跨機構學術交流合作。使用CiteSpace繪制國內作者合作圖譜和國際機構合作圖譜,為了使其更加簡潔美觀,同時保留主要特征便于分析,選取規模前20和前10的類團,如圖3~4所示。
圖3 國內安全績效領域核心研究團隊Fig.3 Core research teams in field of safety performance in China
由圖3可知,王永剛團隊的發文時間跨度最大,發文最多,2010—2021年主要針對影響飛行員安全績效的因素在各核心期刊發文;吳超團隊主要從事安全科學的理論研究,在安全績效領域主要研究安全績效管理;栗繼祖團隊和李乃文團隊在安全績效領域的文獻大部分在2018年后發表,主要在心理層面研究煤礦員工安全績效的影響因素;在國內安全績效領域尚未出現較大規模的學術合作網絡,存在各個研究團隊自主獨立開展研究的情況,缺少院校、機構間的交流合作。
由圖4可知,在國際安全績效領域存在顯著的大規模合作網絡,主要節點為清華大學(Tsinghua University)、香港理工大學(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佛羅里達州立大學(University of Florida)、代爾夫特理工大學(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和格里菲斯大學(Griffith University)等,并且各個節點之間連線密集,說明中國、美國和澳大利亞的高校是安全績效研究的主要力量,跨國跨地區的學術交流密切。此外,中國礦業大學、中南大學、北京交通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東南大學等積極與國外高校開展合作研究。
圖4 國際安全績效領域核心研究機構Fig.4 Core research institutions in field of international safety performance
關鍵詞是與文獻研究重點最相關的關鍵術語。關鍵詞共現又稱共詞,進行共詞分析可以提煉研究熱點,橫向、縱向分析領域和學科的發展過程和特點,以及探究學科和領域之間的聯系等[12]。
2.3.1 國內關鍵詞共現
將CNKI文獻導入CiteSpace軟件,繪制國內安全績效領域關鍵詞共現圖譜如圖5所示。圖5中圖譜節點數為538,連線數為797,密度為0.005 5,按照出現頻次的高低排序,取頻次排名前15的關鍵詞,得到國內安全績效研究領域熱點關鍵詞,如表1所示。
表1 國內安全績效研究領域熱點關鍵詞Table 1 Hotspot keywords in field of safety performance in China
整理圖5和表1中的關鍵詞,國內安全績效領域研究熱點可分為以下5個方面。
1)安全績效管理研究,主要包含關鍵詞安全管理、安全管理體系、安全績效管理和安全績效指標等。安全績效常用于衡量企業安全管理現狀與安全管理目標之間的差距,丁紅濤等[13]將安全績效與績效管理相結合,將安全績效管理定義為通過發展員工個人及團隊的能力,改善企業的安全績效,以減少安全投入,降低安全損失的行為??冃Ч芾淼幕玖鞒虨榭冃в媱澟c指標體系構建、績效管理的過程控制、績效考核與評價、績效反饋和績效考核結果的應用[14]。學者對安全績效的指標體系構建、過程控制和評價進行深入的研究,但是安全績效反饋與結果應用方面研究成果較少,說明學者和企業往往將安全績效考核評價作為安全績效管理的最后一環,缺少安全績效溝通、安全績效管理過程中信息的收集與分析以及安全績效反饋與結果應用,這會使得安全績效管理的效果不佳,不利于實現良好的安全績效。
2)安全績效影響研究,主要包含關鍵詞安全文化、安全氛圍、安全投入、工作壓力、心理資本、安全動機、工作投入、中介效應等。國內學者圍繞安全績效影響因素開展大量理論研究與實踐,大多以礦工或建筑工人為研究對象,剖析組織層面的安全文化[2]和安全氛圍[3]以及個人層面的工作壓力[15]、心理資本[16]和安全動機[17]等因素對安全績效的影響機制,以及尋找起到中介作用的影響因素。
3)安全行為研究,主要包含關鍵詞安全行為、安全文化、安全氛圍、工作壓力、職業倦怠、安全領導力等。研究表明:安全行為是安全氛圍影響安全績效的中間環節[18]。學者對安全行為的研究大部分為安全行為影響研究,主要包括2個層面的影響因素:個體層面的因素有工作壓力[19]和心理資本[20]等;組織層面的因素有安全文化[21]、安全氛圍[20]和安全領導力[22]等。
4)安全績效評價方法研究,主要包含關鍵詞結構方程模型、層次分析法、數據包絡分析法、平衡計分卡等。在安全績效研究領域,結構方程模型和系統動力學模型是近些年受廣泛應用的統計模型,方法多用于探究單個或多個變量與安全績效之間的影響關系。在目前安全績效評價研究中,平衡計分法和層次分析法是構建安全績效評價指標和確定權重較為常用的方法,主流的安全績效評價模型常用的方法有數據包絡分析法、BP神經網絡法和模糊綜合評價法等。
5)民航安全績效研究,主要包含關鍵詞飛行員、安全績效、結構方程模型(SEM)、空乘人員和民航安全等。飛行員和空乘人員是執行機艙工作的一線人員,在保證飛行安全上起著關鍵作用。從個體、組織和群體層面探究影響飛行員和空乘人員的各種因素以及對飛行員安全績效進行評價是近年來民航安全績效領域的重要研究內容,如王永剛等[23]研究飛行員的形象記憶、情緒記憶等5類記憶與安全績效的相關關系。此外還有學者開展對民航公司、機場和空管人員的安全績效管理研究。
2.3.2 國際關鍵詞共現
以同樣方法繪制國際安全績效領域關鍵詞共現圖譜(見圖6),其網絡節點數為440,連線數為812,密度為0.008 4,網絡密度大于圖5,說明關鍵詞之間的聯系更多,國際研究更深入。取頻次排名前15的關鍵詞,得到國際安全績效研究領域熱點關鍵詞,如表2所示。
圖6 國際安全績效領域關鍵詞共現圖譜Fig.6 Keyword co-occurrence map in field of international safety performance research
整理圖6和表2中的關鍵詞,國際研究熱點可分為以下5個方面。
1)安全績效影響因素研究,包含關鍵詞safety performance(安全績效)、safety climate(安全氛圍)、safety culture(安全文化)、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變革型領導)、safety attitudes(安全態度)、safety behavior(安全行為)等。早期代表性的研究為Neal等[24]發現一般組織氛圍對安全績效的影響受到安全氛圍的中介作用,而安全氛圍對安全績效的影響受到安全知識和安全動機的部分中介作用,由此,學者開始思考安全績效與各層面因素的聯系。
2)安全績效評估研究,包含關鍵詞performance evaluate(績效評估)、indicators(指標)、leading indicators(先驗指標)、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結構方程模型)、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層次分析法)、balanced scorecard(平衡計分卡)。一般側重于確定和引入新的安全績效領先指標,以及基于DEA、AHP、BS等方法構建評價體系開展安全績效評價。Qi等[25]提出2003—2019年期間中國江蘇、浙江和上海3個地區的建筑安全績效定量分析方法,采用非參數數據包絡分析評價其施工安全績效;Bhagwat等[26]采用1種基于領先指標的作業現場安全檢查(JSI)方法來衡量項目的安全績效,并通過案例研究驗證方法的有效性。
3)職業安全與健康研究,包含關鍵詞health(健康)、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職業安全與健康)、injury(傷害)、workplace safety(工作環境安全)、labor and personnel issues(勞動人事問題)等。學者們主要聚焦于確定職業健康和安全指標及其影響因素,以及提高職業健康和安全(OHS)績效研究。Paul等[27]通過案例研究發現,負面情感、工作不滿和冒險行為會增大礦工受工傷概率和事故風險,經驗與工傷無關,但經驗有助于工人知曉安全隱患。
4)建筑安全研究,包含關鍵詞construction safety(建筑安全)、safety management system(安全管理系統)、human error(人因失誤)、risk perception(風險感知)等。大部分研究是以建筑工地、承包商、建筑從業者等為研究對象,探討影響施工安全績效的影響機制以及對建筑安全績效開展評估,以求實現更好的建筑安全績效。Yap等[28]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確定影響安全績效的重要因素,并評估提高施工人員安全意識的措施。
2.3.3 國內外研究熱點比較
對比國內外熱點關鍵詞,發現有安全氛圍、安全文化、安全行為、中介效應、安全領導力、安全管理、數據包絡分析、層次分析法、結構方程模型、平衡計分卡等關鍵詞相同,說明國內外學者對影響安全績效的因素及其影響機制和安全績效評價的研究具有一致性,大多傾向于探討個體和組織層面的因素對安全績效的影響,并且數據包絡分析法、層次分析法、平衡計分卡、結構方程模型是學者們常用來評價安全績效的4種方法。
同時,國內外研究在以下3個方面存在著一定差別。
1)安全績效評價指標的研究。安全績效評價指標包含領先指標和滯后指標,Hinze等[11]將安全績效領先指標定義為反映安全管理過程有效性水平的1組選定的指標,當這些指標反映安全過程的某些方面薄弱或正在減弱時,可以實施干預措施來改善安全過程,使傷害不發生,其所引起的反應措施是主動的,而不是事故發生后才響應。國外針對安全績效領先指標的制定和基于領先指標衡量安全績效等方面開展較多研究,如有學者驗證安全領先指標預測安全績效的有效性。然而,Lingard等[29]使用向量自回歸來檢驗安全指標的時間性能關系發現,領先指標不一定領先,有時滯后指標起主導作用,隨著時間的推移,安全指標之間存在復雜的相互作用。但是在國內鮮有針對安全領先指標和滯后指標的針對性研究,大多是在制定安全績效評價指標時作簡單解釋。
2)職業安全與健康方面的研究。國外文獻中“職業安全與健康”、“健康”、“勞動人事問題”等關鍵詞出現頻次遠高于國內,涉及的研究內容主要有職業安全與健康管理對安全績效的影響、OSH績效管理,以及旨在改善OHS水平的工作場所安全、安全行為、安全文化和安全氛圍等研究,這些關鍵詞在國內安全績效領域少有提及。本文認為產生這種差別的原因有二,其一歐盟和美國的職業安全與健康署(OSHA)將OSHA概念和管理體系普及到大部分國家和地區,國外對工人的職業安全和健康較國內更加重視;其二是國內安全領域對職業安全與健康不夠關注,預防醫學和公共衛生領域的職業病防治研究占多數,涉及OSH管理的研究較少。1956—2019年間在17種主要期刊上發表的407項關于職業健康與安全(OHS)的實證研究中只有18項在中國進行,而355項在發達國家[30]。
3)研究偏重的行業領域的不同。國內安全績效研究涉及的領域更廣,面向建筑、采礦和民航等領域的從業者開展大量安全文化、安全氛圍、安全行為和心理資本等安全績效研究,而國際上大部分研究聚焦于建筑業。
突發關鍵詞探測是常見的1種知識圖譜分析方法,其基本含義是觀察關鍵詞在一段時間內劇烈的變化情況。突發關鍵詞探測可以發現領域內研究熱點的變化、探究當前研究熱點發展以及研究前沿趨勢,應用CiteSpace得到國內外文獻突發關鍵詞如表3~4所示。
表3 國內突發詞及突現度Table 3 Chinese domestic burst words and burst degree
表4 國際突發詞及突現度Table 4 International burst words and burst degree
安全績效研究前沿可分為3個發展階段。
1)第1個階段約為1996—2007年,國內關鍵詞較寬泛,表明研究尚未深入,主要是對安全績效、安全文化和安全氛圍等概念、內容和影響因素等進行理論研究。在此時期,國外的研究前沿主要是安全績效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典型的學者有Neal和Griffin,他們通過驗證性因子分析、多層線性回歸模型和結構方程模型等探究安全氛圍等對安全績效的影響機理,取得豐碩成果。
2)第2個階段是約為2008—2016年,國內關鍵詞逐漸具體,說明我國研究向多維度發展,其研究前沿主要是:對安全績效評價指標體系、評價模型的理論研究與應用;探究影響安全績效的因素與作用機理。在這一階段,國際研究前沿有安全行為研究、安全領導力對安全績效的影響研究以及安全績效領先指標研究。
3)第3個階段約為2017—2022年,結合突顯關鍵詞和文獻分析發現領域研究前沿主要有:一是對安全績效影響因素的研究。對個體層因素研究較多,如心理資本、工作投入、情緒耗竭等因素對安全績效影響;引入彈性工程的概念,從彈性維度以及將彈性工程理念與安全文化理念結合探究影響安全績效的因素;許多因素通過行為來影響績效,安全行為研究也是安全績效研究的重點。二是職業健康與安全管理(OHSM)研究。OHSM旨在防止工人遭受與工作有關的傷害和疾病,并提供安全和健康的工作場所。企業建立職業健康與安全管理體系(OHSMS)可以有效提升安全績效。根據國際標準化組織調查,截至2021年底,我國已有188 778份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認證(ISO 45001)證書,占全球總數64.1%[31]。然而,據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統計,截至2021年底,我國暫停、撤銷、注銷的ISO 45001證書數量已超過18 000份[32],說明我國企業在OHS管理上存在不足,如何提高OHSM績效、完善和保障OHSMS等問題有很大的研究價值。三是民航領域的安全績效管理研究。主要為建立與改善航空公司、機場和空管單位等的安全績效管理體系,以及對飛行員、空乘人員和空管人員等的安全績效評價和影響因素研究等。四是大數據與安全績效管理的交匯研究,探究信息時代下如何利用好大數據對安全績效管理的全過程進行優化。
1)1996—2022年安全績效領域研究論文發文量總體上呈波浪型增長。從國內看,中國民航大學的王永剛團隊以及太原理工大學的栗繼祖團隊是安全氛圍領域科研實力較強的團隊,但各個研究團隊之間缺少交流;從國際上看,各院校、機構間的合作較多,清華大學、香港理工大學、佛羅里達州立大學、代爾夫特理工大學、格里菲斯大學是合作網的主要節點,我國高校積極參與對外合作。
2)對比國內外關鍵詞圖譜得出,現領域國內外共同研究熱點為安全績效影響因素研究、安全行為研究和安全績效評估研究;國外對于領先指標和職業健康與安全管理的研究更系統和深入。
3)目前研究前沿主要是安全績效影響因素研究、職業健康與安全管理研究、民航領域的安全績效管理研究、大數據與安全績效管理的交匯研究。預計未來發展趨勢大致有4類:探究多重變量交互作用于某項因素后對安全績效的影響機制;開展職業安全與健康管理研究;完善民航行業安全績效管理體系,針對空乘人員的安全績效研究;基于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的安全績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