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凡,王亞超,來夢瑤,趙江平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資源工程學院,陜西 西安 710055)
工業固體廢棄物的排放問題在世界范圍內變得日益緊迫。燃煤電廠產生的漂珠,因其對人類健康和環境的潛在威脅而備受關注[1]。漂珠如不加控制或處理進行排放,會造成大氣污染等環境問題,其中某些化學物質會對生物和人體造成危害。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人們正在努力開發處理漂珠的有效方案[2-3]。研究表明:漂珠在化學修飾下表現出較高的成膜反應性。因此可以將其制備成漂珠基防火涂料用于阻燃膠合板,不僅可以為資源化利用工業固體廢棄物提供可行方案,而且可以解決漂珠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
由聚磷酸銨(APP)和雙季戊四醇(DPER)構建的阻燃體系可以經濟且高效地處理可燃材料[4]。DPER在燃燒后會形成穩定的炭層,通過凝聚相阻止氧氣進入基材。APP受熱分解產生的PO-離子抑制活性自由基的釋放,同時分解產生的NH3、CO2等難燃氣體,稀釋空氣中的可燃氣體,從而產生氣相阻燃的效果。然而,APP與聚合物基體之間的極性不同,導致界面相互作用較弱,可能會降低機械和防火性能[5]。因此,采用功能性生物材料對APP進行預處理,增強APP在涂料中的分布是必要的[6]。
殼聚糖(chitosan,CS)是1種具有生物可降解性和相容性的無毒功能性生物材料。其獨特的化學結構,使其具有突出的成膜性和天然黏附性[7]。因此,CS在木材阻燃、木材膠黏等領域的應用尤為廣泛[8]。同時,CS結構中含有大量的羥基,與堿激發漂珠黏結劑中的SiO4四面體反應,交聯形成致密的硅網結構,從而提高防火涂料的交聯密度[9]。因此,摻入適量的CS可以增強APP與漂珠基防火涂料之間的界面相互作用,進而提高其防火性能。
綜上所述,本文采用CS預處理APP,得到1種改進的阻燃添加劑(CS@APP),以提高APP在防火涂料中的界面相互作用。構建阻燃體系合成漂珠基防火涂料[10]。利用錐形量熱儀(CC)、紅外光譜儀(FT-IR)、熱重分析(TGA)和差示掃描量熱法(DSC)等分析防火涂料的阻燃性能。同時,利用熱解動力學方程來進行曲線擬合,計算反應活化能Eα。該工作探索1種APP預處理方法,以設計新型Si-C-P防火涂料,旨在促進工業固體廢物(漂珠)的資源化利用,拓展城市建筑火災應急技術,促進綠色、低成本、多功能性防火涂料的應用。
采用溶膠-凝膠法制備防火涂料,配方如表1所示。首先,將14.2 g九水硅酸鈉(Na2SiO3·9H2O)、5.6 g氫氧化鉀(KOH)和36 g去離子水(H2O)組成堿活化溶液,隨后在60 ℃下以轉速為1 000 r/min的速度機械攪拌10 min,然后將該溶液與23 g漂珠攪拌20 min以形成硅質溶膠。其次,稱取0.4 g硅烷偶聯劑(KH-550)、8 g APP、1.2 g納米二氧化硅(nano-SiO2)以及不同摻量的CS,將上述材料依次加入到24 g H2O中,在70 ℃下磁力攪拌30 min,得到改進的阻燃添加劑CS@APP。最后,將CS@APP作為阻燃添加劑,8 g DPER作為炭源,0.4 g二甲基硅油(PDMS)和0.6 g聚丙烯酰胺(PAM)作為成膜添加劑與硅質溶膠混合。將所得混合物在70 ℃下以1 200 r/min的速度機械攪拌20 min,最終得到防火涂料。依據《建筑材料熱釋放速率試驗方法》(GB/T 16172—2007)[11],選取100 mm×100 mm×5 mm(長×寬×高)的膠合板作為實驗基材,參考《飾面型防火涂料》(GB 12441—2018)規定[12],將防火涂料手動施加到膠合板表面上,然后在25 ℃的室溫和50%的相對濕度下固化涂層膠合板7 d。評估涂層膠合板樣品的阻燃性,樣品編號為S2,S3,S4,S5表示含有CS的樣品。不含CS但含nano-SiO2的涂層表示為S1,而不含CS和nano-SiO2的涂層表示為S0。
表1 不同摻量CS改性APP復合漂珠基防火涂料配方Table 1 Formulation of composite cenospheres-based fireproof coatings with different dosages CS modified APP 單位:g
樣品的熱釋放速率(HRR)曲線如圖1(a)所示。當CS用量為0.45 g(S3)時,S3在329 s時的p-HRR為90.61 kW/m2,低于所有樣品,說明適當的CS用量(0.4 wt%)可以有效提高阻燃性能。但隨著CS用量的增加,p-HRR向左移動并再次增加,對應的是阻燃性能的降低,說明過多的CS會降低涂料的阻燃性能。
樣品的平均熱釋放速率曲線(HRRaverage)如圖1(b)所示。在評價阻燃性能時,HRRaverage比HRR更有效。從圖1(b)中可以看出,S0~S5的HRRaverage峰值分別為80.62,74.72,71.62,53.41,64.35,54.74 kW/m2。S3的HRRaverage最低。說明適當的CS用量(0.4wt%)可以有效降低樣品的HRRaverage,隔絕氧氣,減少熱量傳遞,保護基體。
樣品燃燒時的煙氣溫度曲線如圖1(c)所示。樣品S1的煙氣溫度在366 s時達到最高,為85.59 ℃。隨著CS的引入,其余樣品的煙氣溫度明顯降低。樣品S3的煙氣溫度峰值最低,為81.63 ℃。峰值的明顯減弱為S3的阻燃性能增強提供間接證據。特別地,樣品S4和S5(相對于樣品S3)的峰值明顯上移,有助于更快的火焰傳播和更強的燃燒,惡化了涂料的阻燃性能。
樣品的總產煙量(TSP)如圖1(d)所示。樣品S0和S1燃燒后,TSP迅速增加,說明未添加CS的涂料抑煙效果相對較差。隨著CS用量的增加,TSP不斷降低,尤其是CS含量為0.4 wt%的S3(243.29 m2/s)最終的TSP最低。結果表明合適的CS用量(0.4 wt%)可以提高涂料的抑煙性能,使得產煙量減少了約80%。
火災性能指數(fire performance index,FPI)表征材料在火災中的潛在危險性。在相同的外部熱通量下,材料的FPI越高,火災發生時疏散時間越長。其定義為點燃時間(time to ignite,TTI)與熱釋放速率峰值(p-HRR)的比值,如式(1)所示:
FPI=TTI/(p-HRR)
(1)
式中:FPI為火災性能指數,(s·m2)/kW;TTI為點燃時間,s;p-HRR為峰值熱釋放速率,kW/m2。
火災增長指數(fire growth index,FGI)反映出材料著火后火災蔓延情況[9]。FGI越高,火災發生時火焰傳播越快,危險性越大。其定義為材料HRR與熱釋放速率峰值時間(Tp)的比值,如式(2)所示:
FGI=p-HRR/Tp
(2)
式中:FGI為火災增長指數,kW/(m2·s);Tp為峰值熱釋放速率出現的時間,s。
阻燃性能指數(flame retardant index,FRI)評價材料的耐火性能。FRI越高,表示材料的耐火性能越好。FRI的值為“FRI<1”“1≤FRI<10”和“10≤FRI<100”,分別對應于“差”“好”和“優異”的阻燃性。如式(3)所示:
(3)
式中:FRI為阻燃性能指數;THR為總熱釋放量,MJ/m2;p-HRR為峰值熱釋放速率,kW/m2;TTI為點燃時間,s。
平均有效燃燒熱(average effective heat of combustion,AEHC)反應出材料的耐火性能。AEHC越低,涂料的耐火性能越好。其被定義為總熱釋放量(total heat release,THR)和質量損失(weight lost,WL)的比值,如式(4)所示:
AEHC=THR/WL
(4)
式中:AEHC為平均有效燃燒熱,kW/kg;THR為總熱釋放量,MJ/m2;WL為質量損失量,g。
為了進一步研究涂料的火災安全性,表2總結防火涂料的特征燃燒參數。由表2所示,樣品S3的點火時間(TTI)最長,p-HRR也最小,這證明其燃燒強度最弱,在所有樣品中具有最高的阻燃效率。此外,最高的FPI是樣品S3,為2.92 (s·m2)/kW,最低的FGI是樣品S3,為0.27 kW/(m2·s),表明防火涂料可以提供更長的疏散時間,以確保火災期間的人員安全。樣品S3的AEHC最低,為7.16 kW/kg,表明涂料具有良好的防火性能。FRI從1增加到1.95,表明涂料的阻燃性增強。相反,當CS的劑量超過0.4 wt%時,與S3相比,S5的FPI降低到1.89 (s·m2)/kW,AEHC增加到9.05 kW/kg,FRI為0.95,對應于阻燃性的降低。
圖2 涂層的FT-IR曲線Fig.2 FT-IR curves of coatings
如圖3(a)~圖3(b)所示,在60~103 ℃時,自由水和結晶水的失重約為8%~10%。在TG曲線中286 ℃附近斜率發生較大變化,對應于DTG曲線出現的最大波谷,表示APP中含磷官能團以及漂珠基防火涂料的分解[15],減重約為10%。S3和S5在300 ℃左右的加速分解主要歸因于含氧官能團的分解。屏蔽層的形成過程為469~727 ℃。當CS的用量合適時,發現質量損失顯著降低,表明涂料燃燒形成熱穩定性高的屏蔽層,從而降低涂料的熱擴散[16]。最后,屏蔽層在727~1 000 ℃下分解。此外,樣品涂層的DSC曲線如圖3(c)所示。可以觀察到在40~100 ℃之間有1個吸熱峰。此階段為涂層中自由水和結合水的誘導揮發引起的吸熱。由圖3(c)的橢圓中可知,在150~240 ℃之間存在明顯的吸熱峰。S1,S3和S5的曲線積分分別為37.6,44.1,53.5 J/mol。表明CS的加入可以提高涂層的儲熱能力,有助于提高熱穩定性[17]。
圖3 防火涂料的TG/DTG/DSC和熱解動力學曲線Fig.3 TG/DTG/DSC and pyrolysis kinetics curves of fireproof coatings
根據Coats-Redfern積分法,計算防火涂料的熱解動力學如式(5)~(8)所示:
f(α)=(1-α)n
(5)
G(α)=(1-α)-2
(6)
(7)
(8)
式中:α為樣品失重時的質量轉化率;n為反應級數;A為指前因子,min-1;Eα為活化能,kJ/mol;R為通用氣體常數,kJ/(mol·K);β為升溫速率,℃/min;T為絕對溫度,K。
通過試算法在29種熱解動力學方程中來確定合理的Eα和R2,最終根據三級化學反應模型(F3)[17]得到熱解動力學曲線如圖3(d)~圖3(f)所示,并計算出各個階段的Eα,如表3所示。
表3 用Coats-Redfern積分法計算防火涂料的熱解動力學參數Table 3 Pyrolysis kinetics parameters of fireproof coatings calculated by Coats-Redfern integral method
由表3可知,涂料的熱解過程分為5個階段:1)60~103 ℃;2)103~331 ℃;3)331~469 ℃;4)469~727 ℃;5)727~1 000 ℃。活化能Eα越高,反應活性越低,熱解過程越難發生。對于1)階段和2)階段,摻雜的CS略微降低了Eα,這表明CS的摻雜促使APP中的含磷基團更充分地參與聚合物之間的相互作用。隨著溫度的升高,含氧官能團和APP開始分解,產生水蒸氣和氨氣。因此,含氧官能團和APP的分解主導了涂料的前期熱解[15]。Chen等[18]通過層層自組裝(LBL)技術在硅藻土顆粒表面成功沉積1種基于殼聚糖(CS)和聚磷酸銨(APP)的有效膨脹阻燃體系。基于氣相和凝聚相的研究,探討阻燃劑的阻燃機理。從3)階段開始,防火涂料中APP和DPER的脫水和碳化以及高溫下水蒸氣的釋放主導著整個熱解,APP熱解產生游離(PO-)基團,抑制清除活性H·和OH·自由基,中斷部分燃燒反應,致使3)階段的活化能相對于1)階段和2)階段顯著增加。4)階段為屏蔽層的形成過程,CS的摻雜促進形成熱穩定性高的屏蔽層,降低了涂層的熱擴散[16]。在5)階段,樣品的Eα值從266.03(S1)增加到345.16(S3)和289.05 kJ/mol(S5),這主要是由于形成類陶瓷堅固殘留物。表明樣品S3在該溫度下產生的無機物(包括硅酸鹽及其混合物)更難分解,使得涂料更難燃燒。結果說明適量的CS可以促使APP中的含磷基團更好地參與涂料的相互作用,同時生成更難分解的硅酸鹽無機物,降低熱解速率,保證涂料的熱穩定性提高,阻燃效果增強。
1)采用CS@APP/DPER共構建漂珠基防火涂料的最佳阻燃體系。適量(0.4 wt%)的CS@APP火災安全性最佳。FRI從1上升到1.95,AEHC從9.94 kW/kg(S0)下降到7.16 kW/kg(S3),TSP從1 182.25 m2/s下降到243.29 m2/s(S3)。
2)通過FT-IR分析和TG/DSC分析,得出0.4 wt%的CS可以促進APP中的含磷基團更好地參與涂料的相互作用,提高防火涂料的蓄熱能力。根據Coats-Redfern積分法,防火涂料的熱解符合三級化學反應模型(F3),適量的CS@APP使Eα增大,在727~1 000 ℃時,Eα從266.03 kJ/mol(S1)增加到345.16 kJ/mol(S3),對應于阻隔熱和火的熱穩定性增強。
3)闡明由于氫鍵和離子相互作用,CS改善漂珠基防火涂料的阻燃性。解釋防火涂料的凝聚相和氣相阻燃機理,包括形成類陶瓷堅固殘留物,生成難分解的硅酸鹽無機物;APP熱解產生游離(PO-)基團和水蒸氣、氨氣等難燃氣體,抑制清除活性H·和OH·自由基,降低熱解速率,保證涂料的火災安全性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