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明源
科學導報訊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經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飛行任務總指揮部研究決定,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定于北京時間10月26日上午11時14分發射。
執行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行任務的航天員乘組由湯洪波、唐勝杰、江新林3名航天員組成,湯洪波擔任指令長。乘組包括1名第二批航天員和2名第三批航天員,是空間站建造任務啟動以來,平均年齡最小的航天員乘組。湯洪波參加過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行任務,唐勝杰和江新林都是首次飛行。10月25日11時,3名航天員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問天閣與中外媒體記者集體見面。
在10月25日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林西強介紹,隨著載人航天工程進入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將常態化實施乘組輪換,乘組的在軌工作安排也趨于常態化,主要包括人員物資正常輪換補給、空間站組合體平臺照料、乘組自身健康管理、在軌實(試)驗、開展科普及公益活動以及異常情況處置等六大類工作。
據介紹,目前空間站各項功能、性能指標均滿足要求,從面向空間站長期運行、驗證技術能力出發,此次任務將由神舟十七號航天員乘組通過出艙活動進行艙外試驗性維修,這是一項極具挑戰性的工作。
林西強表示,此次任務是載人航天工程立項實施以來第30次飛行任務,也是第12次載人飛行任務,任務主要目的為:完成與神舟十六號乘組在軌輪換,駐留約6個月,開展空間科學與應用載荷在軌實(試)驗,實施航天員出艙活動及載荷出艙,進行艙外載荷安裝及空間站維護維修等,同時,持續評估空間站組合體功能性能,獲取積累空間站運行的寶貴數據和經驗,考核地面支持中心執行空間站運行管理任務的協調性、匹配性,進一步提升空間站運行效率和故障處置能力。
按計劃,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入軌后,將采用自主快速交會對接模式,約6.5小時后對接于天和核心艙前向端口,形成三艙三船組合體。在軌駐留期間,神舟十七號航天員乘組將迎來天舟七號貨運飛船、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的來訪對接,并計劃于明年4月左右返回東風著陸場。目前,空間站組合體狀態和各項設備工作正常,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和長征二號F遙十七運載火箭產品質量受控,神舟十七號航天員乘組狀態良好,地面系統設施設備運行穩定,發射前各項準備工作已就緒。神舟十六號航天員乘組在與神舟十七號航天員乘組完成在軌輪換任務后,瞄準10月31日返回東風著陸場。
發布會上,林西強透露了我國第四批預備航天員選拔工作的最新情況。據悉,選拔工作已于2022年全面啟動,按照初選、復選、定選三個階段組織實施,計劃選拔12至14名預備航天員,包括航天駕駛員、航天飛行工程師、載荷專家3類,并首次在港澳地區選拔載荷專家。
今年8月,復選階段選拔工作完成,共有20余名候選對象進入最后定選階段。其中,進入定選階段的航天駕駛員候選對象覆蓋陸、海、空三軍現役飛行員,航天飛行工程師和載荷專家候選對象主要來自有關工業部門、高校和科研機構。特別是有分別來自香港、澳門的數名候選對象進入到載荷專家選拔的最后環節,計劃年底前完成全部選拔工作。如果通過定選,來自香港和澳門的載荷專家可于明年初進入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
林西強還提及,待相關條件成熟后,我國將會正式邀請國外航天員一起參與登月飛行任務,共同探索浩瀚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