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2017年起,玲瓏團隊就介入了對海南非遺的研究和推廣,尤其是2020年底,受海南省文旅廳委托,完成了《海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圖典》項目,他們的足跡踏遍了整個海島19個地市縣,對82項省級以上非遺項目(含32項國家級非遺項目)的近200位省級以上非遺傳承人一一做了實地采訪和拍攝工作。
2023年4月,玲瓏時空接到東方市鄉村振興投資公司任務,完成“東方黎錦產業建設”項目,一個神奇的機緣由此開啟。如果說6年前她們深入海南東方黎族部落算是發現并抵達了新大陸,那么現在,她們正推船入海,向更遠處進發。
q&a對話玲瓏時空 徐茜
此前,大家知道的織錦技藝,基本上局限于云錦、蜀錦和宋錦。而擁有3000年歷史的黎錦鮮少被人知曉。當我問起黎錦的歷史時,徐茜說“黃道婆大家應該都知道吧,小學就學過的,但黃道婆的紡織技術正是從海南黎族織娘那里學來的。海南黎族有3000多年的歷史,是個有語言沒有文字的民族,它包含賽、潤、哈、杞、美孚五大方言區,每個方言區的語言不盡相同,服飾也不同,還有就是紋身也不同,美孚黎是其中非常特別的一支,主要生活在位于海南最西邊的東方市一帶?!?/p>
“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是海南迄今唯一一個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稱號的,而黎錦實際上是海南島原住民黎族祖祖輩輩穿著應用的紡織品。這幾年,徐茜與她的玲瓏團隊數次往返于海南的東方市,她們投身于東方美孚黎錦產業地,研究黎族文化,尋找和記錄黎錦古老技藝傳承者。
P:據說黎錦上的圖案堪稱這個民族的獨特史書,這方面你們有什么樣的思考?
徐茜:作家阿城有本學術著作《河圖洛書》,講的是從苗繡圖案里推演出上古各部落與星宿的關系。我不是民族學研究者,我仍然認為,對黎族的研究也是一個被嚴重低估的領域。按照目前基因測序的結果,學界基本認同黎族是百越的一支。百越起源于古越國,那是比夏商周還要早的遠古文明。所以,當我在寧波博物館看到河姆渡人七千年前的紡織工具和黎族織娘們現在正在使用的幾乎一模一樣時,我的感受是“真雷人”。試想,內陸各地歷經多個朝代更替,文明迭代,要找到有價值的歷史遺存只能通過考古,但海南島孤懸海外,黎族人陰差陽錯世世代代保留著、傳承著的很多生活方式、文化觀念正是來自遠古的信息。沒錯,三星堆是很重要,但那畢竟是埋在地下的東西,而黎族卻還是活生生的!我們不正好有機會從黎族人那里依稀看到人類童年的模樣? 而上面說過,黎族沒有文字,黎錦和紋身承載了他們最具象的信息。所以說,黎錦是黎族的甲骨文,黎錦圖案是黎族的史記。以上貌似離題萬里,但這恰恰是我們為了挖掘品牌內涵興致勃勃地研究和思考的結果。它們最終奠定了我們對講好“東方織娘”品牌故事的底氣。
P:黎族有著自己獨特的文明,且已傳承了幾千年,當地政府在東方美孚黎錦的保護與傳承上有過什么舉措?
徐茜:黎錦從2009年入選世界級非遺之后,從國家到地方都給予了高度關注和支持,十幾年來,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致力于黎錦技藝的保護與傳承工作。東方市政府在黎錦保護與傳承方面的工作可圈可點。東方市除了有1位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4位省級傳承人,還號稱擁有3000織娘,堪稱海南之最。東方市文旅局和文化館在2013年 、2014年 、2017 年還相繼舉辦了3期三月三“千人織黎錦”活動 ,其中 2017年那次成功挑戰了織娘人數最多的吉尼斯世界紀錄。東方市文體系統還開發了148畝種植基地,種植紡紗用的海島棉、麻以及假藍靛 、黃姜 、蘇木 、落葵等多種染料。2020年3月,東方市成功申報海南省第一例“東方黎錦”非遺保護項目地理標志商標。2023年,市政府委托東方市鄉村振興投資公司落實“東方黎錦產業建設”“訂單式生產培訓”“東方黎錦織娘數據庫”等項目,可以說,對于黎錦的保護與傳承工作,東方始終是走在海南前列的。

黎錦被譽為“黎族人的史記”,黎錦圖案被譽為“黎族的甲骨文”。黎錦紋樣的復雜和神奇,堪稱中國民族紡織之最。
P:古老的手藝逐漸淡出日常生活,擁有古老技藝的傳承者——美孚織娘的現狀如何? 你們對于美孚織娘做了哪些工作?
徐茜:就這個話題,我想提出一個有點大逆不道的觀點。前不久在北京和中央民族大學的李潔教授交流,她說:你們好好做,中國很多民族紡織項目其實多半活得不太好,離不開政府輸血支持。你們走出一條路,大家都能看到希望。我們沒有涉足這個領域之前,往往會被“苗繡在意大利米蘭引起轟動”“蠟染登上巴黎時裝秀”之類的新聞蠱惑,以為中國民族紡織產品真的走向世界了,但稍微深入了解后便知道不是那么回事,尤其是從沒聽說過哪個織娘走紅。我想這和業態有關,新中國時裝產業從無到有也才30—40年,在西方話語權占主導地位的世界時尚舞臺上,中國聲音是很微弱的,就算有,也是模仿秀,即:“設計師”無疑是時尚的主角。我們屈指可數的以“民族風”為設計靈感的設計師們,把邀請織娘參與制作作為噱頭或者一道程序,于是,往往“織娘=工具人”,除了按照設計師的想法完成設計師的作品,無他。
我們是一個叫做“華夏”的民族,所謂“夏”是高雅的禮儀,所謂“華”正是美麗的衣服。古往今來,“華服”從來都是織娘、繡娘們的產物,是媽媽、外婆、奶奶都會做的,并沒有“設計師”這個角色,而是“母親的藝術”。所以,我們這次在操作“東方黎錦產業建設”項目時,特別提出一個“東方織娘”共創計劃,即,我們所遴選的“東方織娘”不僅僅是能工巧匠,還要拿得出媽媽、外婆、奶奶傳承的“作品”,清楚記得她們說過什么? 教了什么? 同時,自己也能夠熟練運用學會的技能,設計制作出屬于自己的“代表作”;當然,也會在她自愿的前提下,參與其他設計師們提供式樣的作品制作。
我們會邀請資深媒體人、攝影大師來為入選的“東方織娘”做采訪和拍攝,所謂明星化包裝、用故事驅動,幫她們打造個性化IP;還會幫她們設計工作室,以實現“工作坊”+“生活場景”+“網紅文旅打卡地”+“公共社交空間”等的綜合功能,協助其與外面的世界產生連接;同時,我們通過構建線上線下營銷渠道、組織展覽展示活動等手段,為織娘們開辟更廣闊的市場空間。這些做法都沒有先例可循,摸著石頭過河的同時,我們也告誡自己,這是產業、這是生意,不是情懷、不是慈善。我們明白只有把自己的項目做出良性的商業閉環,才有資格和能力去談論如何幫助織娘,所以,“東方織娘”的共創計劃一定會在精心設計的可持續發展商業模式框架下運作。
P:將古老、純粹的民族文化延續并向外傳播,為此,你們是怎么做的?
徐茜:這里我要稍微介紹一下我們正在做的事情“東方市黎錦產業建設”項目,翻譯過來就是:受海南省東方市委托,我們要把東方美孚黎的黎錦做成產業。何謂“產業”? ——成規模生產、銷售的業態。說白了,就是做產業的前提必須有市場支撐,或者說要有人買單、持續買單、大規模買單。那么,如何解決“黎錦”讓市場買單的問題就是項目的關鍵。
這也是上述我們沉浸式研究黎錦以及黎錦背后的文化的原因,而我們的研究最終要在市場落地才能體現價值。所以,我們的“向外傳播”做得好不好,將通過品牌和產品的市場數據說話。毫不諱言,我們的目標市場聚焦海南每年9000萬上島游客的伴手禮,愿景是成為海島最有魅力的本土品牌。
經過近半年的努力,我們梳理出了4個體系的建設,即:品牌體系、產品體系、商務體系、共創體系。其中,品牌體系建設是破題的切入點,產品體系的建設是根本,商務體系的建設是保障,共創體系的建設是亮點。這么講很抽象,但其實干貨滿滿,凝聚了團隊和一眾合作伙伴老師們的心血和智慧,這些從我們的logo和厚厚的品牌手冊里可以讀到。

海南東方市江邊鄉白查村的原生態黎族船型屋聚落與海南熱帶雨林一起,已經由海南省申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和自然雙遺產”項目。
P:不久前,時尚界有一個事件,就是中國古代的馬面裙出現在某一線奢侈品的秀場,引發極大爭議,那么對于中國的年輕人來說,需要消除民族自慚感,要有民族自信的“覺醒”,作為黎族傳統文化的發掘和推動者,你們如何看待傳統民族技藝與時尚的共生關系?
徐茜:我理解馬面裙和漢服秀、中醫養生、中式庭院熱等都屬于這波“自信”潮的產物,但我想“自信”這東西根本上屬于“道”的精神層面,而不在于“術”的物象幾何。中華五千年文明,值得我們了解學習的東西浩如煙海,根本上一脈相承的就是從“天人合一”思想誕生出來的看待宇宙和生命的智慧,這東西永遠不會過時。中華民藝大師黃永松先生說過:“傳統意味著傳遞火種而非崇拜灰燼”。所謂傳統民族技藝,無非是老祖宗的生活智慧結晶,論技藝本身,再精妙也多半被科技狠活替代了,但我們如果多去琢磨琢磨技藝背后的想法,那就有意思也有意義了,就和當下的我們接通了。最近讀完一本好書《日本時裝設計師:三宅一生、山本耀司和川久保玲的作品及影響》,讀后感就是:這些大師其實都是哲學家,他們嘔心瀝血思考的都是人類終極命運之類的課題,作品只是這些思考的成果。所以,民藝也好,時尚也好,殊途同歸吧。
P:讓世界知道東方生活是東方價值觀的外延,對此,我知道你們有一份執著的態度,執著的態度應該是靠理想和創造力滋養的,你們的理想是什么? ??創造力來自哪些?
徐茜:我比較認同“各美其美,美美與共”,所以,對價值觀沒有特別地執著。但我們會執著于把我們的事情做好,做到極致。這是因為我們很珍惜這個能深度參與創建黎錦品牌的機會,理想就是把它做成海南黎錦第一品牌。這個flag立起來了,動力自然就來了,因為這不是個容易實現的目標,它不僅意味著要在海南成為眾所周知的品牌,也要成為中國潮牌里的新物種。這里,更多的大話就不說了,先埋頭做吧。等大家看到我們的產品,愛了,買了,屆時,如果有機會,我們可以再來展開談談這個話題。
P:靜氣,是古老東方天人合一的靜態理念,那么,我們如何從穿一件黎錦獲得靜氣?
徐茜:我們活在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忙”成了常態,“靜”成了奢侈品。可我們的老祖宗早就教導我們:“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四書·大學》)。我不敢奢望穿一件黎錦服裝就能獲得“靜氣”,但我們通過“東方織娘”品牌傳達一種黎族人傳統的信念,就是“萬物有靈”,希望由此來推動大家敬畏大自然,崇尚簡單謙虛的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不知道這樣能不能讓人靜下來? 這里我想強調一下的是,我們“東方織娘”品牌中的“東方”特指海南島西南角一個美麗的小城市——東方市,將來如果有機會專門為這座神奇的寶藏城市寫點東西,我也很樂意。
P:如果要你來倡導一種生活方式,你希望這個生活方式應該是什么樣的?
徐茜:前不久和資本圈人士聊天,說華爾街眼下只關心AI,因為未來10年之內,人類大部分苦哈哈的工作都要被AI代替了,所以,人類社會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各種顛覆。由此引申出的話題當然就是被《大夢》唱紅的那句“該怎么辦? ”我們玲瓏自從和海南結緣,學到了一個很重要的東西,就是“睡海南覺”。在海南,下午3點之前找人干活很難,搞不好會挨罵或被人嫌棄。一開始,我們這幫信奉“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深圳人完全不適應,覺得這怎么建設自貿港? 但沒多久我們就絲滑地順應了,因為,這就是生物鐘使然,老天爺讓熱帶的人們多出汗耗掉的能量總得補回來啊。后來,當我們知道海南多地包括東方都是長壽之鄉,一點也不意外。
我想說的是,有關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這些年我們被海南style深深感染了,有關這個話題,說多了就成了玄學,建議大家到海南深度游,我們免費提供“海南非遺探秘之旅”100條線路的路書和全島各地美食咨詢,讓你在領略別樣的海南的同時,找到返璞歸真的不二法門。

海南的西邊有個叫做“東方”的寶藏小城,這里有海南最早的鐵路、水電和港口,也有曾經鼎盛的商業,這里更有氣象萬千的自然景觀。圖為亞洲第一長壩所在地、海南發電量第一的大廣壩水庫。

海南東方市擁有三千織娘,這是當地政府致力于大力推動黎錦傳統技藝保護和發展的成果,也得益于當地民風樸素織娘們謹守祖先教誨悉心傳授之功。圖為“最會唱歌的織娘”白玲和孩子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