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燁
龍巖人民醫院兒科,福建省龍巖市 364000
支氣管哮喘是常見的一種慢性氣管炎性疾病,其發病機制和發病原因較復雜,臨床上患者多表現為咳嗽、胸悶、呼氣性呼吸困難等,常在清晨和夜間反復發作,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命質量[1]。據統計[2],在全世界范圍內,哮喘的發病患者有3億左右,在我國哮喘的發病率為3.20%,其中兒童占比約35%以上,因此可以看出支氣管哮喘已經成為威脅兒童健康的一種主要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哮喘疾病發展機制非常復雜,屬于一種異質性疾病,而且患者所表現的臨床癥狀也有諸多不同,對患者的生理也有著不同影響[3]。研究發現[4],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期患兒氣道會維持長時間高反應性現象,因此氣道重塑也是哮喘的一個主要病理特征。另外,肺功能也是當前臨床上對于支氣管哮喘診斷的一項重要指標,但對于兒童來說,其年齡較小,進行肺功能檢測存在一定局限性,影響疾病的診斷與預后預測。因此,探究更多血清指標,對支氣管哮喘進行診斷與預后預測成為臨床研究的熱點內容。臨床研究發現[5],骨膜蛋白(Periostin)與支氣管哮喘的發生與發展具有一定相關性,但是否能夠預測急性發作期患兒預后情況尚無明確定論。因此,為了分析Periostin是否能夠判斷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和預測其預后情況,本文以我院收治的50例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期患兒作為觀察對象,探討Periostin與小兒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期肺功能、氣道重塑的相關性及其預測預后的價值,具體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9年1月—2022年10月收治的50例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期患兒作為觀察對象,所有患兒家長均對本研究知情并在同意書上簽字,所有患兒均符合支氣管哮喘診斷標準,且處于急性發作期[6];年齡5~14歲。另選取來同期來我院體檢的50名健康兒童。排除標準:入院前1個月應用過激素類和免疫抑制劑藥物治療;合并呼吸道畸形;哮喘緩解期;合并惡性腫瘤;合并心臟疾病;合并肝、腎功能不全;合并免疫功能障礙者;臨床資料不全者。
1.2 方法
1.2.1 Periostin檢測方法:分別抽取患兒和健康組兒童空腹外周靜脈血3ml,在室內放置10~20min后,應用3 000r/min的速度離心20min,取上清液后,應用雙抗體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Periostin水平,檢測過程嚴格依照試劑盒(生產企業:上海卡邁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說明書進行。依據Periostin水平將患兒分為高Periostin組和低Periostin組。
1.2.2 肺功能檢測方法:對所有患兒及受檢者使用肺功能檢測儀(生產企業:安徽電子科學研究所;型號FGC-A)進行肺功能檢測,檢測過程嚴格依照檢測儀說明書,檢測指標為: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FEV1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
1.2.3 氣道重塑標志物檢測方法:采集所有患兒與健康組兒童清晨空腹靜脈血4ml,應用3 500r/min的速度進行15min離心處理,隨后取血漿,應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法檢測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轉化生長因子-β1(TGF-β1)表達水平,檢測步驟嚴格依照試劑盒(生產企業:上海森雄公司)說明書進行。
1.2.4 預后評估:對所有患兒進行為期1個月的復查隨訪,依照《支氣管哮喘基層診療指南》[7]對其預后情況進行評估,將哮喘相關癥狀緩解,隨訪期間無急性發作患兒分為預后良好組,其他為預后不良組。
1.2.5 一般資料收集:收集所有患兒的一般臨床資料,其中包括性別、年齡、BMI、治療前哮喘嚴重程度、合并呼吸道感染和過敏性鼻炎情況。

2.1 三組Periostin水平、肺功能、氣道重塑功能對比 三組Periostin、FEV1/FVC、FEV1、VEGF、TGF-β1水平對比差異顯著,且高Periostin組患兒Periostin、TGF-β1高于低Periostin組和健康組,FEV1/FVC、FEV1、VEGF低于低Periostin組和健康組(P<0.05),見表1。

表1 三組Periostin水平、肺功能、氣道重塑功能對比
2.2 Periostin與肺功能、氣道重塑功能的相關性 Spearman相關分析結果顯示:FEV1/FVC、FEV1、VEGF與Periostin水平呈負相關(P<0.05),而TGF-β1與Periostin水平呈正相關(P<0.05)。見表2。

表2 Periostin與肺功能、氣道重塑功能的相關性
2.3 預后良好組與預后不良組患兒臨床相關情況對比 預后良好組與預后不良組患兒性別、年齡、BMI、治療前哮喘嚴重程度、合并過敏性鼻炎情況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兩組患兒合并呼吸道感染、Periostin、FEV1/FVC、FEV1、VEGF、TGF-β1水平對比差異顯著(P<0.05),見表3。

表3 預后良好組與預后不良組患兒臨床相關情況對比
2.4 Periostin對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期患兒的預后預測價值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表明:Periostin、FEV1/FVC、VEGF、TGF-β1均為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期患兒的預后的獨立預測因素(P<0.05),見表4。

表4 Periostin對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期患兒的預后預測價值
Periostin屬于一種細胞基質蛋白,歸屬于成束蛋白家族,在細胞表面與多種整合素分子產生相互作用,進而為組織重構與生長提供條件。研究發現[8],Periostin在間充質細胞可發揮出一定作用,進而對心臟瓣膜、骨骼以及牙齒等組織產生影響。而支氣管哮喘在纖維化過程中,Periostin屬于白細胞介素-3和白細胞介素-4的一個高誘導產物,屬于參與Th2型免疫應答的一種細胞因子。多項研究表明[9-10],Periostin參與了過敏性炎癥反應過程,但是目前Periostin在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期的作用尚無明確定論。肺功能、氣道重塑指標作為支氣管哮喘的判定常用指標,可對急性發作期哮喘進行診斷與預后預測。因此,Periostin是否與肺功能、氣道重塑指標具有一定相關性,并對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期進行診斷與預后預測成為臨床研究的熱點內容。
本文結果表明,高Periostin組患兒Periostin、TGF-β1高于低Periostin組和健康組,FEV1/FVC、FEV1、VEGF低于低Periostin組和健康組(P<0.05);Spearman相關分析結果顯示:FEV1/FVC、FEV1、VEGF與Periostin水平呈負相關(P<0.05),而TGF-β1與Periostin水平呈正相關(P<0.05)。由此證明,Periostin與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期患兒的肺功能、氣道重塑情況具有明顯相關性。這是因為,Periostin在受傷上皮細胞與血管向間葉細胞轉化的過程中會呈現高表達現象,而且Periostin可能與Th2介導的氣道炎癥反應具有一定關系。另外,Periostin促進纖維化的主要機制是通過與其相鄰的肌腱蛋白-C和細胞外基質蛋白相機和,產生相鄰區域的蛋白連接橋梁,家屬細胞外基質網絡構建[11]。而Periostin還會通過促進骨形成蛋白Ⅰ對膠原纖維相互交聯所產生誘導,進一步加速纖維化過程,導致氣道重塑的發生與發展,氣道重塑的發展會促使機體肺功能降低,因此Periostin、氣道重塑與肺功能之間具有一定相互作用[12];預后良好組與預后不良組患兒合并呼吸道感染情況、Periostin、FEV1/FVC、FEV1、VEGF、TGF-β1水平對比差異顯著(P<0.05);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表明:Periostin、FEV1/FVC、VEGF、TGF-β1均為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期患兒的預后的獨立預測因素(P<0.05)。研究發現[13-14],在白細胞介素-3和白細胞介素-4的介導信號下均檢測出了Periostin高表達情況,因此Periostin可能參與哮喘發生與發展的過程,與本文結果相符。這主要是因為,哮喘的基本特征主要為氣道慢性炎癥,其發病多由炎癥細胞和多種細胞因子共同參與,進而產生相互作用。纖維母細胞與支氣管上皮細胞,Periostin會經過對炎癥抑制的誘導,進一步加深嗜酸性粒細胞對于氣道的浸潤,參與哮喘的發病及發展過程[15]。
綜上所述,Periostin與小兒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期肺功能、氣道重塑具有明顯相關性,且肺功能、氣道重塑均可預測患兒預后水平,因此臨床可考慮將其應用于預測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期患兒的預后情況,并對高Periostin水平患兒采取相關措施,進一步提升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