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養生堂
秋季位于夏冬兩季之間,氣溫由熱轉寒,氣候干燥,萬物陽氣漸收,陰氣漸長,是很多疾病高發的時節。
“正”,也叫“正氣”,指人體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抵抗能力和康復能力。當我們沒有患病時,正氣可以固護肌表、抵御外邪,保持正常的生命活動;當我們生病時,正氣可以驅邪外出、扶正固本。在中醫經典中關于正氣的描述有很多,如《黃帝內經·素問》刺法論篇中所述的“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在《黃帝內經·素問》評熱病論中也記載著“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意思是人體內如果正氣充足,那邪氣就無從侵擾;反之,當人體正氣不足,或正氣相對虛弱時,衛外功能低下,往往抗邪無力,則邪氣可能乘虛而入,導致機體陰陽失調,臟腑經絡功能紊亂,進而引發疾病。
有些人看起來病懨懨的,一年四季都容易生病,醫生往往會說這是“免疫力低下”“抵抗力差”,這在中醫眼中,其實就是正氣不足的緣故。正氣不足的人,平時容易疲勞、白天易犯困、走路會感到腿抬不起來;還有些表現為容易過敏,比如過敏性鼻炎、天一冷就起蕁麻疹等。如果正氣不足再合并有一些基礎疾病,那就更是雪上加霜。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腎病科主任趙文景曾接診過一位61 歲的患者,他既往有糖尿病腎病,定期透析。有一次他覺得牙痛,牙齦紅腫還出血,以為是個小毛病,就沒在意。過了一陣子身體就開始發熱,體溫一直在38.5℃以上,又是吃藥又是掛水,體溫卻怎么也降不下去。后來去大醫院一檢查才發現他體內白細胞計數非常低,中性粒細胞計數幾乎為零。這就意味著,他現在的身體基本沒有抵抗力,細菌、病毒都可以毫無阻攔地侵襲他的身體。在接下來幾天時間里,他就經歷了腸道感染、呼吸衰竭、膿毒血癥、感染中毒性休克等各種危急重癥,一度宣告不治。所幸,他得到了及時治療,特別是用中藥來清熱解毒,扶助正氣。經過治療,他轉危為安。

對于腎臟病的患者來說,感染可以說是“頭號敵人”。這位患者有糖尿病腎病,平時就處于正氣嚴重虧虛的狀態。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是一次不嚴重的感染,由于機體缺乏抵抗力,免疫系統不能及時清除病菌,也會導致細菌通過血液系統在體內飛速傳播、繁殖,就像脫韁的野馬一樣不受控制。因此在治療時,首先要運用先進的醫療手段,如上呼吸機、床旁血濾等措施維持生命;然后需要用中藥湯劑來扶助正氣。就這樣標本兼治,雙管齊下,患者才逐漸轉危為安。
在我們人體中,有3 個臟腑的正氣虛衰比較危險,容易誘發腎病。它們分別是肺臟、脾臟和腎臟。
肺氣虛——中醫認為肺主氣,司呼吸,有朝百脈、通調水道的作用。肺氣虛導致衛外不固,外界的細菌、病毒等外邪就會從呼吸道進入人體,聚集在咽喉處。然后再循經下傳到腎,直接引起腎的問題,例如過敏性紫癜性腎炎等。肺氣虛早期的表現有咳喘無力、痰多清稀、倦怠懶言、聲音低怯、面色發白等。有些人平時容易反復感冒,覺得氣不夠用,稍微活動一下就會癥狀加重,這也是肺氣虛的表現。
脾氣虛——我們吃下去的所有食物都需要經過脾的運化,然后將其中的營養成分輸送到全身,所以脾為后天之本,是氣血生化之源。當脾氣虛時,氣血生化無源,人體缺乏足夠的營養來生成正氣,就會導致正氣虧虛,使人體免疫力下降,出現各種感染,包括皮膚感染、腸道感染等。脾氣虛早期表現為食欲下降、腹脹、肢體倦怠、少氣懶言、形體消瘦或浮腫、大便不成形、面色萎黃等。另外有些代謝性疾病,如糖尿病、痛風的患者,他們疾病的發生發展和平時的飲食習慣密切相關。
腎氣虛——腎藏有先天之精,是人體生長、發育、生殖之源,是生命活動之根本,主固攝、封藏。此外,腎主一身之陰陽,當腎有虛證時,人體的生命活動、身體的各項機能都會有減弱的表現。由于腎氣虛,腎封藏的功能減退,不能很好地儲存精氣,從而直接影響正氣的生成,這也就是腎氣虛的人容易感受邪氣引起各種感染的原因。而且大量的臨床經驗證明,腎虛患者一旦發生感染后,病情會更為危重,治療起來也更為困難,預后會更差,甚至有生命的危險。腎虛證的早期表現有耳鳴、腰膝酸軟、遺尿、小便失禁、夜尿頻多、小便頻數清長及尿后余瀝不盡等。
隨著歲數增長,人的身體機能逐漸下降,體內的正氣逐漸減少,在氣候變化之時更容易罹患疾病。秋季是夏冬兩季的過渡季節,如正氣不足,則會難以適應自然界的陰陽轉變,給邪氣以可乘之機。所以在入秋前后,我們可以適當地補充正氣,增強抵抗力。那該如何做呢?
趙文景主任推薦了一款適合這個季節飲用的扶正護腎茶,這款茶里除了有補氣安神、止咳平喘的靈芝,還有太子參、黃芪、枸杞子等補益藥,味道微苦有回甘,在秋季飲用能起到很好的滋補效果。
材料:太子參6 克、金銀花3 克、生黃芪10克、枸杞子10 克、白茅根10 克、靈芝片5 克。
功效:太子參補氣、健脾生津,既能補氣還不上火;金銀花清熱解毒,防止上火;生黃芪補益脾肺、固表益氣;枸杞子滋補肝腎、益精明目;白茅根涼血、清肺胃熱;靈芝增強免疫力、扶助正氣。
用法:煎煮20 分鐘代茶飲,如果沒有糖尿病可以放冰糖,改善口味。亞健康人群連續喝7 天左右,就可以改善亞健康狀態,已有慢性腎病的患者可以間斷地長期服用,比如一星期喝兩三天。
宜忌:嚴重感染期間或腫瘤人群禁用,脾虛便溏人群金銀花可減半或不放。
除了代茶飲,還可以通過穴位貼敷來扶助正氣。穴位貼敷屬于中醫外治法,是根據中醫辨證,選擇適當的中藥打成細末,用醋、黃酒、蜂蜜等調成膏狀做成藥餅,用膠布固定,制作成膏藥貼在穴位上,以達到治療疾病和防治疾病效果。
藥物貼在穴位上可刺激經絡、刺激穴位,可透皮被人體吸收,副反應少,操作簡便,安全性高。因為穴位貼敷有很多優點,所以目前很多中醫院都可以提供穴位貼敷治療。治療時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選用藥物和穴位,例如針對正氣不足、腎氣虛的情況,通常會在制備藥膏時加入一些補腎助陽的藥材,并選取關元穴、腎俞穴、命門穴等穴位治療。貼好后可以維持4~6 小時,一般7~10天為一個療程。
除此之外,自己平時也可以多揉一揉、按一按一些保健要穴,如足三里、三陰交等,也能夠起到扶助正氣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