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寧

推行產業鏈“鏈長制”是聯動產業鏈、提升產業鏈生態、協同產業、做強做大產業群的重要抓手。本文在研究產業鏈“鏈長制”相關理論、各地政府實施“鏈長制”經驗做法及推行“鏈長制”過程中需注意問題的基礎上,從宏觀發展和微觀發展兩方面提出如何高效利用產業鏈“鏈長制”及“鏈長制”助推平涼市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對策。
在構建新發展格局過程中,產業鏈在暢通國民經濟循環方面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借鑒“林長制”等經驗做法,在重點產業以推行產業鏈“鏈長制”為發力點,不斷地增強產業鏈自主可控的能力,為產業高質量發展提質增效,為經濟發展創造競爭優勢。
一、產業鏈“鏈長制”綜述
(一)“鏈長制”的定義及發展階段
1.“鏈長制”的定義
產業聚集是“鏈長制”的形成基礎。簡單講,由政府領導者負責保障整個產業鏈的持續發展。具體講,政府作為鏈長,職責是選擇鏈主、制作方案、整合資源、分配要素,將零散企業整合成點、線、面的產業共同體,實現產業鏈融合發展。其中“點”是企業,是產業鏈基本的組成單位;“線”是一條產業鏈,由企業形成;“面”是產業群。
2.“鏈長制”的發展階段
產業鏈“鏈長制”是新型的產業組織活動方式,先后經歷了“孕育、新興、盛行”三階段,且在實踐中不斷完善。
(1)孕育階段
2017年11月,湖南長沙在產業鏈工作動員會上首次提出市級領導任“鏈長”。次年7月,湖南印發相關文件提出省委書記和省長負責關鍵產業。孕育階段主要是為了增加產業鏈的競爭力。
(2)新興階段
2019年,廣西、浙江等印發相關文件實施“鏈長制”。同年8月,浙江商務廳印發開展“鏈長制”試點工作的《意見》,至此,“鏈長制”在省一級推行。同年11月,廣西印發相關方案,明確了“鏈長”工作任務。新興階段主要是為了保障產業鏈的穩定性及安全性。
(3)盛行階段
我國的產業同時受到國際貿易沖擊和全球疫情挑戰。同時,國家提出新發展格局的構建。由此,江西、深圳等省市印發推行“鏈長制”的相關文件,浙江印發落實“鏈長制”的《通知》,江西印發《關于實施產業鏈鏈長制的工作方案》,強化“鏈長”職責。盛行階段主要是為了完善“鏈長制”內涵。
(二)推行“鏈長制”的必要性
首先,推行“鏈長制”是產業創新發展的現實要求。技術陜速突破帶動產業革命,新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在全球孕育并興起,對世界經濟格局產生重大影響。推行產業鏈“鏈長制”,協調推進引才招商、政策扶持和創新科技,在薄弱方面重點攻關,創建新產業鏈。
其次,推行“鏈長制”是產業快速發展的制度創新。加快暢通經濟活動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核心之一,包括所有環節、產業、區域之間的暢通,也包括國內外的經濟暢通。制約要素流動的體制機制是產業鏈與創新鏈協同發展中面臨的主要制度性障礙。推行“鏈長制”,在要素流通、市場需求、幫扶政策等方面精準發力,助推優勢主導產業鏈條化較快速發展。
最后,推行“鏈長制”有利于發揮政府主導作用。目前,我國發展面臨的風險挑戰前所未有,經濟形勢依然復雜嚴峻。僅依靠市場不能推動經濟向好,需要政府主導作用的發揮。推行“鏈長制”,為政府及時摸清產業鏈情況、準確把握產業鏈難點問題提供便利,制定政策扶持,提供“一條龍”服務。同時,通過強大的合力和精準的判斷與措施,集聚創新要素到產業鏈上,“有形手”結合“無形手”相互作用。
(三)各地政府推行“鏈長制”的經驗做法
“鏈長制”是一種由地方領導者負責一條、幾條產業鏈,發揮“鏈長”協調能力強的優勢,通過聯動產業鏈、提升產業鏈生態、協同產業、做強做大產業群的長效工作機制。
1.浙江省
2019年8月,浙江省印發文件實施“鏈長制”,助推浙江提升產業鏈水平,部署各方力量積極建設產業鏈。其主要有發展計劃、平臺技術支持、政策支持、平臺空間、招商團隊、責任分工、發展指導員、工作規劃等九方面。
2.合肥市
2020年7月,合肥啟動“鏈長制”。首先,結合產業實際發展情況,提出創建十二條產業鏈。領導者上任“鏈長”,并且要求合肥市各縣(區)對照制定這項機制。同時,明確“鏈長”職責,主要有:制定產業政策、健全企業庫、服務機制常態化、支持檢測檢驗、共性技術等公共服務平臺的創立等。
3.南京市
2020年7月,南京市委、市政府印發產業鏈工作方案,提出南京要推行產業鏈“鏈長制”。對產業鏈發展工作情況,“鏈長”每月至少專題調研一次,并協調解決重要問題,形成推進機制,以此做大規模、提升能級、增強競爭性。
綜上所述,“鏈長制”是產業發展的實踐創新。地方領導者上任“鏈長”,其擁有區域豐富資源,尤其是廣泛資源配置力,也解決了產業群缺少“領頭雁”問題。其是“責任制”的細化版,有利于解決實際問題和壓實發展責任。
二、推行“鏈長制”需注意的問題
“鏈長制”有利于提升區域內合作能力,降低市場經濟運行交易成本,但也需要注意風險因素,把握好政府與經濟組織、與市場的關系。
(一)以市場邏輯做事,防止陷入“全能政府”
“鏈長”是區域發展中的重要驅動者,其優點是盤活和動態整合區域內各類資源。產業群聚集發展可能會存在“公用地”問題,需要政府加強創新公共服務管理。但政府作用不能無限制延伸并放大,要防止陷入“全能政府”陷阱。“鏈長”作用的更好發揮需要市場經濟主體的“董事長”和社會團體的“會長”們合作。
(二)發展開放經濟,以防過于地方化
雖然城市之間存在行政治理空間邊界,但是產業價值鏈接穿透行政邊界。因此,在產業發展過程中,地方“鏈長”要有區域一體化和全球開放化思維,產業鏈治理、升級需要與企業“鏈主”隨時對接,需要點、線、面鏈接、互動,助推產業鏈創新升級。
(三)打破產業邊界,創新融合發展
“鏈長制”工作機制需要扶持特色產業和重點產業,不管是資金還是政策,都有不同程度的傾斜。新一輪科技革命致使產業邊界日漸模糊。新時代,以人工智能、數字化、量子信息等作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正在全球孕育興起。這些新科技打破產業邊界、創新融合,致使信息鏈、創新鏈和人才鏈等打破地域邊界。所以,要減少過度微觀干預,使政策更柔性、開放、寬泛。
三、如何高效用好“鏈長制”
“鏈長制”作為新型產業機制,如何才能用好這把“利刃”以更好推進平涼市產業經濟發展呢?
(一)宏觀發展上
1.以市場為基礎發揮“鏈主”作用
發揮企業“鏈主”價值分配、產業升級主體作用。經濟發展中最容易遇到創新鏈與產業鏈間的矛盾。因此在推行產業鏈“鏈長制”時,處于頂層設計的“鏈長”可想方設法搭建平臺交流,如組織舉辦論壇、聘用產業專家;一些大學、研究院所的實驗室,需要面向區域產業制度化開放;優化社會服務環境,借助產業鏈招商實現“引資緊鏈”;注重科技專利,借助研發密集投入實現“技術補鏈”;鼓勵并購重組,實現“組織固鏈”。
2.制定具體實際的產業鏈工作規劃
平涼市第五次黨代會提出實施“六項重點工程”,加快建設“九大重點產業鏈”。其中“六項重點工程”就包括產業鏈“鏈長制”。平涼市產業體系豐富多樣,平涼紅牛、靜寧蘋果、設施蔬菜、中醫中藥、文旅康養等產業鏈有不同特點,要結合實際制定具體的產業鏈規劃,從而統籌推進企業“鏈主”發展,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同步推進項目建設、營商環境、人才引進等重點工作。
3.關注創新技術驅動產業鏈升級發展
平涼傳統產業或多或少存在科技含量不高、發展內生動力不足、抵御自然災害能力不強、農產品加工轉化率不高等問題,同時,不能有效滿足中高端需求,消費潛力也難以及時釋放,這就需要平涼在推行產業鏈“鏈長制”時,注重技術創新驅動作用,助推創新技術與產業鏈緊密融合,發展“中國智造”,從而推動產業鏈高端化發展。
(二)微觀發展上
1.加強“鏈長”隊伍建設
設立“鏈長”,目的是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產業高質量發展。但有時也有可能考慮自身利益而阻礙產業鏈轉型升級。所以要強化“鏈長”隊伍建設,科學系統謀劃任命“鏈長”,組建工作專班,同時制定責任清單、任務清單、政策清單,統籌推進“鏈長制”。
2.“鏈長”與“鏈主”“鏈員”要加強合作
一要“鏈長”調研產業鏈實際發展情況后,梳理制定產業鏈圖、區域分布圖、應用領域圖、技術路線圖,掌握鏈上重點企業“鏈主”情況和產業鏈“鏈員”市場依賴情況;二要對外開放、加強合作,多途徑引進外資,補充產業鏈短板;三要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引導企業投入研發,創建設計中心、技術中心,建設產業技術研究院所等創新平臺,建設創新綜合體等服務平臺,突破核心關鍵技術。
3.“鏈主”與“鏈長”要權責分明
企業“鏈主”依靠自身努力在市場競爭中發展,其本質是市場行為。地方領導作為“鏈長”的職責主要是在紛繁復雜的產業分工體系中,加強協調產業鏈眾多關系,維護和發展產業鏈。推行“鏈長制”,要把注意力聚焦到“鏈”上,從分散點狀向集中鏈狀轉化,細分產業鏈,明確分工,落實責任到人,由此鏈接起人才鏈、信息鏈、供應鏈、服務鏈、資金鏈等鏈條,以此基礎打造優勢產業群,有利于產業鏈健康長遠發展。
四、“鏈長制”對助推平涼市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啟示
平涼市可以借鑒各地政府推行“鏈長制”的經驗做法,培養具有平涼優勢特色、在省內國內有影響有地位的產業基地、“鏈主”企業,形成產業群梯次發展格局,助推平涼市產業高質量發展。
(一)創建工作推進機制
2021年10月,甘肅省委、省政府印發相關文件,部署產業鏈“鏈長制”工作。2021年11月,平涼市委、市政府貫徹省委決策,印發《工作方案》,部署培育平涼紅牛、靜寧蘋果、中醫中藥、文旅康養、綠色建材等九大重點產業鏈。
以平涼市莊浪縣馬鈴薯產業鏈發展為例,結合莊浪馬鈴薯產業發展實際,加強鏈長制領導小組的領導作用,圍繞馬鈴薯產業鏈工作實施方案,形成長效工作機制,扎實推進馬鈴薯產業鏈工作高效實施。
(二)明確“鏈長”任務與職責
“鏈長”的作用是統籌協調和頂層設計。主要有五大職責。
一要制定產業發展計劃,依托咨詢中心等機構,摸清產業鏈實際情況,掌握產業鏈項目、平臺、企業等情況,明確產業斷點、堵點,編制縣級產業發展計劃。
二要規劃產業鏈項目行動,樹立“項目為王”“引大、引強、引新、引優”理念,采取以商招商、點對點招商等多種方式,集中引進“鏈主”企業,隨時跟蹤挖掘新項目,加快推動項目建設、投產。同時,統籌產業群建設,根據產業發展需求,以龍頭企業輻射帶動產業群發展。
三要梯次培育“鏈主”企業、骨干企業,培育發展一批自主創新能力強、主業突出、掌握關鍵技術的主企業,建立健全龍頭骨干企業培育庫。如莊浪縣實施馬鈴薯產業鏈“鏈長制”,依托宏達淀粉、脫毒種薯繁育中心、鑫喜淀粉、隴源薯業等產業鏈龍頭骨干企業,采取“一企一策”方式,支持龍頭企業加大技術研發,新上馬鈴薯精深加工企業,大力培育“專精特新”馬鈴薯中小微企業,建強馬鈴薯產業加工企業。
四要建設檢測檢驗、關鍵技術等產業公共服務平臺,聚集眾多資源。如,莊浪縣中醫中藥產業鏈構建以中醫院為龍頭、鄉鎮衛生院(社區服務中心)為樞紐、村衛生室為網底,融預防保健、疾病治療和康養康復于一體的中醫健康服務體系。
五要落實政策扶持,具體了解產業鏈發展需求,解決土地、資金、原料、技術、運輸等方面難題,全面落實資源綜合利用、節能減排等稅收優惠政策,積極爭取綠色發展方面的財政支持。如莊浪縣文旅康養產業鏈在強化資金扶持方面,積極爭取省市專項文化旅游產業資金支持,在文旅產品研發、文化旅游演藝、基礎設施建設、文化旅游宣傳、品牌創建等方面給予支持。
(三)創新多鏈融合機制
“鏈長制”有盤活、整合地方資源的優勢,以產業鏈聚集人才鏈和資金鏈,以人才鏈帶動創新鏈,創新鏈提升產業鏈,政策鏈支持產業鏈。
創新、精準引才,按照“誰能干誰上”的原則,提升產學研效率。并且,結合地方實際情況尋找突破口,針對關鍵環節和技術難點制定政策加以引導,以此提升產業鏈水平。
如莊浪縣文旅康養產業鏈實施“業態培育”行動,即立足莊浪關山得天獨厚的環境氣候優勢和莊浪梯田品牌效應,精心培育“醫、養、學、食、體、游”六大業態。“醫”就是積極挖掘“葛洪養生”和“莊浪大黃”等中藥產品,開發健康養生產品,做細中醫保健;“養”就是引進康養運營團隊與社會資本,打造云崖山莊避暑養生度假中心,在關山大景區開發特色康養避暑體驗項目,做深避暑養生;“學”就是充分發揮莊浪梯田紀念館上榜“甘肅省首批職業教育紅色文化研學旅行示范基地”的品牌效應,加強與讀者集團研學團體的合作交流,做優梯田研學。“食”就是建成印象水洛城、韓店石橋文旅聚集區特色小吃一條街,帶動民俗小吃街、夜市和風味餐廳快速發展,打造開發一批綠色化、主題化、標準化的精品酒店,做精健康美食。“體”就是依托關山大景區、水上公園等資源,因地制宜開發騎游、登山、徒步、垂釣等體育產品,舉辦關山徒步穿越、關山自行車越野賽、關山長跑賽、五一全民籃球賽等體育賽事,做大體育健康。“游”就是深化“文旅+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開發休閑采摘、花海觀光、農事體驗等項目,重新規劃建設云崖寺游客集散中心,優化空間發展布局,不斷完善鄉村旅游服務中心、停車場、衛生間等旅游功能。提供便捷旅游交通,做強觀光旅游。
(四)培塑品牌,打造特色
依據地方實際產業特色,發揮品牌效應,廣泛參與市場競爭,提高產業鏈產品的市場認知度,努力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產業知名品牌。以莊浪縣設施蔬菜產業鏈為例,圍繞莊浪蔬菜主栽品種,積極申報國家無公害、綠色和有機蔬菜產品認證,大力發展無公害、綠色、有機和地理標志農產品,通過組織企業到國內、省內外參加各類農產品展覽和推介會等方式加強品牌宣傳。
(五)優化營商環境
借助開展“優化營商環境攻堅突破年”行動,實施精準招商,加大招商引資,出臺實實在在的政策措施,激發企業創新積極性。如莊浪縣馬鈴薯產業鏈借助“蘭洽會”“西交會”等節會平臺,開展東西部扶貧協作對接馬鈴薯產業招商,建立從項目發展、考察洽談、簽約落地、開工建設、達標投產全過程的“保姆式”服務機制,持續推進宏達淀粉公司東西部協作共建工作。莊浪縣綠色建材產業在水泥、陶瓷、石灰等建材領域處于空白狀態,根據市場需求,著眼長遠,引進一批管理規范、技術含量高、生產能力強、市場需求大的綠色建材生產企業,落戶從事鋼結構建材等綠色建材生產經營,做大做強綠色建材產業。平涼紅牛產業鏈瞄準大企業、大集團,洽談項目,爭取實施好平涼紅牛養殖小區和飼草料加工基地建設等項目,帶動平涼紅牛產業上水平、上檔次,努力打造亮點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