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衛青 趙東霞 焦薇薇 陳曉彪

【摘 要】目的 探究對牙體缺損患者采用數字化印模修復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2022年4月-2023年4月收治的30例牙體缺損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15例。對照組采用傳統印模修復,研究組采用數字化印模修復,比較兩組臨床療效、恢復時間、滿意度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 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3.33%,高于對照組的60.00%(P<0.05);研究組言語恢復時間、咀嚼功能恢復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滿意度為86.67%,高于對照組的46.67%(P<0.05);研究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3.33%,低于對照組的46.67%(P<0.05)。結論 對牙體缺損的患者采用數字化印模修復的效果良好,可提高治療總有效率,降低不良反應發生幾率,有利于縮短言語恢復時間和咀嚼功能恢復時間,且患者滿意度較高。
【關鍵詞】數字化印模;傳統印模;牙體缺損
中圖分類號:R78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49(2023)19-0005-04
基金項目:2021年河北省醫學科學研究項目(編號:20210294)
Application Effect of Digital Impression Repair in Patients with Tooth Defect
ZHANG Wei-qing, ZHAO Dong-xia, JIAO Wei-wei, CHEN Xiao-biao
(Laboratory Room, Hospital of Stomatology,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050017, Hebei,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digital impression repair in patients with tooth defect. Methods Thirty patients with tooth defect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22 to April 2023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study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with 15 patient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impression repair, and the study group was treated with digital impression repair. The clinical efficacy, recovery time, satisfaction and adverse reac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in the study group was 93.33%, which was higher than 60.00%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recovery time of speech and masticatory function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satisfaction rat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86.67%, which was higher than 46.67%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study group was 13.33%, which was lower than 46.67%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digital impression repair on patients with tooth defect is good, which can improve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shorten the recovery time of speech and masticatory function, and has high patient satisfaction.
【Key words】Digital impression; Traditional impression; Tooth defect
牙體缺損(tooth defect)是指牙體硬組織的缺損,主要指牙齒因齲壞或外傷等原因造成的牙體缺損,包括牙冠和牙根兩部分。牙體缺損的程度常與牙齒的形態、大小、功能和美觀度有關[1]。牙體缺損是口腔科常見的疾病,不僅影響患者的美觀和功能,還會對患者的心理產生不良影響。牙體缺損修復治療主要包括充填修復和金屬烤瓷冠橋修復。充填修復主要有直接充填和間接充填,直接充填是將金屬或玻璃離子水門汀等材料直接粘接在牙齒表面,再用固位形金屬嵌體或金屬金屬烤瓷冠進行修復。間接充填是將粘接劑粘接在牙體組織上,再用金屬烤瓷冠或全瓷冠修復。金屬烤瓷冠和全瓷冠不僅可以恢復牙齒的咀嚼功能及其外觀,還可以避免因金屬材料所引起的過敏反應和對牙周組織的損害,是目前治療牙體缺損較為理想的方法。而在這兩種方法中,印模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同時,修復前必須了解患者的口腔情況,通過修復設計、修復材料和技術完成后的牙體組織與義齒的結合,以恢復牙齒的正常形態、功能及美學。傳統印模由于受環境、操作者技術水平等因素的影響,患者在印模過程中無法獲得與其口腔狀況相一致的信息,影響修復效果。數字化印模由于能實時獲取患者口腔內部信息,并通過計算機進行模擬修復,使得印模制作時間短、精度高、準確度好,受到越來越多患者和醫生的青睞?;诖?,本研究旨在探究數字化印模修復在牙體缺損患者中的應用效果,以期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河北醫科大學口腔醫院2022年4月-2023年4月收治的30例牙體缺損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15例。對照組男8例,女7例;年齡19~43歲,平均年齡(29.43±4.21)歲。觀察組男6例,女9例;年齡18~45歲,平均年齡(27.87±3.46)歲。兩組性別、年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可比。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經臨床診斷為牙體缺損;②修復前無牙體組織炎癥、外傷、齲病等;③對修復治療有明確要求,符合治療指征;④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⑤無口腔不良操作史。排除標準:①年齡<18歲;②合并嚴重器質性疾病者;③合并精神疾病,意識障礙者;④合并牙周疾病者。
1.3 方法
1.3.1對照組 采用傳統印模修復:①制備印模:由醫生使用印模材料和模型材料制取包含第一磨牙或第二磨牙的傳統印模;②治療:治療前對患者的口腔情況、口腔內牙體組織情況、患者的配合情況等進行詳細詢問并記錄;在治療中對患者的口腔內牙體組織情況進行記錄并分析;治療后使用傳統印模對患者的修復效果進行觀察。
1.3.2研究組 采用數字化印模修復:數字化印模技術是將患者的牙體資料進行數字化處理,形成數字化模型,然后應用于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制作,其關鍵技術有3個方面:①影像采集:主要是將患者的口內拍攝的牙體三維數據通過CEREC口內掃描儀、3-shape口內掃描儀進行采集;②數據處理:通過CEREC口內掃描儀、3-shape口內掃描儀對患者的口內拍攝的牙體三維數據進行采集,并將數據導入SPSS 15.0軟件中,然后將數字化印模和傳統印模分別用于修復前后的臨床指標記錄;③數字化模型重建:將建立的患者數字模型導入STL格式,進行數字化印模,然后將數字化印模與傳統印模分別用于修復前后的臨床指標記錄和分析;該技術通過對患者口內牙體的三維模型進行處理,可以獲得更為詳細、精確的患者口腔內牙體信息,進而為后續的設計工作提供便利;④修復牙體缺損步驟:○a 進行數字印模前,首先要對患者進行口腔檢查和拍攝全景片,為患者選擇合適的牙體預備方案,并與患者溝通,獲得患者同意后,將掃描獲得的數字模型導入CAD/CAM系統中,根據患者牙齒情況進行設計,得到標準的數字化印模;○b 將掃描得到的數字模型導入CAD/CAM系統中,根據標準印模設計好冠修復體的位置及大小,進行牙體預備并制作冠修復體;○c 將冠修復體戴入口腔內,并進行咬合、調磨;○d 對患者進行檢查、復查。
1.4 觀察指標
1.4.1臨床療效 根據《口腔醫學研究指南》對臨床修復體成功的判定標準,顯效:完全修復;有效:不完全修復;無效:失敗??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4.2恢復時間 包括言語恢復時間和咀嚼功能恢復時間。
1.4.3滿意度 于患者完成修復后,對其進行滿意度調查,采用Likert評分表對其進行評分,獲得患者滿意度分數。90~100分為非常滿意,89~80分為基本滿意,<80分為不滿意。滿意度=(非常滿意+基本滿意)/總例數×100%。
1.4.4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包括不密合、咬合疼痛、食物嵌塞的發生情況。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行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恢復時間比較 研究組言語恢復時間、咀嚼功能恢復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兩組滿意度比較 研究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2.4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研究組出現不密合1例,食物嵌塞1例;對照組出現不密合2例,咬合疼痛1例,食物嵌塞4例;研究組不良反應發生率13.33%(2/15),低于對照組的46.67%(7/15)(χ2=3.9683,P=0.0464)。
印模技術是口腔修復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對臨床醫生的診療決策具有重要意義[2]。印模過程中,將模型傳遞給醫生,醫生可對患者口腔內部信息有更直觀的了解,從而制定治療方案。數字化印模是以計算機為基礎,采用數字影像技術獲得患者的口腔信息,通過數字化處理得到患者口腔內部三維立體模型,模擬與患者口腔狀況相符的修復體模型[3]。數字化印模能夠實時獲取患者口腔內各個部位的數據,通過計算機對這些數據進行處理與分析,從而獲得更為精確的模型數據。這對醫生做出正確的診斷及制定治療方案具有重要意義。由于印模過程中數字化處理得到的模型數據能夠快速、準確地傳遞給醫生,因而利用數字化印模進行治療更快、更準確[4]。
牙體缺損修復治療中存在的問題:數字化印模與傳統印模的最大區別在于數字化印??梢酝耆M患者的口腔狀況,其精確程度已能滿足臨床需求;然而,目前數字化印模仍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為:①傳統印模受環境因素影響大,患者無法在安靜舒適的環境下完成印模操作,使得操作者無法在短時間內獲得與患者口腔狀況相一致的信息[5];②目前臨床上使用的數字化印模軟件缺乏臨床實用性,僅用于牙體缺損修復的初步設計,還需要與患者詳細溝通后再進行臨床操作;③由于數字化印模精度較高,對操作者的要求更高,其需要專門的技術人員對患者口腔進行操作[6];④由于數字化印模軟件對患者口腔狀況的模擬不夠準確,其在修復中的應用范圍還有限[7];⑤目前臨床上使用的牙體缺損數字化修復系統多為國外引進,其價格較昂貴;數字化印模技術雖然是一項新技術,但由于其費用高昂,臨床上還未得到廣泛應用[8];⑥由于數字化印模系統需要專門的操作人員進行操作,因此臨床上僅有部分醫院有能力開展這一技術;⑦目前數字化印模在牙體缺損修復治療中應用還存在一定限制[9]。數字化印模在牙體缺損修復治療中的應用為患者提供了一種準確、高效、便捷的數字化印模方式,臨床應以此為契機,以數字化技術為手段,進一步完善牙體缺損修復治療方案[10]。數字印模系統的不斷完善和發展也將推動計算機輔助設計和制造技術的進步,提高數字化印模的精度和準確度,更好地為患者服務。相信隨著數字印模技術的不斷發展與應用,數字印模在牙體缺損修復治療中將會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11]。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3.33%,高于對照組的60.00%(P<0.05),表明數字化印模修復牙體缺損的效果較為理想,與梁珊珊等[12]研究結果一致。分析原因在于印模過程中數字化處理得到的模型數據能夠快速、準確地傳遞給醫生,且利用數字化印模進行治療更快、更準確。同時,研究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3.33%,低于對照組的46.67%(P<0.05),表明良好的口腔環境有利于保護牙周組織,這與叢龍鳳等[13]的研究結果相吻合。分析原因在于牙體缺損修復中,利用數字化印模技術進行模擬手術,可以讓患者在手術前進行更充分的準備,可以更準確地模擬手術的過程,為醫生在手術過程中提供更多的參考數據,提高手術過程的安全性,減少術后并發癥。研究組言語恢復時間、咀嚼功能恢復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表明數字化印模有利于保護患者的牙周健康,與閆慧鑫等[14]的研究結果相吻合。分析原因在于數字化印模是以計算機為基礎,采用數字影像技術獲得患者的口腔信息,通過數字化處理得到患者口腔內部三維立體模型,模擬出與患者口腔狀況相符的修復體模型印模過程中。數字化印模能將模型傳遞給醫生,讓醫生對患者口腔內部信息有更直觀的了解,從而制定治療方案。此外,研究組滿意度為86.67%,高于對照組的46.57%(P<0.05),表明數字化印模更能滿足患者的需求,這與張志升等[15]研究結果相似。究其原因,數字化印模技術應用于口腔醫學研究領域,不僅可以減少患者在制作模型、取模型、試戴過程中所需的時間,還可以減少口腔醫生在取模型、試戴時所產生的誤差,縮短治療時間,達到更快、更準確地進行修復治療的目的。
綜上所述,數字化印模與傳統印模的價值各有優缺點,臨床上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合理選擇使用數字化印模或傳統印模技術進行牙體缺損修復治療,使患者得到更為優質的口腔服務,減輕醫生的工作壓力,提高醫療效率。
[1] 許曉波,龔語林,吳映燕,等.口內掃描數字化印模技術在磨牙區牙體達齦下缺損全冠修復中的應用[J].臨床口腔醫學雜志,2023,39(1):11-14.
[2] 陳麗榮,梁學進,楊鳳英,等.數字化印模聯合全瓷冠修復牙體缺損的臨床療效分析[J].上??谇会t學,2022,31(3):313-317.
[3] 祝紅偉,鄭淑珍.數字化印模與傳統印模在牙體缺損修復中的應用效果比較[J].新鄉醫學院學報,2017,34(8):766-768.
[4] 惠秀麗,劉衛寧,唐圓,等.數字化印模用于牙體缺損修復效果觀察[J].人民軍醫,2017,60(6):579-581,601.
[5] 陳越,何東寧,高雯,等.種植修復中數字化印模技術及其精度的研究進展[J].口腔頜面修復學雜志,2022,23(4):310-315.
[6] 阿地力江?依米提,蓋書勤.基于口內數字化印模制作的全瓷單冠的適合性研究[J].口腔材料器械雜志,2022,31(2):100-103,121.
[7] 李琳,黃麗云,曾蘋蘋,等.數字化印模和合金夾板印模對種植冠橋修復體邊緣密合度的影響[J].河北醫學,2022,28(9):1546-1550.
[8] 余念,曹陽,俞青.無牙頜口內數字化印模技術可行性的初步探究[J].口腔頜面修復學雜志,2022,23(4):277-281.
[9] 馮夢然,呂廣輝,烏玉紅.數字化印模與傳統印模準確性的現狀與研究進展[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21,37(5):61-64.
[10] 蘭曉婷.數字化種植印模精度研究及口腔修復病例報告[D].福州:福建醫科大學,2021.
[11] 楊琪.不同印模方法制作修復體模型的準確度比較[D].太原:山西醫科大學,2021.
[12] 梁珊珊,李晨曦,王貽.數字化技術輔助上前牙舌側貼面修復一例[C]//中華口腔醫學會口腔修復學專業委員會,中國國際科技交流中心.第十二次全國口腔修復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2018:167.
[13] 叢龍鳳,趙后全,周穎,等.比較數字化印模與傳統印模在牙體缺損修復中的應用效果[J].中外醫療,2022,41(16):28-32.
[14] 閆慧鑫,呼海燕,逯宜,等.數字化印模與傳統印模在牙體缺損修復中的應用效果比較[J].陜西醫學雜志,2019,48(9):1155-1158.
[15] 張志升,金地,張怡,等.數字化與傳統印模在固定修復中的對比研究[J].臨床口腔醫學雜志,2019,35(1):20-23.
編輯 扶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