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管是大船還是小船,現在風浪來了,都要沉。”——《堅如磐石》鄭剛(張國立飾)
掃黑題材的影視作品中,反派角色常出彩,國內如《狂飆》《征服》《無間道》《槍火》等如此,甚至《教父》《新世界》等國外影片亦是如此。而在張藝謀新作《堅如磐石》中,張國立飾演的金江市副市長鄭剛,用不多的戲份,僅依托臺詞與細節表演,便穩穩地將戲托住。用事實向觀眾證明,真正的戲骨壓根不需要靠“炸裂式演技”才能體現。
/角色
心狠手辣笑面虎
導演張藝謀在前期籌備會上就提到:“我對鄭剛這個人寄予厚望。最有開拓性的是鄭剛、話題性也在鄭剛、挑戰性也在鄭剛。”張國立談到這個角色時說:“他是一個典型的兩面人。在職務的位置時他是一個領導,拉著長腔慢慢說話,永遠都有那個(領導)狀態;但與妻子在一起時,永遠都是很暴躁。他做的事與這個崇高的職位,完全不相匹配。”
首次與張藝謀合作的張國立,在拍攝現場總是一直做筆記,和導演、編劇深入探討劇本的合理性。他的認真和對角色的理解,使組里其他演員非常欽佩。與他有大量對手戲的于和偉說:“對這樣一部現實題材的作品,我覺得他的認知是很高明的。他會覺得這個地方不對,不符合邏輯、不符合常規,這樣就對劇作的幫助很大。”
近些年,掃黑題材影視作品易“破圈”,成為街頭巷尾、網絡跟風二次創作的熱點。體現官商勾結的掃黑反腐題材并不少見,但像《堅如磐石》中直面官商廝殺的作品卻不常見。在影片中,張國立飾演的金江市副市長鄭剛與于和偉飾演的金江市首富黎志田,看似風馬牛不相及,但從兩人有著固定的秘密單線聯系方式,在黎志田身邊鄭剛亦可安排“眼線”來看,不難猜出“隱藏劇情”——兩人必然相識于微時,一官一商相互暗線扶持,黑白兩道攜手合作盤踞金江。然而為了逼迫黎志田拿出數十億替自己“上貢”,老辣陰險的鄭剛不惜草菅人命,甚至親自上陣“苦肉計”來栽贓黎志田,利用自己的身份、將兒子引入亂局做卒,利用黎志田唯一的軟肋——女兒大做文章,從而引發黎志田的反擊。
鄭剛這樣一個兩面三刀、陰險狠戾的多面角色,張國立成功演繹出了“全身長滿心眼子”、表面上卻仍顯得忠厚老實的細思極恐狀態。在一場逼仄空間的車內戲中,面對于和偉飾演的黑幫大佬黎志田,張國立僅用背影及在昏暗夜色中的后側臉頰,那種不動聲色的威逼感就撲面而來。面對昔日伙伴,他不放狠話卻盡顯陰險狠毒;在“白手套”代表上車后,他一秒自如切換為奴才模式,將黎志田架到沖突中心炙烤。張國立評價鄭剛——“我覺得他失去了對自己的道德約束。這個男人如果還有道德約束的話,他就不會這樣做。因為他失去了他的信仰,而只為自己的私利。”
/期待
時隔17年 再執電影導筒
由于題材的特殊性,《堅如磐石》遲到四年才跟觀眾見面,吊足觀眾胃口,穩定的熱度使其成為國慶檔電影的票房冠軍。在挑戰反派角色上,近七旬的張國立邁出了成功的一步。無論是早年膾炙人口的《康熙微服私訪記》中的康熙帝、《鐵齒銅牙紀曉嵐》中的紀大煙袋紀曉嵐、《一聲嘆息》中陷入中年危機的梁亞洲、《一九四二》中逃饑荒的老東家……他被媒體評價為“演皇帝時,張國立威嚴霸氣,氣宇軒昂,談笑間治國平天下;演平民百姓,張國立宛如鄰家大哥,終日忙忙碌碌,為生計而操勞,還經常爆發家庭口水戰,有時很軸,很犟,有時又像個窩囊的受氣包。”
而在他接下來的待映作品中,11月要跟觀眾見面的是,憑借《入殮師》斬獲第81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日本著名導演瀧田洋二郎執導的影片《我爸沒說的那件事》,張國立和韓庚詮釋中國式父子。此外,他自2006年的《第601個電話》后再執導筒,請來范偉和周冬雨演繹懸疑犯罪電影《朝云暮雨》,從導演到主演,都引發觀眾期待。即將進入古稀之年的張國立,絲毫不見創作疲態,他仍在電影的藝術探索道路上繼續前行,擁抱更多可能。(文 何偏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