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貓
這首童詩的節奏非常短促,詩人用“咚”一字一行來表現敲門者的迫切心情。在這首童詩中,樹葉、秋風、月亮的影子都急著要進來,它們有了孩子般的心靈,并且開口說話,這就是擬人的力量。詩歌賦予這些事物以生命,至于它們為什么要進來,進來做什么,我們不得而知,也許孩子們可以通過想象找到答案。
這讓我想起另一首描寫月亮的童詩,通過這首童詩,我們一起看看月夜下的故事:
月 亮
[ 英] 史蒂文森
文愛藝 譯
月亮的臉蛋兒圓圓,
像客廳里的鐘。
它照著大盜們,
翻過花園的圍墻。
它悄悄照亮街道、田野和海港,
還伴著鳥兒在樹叉上進入夢鄉。
喵喵叫的貓兒,
吱吱叫的老鼠,
在屋門外吵吠的那只小狗,
還有在正午睡大覺的蝙蝠,
都喜歡隨月亮一起漫游,
可是那些屬于白晝的深林卻不理月亮,
睡得很安寧。
孩子和花朵都合上了眼睛,
直到清晨的陽光把他們喚醒。
月亮的臉蛋在這里像一個時鐘,時光的流逝意味著月光下的事物開始進入夢鄉。小貓、小狗、老鼠、蝙蝠……都喜歡和月亮漫游。它們走啊走啊,直到花朵合上了眼睛。在這里,花朵像一個孩子一樣安眠著。所以,孩子們,學會了擬人,你的童詩就有了童話元素。下面讓我們看看北原白秋另一首關于擬人的童詩吧:
小 鳥
[ 日] 北原白秋
陳發根 譯
紅紅的鳥
告訴我
為啥是紅的
吃了紅色的果實
白白的鳥
告訴我
為啥是白的
吃了白色的果實
綠綠的鳥
告訴我
為啥是綠的
吃了綠色的果實
這首童詩通過色彩完成了一次和鳥兒的對話,孩子們感受一下,紅色、白色、綠色的鳥兒與這三種顏色的果實融合在一起。這也是童詩的魔法,我們要學會運用擬人。比如這首詩中,詩人通過“告訴我”這樣的句子,與小鳥建立了語言的聯系,多奇妙啊!
其實宇宙中的生命,無論大小,都有屬于自己的語言,它們都值得贊美和書寫。看過法布爾《昆蟲記》的孩子應該更有體會,正因為法布爾和昆蟲之間有了共鳴,他們心靈相通,成為無所不談的朋友,才使得《昆蟲記》如此迷人。所以,孩子們,即使面對這個“世界”,也可以以擬人的形式表達想象:
當世界年紀還小的時候
[ 德] 舒比格
廖云海 譯
洋蔥、蘿卜和西紅柿
不相信世界上有南瓜這種東西
它們認為那是一種空想
南瓜不說話
默默地成長著
洋蔥、蘿卜和西紅柿“不相信”有南瓜,南瓜是怎么做的呢?沒有爭辯,只是默默地生長。用好了擬人,你的詩歌會一下子變得奇妙起來,讀者也會跟著你進入這個奇妙的世界。親愛的孩子們,期待你們運用擬人寫一首小詩,讓我們在語言中相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