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梅芳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六人民醫院

60 多歲的李阿姨平時身體狀況良好,這兩年退休在家帶孫子,勞累時偶爾會感到心慌。有一天半夜,她因腰痛難忍而去醫院急診科就診。在心電監護下,醫生發現她的心率高達200 次/分,這是心房顫動的特征。進一步檢查后發現,除了心率異常快以外,李阿姨的右腎也發生了梗死。
原來,李阿姨腰痛難忍的原因竟是心房顫動引起的血栓脫落至右腎動脈,造成血流突然中斷,從而導致右腎梗死。醫生立即為李阿姨進行了腎動脈取栓術,終于緩解了她的腰痛。
但李阿姨始終想不明白,自己為何會患上房顫,腰痛為何與房顫有關。
正常人心臟的跳動是從心臟“司令部”——竇房結開始的。竇房結會發出節律整齊的指令(每分鐘60~100 次),依次通過心房、房室結傳至心室,使整個心臟按順序規律協調地收縮與舒張,從而保證心臟的泵血功能。這種正常的心臟節律稱為竇性心律。
房顫,全稱心房顫動。簡單來說,房顫是指心臟的電活動不再受竇房結支配,而是被心房內快速、雜亂無章的電活動所替代。這導致心房各部分的心肌“各自為政”,雜亂無章地進行自行收縮,每分鐘心房收縮次數可達350~600 次,而且毫無規律可言。相應地,心室也會出現快速且無規律的收縮和舒張,心室率可達到100~160 次/分,同樣節律不整齊。我國是房顫患者較多的國家,且隨著年齡增長,房顫發生率呈倍增趨勢,75 歲以上患病人群更高達10%。因此,需要特別關注中老年群體。
房顫的癥狀非常多樣,可能毫無癥狀,也可能出現嚴重的功能障礙。房顫時,心房激動快而不規則,導致心室率快而不規則,造成心室充盈不足,從而減少心輸出量并導致心功能下降。因此,大部分患者會出現胸悶、心悸、疲勞、頭暈和黑矇等典型癥狀。
然而,有一部分患者平時沒有明顯癥狀,直到出現了房顫引起的并發癥,如腦卒中、心力衰竭等,就醫后才知道自己患有房顫。
其實,大部分房顫是有跡可循的。例如病例中,醫生詢問李阿姨平時是否有胸悶、心慌等癥狀時,李阿姨回答,最近兩年,由于帶孫子比較辛苦,有時會感到心慌。但電子血壓計測量顯示,心率在正常范圍以內,她就沒當回事。如果李阿姨在心悸發作時前往醫院做一次心電圖檢查,及早發現自己患有房顫并進行治療就可以避免房顫引起的并發癥。
需要注意的是,電子血壓計中的心跳一般指的是心室率,無法測量心房率。因此,建議年長的朋友們在出現胸悶、心慌等癥狀時,觸摸一下自己的脈搏,判斷跳動的節律是否規律,以及一分鐘內的心跳次數是否超過100 次,進行初步判斷。

血栓形成與栓塞是房顫最嚴重的危害。房顫時,心房內的電活動雜亂無章,使得心房喪失有效收縮功能,血液易在心房內淤滯形成心房內血栓。如果血栓脫落并隨著血液流動至全身各處,就可能引發肺動脈栓塞、腦栓塞(中風、偏癱)或其他外周血管栓塞。這也是房顫患者需要接受抗凝治療的原因。
另外,房顫時,心室率增快、節律不齊會引起心慌感,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長此以往,可能導致心動過速性心肌病,易引發心力衰竭,表現為乏力、活動能力下降。
●重視定期體檢:房顫在某些患者中可能沒有明顯癥狀,通常在體檢時通過心電圖才能發現。一旦發現患有房顫,務必在醫生指導下接受規范治療。
●關注胸悶心悸:當出現胸悶心悸的癥狀時,不能掉以輕心。此時,患者可以觸摸自己的脈搏,檢查心律是否規則。如果心率不規則且快速,一定要前往就近醫院進行心電圖檢查。房顫發作時的心電圖是確診的依據。發作時間短暫、頻繁者可通過動態心電圖檢查來確診。
●加強體育鍛煉:適度進行體育鍛煉,如慢跑、游泳等,可提高機體抵抗力。
●保持良好心態:避免精神緊張和過度勞累,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
●做到飲食均衡: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以及水果、蔬菜、全谷類、堅果等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