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段閃閃 東陽市中醫院

成年人的壓力有多大?往往從發量就可以看出來。頭發的“離去”,就像是對壓力無聲的抗議,看著鏡子中日漸稀疏的頭發,不禁黯然神傷,英年早“禿”的為何偏偏是“我”?
四個月前,90 后的小李一臉愁容地走進醫院脫發專科門診。“我脫發一年多了,而且越來越嚴重,看起來就像個中年人,可我都還沒找到女朋友,晚上常焦慮地睡不著覺。”小李憂郁地說。
在診間內,醫生為小李完善了毛發鏡等相關檢查,綜合臨床癥狀,小李被確診為脂溢性脫發。醫生表示,脂溢性脫發也叫雄激素性脫發,是一種遺傳性疾病,是臨床中最常見的脫發類型,主要表現為頭發密度進行性減少。根據小李的情況,醫生為他定制了個性化的“生發”方案,藥物口服及外用,同時配合一周一次的梅花針導入。連續治療四個月后,小李的脫發情況有了明顯改善。小李本人對于治療結果也十分滿意,笑稱“找女朋友都有自信了”。
按照臨床表現,脫發可分為生理性脫發和病理性脫發。休止期脫發、精神性脫發、燙發不當造成的化學性脫發等是可逆的,屬于生理性脫發;而瘢痕性脫發、雄激素性脫發可能造成永久性脫發,還有斑禿(俗稱鬼剃頭),都屬于病理性脫發,必須及時診治。
臨床上最常見的脫發主要有以下3 類。
脂溢性脫發:也稱為雄激素性脫發,主要與遺傳因素有關,男性多表現為“地中海”樣外觀,頭頂部毛發稀疏、前額發際線后移,而且隨著時間推移,發量越來越少。女性也有可能出現脂溢性脫發,多表現為頭頂部發縫變寬,也有部分患者伴有前額發際線后移。
休止期脫發:臨床表現為急性或慢性頭發彌漫脫落。正常人頭皮毛囊至少80%處于生長狀態,因而頭發不會發生同步性脫落,但在一定刺激因素下(如外科手術、創傷、產后、精神刺激等),毛囊周期可發生異常,導致正常生長的毛發提前進入休止期,最終過早脫落。
斑禿:臨床表現為突然發生的邊界清晰的圓形或類圓形脫發斑,俗稱“鬼剃頭”,可單發,可多發,可累及全頭皮甚至全身毛發,但脫發部位的皮膚一般正常。斑禿是一種自身免疫疾病,病因尚不明確,可能與遺傳、自身免疫、應激及過敏等因素有關。
醫生表示,年輕人脫發除了和遺傳、疾病等因素有關外,還與生活習慣密不可分。當代年輕人的生活方式發生了較大的變化,長期熬夜睡眠不足、精神緊張、過度焦慮、飲食不規律,飲食方式改變等都有可能會導致脫發。
●作息規律,減少熬夜,晚上10 點左右應上床休息。
●不吃或少吃辛辣油膩食物,少喝酒,避免皮脂腺分泌旺盛,造成脂溢性脫發。
●放松心情,減輕壓力,避免壓力過大引起皮脂腺分泌增加頭垢,頭發生存環境變差,從而加重脫發。
●經常變換發縫位置,梳發的方向、位置要經常變換,避免分開處干燥,減少脫發。
●避免損害,減少燙發、染發次數,間隔時間至少3~6 個月。
●要學會科學養護頭皮、頭發,選擇安全可靠的洗護產品,最好使用弱酸性洗發水。
標準做法為5 天內不洗頭,貼著頭皮抓起一簇頭發,從發根向發梢輕輕牽拉,可以在頭皮不同部位多重復幾次,正常的話,會有一兩根頭發脫落,但如果每次都超過五根,那就提示有脫發問題。當然,連續5 天不洗頭在實際生活中也很難實現,所以隨機拉扯頭發,每次超過2 根時,就要警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