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良,彭婧,陳珊,范靜靜,劉一
1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經濟管理學院,北京 102249
2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中國油氣產業發展研究中心,北京 102249
3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碳中和與創新能源發展研究院,北京 102249
2015 年《巴黎協定》通過后,國家層面開始加速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已有超120 個國家和地區提出了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以傳統油氣業務為主的油氣企業面臨多重環保監管和碳減排壓力,油氣行業作為能源的支柱產業,全球油氣在一次能源中占比超過55.4%[1],油氣相關的二氧化碳排放占比約為55%。在綠色低碳發展的背景下,油氣行業轉型對油氣行業本身的轉型升級意義重大,低碳轉型戰略受到廣泛關注[2],如何優化能源企業和行業轉型發展路徑,對未來油氣行業的健康發展非常重要,油氣公司普遍加快了低碳能源轉型的步伐,低碳轉型從戰略觀望期步入戰略實施期。研究表明,為了確保全球溫升控制在1.5 ℃以下,必須嚴格控制人為溫室氣體排放。國際能源署在發布的2050 年凈零排放報告[3]中表明為實現2050 年凈零排放目標,世界能源供給至少70%應來自風能和太陽能。由此,國際石油公司不可避免地需要重新思考其商業模式,以適應低碳未來。
張寧寧等[4]以全球化石能源行業最具代表性的歐美國際大型石油公司為主要研究對象,通過梳理其低碳轉型背景和實踐,系統分析了國際石油公司轉型路徑差異的原因。結果表明歐美石油公司在轉型意愿和轉型路徑的具體選擇上存在顯著差異。歐洲國家選擇大力投資新能源,走石油開發以外的道路,而美國石油公司則選擇投資高碳能源和低碳利用技術,走石油開發利用減少碳排放的道路。解佳[5]通過分析BP、??松梨诘? 家國際石油公司應對氣候變化的態度,利用共現網絡模型分析石油公司應對氣候變化的共性態度及其階段性演變,并利用態度度量模型,量化石油公司應對氣候變化的個性態度,分析了《巴黎協定》、新冠疫情兩個事件對石油公司應對氣候變化言語態度的影響。Lu等[6]收集了全球部分油氣企業的低碳轉型信息,從碳減排目標、低碳投資、低碳行動以及可再生能源運營4 個方面去分析9 家大型油氣公司的碳轉型,研究表明加大可再生能源的投資是油氣公司的長期行為,也是油氣公司向綜合能源公司轉型的關鍵。
評估國際石油公司在低碳轉型方面的成果并不僅僅局限于其宣言和措施,還需要從更廣泛的維度進行分析。本文通過借鑒上述論文部分思路,并進行拓展延伸,考慮各石油公司應對氣候變化所呈現出的態度,為實現低碳轉型所采取的具體措施,以及最終呈現的轉型效果3 個維度來全方位分析各石油公司的低碳轉型成果。這一分析框架的創新性在于將關注點從單一的行動層面擴展到了多個維度,通過從“言、行、果”3 個維度去分析國際石油公司的低碳轉型效果,構建了一個全面、客觀的評價指標體系,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評估國際石油公司在低碳轉型方面的綜合表現,由此提出針對性的對策建議,并為未來各石油公司的轉型道路提供有益的參考和借鑒。
本文通過構建評價指標體系,對各石油公司相關指標進行量化分析,從而對國際石油公司應對氣候變化能源轉型做出評價。因此構建一個科學、系統、合理的評價指標體系是科學評價各石油公司能源轉型情況的重要基礎。
在實踐操作中,基于不同的評價對象和評價目的,需要設計不同的評價指標體系。構建一套科學合理的評價指標體系,除需遵循系統性、動態性等指標體系構建的一般性原則外,還需要結合實際,根據不同評價對象和評價目的遵循特殊性原則。本文在構建國際石油公司應對氣候變化的評價指標體系時,主要遵循以下原則:
(1)一致性原則。所構建的指標體系需要在一段時期內保持穩定,便于進行縱向對比分析。由于各國際石油公司政策具有時效性,在指標體系構建時應結合各公司自身情況,盡可能避免不同時期對評價指標的影響。
(2)可操作性和可對比性原則。指標體系中各指標要簡單明了,數據便于收集,且在各公司之間具有一定的橫向可比性,可以反應不同公司的差距。同時選擇指標時也應考慮能否進行定量處理,以便于進行數學計算和分析。
(3)簡明科學性原則。指標體系的設計以及評價指標的選擇應以科學性為原則,能客觀真實地反應各石油公司能源轉型的具體狀況。各評價指標應該具有典型代表性,不宜過多過細,使指標過于繁瑣、相互重疊;也不宜過少過簡,避免指標信息遺漏,出現錯誤、不真實現象。
王建良等[7]將各石油公司應對氣候變化的態度以及各公司溫室氣體排放強度及變化率作為研究對象,綜合評價各公司應對氣候變化的表現。本文參考各石油公司應對氣候變化的態度評價方法作為本文“言”評價方法,參考溫室氣體排放強度并考慮平均凈碳強度變化率作為本文“果”評價方法,并進一步完善數據來源。
朱子涵等[8]對各石油公司在公司治理、低碳戰略與風險管理、低碳投資與行動及參與公共政策4 大方面進行應對氣候變化的策略分析。余嶺等[9]對國外石油公司能源轉型的主要動因、能源轉型戰略、主要做法和特點進行分析。本文參考上述文獻中低碳減排目標、低碳投資等方面作為本文“行”評價方法的設計依據。
基于上述參考及指標體系構建原則,本節分別從情緒指數、實施力度和轉型效果3 個維度構建國際石油公司應對氣候變化的評價指標體系。
(1)情緒指數
情緒指數是衡量石油公司應對氣候變化態度的綜合指數,能夠體現公司關于能源轉型的立場,通過企業的積極情緒傾向平均分這一指標可以反映出公司對氣候變化、能源轉型的積極程度,是衡量企業態度的重要指標。
(2)實施力度
實施力度是公司為實現能源轉型、應對氣候變化所采取具體行動的力度,是衡量石油公司轉型表現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共包含董事會監管頻數、低碳目標設定、參與行業協會數量、委員會結構調整和低碳投資強度5 個子指標。
董事會監管頻數是指公司召開的以低碳轉型、節能減排等為主題的董事會會議次數,董事會作為企業最高決策機構,其針對相關議題的監管強度反映了公司的重視程度。
低碳目標設定是指公司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為主題的相關目標的設定,明確的目標表明企業有明確的前進方向,可以很好地反映出企業的長遠眼光。
參與行業協會數量是指公司參加的以可持續發展、環境保護等相關方向為主題的協會數量。行業協會是眾企業之間溝通的平臺,各企業參與的積極程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其為實現轉型而付諸行動的力度。
委員會結構調整指公司對董事會直屬委員會進行的相關調整,建立專門的委員會可以很好地避免低碳減排等相關問題涉及公司部門較多,交叉管理效率低下。
低碳投資強度是指公司在節能減排、提高能源利用率等相關技術的研發投資占公司總投資的比重[10],投資強度能很好的反映出公司參與能源轉型的行動力度。
(3)轉型效果
轉型效果是公司應對氣候變化、能源轉型的最終呈現效果,通過平均凈碳強度變化率,即平均單位資產溫室氣體凈排放量變化率(為方便稱呼,下文將單位資產溫室氣體凈排放量統一書寫為凈碳強度)這一指標反映公司轉型效果的優劣。企業進行能源轉型的最終目的是減少碳排放,故平均凈碳強度變化率是最直觀的結果,該指標可以清晰地顯現出企業的在能源轉型方面取得的成績,對企業進行轉型效果評估。
本文嚴格按照指標體系構建原則,最終選取了3個二級評價指標,7 個三級指標,評價指標體系如表1所示。

表1 石油公司應對氣候變化評價指標體系Table 1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oil companies to respond to climate change
結合1.2 節中構建的評價指標體系以及數據的可獲取性原則,本文擬選取美國《石油情報周刊》公布的2020 年世界最大50 家石油公司進行分析。由于部分石油公司的數據無法完全獲取,最終選取了沙特阿美、??松梨凇P等24 家石油公司進行分析(表2)。

表2 國際石油公司選取Table 2 International oil company selection
2.2.1 “言”評價方法
“言”即石油公司應對氣候變化的態度。本文通過文本情感分析對石油公司的態度進行評價。文本情感分析又稱意見挖掘,是指對帶有情感色彩的主觀性文本進行分析,挖掘其中蘊含的情感傾向,對情感態度進行劃分。本文通過對企業在2016—2021 年間公開發表的新聞稿、年度報告和可持續發展報告3 類文本進行分析計算(如圖1 所示)。文本情感分析的過程包括原始數據的獲取、數據的預處理、特征提取、載入情感詞典以及結果的輸出[11]。

圖1 情感詞典計算態度得分流程圖Fig.1 Flowchart for calculating attitude scores by sentiment dictionary
文本的情感分為3 類情緒,積極、中性與消極情緒,鑒于中性情緒屬于沒有立場的情感分類,本文只選取積極與消極情緒做分析,體現各石油公司對低碳轉型的態度[12]。
運用石油公司態度度量模型衡量石油公司應對氣候變化或低碳轉型的態度。其中程度副詞包含:“極其”、“非?!?、“較為”、“稍稍”、“欠、不足”,加上“相反”的語義一共6 類單詞,每一類包含5 個及以上表示程度的副詞,如“極其”類中包含“absolutely”,“alarmingly”等45 個英文詞匯[13]。對所提取語料進行情感詞典分析,得出各石油公司應對氣候變化的態度得分。
為了盡可能減少情緒指數計算過程中的主觀性,本文選取WordNet,Howet以及NTSUSD 3 類情感詞典[14],結合專業人士收集的有關能源方向的積極與消極情感詞匯,構建出分析石油公司公開文件態度的情感詞典。通過載入積極情感詞典、消極情感詞典以及各類程度副詞詞典和反轉語義的詞典,遍歷每個情感詞前的程度副詞并對每一個情感詞進行賦分。通過情感詞典得出的積極、消極情緒得分,進而計算出各石油公司的積極情緒傾向平均分,具體計算過程如下所示:
式中,score為公司積極情緒傾向平均分;n為總語句數;posi為第i條語句的積極得分值;negi為第i條語句的消極得分值。
為方便后續綜合評價計算,對各公司積極情緒傾向平均分進行統一放大,使得評分第一名公司在“言”這一指標下得分為100 分,其他公司得分進行等比例放大。
2.2.2 “行”評價方法
“行”即各國際石油公司為應對氣候變化所付諸的一系列行動。本文統計了各石油公司董事會在2016—2021 各年間召開的以低碳轉型、節能減排、可持續發展等為主題的董事會會議次數,統計了公司低碳減排相關的中期、長期目標、預期實現“零排放”的年限,并計算了公司為實現“零排放”每年需減少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統計了公司加入可持續發展、氣候變化、環境保護、低碳技術升級等相關協會的累計數量,統計了公司是否建立與氣候變化、可持續發展等相關的董事會直屬委員會并計算出委員會人數占董事會總人數比例,統計并計算了公司6 年平均低碳投資強度這5 項內容,并對這5 個子指標進行標準化處理,本文主要采用 min-max 標準化方法,具體公式如下所示:
其中,xi為原始數據;y為標準化的數據;xmax為標準化過程中所選指標的最大值;xmin為標準化過程中所選指標的最小值。
采用熵權法[15]對5 個指標進行賦權計算,具體計算步驟如下:
① 計算各指標信息熵,公式如下所示:
式中,Ej為指標j的信息熵,yij為j公司在第i個指標的標準化數據。
② 通過信息熵計算各指標權重,公式如下所示:
式中,wj即為指標j的權重,Ej為式(3)所求得指標j的信息熵。
得出董事會監管頻數、低碳目標設定、行業協會參與數量、委員會結構調整、低碳投資強度的權重分別為7.3%、18.6%、23.5%、5.2%和45.4%,根據此權重計算出各公司“行”指標下綜合得分,并進行等比例放大處理,使得“行”這一指標評分第一名的公司得分為100 分,其他公司得分進行等比例放大。
2.2.3 “果”評價方法
“果”即石油公司應對氣候變化的最終效果。通過查閱24 家石油公司年度報告、可持續發展報告以及財務報告等相關文件,獲得各石油公司在2016—2021 年間公開披露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企業總資產、溫室氣體吸收量等相關數據,經過計算得出各公司6 年內平均碳強度變化率[16],并進行歸一化處理、賦分后獲得企業轉型效果相關得分,計算過程如圖2 所示。

圖2 企業平均碳強度變化率計算過程Fig.2 Enterprise average carbon intensity change rate calculation process
具體計算步驟如下:
①通過石油公司公開披露的各年碳排放數據及碳復吸數據得到各企業的凈碳排放量,為了消除各公司資產差異的影響,本文統一計算各石油公司凈碳排放強度,公式如下所示:
式中,intensity為凈碳強度;scope1為企業溫室氣體直接排放數據;scope2為溫室氣體間接排放數據;absorption為企業碳復吸數據,單位均為百萬噸二氧化碳;asset為各國際石油公司對應年總資產平均值,單位為百萬美元。
②計算獲得各企業平均凈碳強度變化率,計算公式如下所示:
式中,rate為企業平均凈碳強度變化率,intensityt為企業第t年的單位資產溫室氣體排放量,intensityt-1為第t-1年的單位資產溫室氣體排放量。
③用負向指標標準化將各企業平均凈碳強度變化率轉化為相應得分,計算公式如下所示:
式中,score為企業在“果”這一指標下的得分;xi為各企業平均凈碳強度變化率;xmax為各企業中平均凈碳強度變化率中的最大值;xmin為各企業中平均凈碳強度變化率中的最小值。
2.2.4 綜合評價方法
通過熵權法計算,對相應指標進行賦權,得出各石油公司應對氣候變化“言”、“行”、“果”所占權重分別為15.8%、40.2%、44.0%。
通過對原數據進行信度、效度檢驗[17-19]、折半信度的結果顯示,前半部分的項數為4.0 與后半部分項數3.0 不相等,因而應該采用不等長的折半系數,模型的折半系數為0.978,說明該問卷的信度非常好。KMO檢驗的結果顯示,KMO的值為0.798,同時,Bartlett球形檢驗的結果顯示,顯著性P值為0.000***,水平上呈現顯著性,拒絕原假設,各變量間具有相關性,因子分析有效,程度為一般。結果表明該數據具備可用性,描述性統計結果如表3 所示。

表3 描述性統計結果Table 3 Descriptive statistics results
圖3 為國際石油公司應對氣候變化的態度評價排名前十的公司。日本國際石油開發株式會社在情緒指數方面得分最高且遠超于其他公司,其應對氣候變化能源轉型的態度最為積極。其次為意大利埃尼集團,該公司雖與第一名相差幅度較大,但仍領先其他公司較多。美國EOG公司位列第三,隨后其他公司得分雖稍有差距,但總體而言得分差距不大。國家政策是影響石油公司態度的主要因素,如日本政府將保障能源安全作為能源政策的首要任務,致力于提高新能源比重。2020 年,日本承諾將在2050 年實現“凈零”碳排放,出臺《綠色增長戰略》[20]。2021 年該戰略更新為《2050 碳中和綠色增長戰略》,將可再生能源作為經濟增長的核心驅動因素之一,推出包括強調海上風力發電行業關鍵性等一攬子政策措施[21]。日本國際石油開發株式會社在政府的影響下,在企業新聞稿、年報等公開文件中彰顯出應對氣候變化、能源轉型的積極態度。

圖3 國際石油公司應對氣候變化的態度評價排名前十的公司Fig.3 Top 10 companies in the evaluation of international oil companies’ attitude to climate change
公司使命調整也是彰顯石油公司態度的重要因素,跨國油氣公司對于可持續發展這一全球性議題的關注和響應度越來越高,紛紛調整或修正公司使命,立足能源轉型問題,回答公司存在的目的和意義。例如埃尼集團認為,當前及今后能源行業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如何在最大限度獲取能源與應對氣候變化之間取得平衡,于2019 年提出公司使命應圍繞聯合國2030 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17 項目標展開,將其內涵闡述為“公司切實支持公正的能源轉型,以保護地球并促進人人高效、可持續地獲取能源為目標,同時堅信能與有業務往來的所有國家和地區建立長期合作伙伴關系,以創造持久的共享價值?!?/p>
圖4 為國際石油公司應對氣候變化的行為評價排名前十的公司,哥倫比亞國家石油公司在“行”這一維度下總分排名第一;日本國際石油開發株式會社雖在低碳目標設定和委員會結構調整兩方面得分為0 分,但由于其6 年平均低碳投資占比高達50.15%,在這一指標下得分最高,此外低碳投資指標占行為評價權重為45%,故其綜合行為評價得分排名第二;意大利埃尼集團6 年累計董事會監管頻率為62 次,在這一指標下得分最高,且其他指標得分均為中等靠上,其綜合得分為排名第三;埃克森美孚雖在低碳目標設定指標得分最高,但其在低碳投資這一指標下得分為0 分,故綜合得分排名僅為第六名。

圖4 國際石油公司應對氣候變化的行為評價排名前十的公司Fig.4 Top 10 international oil companies rated for their behavior in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
早在本世紀初,多家歐洲石油公司出于樹立良好形象、實現可持續發展等考慮,率先投資風電、太陽能、生物乙醇等可再生能源業務,《巴黎協定》簽署后,全球低碳環保意識大幅提升,越來越多的國家提出碳中和目標,密集出臺嚴苛的環保標準及限制化石能源發展的政策,同時,出臺促進可再生能源發展的優惠政策和投資計劃,引導企業和社會資本進入,這成為推動石油公司轉型發展最主要的因素。
圖5 為國際石油公司應對氣候變化的效果評價排名前十的公司,挪威國家石油公司在應對氣候變化能源轉型所取得的效果方面最為成功,企業平均碳排放強度變化率最低,為-11.73%,說明該公司每一年的單位資產溫室氣體排放量在逐年降低且下降幅度較快。第二名英國石油公司的平均凈碳強度變化率為-10.30%,與挪威國家石油公司相差不大,該公司所取得的效果也較為優異,從排名第五的美國康菲石油公司開始隨后幾家公司得分呈緩慢下降趨勢,各公司之間相差效果并不明顯,未拉開顯著差距。

圖5 國際石油公司應對氣候變化的效果評價排名前十的公司Fig.5 International oil companies ranked in the top 10 for effectiveness in addressing climate change
在行為評價指標內排名較高的公司并未在應對氣候變化的效果評價中排名靠前,推測是由于各石油公司所采取具體措施的效果具有滯后性,并不能很好地反映各石油公司的實際轉型效果。
根據3.1、3.2、3.3 相關評價結果,本文已分別得出各石油公司在“言”、“行”、“果”3 個指標中的相應分值,由2.2 綜合評價方法確定“言”—情緒指數、“行”—實施力度、“果”—轉型效果的權重分別為15.8%,40.2%和44.0%,根據上述綜合評價方法對以上3 個指標進行權重分配并計算,得出對各公司應對氣候變化的綜合表現評價分析。各石油公司綜合評價指數如圖6 所示。

圖6 國際石油公司應對氣候變化綜合評價指數Fig.6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of international oil companies’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
綜合評價指數越大,則企業應對氣候變化的整體轉型效果越佳。由圖6 所示,意大利埃尼集團在各國際石油公司應對氣候變化能源轉型中綜合排名第一,說明該公司應對氣候變化整體表現效果最好。BP、挪威國家石油公司、道達爾能源,分別排名第二至第四,這些公司總體表現評價也極為優秀。根據選取的24 家石油公司的公司類型來看(表4),國際石油巨頭在應對低碳轉型和氣候變化方面較積極,因為國際石油公司經濟實力雄厚,所以其在促進公司轉型方面具有更廣泛的資源、更高的品牌知名度和更多的外界關注和監管,這使得它們更有能力和動力采取更積極的措施來應對環境挑戰,以??松梨跒槔?000年以來,??松梨谝呀浽跍p少排放的技術和項目上投資了100 多億美元,其中包括發展碳捕捉和儲存技術。??松梨谠谶@方面的產能占世界總產能的20%以上,該公司的科學家和技術人員正在與美國領先的國家實驗室以及80 多所研究型大學合作,開發可擴展的、負擔得起的低排放技術,2021 年初,??松梨谛汲闪⒁粋€新的業務部門,以將其低碳技術產品組合商業化,并計劃投資30 億美元用于在未來幾年全球推進碳捕集與封存(CCS)項目。

表4 國際石油公司類型Table 4 Types of international oil companies
大中型國際石油公司在應對低碳轉型和氣候變化方面表現良莠不齊,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第一可能是公司的量級不同,二是通過對各個公司“言、行、果”3 個維度單獨分析,大中型國際石油公司出現“瘸腿”現象比國際石油巨頭和國家石油公司要普遍,以日本的低碳轉型態度得分、行為得分和結果得分排名和美國康菲在“行”的3 個三級指標得分為例,有明顯的差異性,結果得分較差,對于此類差異的出現,作者認為第一對于日本株式會社石油公司這類差異唯一,可能由于文章的時間局限性,眾大中型國際石油公司已經付出了很多行動,但是結果還未表露出,進而影響到對該石油公司的評價,第二可能是公司的低碳轉型關注點不同,以康菲公司為例,在低碳投資強度和委員會結構調整方面差異較大。
國家石油公司在低碳轉型和應對氣候變化方面屬于保守派,因為國家石油公司是由政府控制的石油公司,這些公司一般是其所在國家的主要石油生產者和出口商,鑒于這些公司需要達成通過石油和天然氣產生的收入來支持其國家的經濟和政府預算的任務,國家石油公司在低碳轉型方面的投資相較于其它類型公司表現較為謹慎,然而這并不意味著所有公司都是如此,因為每個公司都有其獨特的情況和發展限制。以哥倫比亞國家石油公司和巴西國家石油為例,二者類別均屬于國家石油公司,但是在言行果綜合表現中卻差距較大,主要原因作者認為是巴西過于依賴傳統能源產業,巴西是一個石油和天然氣資源豐富的國家,傳統能源產業對其經濟和能源供應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巴西國家石油公司在低碳轉型方面可能面臨來自國家經濟和能源需求的壓力,使其難以完全放棄傳統能源產業。但是哥倫比亞國家石油公司在傳統能源依賴方面相對較低。哥倫比亞國家石油公司在能源領域的業務范圍較廣,除了石油和天然氣,它還涉及到其他能源資源的開發和生產,在可再生能源領域也有一定的投資和參與,例如太陽能和風能項目。此外,哥倫比亞政府一直在推動能源多元化和可持續發展。他們鼓勵投資者和能源公司在可再生能源領域進行投資,并提供相應的政策和支持措施。這種政策環境可能有助于減少對傳統能源的依賴,并促進哥倫比亞國家石油公司在能源轉型方面的努力。
在各國際石油公司推進碳中和、能源轉型的進程中,構建國際石油公司應對氣候變化的評價指標體系,評價企業能源轉型進程,是一項具有現實意義的工作。本文構建了包括1 個一級指標、3 個二級指標、7 個三級指標的石油公司應對氣候變化評價指標體系,并對石油公司轉型效果做出評價。評價結果表明,日本國際石油開發株式會社應對氣候變化能源轉型的態度最為積極;意大利埃尼集團在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最為積極;挪威國家石油公司在應對氣候變化能源轉型所取得的效果方面最為成功,企業平均碳排放強度變化率最低;意大利埃尼集團在各國際石油公司應對氣候變化能源轉型中綜合排名第一,該公司不僅態度積極、行動力強,且效果優異。
根據對24 家石油公司“言、行、果”3 個維度的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建議:
(1)國際石油公司一要明確目標,直接將凈零排放目標和強度減排目標列入公司戰略并對外發布,實現明確的目標指引以及外部監督,促使企業積極應對;二是增氣降油,大力發展天然氣、LNG等業務,降低石油業務占比;三是能源多樣,多種低碳可再生能源業務發展相結合,如生物質能源、光伏發電、充電基礎設施等;四是技術減碳,聚焦于森林自然碳匯和CCUS等人為負碳技術來降低碳排放;五是組織結構助力減碳,重構組織架構,以保障上述舉措的實施,提升公司對于低碳轉型環境下市場適應力以及資源整合力。
(2)中國石油企業應根據實際情況,有選擇的學習其他油氣公司的減排經驗:中國油氣行業發展面臨的新形勢和新要求是服務國家戰略和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中國石油企業既不同于國際石油巨頭,也不同于大型國際石油公司和資源國國家石油公司,所以能源轉型既要借鑒國外石油公司的經驗,也要理性看待轉型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中國石油公司既有轉型發展的內在需要,還肩負著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責任和使命,在堅定做好增儲上產、確保國家能源安全的前提下把握適度節奏,堅定走中國特色的能源轉型之路。
(3)無論何種類型的石油企業,都應該嚴格關注“行”與“果”之間的性價比:石油公司實現低碳轉型的方式多樣化,不同的低碳轉型措施給企業帶來不同的低碳轉型效果,石油公司不可盲目跟隨國際石油巨頭而采取不符合企業自身實際情況的減排措施,從對24 家公司“行”與“果”的表現對比皆可看出,相對一部分公司的“行”與“果”出現不對比性,雖然不排除有時間滯后性的原因,但是公司采取措施不當也是出現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