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鳳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指出“檔案館是集中管理檔案的文化事業機構”,從法律層面凸顯了檔案館的文化功能。檔案館應樹立文化惠民服務理念,在做好檔案“收、存、管、用”的同時,加大實施檔案文化惠民服務,不斷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好地發揮檔案館文化傳承、價值引領、社會教化的獨特作用。本文以泰州市檔案館為例,探索檔案文化惠民服務新路徑。
一、 檔案館文化惠民服務的涵義
檔案館文化惠民服務是檔案館在堅持檔案文化為民的前提下,充分把握公眾的檔案信息需求,保障公眾依法獲取和利用檔案信息資源的基本文化權益;通過各種形式積極主動地為公眾提供檔案文化服務,促進公共文化服務資源整合、共建共享,使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成果更好地惠及民眾。檔案館文化惠民注重檔案的文化特性,通過對原始檔案的二次加工整理,挖掘檔案背后的故事,以傳播檔案文化,滿足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 泰州市檔案館文化惠民服務的實現路徑
近年來,泰州市檔案館始終堅持以文化惠民服務為導向,積極培育文化品牌,加大資源開發合作共享力度,推動檔案服務從傳統利用向文化惠民轉型升級,讓人民群眾在高質量的檔案服務中提升獲得感和滿意度。
(一)創新體制機制,延伸文化惠民觸角
1. 打造文化陣地。2021年,泰州市檔案館打造全省首家以城市記憶為主題的城市書房——記憶泰州書房。建筑面積300余平方米,交通便捷,人流量大。書房藏書1萬余冊,匯集泰州地方黨史、檔案及地情書2000余冊,是泰州檔案文獻及地情典籍(資料)品種最齊全、規模最大的公共展示中心。每年舉辦主題黨日、結對共建、專業講座、文化沙龍等各類活動20余場,先后承辦過農工黨泰州市委讀書分享活動暨“書香農工”揭牌儀式、楊根思精神主題研討會等。
2. 深化共建共享。2021年,泰州市檔案館與市社科聯、泰州學院合作共建“泰州市紅色文化協同研究中心”,整合全市紅色檔案資源和研究力量,弘揚紅色文化,賡續革命精神。與市博物館、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生化學院、市供電公司、海陵區城中街道南山社區等單位簽訂共建協議,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助力檔案文化傳播。通過檔案“進學校、進機關、進社區”活動,讓檔案文化惠及更多基層群眾,更好地服務黨史學習教育。與泰州市中小學校建立長期合作機制,每年定期組織中小學生來館參觀體驗活動,充分彰顯檔案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功能。
(二)搭建載體平臺,擦亮文化惠民品牌
泰州市檔案館以“記憶”為主題,積極打造集網站、微信、刊物、講堂為一體的特色文化活動品牌。
1. “記憶泰州”網站——網上宣傳陣地。“記憶泰州”網站是向社會公眾展示檔案部門工作動態的主窗口,在為廣大網民提供檔案信息服務的同時,大力開展檔案文化傳播。在欄目設置上,設記憶泰州數據庫,定期更新網上展廳、珍檔賞析、記憶擷英、影像泰州、泰州掌故、泰州風物等欄目。自2020年10月改版以來瀏覽量持續上升,平均每年超20萬人次。
2. “記憶泰州”微信——傳播記憶聲音。“記憶泰州”微信公眾號秉持“講好泰州故事、激發鄉愁記憶、傳播歷史文化”的宗旨,以宣傳泰州地區紅色文化、地情文化、檔案文化為主線,設紅色檔案、走進檔案、檔案故事等專欄,編發《代代傳承的“赤子心”》《一封朝鮮人民寫給楊根思侄女楊寶珠的信》《中共蘇北區委黨校整風學習的報告》《丁翔雯的“紅色家書”》等文章,充分彰顯檔案在講好黨的故事、傳承紅色基因方面的獨特價值,擴大文化傳播范圍。
3. 《泰州記憶》刊物——匯聚記憶精品。《泰州記憶》內刊創刊于2016年,以泰州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主要內容,設泰州文脈、名勝古跡、人物春秋、鄉愁記憶、江海文化、非遺文化、戲曲文化、宗教文化、史海鉤沉、市井百態、鄉村風貌等欄目。通過挖掘檔案資料及地方文史資源,凸顯鮮明的地域特色和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
4. 泰州記憶講堂——市區聯動推廣。泰州記憶講堂打破了檔案文化傳播的場館限制,邀請專家學者為市民群眾講述泰州歷史,彰顯城市深厚底蘊和獨特魅力。2022年,泰州記憶講堂共舉辦8期,內容涵蓋《泰州吉祥文化漫談》《泰興紅色文化的三重價值》《泰州歷史文化精讀》《泰州醫藥高新區(高港區)的鄉賢文化》《古代文獻與興化地形》《姜堰天目山歷史文化解讀》等,受眾人數超60萬人。
四大記憶載體相輔相成,互為補充,各有特色。載體之間互相引流,融合發展,共同提升檔案館文化惠民活動品牌的社會知曉度。
(三)加強開發利用,助力文化惠民傳播
為進一步豐富檔案文化惠民的主體和內容,泰州市檔案館聚焦主責主業,加大檔案文化成果轉化力度,致力于檔案編研及開發利用。
1. 編印出版文化精品。大力盤活檔案文化資源,編纂出版一批具有較高史料價值和群眾喜聞樂見的檔案編研成果。2022年編輯出版《泰州印象》,匯集泰州人文歷史與2021年度大事要事,成為宣傳泰州歷史人文和推介泰州市情的地情手冊,深受社會各界歡迎。編印《十年掠影——新時代新泰州新成就》,以100多幅精美圖片展現黨的十八大以來泰州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取得的非凡成就。征集江蘇省特色田園鄉村全市46個村莊的宣傳報道、圖片資料,經過系統整理,編印《和美之景——泰州特色田園鄉村概覽》,圖文并茂地展示了鄉村振興亮點和特色田園鄉村建設泰州樣本。通過走訪調研,征集泰州市對口支援黨政干部以及衛生、教育、農業、水利、交通等領域科技人員口述資料近90篇,編輯出版《泰州市對口支援口述實錄》,展現泰州援建人員的精神風貌,留存珍貴的援建資料。
2. 舉辦檔案文化展覽。一是豐富固定展陳內容形式。館內開設泰州檔案史料陳列展,展品內容以館藏檔案資料為主體,涵蓋明清檔案、民國檔案、革命歷史檔案和新中國成立后檔案,讓參觀者直觀感受泰州的歷史變遷和時代精神。二是辦好網上展廳提供云端服務。使用VR技術,建成記憶泰州3D展廳,用戶只需通過記憶泰州網站,就可以不受時空限制,足不出戶云游展廳,身臨其境地體驗感受。三是開展流動展覽實現惠民到家。在“6·9國際檔案日”“12·4憲法宣傳日”等重要時間節點,開展流動展覽進社區、進學校宣傳活動。先后舉辦“渡江支前檔案史料展”“崢嶸歲月稠——泰州紅色檔案珍品展”“汲取奮進力量——泰州檔案史料展”等,讓更多紅色故事、紅色檔案資源走進學校思政課堂。
3. 提高文化服務品質。面對服務對象多樣性的特點,精心謀劃、科學制定文化惠民工作方案,提供個性化“點單式”接待服務。針對不同的參觀對象,配置不同的服務團隊,策劃豐富多彩的項目,真正體現了文化惠民以人為本的特質。
三、 提升文化惠民服務的進一步思考
樹立文化惠民理念。檔案部門應建立以用戶需求為導向的檔案文化惠民服務體系,不斷拓寬服務內容,提升服務質量。用好載體平臺,持續打響檔案文化惠民服務品牌。主動策劃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惠民活動,用檔案文化賦能高質量發展,使檔案館真正成為人民群眾的休閑文化場所。
充分發揮部門優勢。檔案文化惠民服務具有以下兩個優勢:一是檔案來源真實可靠,歷史性強。從檔案的角度加以追根溯源,能夠更好地實現歷史傳承。二是檔案資料豐富,種類多樣,為開展檔案文化惠民服務提供了豐富的資源。
加強部門合作交流。檔案部門應加強與文化部門、社會媒體的合作交流,放大檔案文化宣傳社會效應,全方位推動檔案文化傳播。還應加大檔案文創產品研發力度,激發傳統文化新活力,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
四、 結語
風物長宜放眼量。檔案館作為法定的文化事業機構,應當充分發揮資源優勢,主動融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以更加開放包容和積極有為的姿態為公眾提供檔案文化服務。樹立文化惠民服務理念,創新檔案資源開發與服務形式,進一步講好檔案故事,讓檔案文化走進千家萬戶,真正惠及民生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