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偉 徐鵬 張鑫 鄒昌柏
延長油田股份有限公司 志丹采油廠 陜西 延安 717600
永寧油田雙河西區位于陜西省志丹縣雙河鎮,油田屬典型的低滲透油田[1-2],工區面積約77.35km2,主要研究層位為延10油層。通過地質研究確定延安組油水平面分布特征,結合油藏工程論證后確定新建產能依據,在產建潛力分析的有利區部署新井,完善新井網,提高油藏動用程度及區塊產量。
永寧油田屬于鄂爾多斯盆地內二級構造單元-伊陜斜坡的中偏南部位。該斜坡為微向西傾斜的單斜構造。由于差異壓實作用,斜坡上發育大致由東向西傾沒的低幅鼻隆(狀)構造[3]。延10地層厚度在34.3~88.6m左右,平均值約為65.3m,發育相對穩定,厚度變化雖然大,但是橫向上厚度變化不明顯,主要由于高低起伏變化較快,造成研究區的局部隆起和坳陷較為發育。
研究區在西傾單斜背景下,由于沉積的不均一性及成巖壓實作用的差異性,延10除了發育一分布范圍較大的鼻狀隆起,西陽灣井區西部區域還發育了數處隆起和凹陷,這些隆起與該區延10產量具有較好的匹配關系,并對油藏分布起一定的控制作用,見圖1。

圖1 西陽灣區延10砂頂構造
根據砂體展布圖和沉積微相圖,西陽灣井區延10砂體厚度30~80m,平均砂體厚度70m,砂地比0.44~0.9,平均砂地比0.78。河道砂體砂地比大于0.76,砂體厚度一般大于55m,呈北西-南東向展布,有兩條主要河道,東部河道規模較小,發育泛濫平原微相見圖2。

圖2 西陽灣區延10沉積相
西部河道最發育,為甘陜-蒙陜兩條古河交匯后形成的河壩沉積,規模較大,寬2200—3500m,河道砂壩厚度普遍大于50m,貫穿整個研究區,西部主河道主要沿著由北西-南東方向延伸,見圖3。

圖3 西陽灣區延10砂厚
2.3.1 儲層巖礦特征及孔喉特征
根據巖心觀察及室內巖石薄片鑒定結果,延安組儲層以中粒、中-細粒巖屑石英砂巖為主。巖屑由變質巖和火成巖組成。填隙物由雜基和膠結物構成。
儲層巖石的結構成熟度較高,延安組砂巖的粒度粗細變化較大,主要包括粗-中粒、中粒、細粒和粗粒。分選性中等、好或中-好。磨圓度方面,細粒級呈次棱角狀,中粒以上呈次園-次棱角狀。顆粒支撐方式方面,細砂級主要是線狀接觸。在膠結類型方面,均為孔隙式膠結[4]。
延安組具有較高的面孔率,延10砂巖面孔率平均是8%;孔隙類型主要有粒間孔、粒間溶孔、粒內溶孔和晶間孔等。延10局部具較多的裂隙孔,占總面孔率平均為4%。
孔隙組合形式主要有粒間孔型、溶孔-粒間孔型、復合型、溶孔-微孔型等;孔喉組合類型主要有大孔巨粗喉型、中孔微細喉型、中孔中細喉型和小孔微喉型等,延安組儲層孔隙半徑分布主頻在50-100μm區間最為突出。根據毛管壓力曲線可知 ,研究區延安組屬于低排驅壓力-中孔型。
2.3.2 儲層物性
根據研究區內收集的13口井68余塊巖心分析的孔隙度資料的統計,延安組儲層孔隙度平均值約16.7%,滲透率平均值約18.7×10-3μm2。
研究區物性分析結果表明延安組儲層孔隙度與滲透率相關性較好,孔滲關系在半對數坐標圖上整體呈現一定的線性相關,滲透率隨孔隙度增加而增大。
研究區內侏羅系延10油藏邊底水發育,受構造控和巖性控制作用明顯,主要發育在巖性的上傾尖滅部位和構造隆起部位,圈閉類型主要為巖性-構造圈閉。延10油藏具有明顯的油水界面,屬于底水油藏,見圖4~5。

圖4 研究區順物源油藏連通剖面

圖5 研究區垂直物源油藏連通剖面
西陽灣單元延安組含油面積13.49 km2,石油地質儲量659.68×104t,儲量豐度48.9×104t/km2,動用含油面積4.56km2,動用儲量222.98×104t。剩余未動用含油面積8.93km2,未動用儲量436.7×104t。水驅面積2.3km2,水驅控制儲量112.47×104t。
依據礦場統計法,通過對22口井試油試采成果數據整理,得到雙河西西陽灣單元延安組油層初期平均產量為3.5t/d。
綜合視流度法、地層系數回歸法以及試油試采結果,研究區內各油井有效厚度,滲透率較為相近,因此預測西陽灣單元延安組油層新鉆油井為3.25t/d。
堅持效益第一、充分結合當前站點分布情況及油藏的規模,優先選區油藏規模較大、區域比較集中的區塊部署新井;整體部署,及時補充能量,爭取同期注水;最大限度提高水驅控制儲量。
研究區含油面積內未動用儲量區部署油井84口,控制井距為200m左右,預計平均單井初期日產油3.25噸,15年累計產油14.12×104t。同時利用已有井場5宗,并部署新井場22宗,見圖6。

圖6 研究區延10油井部署
1)延10小層的局部范圍發育一些鼻狀隆起和小型背斜構造。試采成果已證實構造起伏不僅決定著油井產能,還決定油井產油、產水狀況。總的來說構造高部位產純油,隨著構造部位的降低,產水量逐漸增加。
2)延10砂體,呈北西-南東向展布,有四條主要河道,東部河道規模較小,發育分流間灣。
3)延安組油藏屬于低壓油藏,延10油層分布主要受巖性和構造的雙重因素控制,形成巖性-構造油氣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