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汽傳媒 設計/邱洪濤
9月21日,2023中國汽車產業ESG先鋒指數成績發布會暨ESG社會責任踐行研討會在天津成功召開。會上發布了“2023中國汽車產業ESG先鋒指數”。
在全球加速碳中和以及中國“雙碳”目標落地的時代大背景下,ESG正在成為衡量車企價值的新標尺。2023年,在中國社會責任百人論壇ESG專委會的指導下,責任云研究院聯合中汽信科共同推出中國汽車產業ESG先鋒指數,旨在從ESG(環境、社會、治理)視角梳理診斷中國汽車企業發展現狀,總結中國汽車產業ESG建設階段性特征,以期挖掘優秀,找出差距,以評促改,共同推動中國汽車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ESG是環境(Environment)、社會(Social)和公司治理(Governance)的縮寫,是一種強調經濟、環境、社會協調發展的理念。自2004年聯合國提出ESG概念以來,ESG已然成為政府部門、監管機構、企業、投資者、資管機構等諸多利益相關方對促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考量。
汽車行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在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隨著新一輪信息技術革命的蓬勃興起,新能源、自動駕駛、智能網聯、人工智能等新業態新技術與汽車產業加快融合,汽車產業生態不斷革新,可持續發展能力建設愈發重要。2022年3月,財政部、中宣部、教育部聯合印發《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提出支持汽車等行業龍頭企業,在供應鏈整合、創新低碳管理等關鍵領域發揮引領作用,將綠色低碳理念貫穿于產品設計、原料采購、生產、運輸、儲存、使用、回收處理的全過程。貫徹落實國家宏觀政策、有效回應監管部門的新要求、加強ESG治理與實務管理、助力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推動和諧美麗中國建設,是中國汽車產業未來發展的必由之路。
ESG研究聚焦汽車全產業鏈,基于行業影響力、經營業績、ESG實踐及ESG相關報告披露情況,選出100家企業(集團公司56家,二級單位44家;商用車企業10家,零部件企業14家)作為評價對象。在深入研究國內外主流ESG評級框架和信息披露指引的基礎上,基于汽車行業特殊性,構建起中國汽車產業ESG評價理論模型和評價指標體系,以之為依據,通過企業ESG相關報告、年報、專項報告及官網官微等公開信息渠道和信用中國、企查查、萬得等第三方渠道,對這100家樣本企業開展指標匹配,并綜合考量企業的ESG重大實踐加分和重大缺失扣分,最終形成中國汽車產業ESG先鋒系列指數,包含總榜單1個,分榜單9個,其中企業類型分榜單6個,議題維度分榜單3個。
100家企業樣本中,6家企業ESG先鋒指數達到五星級水平,14家企業達到四星半級水平,超過一半的企業處于一星級,樣本整體處于旁觀者階段,ESG信息披露嚴重不足。其中,寶鋼股份、現代汽車集團(中國)、東風公司、廣汽集團、寧德時代、中國一汽等6家企業ESG先鋒指數達到五星級水平。總體而言,相較于全球汽車產業及中國全行業ESG發展水平,中國汽車產業在踐行ESG可持續發展方面任重道遠。

圖1 中國汽車產業ESG先鋒指數星級分布
截至2023年7月31日,100家樣本企業中,僅32家企業發布有2022年ESG相關報告,近七成企業尚未發布報告,缺乏系統披露。從報告發布的連續性來看,寶鋼股份連續18年發布報告,神龍汽車連續17年發布報告,中國一汽、東風公司、上汽集團等11家企業報告發布次數在11次以上;現代汽車集團(中國)、江鈴汽車等4家企業報告發布次數在6次以上;報告發布次數在5次及以下的企業最多,為15家。
ESG報告是ESG信息披露的主要載體,是ESG評級指數的主要信息來源,中國汽車企業應發揮示范作用,及時發布社會責任、可持續發展、ESG報告,展現企業ESG實踐,在增強透明度的同時,以報告為載體加強與利益相關方的溝通交流。

圖2 中國汽車產業ESG相關報告發布次數
從評價主體層級來看,集團公司ESG先鋒指數平均得分(39.9分)高于分子公司平均得分(33.4分),且“ESG治理”“社會價值”“風險管理”三個板塊平均得分均高于分子公司,集團公司整體處于二星級水平。其中,現代汽車集團(中國)表現最優,為88.5分,處于五星級水平;分子公司整體處于二星級水平,僅寶鋼股份表現最優,為91.7分,處于五星級水平。

圖3 不同類型企業ESG先鋒指數平均得分比較
整零對比角度看,零部件企業整體處于三星級水平,ESG先鋒指數平均得分以及在三個細分板塊(“ESG治理”“社會價值”“風險管理”)平均得分均高于整車企業,其中寶鋼股份表現最好,為91.7分,處于五星級水平。商用車企業整體處于二星級水平,除社會價值維度外,ESG總分、ESG治理和風險管理維度得分均為三個細分行業最低水平,其中一汽解放表現最好,為80.5分,處于四星半級水平。整車企業(除商用車)整體處于二星級水平,社會價值維度居三個細分行業最末,ESG總分、ESG治理和風險管理維度得分均為三個細分行業居中位置,其中現代汽車集團(中國)表現最好,處于五星級水平。

圖4 細分行業ESG先鋒指數平均得分比較
從企業性質來看,自主品牌ESG先鋒指數平均得分以及在三個細分板塊(“ESG治理”“社會價值”“風險管理”)平均得分均高于合資品牌和外資品牌。自主品牌整體處于三星級水平,其中寶鋼股份表現最優;合資企業整體處于二星級水平,其中廣汽本田表現最優;外資企業整體處于一星級水平,其中現代汽車集團(中國)表現最優。

圖5 不同性質企業ESG先鋒指數平均得分比較
中國汽車產業社會價值板塊平均分為50.8分,處于三星半級水平,ESG治理和風險管理板塊表現相對較弱,平均分分別為22.6和23.1,均處于一星級水平。中國汽車企業需著重加強ESG體系建設,同時強化ESG風險管理,防范ESG經營風險。

圖6 中國汽車產業ESG先鋒指數各板塊平均得分比較
中國汽車產業ESG治理板塊平均得分為22.6分,其中,公司治理維度表現最佳,將ESG上升到董事會建設層面是當前車企開展ESG治理工作的最大挑戰,ESG管理次之。雖然車企ESG治理維度整體處于一星級、旁觀者階段,但存在滿分實踐,表明中國汽車產業ESG治理水平內部存在不均衡、兩極分化的情況,有必要樹立行業內的ESG先鋒。
具體來看,在公司治理維度中,“反商業賄賂及反腐敗體系”指標覆蓋率最高,達43%;超三成企業在公開渠道披露了“董事長/總經理分權”“守法合規體系”“申訴與舉報機制”“信息透明”等指標信息;由于“守法合規培訓績效”和“反腐敗培訓績效”是量化績效,存在統計難度,指標披露率相對較低,不超過20%。董事會ESG治理維度,21%的公司明確了董事會ESG工作領導機制,不少于10%的企業在董事會層面制定了ESG治理方針、對ESG風險與機遇進行識別并對ESG目標進行審查,僅有5%的公司將管理層薪酬與ESG工作業績掛鉤。ESG管理維度,超四成企業積極與利益相關方開展溝通活動,識別和回應利益相關方的期望和要求,有四成企業獲得過ESG榮譽,超兩成企業明確了ESG工作歸口部門、制定了ESG戰略、識別和不斷強化ESG實質性議題管理。但是,開展ESG績效考核、參與汽車行業ESG研究或行業ESG標準制定、披露ESG培訓績效、加入國內外ESG相關組織的企業卻不足一成。

表1 ESG治理板塊各維度具體表現
中國汽車產業在社會價值板塊平均得分為50.8分,處于三星半級水平。國家價值維度處于兩星級水平,東風公司、現代汽車集團(中國)等13家企業在國家價值維度得分最高,為滿分;產業價值維度處于四星級水平,中國一汽、一汽解放等44家企業在產業價值維度得分最高,為滿分;環境價值維度處于三星半級水平,長安汽車、北汽福田等44家企業在環境價值維度得分最高,為滿分;民生價值維度處于三星級水平,東風公司和廣汽集團2家企業在民生價值維度得分最高,為滿分。
具體來看,在國家價值維度中,中國汽車企業積極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55%的企業投入到鄉村振興工作中,其中超過半數的企業在鄉村振興方面有較大投入。產業價值維度,六成以上企業注重創新驅動發展以及積極與伙伴開展戰略合作,共同推進汽車行業可持續發展;半數以上企業緊跟新四化浪潮,推動企業數智化體系建設。環境價值維度,中國汽車產業積極響應國家“雙碳”戰略,推動汽車產業低碳發展,其中40%以上的企業制定了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和行動路徑,39%的企業致力推動全價值鏈減排降碳。民生價值維度,中國汽車企業開展各類公益慈善活動,積極參與基礎設施建設等,以惠及民生發展,其中65%的企業投身各類公益活動領域,40%的企業積極提供就業崗位,帶動就業發展;20%的企業積極參與新能源下鄉活動,發揮車企產業優勢,助力鄉村低碳轉型,29%的企業打造汽車行業特色品牌公益項目。

圖7 社會價值板塊各維度具體表現

中國汽車產業風險管理板塊平均得分為23.1分,處于一星級水平。風險管理板塊包含10項議題,僅“發展與培訓”議題(31.9分)處于二星級水平,其余九項議題均處于一星級水平,“守護生態安全(14分)”“負責任供應鏈管理(15.6分)”“應對氣候變化(17.9分)”議題表現相對較差,有待進一步提升。在國家雙碳戰略的指引下,作為產業鏈最為復雜的行業之一,應對氣候變化和負責任供應鏈管理兩個議題已成為汽車行業最為關鍵、薄弱和亟需加強的風險議題。

圖8 風險管理板塊各維度具體表現
聚焦三大關鍵弱項風險議題:應對氣候變化方面,不到兩成的企業在識別和應對氣候風險與機遇、開展碳核查工作等方面主動作為。守護生態安全方面,23%的企業采取行動保護生物多樣性,但僅約11%企業開展生態修復治理活動。負責任供應鏈管理方面,31%的企業注重供應商質量管理,超兩成企業注重供應商的ESG管理體系建設、供應商審查評估以及經銷商的管理與能力建設。總體而言,中國車企在供應鏈建設中并未將ESG因素(安全、環保、人權、職業健康、商業道德等)作為充分必要因素。

圖9 汽車產業弱項風險議題指標覆蓋率
中國汽車企業需要加強貪污腐敗、環境污染、安全生產、產品質量等負面事件的主動披露。經分析發現,約40%的中國車企主動披露負面信息,向社會公眾展示客觀,不偏不倚,積極改進的品牌形象,僅有13家企業披露了“新增職業病數”指標,14家企業披露了“員工流失率”指標,19家企業披露了“員工工傷/亡人數”。另經搜集發現,2022年1月1日至2023年7月31日期間,有3家企業曾受到過行政處罰,被扣減得分。

圖10 汽車企業負面指標披露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