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磊
(南通市海門區海門街道畜牧獸醫服務站 26100)
消化系統疾病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疾病,在養殖過程中一旦發病會給羊群帶來較大危害。消化系統關系到羊群飼料攝取、營養吸收、廢物排出等多個方面,當飼養不當時會加大羊群患病風險,例如喂食已發霉變質的食物、投喂時間不固定導致羊群過于饑餓、因清潔度不夠而感染病原等。消化系統疾病發病速度較快,病程普遍較短但是致死率較高。當消化系統疾病發生后,要立即對發病原因進行判斷,找到具有針對性治療方案,才能夠取得較為理想的治療效果,將經濟損失降到最低。
常見牛口腔類疾病主要有口炎、傳染性膿瘡等疾病。當口腔黏膜的表層或者深層組織出現炎癥時,患病羊就會出現流涎、采食以及咀嚼障礙等癥狀,這是口炎的主要臨床特征。一般常見口炎主要有三種,分別是卡他性口炎、水皰性口炎以及潰瘍性口炎。傳染性膿瘡也被稱為羊口瘡,是一種急性且具有傳染性的疾病,該病可通過接觸傳播,主要是由于感染傳染性膿皰病毒而引起,羊在感染該病毒后,會出現丘疹、膿皰、潰瘍等癥狀[1]。
對于已出現口炎癥狀的患病羊,首先要使用高錳酸鉀溶液對口腔進行徹底沖洗,如果口腔內已出現糜爛或者滲出癥狀,也可以使用明礬溶液對口腔進行沖洗。對于口腔黏膜出現潰瘍或者已經感染傳染性膿皰的羊群,先要使用高錳酸鉀溶液對羊群患病部位進行沖洗,然后使用藥物對患病部位進行涂抹。目前較為常用的藥物有碘甘油、四環素軟膏、紅霉素軟膏等。
該病在養殖過程中較為常見,為了提高養殖效率,減少養殖損失,需要加強飼養過程中的管理工作。首先要對飼料配比進行合理調配,在投喂之前,要對飼料進行全面、細致檢查,檢查內容包含飼料品質、飼料中是否混入了尖銳物體等。尖銳物體如果混在飼料中,在采食過程中容易損傷羊群的口腔黏膜,這會增加羊群患病風險。對飼料品質進行檢查,主要是為了避免工作人員添加已經發霉、變質飼料,這些飼料會降低羊群抵抗能力,甚至會給羊群健康帶來一定影響,必須要嚴格杜絕。由于傳染性膿皰具有一定傳染性,在養殖過程中要做好消毒工作。為了更好地預防疾病,要加大疫苗接種力度,同時要做好養殖場內清潔、消毒等工作。工作人員要加強巡視,當發現疑似或者確診病例時,要及時采取隔離措施,并進行有效治療[2]。
食道阻塞是一種急性疾病,該病主要是因采食過程中食團、大塊食物或者其他異物卡在食道中的某個部位,食道一旦發生阻塞,就容易出現下咽困難、噯氣障礙、流涎、呼吸困難等癥狀。除了上述原因之外,如果喂養不夠及時,當羊群過于饑餓,就會加快吞食飼料速度,也會加大患病風險。
當羊出現食道梗塞后,要立即找專業人員去除阻塞物,常用方法主要有下送、擠壓等。當遇到阻塞物較為復雜,上述方法無法去除時,需要采取手術方法,將食管切開取出阻塞物。
為了有效預防該病,需要從投喂方面入手,減少食道阻塞的發生次數。首先,要將大塊或者塊根、塊莖等類的飼料合理加工后再進行投喂,且要保證粒度適宜,要確保投喂飼料不會在羊群采食過程中造成威脅。其次,要定時定點進行投喂,讓羊群形成固定時間采食的條件反射,這樣可以有效避免羊群在過度饑餓狀態下采食速度過快的情況,可大大降低食道阻塞發生幾率。最后,要加強養殖場管理工作,有效防范,避免羊群偷食未經加工處理的食物,從多個方面來做好該病預防管理工作。
羊是一種復胃動物,前胃結構和特點加大了羊群患前胃疾病的概率。前胃遲緩是一種較為高發疾病,如果在飼養過程中出現飼料搭配比例發生改變、缺少微量元素、喂食已經發霉變質的飼料、養殖環境發生改變等情況,都容易引發前胃遲緩。另外,如果羊群已經出現了其他疾病,因繼發感染也會容易引起前胃遲緩。該病主要是由于突然發生的變化減弱了前胃收縮力和興奮性,是一種因消化紊亂而引發的疾病。羊群在患病后會表現為食欲不振等,容易出現噯氣、腹瀉、便秘等癥狀。
當出現前胃遲緩癥狀時,首先要找到病因,假如因為喂食已經發霉變質的飼料而引發疾病,要立即停喂,同時將飼料更換為容易消化、營養成分高的飼料。其次,要加強羊群反芻能力,給患病羊注射促反芻液。也可以注射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注射次數為2 次/d,通過藥物作用來讓瘤胃增加蠕動。
該病可以使用中醫療法進行治療,主要配方為:炒山楂15 g,炒麥芽15 g,炒六神曲15 g,厚樸15 g,陳皮20 g,木香20 g,萊菔子20 g,白術20 g,干姜20 g,甘草10 g,該配方實際用量可以根據患病羊的具體病情進行調整,打粉或者煎煮即可,服用2 次/d[3]。
粗纖維飼料較難消化,當羊進食大量粗纖維時,容易出現瘤胃積食,特別是當羊機體缺水時更加嚴重,大量內容物會堆積在羊瘤胃中無法繼續運轉,這是一種較為常見的胃部疾病。當羊群出現瘤胃積食,瘤胃會擴張,同時羊群不吃草也不反芻,瘤胃蠕動會逐漸減弱,排糞現象較為遲滯。
對于瘤胃積食治療,首先可以通過按摩方式來加速內容物的排出,之后使用促反芻液或者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來加速瘤胃蠕動。為了加速瘤胃內容物的排出,可使用硫酸鎂或者石蠟油。此外,防止內容物繼續發酵,還需要使用陳皮酊和魚石脂。對于出現酸中毒癥狀的患病羊,可以使用強心補液進行治療。
瘤胃積食也可以使用中藥進行治療,大黃15 g,枳實15 g,炒山楂15 g,炒麥芽15 g,炒六神曲15 g,厚樸15 g,陳皮20 g,芒硝50 g,檳榔15 g,萊菔子20 g,打粉后沖泡或者直接煎煮后服用,2 次/d。該組方的用量需要根據患病羊實際情況進行相應調整,主要醫治目的是健胃開脾、消食行氣。
有些飼草在羊大量食用后容易產生氣體,例如豆科類牧草、發霉變質的飼料、精飼料等,如果投喂過量,羊群因貪食而采食了大量飼料,這些飼料積聚在瘤胃中,發酵后會產生較多氣體,這些氣體會擴展瘤胃的胃壁,患病羊腹圍會有明顯增加,呼吸也會變得較為困難。該病發病速度較快,患病羊會出現弓背癥狀,出現不斷踢腹同時精神表現不安。
該病在治療時,首先要排氣減壓,通過瘤胃穿刺方法來逐漸放出瘤胃中的氣體。當放氣效果不夠理想時,可以使用消沫藥來停止發酵并達到消沫目的。常用的消沫藥主要有植物油、松節油、活性炭等。排氣完成后,需要給患病羊灌服酒精或者食用油。之后要按照相同方法來排出瘤胃中的內容物。
該病中藥療法主要是行氣消脹、通便止痛,治療配方為:木香15 g,枳實15 g,厚樸15 g,萊菔子15 g,檳榔15 g,小茴香15 g,陳皮20 g,藿香10 g,研制成粉末后沖服或者煎煮后服用,用藥2 次/d,藥品用量可根據實際情況酌情調整[4]。
當羊群長時間采食質地較硬、難以消化飼料時,容易出現瓣胃阻塞現象。如果養殖過程中水分補充不夠及時,羊群運動量不足或者受到了突然刺激,也會引發瓣胃阻塞。除此之外,該病還會因羊群已經患病而引發感染。長時間采食干硬食物會減弱瓣胃收縮力,從而引發阻塞。該病在臨床上主要表現為便秘、疼痛以及食物秘結等癥狀。
出現瓣胃阻塞癥狀后,首先要使用瀉劑來加速內容物排出。之后要根據患病羊的病情使用適量硫酸鈉溶液、甘油、鹽酸普魯卡因注射液注入瓣胃。其次要增強前胃興奮性,可使用氯化鈉注射液或者硝酸士的寧注射液。
該病中藥治療目的是養陰潤肺、清熱通便,中藥配方為:藜蘆15 g,常山15 g,枳實15 g,厚樸15 g,柴胡15 g,檳榔15 g,甘草10 g,陳皮20 g,芒硝50 g,打粉沖泡需要加入適量食用油,煎煮后可以直接服用,用藥2次/d。
皺胃炎主要是指皺胃黏膜以及下層位置出現了炎癥,當羊群患上該病后,消化機能會受到較為嚴重影響,容易出現前胃遲緩,厭食現象較為明顯,皺胃區域也會變得更加敏感,皺胃炎一般是由于繼發感染而造成。
皺胃炎的治療要從清理、消炎以及助消化等方面入手,讓患病羊在最短時間內恢復。當羊群出現癥狀后,首先要禁食,同時要給患病羊服用植物油、鹽以及水,使用這些對患病羊胃腸進行全面清理。其次,要使用消炎止痛類藥物來緩解癥狀,常用消炎藥物主要有四環素、氟苯尼考、磺胺類藥物等。對于腹痛較為明顯的患病羊,需要使用阿托品注射液來止痛。為了增強羊群消化能力,需要給患病羊使用復方龍膽酊或者陳皮酊。
該病還可以使用中醫方法進行治療,治療目的是健胃消導、健脾止酵,具體配方為:炒山楂20 g,炒萊菔子15 g,炒麥芽20 g,炒六神曲20 g,炒檳榔15 g,木香15 g,厚樸15 g,陳皮20 g,枳實15 g,大黃10 g,雞內金20 g,打粉后沖服或者煎煮后服用,2 次/d,實際用量要根據患病羊病況進行適當調整。
腸炎一般是指腸道黏膜處出現炎癥,以往臨床案例中,胃炎與腸炎總是相伴出現,所以也叫做胃腸炎。該病會導致患病羊消化機能出現紊亂,常會出現腹瀉、腹痛癥狀,從糞便中可提取到大量的炎性產物。在飼養管理過程中,如果羊群誤食已經發霉變質的飼料,或者被污染的飼料,容易引發胃腸炎。其次,如果出現較為明顯刺激也容易導致應激性胃腸炎。最后,驅蟲工作做的不到位,也會導致胃腸疾病。
當羊群患上胃腸炎后,先要使用抗菌消炎類藥物,可以選擇磺胺咪、碳酸氫鈉等藥物,用藥2 次/d,首次使用這些藥物時可以加倍。除了內服之外,還可以選擇注射慶大霉素、氟苯尼考注射液等藥物。如果羊群在診斷之后發現是霉菌性胃腸炎,需要使用對霉菌有抑制作用藥物,常用的有制霉菌素、二性菌素B 等藥物。之后要將植物油、魚石脂、酒精加水后給患病羊服用,可以起到緩瀉止酵作用,同時還可以對胃腸進行清理。其次,使用止瀉類藥物,常用藥物主要有高錳酸鉀、藥用炭、碳酸氫鈉等。對于有中毒癥狀患病羊,為了緩解中毒癥狀,需要給患病羊服用適量補液鹽;對于癥狀較為嚴重患病羊,需要使用氯化鈉注射液,維生素C 注射液、碳酸氫鈉注射液、安納咖注射液。
該病可以使用中醫療法,具體配方為:白頭翁20 g,黃連15 g,黃柏15 g,黃芩15 g,秦皮15 g,郁金15 g,甘草10 g,打粉后沖服或者煎煮后服用,2 次/d,實際用藥時可以適當調整劑量[5]。
消化系統疾病是羊養殖過程中較為常見的一類疾病,該病涉及到多個器官,雖然發病部位較多,但是深究發病原因后可發現,其中最大誘因是飼養管理工作。例如,投喂時間不固定,飼料質量不合格,飼喂方法不科學,養殖人員不專業等都是關鍵致病因素。同時,消化類疾病要嚴防病從口入,工作人員要加強巡視,這樣可以及時發現問題并采取措施進行處理,合理用藥,中西醫治療方法目前較為理想,可以對其進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