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勝國,李建華,高 健
(山東省福多飼料有限公司 271000)
縱觀2008 年無名高熱暴發至今的發病規律性、時令性、繼發性、難控性、高危害性等,筆者依據從事獸醫工作35 年來對于本病的發病根源追溯、臨床治療方案、綜合防控方案等續寫成文,以便再次引起廣大養豬戶朋友們的高度重視,力爭更多的養豬戶朋友對于本病的防治更加有精準,有目標,有方向,盡最大努力降低豬場風險,提高豬場整體生產力水平。
根據筆者近5 年來的觀察總結,80%以上的發病豬場都存在飼喂低端飼料,導致豬群始終處于亞健康狀況,免疫指數及抗體滴度邊緣化,稍有致病條件,極易在這類豬群發生。豬只消化系統是機體最大的免疫系統,胃腸道的轉化吸收率決定機體營養平衡度;飼喂原料中可消化蛋白決定營養足夠與否;不可轉化吸收的飼料蛋白質必將促使消化系統超負荷運轉,長期超負荷運轉的結果一定是豬機體綜合性能下降(氣血雙虧,胃氣衰竭,小腸吸收轉化率下降等)。中醫論“無胃氣者無生”以上綜合因素概況為“營養不良、胃氣衰竭”為疾病發生的主觀因素。
空氣中時刻漂浮的瘴氣(病毒、細菌、真菌、非瘟病毒、流感病毒、支原體、衣原體、藍耳)為不可控因素,因為豬舍必須通風。豬舍中的氨氣濃度大、干濕度(粉塵)比例大、大密度飼養豬群、大面積存欄豬舍等不合理因素。以上諸多因素都會加劇本病的傳播感染。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當中,任何動物包括人在內,只有在氣候忽冷忽熱,空氣干燥的條件下才最容易發生感冒(百病之源)。忽冷忽熱,空氣干燥(春、秋、初冬)即為誘發條件。呼吸道疾病發病的時間段在秋冬溫差大的季節。假設沒有一定的誘發條件,即便存在主觀客觀因素,機體發生呼吸道疾病的幾率會明顯降低,甚至不會發病。春末及夏天發病率低就是明顯的例子。
傳染病必備的三大要素(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豬群),易感豬群一直被定義為“罪魁禍首”;易感豬群顧名思義“亞健康豬群”,亞健康豬群是非特異性免疫力低下的豬群;而非特異性免疫力低下豬群正是營養吸收轉化率低下的豬群。所以,單純從微觀上去治療本病不為良策。必須正視主觀、客觀、誘發三觀因素,因為客觀因素,誘發條件我們很難改變,唯一最簡單易改的途徑就是竭盡全力強化、夯實豬群非特異性免疫力,才能減少易感豬群數量,真正從根源上防控、遏制本病的肆虐傳播。可消化吸收的優質蛋白飼料是改善豬群健康指數的根基石。
縱觀豬呼吸道疾病的發病規律(秋冬多發),誘發呼吸道疾病真正的元兇應以“支原體”為主。控制“支原體”的肆虐與蔓延是當今豬場防控任務中的重中之重;要想做到防控的有效性、針對性、具體性、靶向性,就首先要對“支原體”有正確的認識。
支原體是最小最簡單的微生物,沒有細胞壁,外面只有原生質膜,故其形態是可變化的,有球狀、環狀、橢圓狀等,體外培養對營養的需求條件很高,生長很緩慢;支原體具有宿主特異性和組織專一性;豬肺炎支原體只會感染豬呼吸道,不會感染其他組織。一般的消毒藥均能將其殺死。
支原體主要生活在豬氣管和支氣管中,會隨病豬的鼻分泌物或咳嗽而被排到空氣中,再通過氣溶膠或直接接觸(嘴對嘴、鼻對鼻)的方式被健康豬攝入而感染,因為支原體可通過空氣傳播,所以很難隔離阻斷傳播途徑且任何日齡的豬對支原體都很易感。因此支原體是全球畜牧界公認的“最難凈化的豬病”。
研究表明支原體在生長時會向外分泌出一種絲狀蛋白質,具有黏連附著的功能,協助支原體附著在支氣管、細支氣管的纖毛頂端,引起纖毛上皮細胞發生病變或死亡,豬群免疫力低下時就會進一步破壞呼吸道黏膜層,使纖毛發生萎縮或脫落,使支氣管正常功能受到嚴重損害。
豬呼吸道本身有三道防線來阻止外源異物和病菌侵入。第一道防線是:鼻腔過濾阻止空氣中灰塵顆粒和濕潤空氣;第二道防線是:支氣管纖毛黏附清除病原;第三道防線是:肺部巨嗜細胞和免疫調理清除病原。由于氣源性感染主要是各種細菌和病毒,故呼吸道三道防線中,第二道防線最為重要。支原體致病在于其破壞了支氣管纖毛(二道防線)。
4.1.1 機械性過濾空氣功能,能黏附呼吸道中的各種病原菌和細小灰塵顆粒,阻止其進入下呼吸道及肺部。
4.1.2 通過纖毛的規律性擺動,清除呼吸道中異物(包括肺泡分泌液、空氣源性的微細粉塵和各種病原菌),保證呼吸道的干凈無菌。當纖毛變短變少或脫落時,不能有效阻止氣源性病菌進入呼吸道和肺部,不能清除各種呼吸道異物,呼吸道門戶洞開,氣源性病菌長驅直入,極易引起呼吸道繼發感染,多種病原混合感染的情形便會相繼出現。
支原體感染嚴重會引起免疫抑制現象,肺泡巨噬細胞對病原的吞噬和清除能力下降,導致呼吸道免疫力減弱,抗病力下降,其他繼發病原容易侵入。幾乎所有的支原體肺炎都極易發生繼發感染,尤以肺炎支原體合并感染豬藍耳病最嚴重,在呼吸道二、三道防線(免疫器官之一)嚴重受傷后,極易再繼發各種細菌(副豬)及病毒性(圓環病毒)疾病,即所謂的混合感染。嚴重病例會發生死亡,不死者被毛粗糙、消瘦,時常有咳嗽及腹式呼吸癥狀,生長緩慢,飼料轉化吸收效率下降(10%~16%),出欄延遲月余等,嚴重者變成僵豬。
個別豬經常干咳無痰,當有人進入豬舍引起驚群或飼養員早晨打掃衛生趕豬時,干咳癥狀表現得更加明顯,嚴重者邊咳嗽邊排便。此期間即便存在咳嗽氣喘現象,死亡率卻不高。體溫39℃上下、糞便性狀稀軟、炸毛、皮毛粗稠不光亮、采食量下降、生長速度緩慢、料肉比增高等,所以前期的支原體單獨感染最嚴重時也只能導致輕度肺炎。
如果前期不能引起足夠的重視,將隨著病程的延長逐漸形成大群、高燒(40℃)、咳嗽氣喘、肺炎、皮膚顏色發紅、漸行性消瘦、胸膜性肺炎、呼吸急促(心力衰竭)、不食、死亡等癥狀。可怕的是在豬場極少有單純的支原體感染,圓環、副豬鏈球菌、附紅細胞體、溫和型豬瘟的繼發混合感染是常態即所謂的混合感染。
7.1 提供合理營養(蛋白能量的平衡),以便消除豬群亞健康,增強豬群抵抗力。
7.2 接種疫苗。建立長期有效保護,建議產后7 d 接種支原體疫苗,伴有偽狂犬、藍耳病癥狀的豬群注意仔豬超免偽狂犬疫苗及出生21 d 左右接種藍耳病疫苗。
7.3 重視霉菌吸附劑的使用(煙曲霉毒素會導致肺水腫、赭曲霉毒素會導致免疫系統抑制使疫苗效價降低或失效)。
7.4 外購仔豬或保育舍一定做到把應激因素降低到最低化,盡量采用“分階段、全進全出、濕拌料”的飼養方式,并且在每次轉群或賣豬后,空豬舍要嚴格沖洗消毒,切斷病原傳播鏈。最好的方法育肥舍實行小面積構建。
7.5 定期消毒(豬鼻孔、地面、過道、棚頂、墻壁、糞道、周邊環境、死角、辦公室、餐廳、廁所、煙熏、醋熏等)。
7.6 盡量減少斷奶轉欄和混群等的應激因素。選用“來蘇爾噴灑”豬舍及皮膚以干擾豬的嗅覺來降低打咬概率。
7.7 合理調整飼養密度,避免不同來源、不同日齡豬混群,豬舍按日齡劃分區域。
7.8 加強通風,保持豬舍空氣新鮮,減少氨氣味,做到小環境保溫,大環境通風。
7.9 多關注天氣預報,根據溫差擇機在飼料里面添加干姜、陳皮、木香、山楂、大茴香、砂仁、紅糖等,也可以選用中成藥“荊防敗毒散、麻杏石甘散”等,以達到祛風寒,暖脾胃之功效。不定期飼喂冬瓜、白蘿卜、梨之類的蔬菜瓜果。
7.10 自繁自養的養殖模式,盡量做到多出少進的原則。
支原體——呼吸道病元兇,大部分抗生素無效,敏感藥物有泰妙菌素(支原凈)、泰樂菌素、替米考星、恩諾沙星等,營養控制以“小肽”為主,中草藥以“麻杏石甘散、荊芥防風散”為主,輔以“碳酸氫鈉”拌料治療防控;以上藥物只能起到抑制支原體生長繁殖,無法完全清除,使用藥物是為了緩解病情,降低繼發感染的嚴重程度。
對于高燒氣喘嚴重的豬只采取肌肉注射:柴胡,卡那霉素,地塞米松,維生素C,樟腦磺酸鈉;克林霉素;恩諾沙星;體力透支的豬只:肌苷、三磷酸腺苷、維生素B12。
注意事項:慎用安乃近、氟苯尼考、強力霉素、三氮脒、磺胺類等藥物。
8.2.1 豬偽狂犬病
臨床癥狀:連續咳嗽、口角輕微流延、眼結膜潮紅、嘔吐(嘔吐物其他豬不食)、尾巴無目的上下搖擺、體溫升高,多種抗生素使用后效果不明顯。
治療方案:
飼料里面添加微營養(如氨基酸、小肽)添加劑、加強免疫力中草藥添加劑、抗病毒中草藥添加劑輔以抗生素防止細菌繼發感染。嚴重的需直接接種偽狂犬活疫苗。
8.2.2 豬胸膜性肺炎
臨床癥狀:突然死亡,鼻孔、口腔流出黏液,嚴重者伴有血絲,皮膚顏色暗紫,脹氣,體溫升高,零星散發。
治療方案:飼料里面添加恩諾沙星、氟苯尼考、碳酸氫鈉、麻杏石甘散或理肺散,高燒嚴重可配合卡巴匹林鈣。
8.2.3 副豬嗜血桿菌病
臨床癥狀:采食量明顯下降,輕微咳嗽,急劇消瘦,糞便便秘腹瀉交替發生,體溫升高,扎堆,精神沉郁,后期衰竭死亡。
治療方案:飼料里面添加微營養添加劑、補氣血類、潤肺止咳類中草藥輔以恩諾沙星、替米考星、維生素類綜合治療。
8.2.4 霉菌毒素感染
臨床癥狀:母豬陰戶水腫,眼結膜發紅且眼球斜視外翻,豬群頑固性咳嗽且部分拉稀,嚴重者皮膚結痂潰爛似丹毒癥狀,抗生素使用效果不明顯。
治療方案:密切關注原料質量,根據霉變情況適量添加霉菌吸附劑(煙曲霉毒素直接導致肺水腫)。
“病要三分治、七分養”。除用藥物治療外,對發病豬隔離及合理的食療特為重要。主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處理:
8.3.1 發病嚴重豬只進入隔離舍,盡量減少對豬只的各種應激,豬舍保持安靜,舍內光線不要太強,以免影響休息。
8.3.2 圈舍里面多放置一些富含維生素及含水分較多的青綠飼草或水果(蘋果、胡蘿卜、麥苗、大白菜、冬瓜等)讓其自由采食。
8.3.3 稍有食欲的豬只每天堅持用小麥面粉稀粥拌少許精飼料調成稀糊狀讓其飲食(盡量不讓其采食干料或濕拌料,以便及時給豬補充水分和蛋白能量),做到少喂勤給,連喂一星期左右。
8.3.4 在飲水中適當添加“電解多維”和“口服補液鹽”及水溶性小柴胡顆粒、黃芪多糖粉。
8.3.5 已有食欲的豬只因其貧血嚴重,造成肝臟及脾臟功能受損,影響到膽汁分泌過少及胃腸的運化能力遲緩,消化和吸收轉化蛋白的能力都相應減弱。所以飼喂初期盡量少喂蛋白過高的飼料,適當多添加一些青綠飼料和粗纖維飼料(地瓜秧粉、花生秧粉),再逐漸過度到高能量高蛋白的飼料飼喂。對于疾病的恢復能起到更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