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世民



2021年9月2日,我到南昌市公安局報到,當時興奮地抬頭仰望辦公樓許久。兩年來,我漸漸褪去了稚嫩,練強了筋骨,提高了本領,也收獲了點滴感悟。
“當警察,抓壞人”是我從小的夢想,但我的入警路并非一帆風順。2020年,我成功通過省公安廳面試,但體測不達標被淘汰。2021年,我苦練體能,終于成功考入南昌市公安局。首次進入市局大樓時,看到身著制服的民警們忙碌的身影,我感到莫大的壓力。夢想成真的喜悅尚未來得及回味,緊張的工作就開始了。“新秀年”的我經歷了市局、市委信訪局和派出所三個單位,每天做的都是從未接觸過的事情。
2021年9月入警時恰逢政法隊伍教育整頓,我被分配到市局教整辦“我為群眾辦實事”專班跟班,每天收集素材,上報材料,收發公文,輔助撰寫簡報。在這里,我知道了“文經我手無差錯,事交我辦請放心”。
在市局跟班學習半年后,我正式定崗到了高新分局滁槎派出所,成為了一名治安民警。到所第二天的凌晨,我就參與了一次抓捕行動,緊接著就是跟著通宵做筆錄。忙碌一晚后,我驚訝地看到同事們還在繼續正常上班,心里不禁納悶:“難道大家不用睡覺嗎?”
兩個月后,在市委組織部的統一安排下,我作為全市新錄用公務員到市委信訪局跟班學習。面對走訪的群眾,我聽著他們訴說一件件生活中的不公事,學著調解一起起矛盾糾紛。雖然過程很艱難,但結局大多很美好。
師傅帶徒弟,是公安系統的優良傳統。很幸運,我入警后有兩位師傅:一位是市局政務服務支隊張光富科長,另一位是滁槎派出所李紀安隊長。在他們的言傳身教下,我慢慢地學會了如何做一名合格的人民警察。

在市局教整辦第一次見到張師傅時,他開朗、幽默、熱情的性格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熟悉之后才知道,張師傅原來是大名鼎鼎的筷子巷派出所的老社區民警,曾經立過一等功,榮獲過全省“最美人民警察”、“愛民模范”等榮譽稱號。這些榮譽的背后,是獨自一人刀下救人而留下的傷痕,是走街串巷了解社情民意而跑爛的幾雙皮鞋,是經常加班到深夜用來強挺精神的那一杯苦茶。這些對我一個新警來說,無不是最好的標桿。因定崗即將離開市局時,張師傅叮囑我:“要注意安全,不要老想著立大功,做好基層基礎工作就是最大的功。”一時間,我竟熱淚盈眶。
來到滁槎派出所后,李師傅帶著我搭班接處警、抓捕嫌疑人、熬夜辦案。猶記得李師傅帶我第一次深夜抓捕嫌疑人時,對我說“小徐,我先進去,等我”;第一次帶我熬夜做筆錄的時候給我列好問話提綱,仔細給我分析提綱中的法律依據;第一次過年在崗值班的時候,和我聊起對家鄉親人的想念。一次偵辦一起耕牛被盜案,我到達了現場,但卻不知道要做初步的現場勘查。當所長詢問車輪的寬度、輪印的深度時,我一問三不知。后來李師傅帶著我重新勘驗排查,從車輪到車輛,從車輛到車牌,從車牌到軌跡,從軌跡到嫌疑人,最終快速順利破案。

我知道了,一名基層派出所民警需要具備甘于吃苦耐勞、善于抽絲剝繭、勇于拼搏奮斗的品質。
每個新警可能都問過自己這樣一個問題:“要當一個什么樣的警察?”在從警實踐中,我得出的答案是“有理想、有夢想、有思想”。
作為一名新警,要堅定理想信念,立好價值觀,善于把理想變成未來可期的目標,將目標變為可以執行的計劃,把計劃變為可以實踐的行動。作為一名新警,要懷揣遠大夢想,在一次次接處警中提升調解糾紛的能力,在一個個案件辦理中增強對法律的理解,在一次次走訪中加強對轄區民意的了解,做一個實干派的夢想家。作為一名新警,要堅持正確的思想,去除背離實踐、背離規律、背離初心的異想,在創新創造中深化自己的認識,讓從警路走正、走順、走快。
在工作筆記本的扉頁上,我寫下了“做警察,就要護一方人民安寧”。這是我從警初心的真實寫照,也是對這身藏藍最深情而樸素的“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