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煒東





文章以2010~2022年我國上市公司中非金融、非ST的湖南省企業為樣本,針對企業社會責任對投融資的影響進行實證研究,探究了不同條件下“影響”的異質性。結果表明,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對促進投融資有正向影響;異質性檢驗后發現,因為所有權性質不同,國有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對投融資的影響更顯著。此外,風險管理投入高,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對投融資的影響更加顯著。
一、緒論
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是有效調節市場、政府、社會三方關系的重要途徑,對落實新發展理念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在新發展理念指引下,我國企業也從過去片面追求速度、規模,轉變為更加注重可持續發展,企業家也更有家國情懷、責任擔當,崇尚義利并舉,注重回饋社會。不僅通過管理賦能、科技創新、產業升級創造更多商業價值,還主動在生態環保、社區建設、公益慈善等方面承擔更多社會責任。在企業 ESG 建設方面提升水準、增加投入、主動作為、不懈努力。基于此,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對投融資的影響有多深?企業如何有效使用現有資源,縮小投資規模偏差,提升投融資效率?為了研究探討這一系列問題,本文以2010~2022年湖南省上市公司為樣本,系統分析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對投融資的影響,以及所有權性質、風險管理投入在此影響中起到的調節作用。
二、理論背景
(一)利益相關者理論
根據企業社會責任的利益相關者理論,企業社會責任績效和信息不對稱顯著負相關,而信息透明度與投融資規模正相關。企業履行社會責任越多,則信息透明度越好,投融資規模顯著提升。
(二)代理理論
委托人與代理人之間的代理成本是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一大動機,并呈顯著的正相關系,即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能夠顯著降低權益資本成本,從而提高投融資規模。企業通過履行社會責任能夠降低代理成本,尤其是進行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有助于提高投資的有效性,降低信息不對稱程度,從而降低企業融資難度,提高投融資規模。
三、文獻綜述與假設
(一)有關企業社會責任對投融資影響的研究
國內外學者大多認為,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對于企業投融資具有促進作用。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是企業向外部釋放信息的重要載體。社會責任可以通過信號傳遞效應為企業吸引更多創新資源,進而對企業融資起到一定積極作用。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可以減少信息不對稱現象,從而提高投資效率和籌資能力。
企業進行社會責任披露對企業融資能力有明顯的提升作用,這種提升作用是通過樹立企業良好的外部形象、提高聲望實現的。當企業面臨融資困難時,企業會樹立社會責任形象并且經常對外界披露企業的社會責任報告,努力在外部投資者中樹立良好形象。如果企業對外發布的信息報告被各方投資者接受,那么企業后續融資將容易實現。有關投融資的研究,為企業社會責任對投融資的影響提供了理論支持,由此提出假設1。
假設1: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對企業投融資能力有積極的影響。
(二)所有權性質不同造成的影響
為了進一步探討企業履行社會責任與投融資關系的理論問題,結合我國具體國情,文章重點從企業特征所有權性質和市場特征市場化程度兩個方面加以分析。
在中國現行制度背景下,國有企業和非國有企業在融資和尋找資源方面存在很大差異。研究發現,產權性質影響了上市公司發放股利的決策,進而對投資決策產生一定影響。此外,國有企業與非國有企業融資約束情況不同,尋求外部融資時也存在較大區別。
國有企業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雖然要舍棄一部分的近期利益,卻有助于公司長遠利益的實現,增強公司的實力,提升企業的投資規模,由此提出假設2。
假設2:在國有企業中,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對投融資能力的提升效果將更加顯著。
(三)風險管理重視程度不同造成的影響
在企業進行各項決策如投資、融資時,對于風險的評估是不可缺少的,這就是企業的風險管理。
當企業擁有良好的風險管理機制時,對企業的聲望有正向影響,同時企業做出的種種選擇將有助于推動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通過增加風險管理費用,能使企業對資金的利用更加合理和高效,提升資金利用效率與利用質量,避免投資混亂導致的經濟損失,降低融資約束。
消除風險源頭和控制風險變化等舉措必須及時落實,將風險降到最低,這是各個行業的目標之一。一般來說,在企業面臨承擔較高風險時,會傾向于降低投資規模,因而投資不足的程度就會增大。所以,通過提高風險管理投入能提升企業投融資水平,由此提出假設3。
假設3:風險管理費率越高的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對投融資能力的提升效果將更加顯著。
四、研究設計
(一)資料收集
本研究采用中國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的湖南省上市公司A股數據為樣本,各項財務數據主要來源于CSMAR數據庫。企業社會責任數據是以2010~2022年和訊網對A股上市公司社會責任的評分作為衡量指標,手工收集。研究對象中剔除金融行業的上市公司。剔除2010~2022年出現ST、*ST以及PT的上市公司,而且對于存在財務狀況異常情況的上市公司超出非正常值上下1%異常數據進行了整合。
(二)變量定義
融資能力是因變量,記為FA,融資能力數據來自CSMAR數據庫2010~2022年收錄的數據,FA指數為SA指數絕對值的自然對數,現有研究中關于融資約束的主流度量方式有以下三種:投資-現金流敏感度、KZ指數和SA指數。本文選擇SA指數度量融資約束。
企業社會責任是本文的自變量,本文采用和訊網中各企業社會責任總得分進行分析。
本文通過參考相關研究對其他主要因素進行了控制,以消除其對投資決策的影響,主要是企業規模、企業負債比率、年度和行業虛擬變量。
五、實證分析
(一)描述性統計
由表2可以看出,企業社會責任評分最大值為0.7721,最小值為0.0466,均值為0.2751,中位數為0.2328,標準差為0.1618,說明樣本呈右偏狀態,總體企業社會責任履行表現不佳而且具有較大的內部差異。
(二)相關性分析
表3列示了主要變量相關性檢驗結果,企業履行社會責任與投資能力以及融資能力正相關,且通過了5%水平的顯著性檢驗。通過共線性檢驗VifMean值為1.37且各變量VIF值均小于10,故各變量之間不存在多重共線性的問題。
(三)回歸分析
根據表四模型1、2的回歸分析結果可以看出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對投融資的影響程度。模型1的投資能力回歸系數是0.0385,并且在0.01的顯著性水平,模型2的融資約束回歸系數是0.053,并且在0.05的顯著性水平。回歸結果與假設1一致。模型3、4對應假設2,在國有企業中,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對企業投融資能力的提升效果將更加顯著。模型3、4的STATE×CSR相乘項均在0.05的顯著性水平,回歸結果與假設2一致。模型5、6對應假設2,風險管理費率越高的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對投融資能力的提升效果將更加顯著。模型5的RMC×CSR相乘項在0.05的顯著性水平,模型6的RMC×CSR相乘項在0.01的顯著性水平回歸結果與假設3一致。
(四)穩健性檢驗
為了防止因為測度指標導致的偏差,本文將自變量企業社會責任的數據采用潤靈環球公司公布的企業社會責任評分數據(CSRN)作為和訊網企業社會責任評分數據的替代變量再次進行檢驗(表5)。結果顯示,主要變量的系數和顯著性水平沒有發生明顯變化,依然證明假設成立,說明本文的研究結論具有穩健性。
結語:
文章以企業投融資為研究對象,選取湖南省上市公司2010~2022年的數據,通過理論驗證與實證驗證,研究了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對投融資的影響,同時加入所有權性質、風險管理費用等調節變量,研究在各個變量影響中企業社會責任對投融資的影響作用的變化。實證研究得出具有穩健性的結論:第一,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對促進投融資有正向影響,企業通過履行社會責任,能夠提高社會聲譽,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有效提高投融資能力;第二,在國有企業中,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對投融資的影響更加顯著;國有企業的社會責任不僅關系企業自身發展,同時還影響著國有企業的社會形象。結合我國國有企業現有的實際情況,國有企業在為國家創造經濟價值承擔企業的經濟責任時,還要適量承擔企業的社會責任;第三,風險管理費用在企業社會責任對投融資影響中起著調節的作用。相對于風險管理投入較低的企業,風險管理投入高的企業,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對投融資的影響更加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