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文評說
喧囂人間,萬家燈火,總有一盞燈為自己亮起。
(簡短的四字詞語直接點題——總有一盞燈為自己亮起,讓讀者身臨其境。)
這盞燈為我漆墨的瞳仁染上了一抹亮色,也為那些在黑夜里拼搏的日子帶來一線光明。只因身邊亮起的這盞燈,夜再長,我都不怕。
夜深人靜,伏案夜讀,心也不由得浮躁起來。眼前是層層疊疊、高低不一的書山,透過它們,只能看到無盡的長夜。此時,身邊亮起一盞燈,暖色的燈光安撫我不安的心,一雙略粗糙卻極纖長漂亮的手拍著我的肩。(通過對這雙手的細節描寫,讓我們看到了一位為家庭日夜操勞、為孩子無私奉獻的溫柔、慈愛的母親形象,這一形象又何嘗不是一盞燈呢?)是媽媽,媽媽出現在我面前,我于燈光中讀著她的表情——是擔心、是心疼,是欣慰,但更多的則是堅定的溫柔。媽媽在這盞燈里陪我度過了無數個日日夜夜,那是她沉默又柔軟的、藏在燈里的疼愛。
夜晚歸家,路途漫漫。轉過一個彎,走在沒有路燈的小路上,我不禁抓緊了書包帶,加快了步伐。此時,身邊亮起一盞燈。一束銀白色的燈光從我身后射來。。是一輛汽車,正跟著我的腳步緩緩移動。在車燈的照射下,我再次邁開步子,向著家的方向走去。一人一車,就這么一前一后慢慢地走著。我未回頭,它也不曾鳴笛,直到走到家門口,我才鼓起勇氣回頭沖他大喊:“謝謝!”車主輕輕搖下車窗,那是一個年輕人,他笑笑說:“沒關系,快回家吧,小姑娘。”陌生人用他的車燈為我照亮了回家的夜路,那是他無聲而堅定的、藏在燈里的善意。(本段結尾處“那是他無聲而堅定的、藏在燈里的善意”與上一段結尾“那是她沉默又柔軟的、藏在燈里的疼愛”構成嚴謹的回應,既是對本段的總結,也是突出作文主旨的點睛之筆。)
新春之夜,家人圍坐,話著家常。此時,我身邊亮起了一盞燈。紅色的燈光讓人心中一熱,原來是外公點亮了窗邊的紅燈籠。向窗外望去,已是一片燈的海洋。我們掛起燈籠,弟弟妹妹吵著要對燈籠許愿,大人們則站在燈下暢想著未來的一年。大家開懷地笑著,一起迎接新年的鐘聲。這搖曳的光飄進千家萬戶的窗沿,點亮一個個未來的希望。中國人愛團圓,對萬家燈火的期許是他們熱情又積極的、藏在燈里的熱鬧憧憬。(由個人情感到國家情懷,這是一個“質”的飛越,升華了作文主旨。)
身邊亮起的那一盞盞燈,是迷茫時溫柔的安慰,是無助時溫暖的幫助,是萬家團圓時美好的期許。中國人把自己的愛、善、希冀藏于那一盞盞燈中。燈一亮,奔涌的情感也彼此連結,為我們注入奔跑的動力和成長的勇氣。
愿此后長路迢迢,仍有繁星相伴;夜晚來臨,身邊仍會亮起那盞燈。(結尾沒有贅言贅語,言有盡而意無窮,引起讀者無限深思。)
【山西太原外國語學校,指導老師:張靜】
作者自評
在這篇作文中,我筆下的“燈”并不只是我們平常意義上用來照明的燈,而是極具象征意義的燈。這盞燈代表了光明、溫暖、幸福的力量,這力量足以促使我們在黑夜里勇敢前行。
同窗互評
楊凱同學:李木子同學非常注重細節描寫,如“暖色的燈光安撫我不安的心,一雙略粗糙卻極纖長漂亮的手拍著我的肩”,這一細節映射出了母親的操勞與慈愛,讓我們為之感動;又如“夜晚歸家,路途漫漫。轉過一個彎,走在沒有路燈的小道上,我不禁抓緊了書包帶,加快了步伐”,這一細節深刻反映了“我”當時內心的恐懼與擔憂,讓我們的心也隨之搖曳。
李待悠同學:本文著眼于日常生活中的三件小事,層層遞進,以“燈”為切入點,直觀地記敘了小作者的感受,由淺入深,最后點明主題。結尾加入一點議論,將自己身邊的“燈”推向中國人身邊的“愛”,升華了作文的主旨。這種卒章顯志的寫作手法值得我們學習。
教師總評
李木子同學的這篇作文,有以下兩點值得同學們學習借鑒:
1.語言典雅,情感豐富。小作者善用典雅的四字詞語,“喧囂人間”“萬家燈火”定格了燈的空間;“伏案夜讀”“夜深人靜”定格了燈的時間;在時間與空間的縱橫交集中,一盞燈點亮了前行的漫漫長路,點燃了孤獨寂寞之心,更點亮了紅紅的希望之情。小作者運用簡潔而有力的四字詞語,傳遞了真摯的情感,表達了真誠的情誼,讓讀者內心與作品緊緊相連。
2.層層深入,以小見大。“身邊亮起一盞燈”,那是家人點燃的一盞暖色的燈,安撫了“我”焦躁不安的心;“夜晚歸家,車燈引路”,那是陌生人點燃的一盞暖心的燈,照亮了“我”夜晚回家的路;“新春之夜,掛出紅色燈籠”,那是中國人對團圓的期許和對未來的憧憬。點亮一盞小小的燈,帶來的是安慰,是幫助,是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