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彥 杜月紅
摘 要:傳統蒸制工藝存在操作復雜、能耗高和成品質量難以把控等問題。對此本文分析了常見蒸制工藝的特點及其分類,提出了一系列優化蒸制工藝的路徑,包括改進蒸制設備設計、優化蒸制時間和溫度控制策略、引入智能化技術以及注重烹飪化學理論與蒸制工藝結合等,對于提高中式烹飪中蒸制工藝的質量和效率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中式烹飪;蒸制工藝;優化路徑
Analysis of Steaming Process in Chinese Cooking and Its Optimization Path Discussion
WANG Deyan, DU Yuehong
(Changzhou Technical Institute of Tourism & Commerce, Changzhou 213000, China)
Abstract: The traditional steaming process has the problems of complicated operation, high energy consumption and difficult to control the quality of finished produc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mon steaming processes and their classification, and proposes a series of paths to optimize the steaming process, including improving the design of steaming equipment, optimizing the steaming time and temperature control strategy, introduc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and focusing on the combination of the theory of cooking chemistry and steaming process, etc., which is of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the steaming process in Chinese cooking.
Keywords: Chinese cooking; steaming process; optimization path
蒸制工藝作為中式烹飪的一種重要方法,具有悠久的歷史和廣泛的應用。蒸制工藝以其保持食材原汁原味、保持營養、烹飪過程簡單快捷的特點受到了人們的喜愛。然而,隨著人們健康和環保意識的提高,傳統蒸制工藝操作復雜、能耗高和成品質量難以控制等問題逐漸暴露出來,亟待進行優化和改進。因此,對中式烹飪中蒸制工藝進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優化路徑,對于提高蒸制工藝的質量和效率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可為中式烹飪中蒸制工藝的改進和提升提供一些有益的參考,以滿足人們對美食口感和營養的需求。同時,也能促進中式烹飪傳統工藝的傳承和創新,不斷豐富我國飲食文化。
1 蒸制工藝的原理和分類
1.1 蒸制工藝的原理
中式烹飪中的蒸制工藝是指通過蒸汽加熱對食材進行烹飪的方法,其原理是利用水蒸發產生的蒸汽使食材受熱,從而完成烹飪過程。
1.2 蒸制工藝的分類
常見的中式蒸制工藝有清蒸、泡蒸、包蒸、封蒸等,不同的蒸制方法大多是通過調整加熱的方式和時間來適應不同食材的烹飪需求,以保持食材的口感和營養。在實際應用中,可以根據個人喜好和食材特點進行變化和創新。
1.2.1 清蒸
清蒸是最常見且簡單的蒸制工藝,是將食材直接放入蒸鍋或蒸格中,加入少量的調料如蔥姜蒜、鹽、醬油等,不加蓋,用中火或小火慢慢加熱蒸制。清蒸能保持食材的原汁原味,使食物更加鮮嫩。
1.2.2 泡蒸
泡蒸是將食材放入碗中,加入少量的調料如醬油、料酒、蒸魚豉油等,然后用碗蓋或鋁箔紙蓋好,再將碗放入蒸鍋中,用旺火加熱至水分蒸發。泡蒸能充分保留食材的湯汁,并能夠讓食材更加入味。
1.2.3 包蒸
包蒸是將食材包裹在紗布、蒸紙或保鮮膜中,然后將包裹好的食材放入蒸鍋中,用旺火加熱至熟透。包蒸能更好地保持食材的形狀和滋味,同時避免食材中水分的流失。
1.2.4 封蒸
封蒸是將食材放入密封容器中,如瓷碟、玻璃罐或密封袋中,然后用旺火加熱至熟透。與其他蒸制方法相比,封蒸能更好地保持食材的滋味和營養,并且能夠避免其他食材氣味的干擾。
2 蒸制工藝的特征和優勢
2.1 蒸制工藝的特征
蒸制過程中,食材受到溫和加熱,不會造成明顯的水分流失和營養成分破壞,因此在中式烹飪中得到廣泛應用。①蒸制能夠使食材均勻受熱,不易破壞其細胞結構,使得食材保持嫩滑的口感。無論是蔬菜、肉類還是魚類等,在蒸制后都可以保持其原有的鮮嫩口感[1]。②蒸制工藝最大的特點是溫和加熱,食材在蒸制過程中水分流失較少,使得食材本身的味道更為突出,特別適合一些口感清淡的食材。③蒸制過程中,食材的營養成分得以保留,尤其是水溶性維生素和礦物質,不會受到明顯的破壞,所以相對健康。④蒸制工藝適用范圍廣,可用于多種食材,無論是蔬菜、肉類、海鮮還是豆制品等,均可進行蒸制。
2.2 蒸制工藝的優勢
2.2.1 可保留食材營養成分
相對于其他烹飪方法,蒸制能更好地保留食材中的營養成分。蒸制過程中不需要加入大量的油脂,減少了熱量和脂肪的攝入,保證了食物的營養與健康;炒、燉、煮等烹飪方法中常常需要使用大量的油脂,不僅增加了熱量和脂肪的攝入,還可能導致營養物質流失[2]。
2.2.2 可保持食材口感
蒸制能夠保持食材的嫩滑口感,蒸制過程中食材受到的加熱比較均勻,不易出現表面糊化或變硬的情況;炒、燉、煮等烹飪方法中,食材受到過高溫或過久加熱易出現口感變硬、變糊等情況。
2.2.3 能源消耗小
蒸制需要的熱量較小,因此蒸制工藝的能源消耗相對較小;炒、燉、煮等烹飪方法需要大量的油脂和熱量來進行加熱,因此能源消耗較高。
通過對比研究可以發現,蒸制工藝在保留營養成分、保持食材口感以及節能環保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因此,蒸制成為一種受歡迎的烹飪方法,并在中式菜肴烹飪中占有重要地位。
2.3 蒸制工藝的優化路徑
2.3.1 改進蒸制設備設計
為使蒸制設備更加高效、節能,提高傳熱效率,減少能源的消耗,降低生產成本,減少對環境的不良影響,實現可持續發展,需對蒸制設備進行改進,具體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1)使用高效的熱傳導材料。選擇具有良好熱傳導性能的材料,如銅、鋁或不銹鋼,以提高熱能的傳導效率,使蒸汽可以更快速地傳遞到食材上,從而縮短蒸煮時間,降低能耗。
(2)設計合理的傳熱路徑。通過改進蒸制設備的設計,使熱量更加均勻、高效地傳遞到食材上。例如,設計合理的蒸汽噴嘴和蒸煮腔室,可以增大熱量傳遞的表面積,提高傳熱效率。
(3)提高設備的密封性能。蒸制設備的密封性能直接關系到蒸汽的損失和能源的浪費。改進設備的密封結構,如使用優質的密封材料、加強密封槽的設計等,可以減少蒸汽泄漏,提高傳熱效率。
(4)使用隔熱材料。在蒸制設備的設計中加入隔熱材料,可有效減小設備表面的熱量散失,減少能耗。常用的隔熱材料包括保溫棉、陶瓷纖維等。
2.3.2 優化蒸制時間和溫度控制
優化蒸制時間和溫度控制策略可以確保食材的熟度和口感,最大限度保留食材的營養成分。該策略不僅提高了蒸制工藝的效率和品質,還減少了能耗和資源浪費,符合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1)研究食材的特性和熱傳導機制。不同的食材對熱能的傳導方式和速度有不同的要求,通過對食材的特性進行詳細研究,如熱導率、比熱容等,可以確定最佳的蒸制時間和溫度。例如,某些食材需要更長的時間來逐漸達到理想的熟度,而其他食材可能需要更高的溫度以快速達到理想狀態。
(2)精確溫控技術的應用。采用先進的溫控技術,如PID控制系統,可以實現對蒸汽溫度和壓力的精確控制。PID控制系統通過實時監測溫度和壓力,對蒸汽量進行調節,以達到設定的目標溫度和壓力,可以避免過度加熱或不充分加熱,保持食材的質地和營養成分。
(3)優化蒸制時間。在確定蒸制時間時,應考慮食材的大小、形狀和蒸煮需求。一般來說,較大和較厚的食材需要更長的蒸制時間,而較小和較薄的食材可以縮短蒸制時間。此外,根據食材的質地和口感要求,也可以調整蒸制時間。例如,某些食材需要在特定的時間段內進行加熱和冷卻,以實現最佳的質地和口感。
2.3.3 引入智能化技術
引入智能化技術可以提高蒸制工藝的自動化程度,減少人工操作的錯誤和不確定性。智能化技術還可以提高蒸制效率和質量,實現節能減排,降低食材損失和食材變質的風險。此外,智能化技術還可以提供更多的創新和個性化的蒸制方式,滿足消費者對口感和營養的不同需求。
(1)傳感器監測與控制。可以使用溫度、濕度、壓力等傳感器來實時監測蒸制設備和食材的狀態。通過分析傳感器監測到的數據,調節蒸汽的溫度和壓力,以及食材的蒸制時間,可以實現對蒸制過程的精確控制,保持食材的理想狀態和口感。
(2)自動化控制系統。通過引入自動化控制系統,可以實現對蒸制工藝的自動化控制和管理。自動化控制系統可以根據食材類型、大小和蒸制要求等設置參數,并根據傳感器數據進行實時調整。這可以大大減少人為因素的干預,提高蒸制的一致性和效率。
(3)數據分析與優化。利用智能化技術,可以對蒸制過程中采集到的數據進行分析和評估。通過分析數據,可以對蒸制工藝進行優化,找到最佳的蒸制時間和溫度。此外,還可以通過學習和調整模型,不斷提升蒸制工藝的精確性和穩定性。
2.4 注重烹飪化學理論與蒸制工藝結合
注重烹飪化學理論與蒸制工藝結合可以進一步優化蒸制工藝,通過研究食材的烹飪化學特性、控制蒸制溫度和時間、考慮食材的酸堿性以及探索蒸制過程中酶活性的變化,可以提高蒸制的效率和質量,保證食物的營養和口感。這將有助于滿足消費者對于食物健康、方便、美味的需求,推動中式烹飪的發展。
(1)烹飪化學理論可以幫助了解食材在蒸制過程中的化學反應和變化。例如,在蒸魚時會放一些姜絲和蔥絲,是因為魚腥味是由三甲胺、氨基戊醛等胺類分子組成,而生姜中含有的姜醇、姜烯、姜酚以及生蔥中含有的揮發油等都可以很好地掩蓋腥味,同時可以與食物的腥臭分子發生氧化以及酯化反應,最終生成富含香味的酯類分子,達到了很好的去腥效果。
(2)烹飪化學理論可以幫助確定最佳的蒸制溫度和時間,以最大限度地保留食材的營養成分和口感。例如,通過研究不同食材的熱穩定性和蛋白質變性溫度,可以確定最佳的蒸制溫度范圍。比如蒸水蛋、清蒸魚等,就是受高溫蒸制后,食材表面的蛋白質變性凝固,鎖住了食材內部養分和水分,保存營養同時也鮮嫩可口。
(3)烹飪化學理論可以幫助了解食材的酸堿性質對蒸制過程的影響。不同的食材具有不同的酸堿性質,而酸堿環境的變化可能會影響食材的質地、顏色和味道。通過調整蒸制過程中的酸堿平衡,可以更好地保護食材的質量和口感。比如,在蒸制面點、饅頭、包子時會加入酵母菌,同時也會加入一定量的碳酸鈉,這是因為面在發酵后會產生酸性分子,加入碳酸鈉可以中和酸性,在高溫蒸制的過程中產生的碳酸也會進一步分解生產二氧化碳,使面食口感更松軟[3]。
(4)烹飪化學理論可以幫助了解蒸制過程中的酶活性變化。在蒸制過程中,一些酶的活性會發生變化,烹飪化學理論可以幫助了解這些變化對食物的影響,并制定相應的蒸制策略。例如,某些酶在高溫下活性較高,可能會導致營養物質被氧化分解;低溫下酶活性較低,可能導致食物老化和口感下降。因此,通過控制蒸制溫度和時間,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持酶活性平衡。
2.5 提升烹飪人員的職業素養
通過提升烹飪人員的專業素養,可以提高蒸制工藝的質量和效率,推動蒸制工藝的優化和發展[4]。烹飪人員的專業化素質是蒸制工藝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因此烹飪人員需要注重提升自身的技能水平、食材認知、安全衛生意識和創新能力。
(1)提升烹飪技能水平。蒸制是一個相對復雜的烹飪工藝,要求烹飪人員掌握不同食材的蒸制時間和溫度,了解食材特點和熟化過程。通過系統的培訓和實踐,使烹飪人員熟練掌握不同類型食材的蒸制技巧,提高整體的烹飪技能水平。
(2)深化食材認知。烹飪人員需要深入了解各種食材的特點和性質,應對食材的質地、口感、烹調特點、營養價值等有全面的認知,并能夠根據不同食材的需求進行相應的蒸制處理[5]。通過持續的學習和實踐,烹飪人員可以不斷提升對食材的認知和理解,進一步優化蒸制工藝。
(3)強化安全衛生意識。蒸制工藝的成功與否與烹飪人員的安全衛生意識密不可分,烹飪人員需要了解食材的儲存和處理要求,嚴格遵守食品加工操作規范,保證蒸制食品的安全和衛生。完善的安全衛生培訓和監督機制可以提高烹飪人員在蒸制工藝中的專業素質。
(4)提升創新能力。蒸制工藝在不同食材和口味方面有著廣泛的應用空間,烹飪人員應具備對食材和蒸制工藝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能夠開發出新穎的菜品和蒸制工藝,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
3 結語
本文深入分析了中式烹飪中蒸制工藝的原理、特點和影響因素,提出了改進蒸制設備的設計、優化蒸制時間和溫度控制、引入智能化技術、將烹飪化學理論與蒸制工藝結合等一系列優化路徑。通過這些優化措施,可以進一步提高蒸制工藝的效果,滿足消費者對于食品健康、方便、美味的需求。
參考文獻
[1]李馬駒,章遷.中式烹飪中蒸制工藝的分析及其優化策略[J].中國食品工業,2022(11):163-165.
[2]劉翠濤.西餐烹飪技術和飲食方式對中餐烹飪的影響[J].現代食品,2021(18):70-71.
[3]王瓊.淺析烹飪化學在烹飪中的實踐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7(13):188.
[4]趙趙,楊祥,韓業青,等.淺析唐代飲食在中國烹飪發展史上的關鍵作用[J].現代食品,2021(7):48-50.
[5]李智美.科學烹飪對食物營養價值的保護性作用[J].食品界,2022(10):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