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以“綠色繪首都 低碳新生活”為主題的“2023北京綠色生活季”在北京城市綠心森林公園正式啟動。持續到10月底的2023北京綠色生活季設有綠倡辦公、綠亮生活、綠享未來、綠暢出行、綠助光盤、綠游山水、綠色金融、綠碳積分八大板塊,涵蓋食、住、行、游、購等領域。通過線上線下活動,倡導市民加入到綠色生活中,以行動推進綠色生活方式轉型,展示減碳新路徑。啟動儀式上,“北京綠色生活平臺”正式上線,廣大市民可以通過平臺線上參與答題活動,學習綠色低碳相關知識并獲得綠碳積分,兌換場景日益豐富的消費券。啟動儀式還設置了綠色健康接力跑環節,雙碳宣傳大使“元小源”亮相活動現場,為綠色健康接力跑發令。
截至目前,浙江全省清潔能源裝機總量達到5751萬千瓦,超過同期煤電機組裝機總量,約占浙江電力裝機總量的46%,這也是浙江清潔能源裝機首次超過煤電機組。其中,水電機組1391萬千瓦,光伏發電機組2941萬千瓦,風力發電機組467萬千瓦,核能發電機組917萬千瓦,地熱能、海洋能等35萬千瓦。浙江近年來通過實施“風光倍增”計劃、布局沿海核電項目等舉措,在保障電力供應的同時,不斷推進省內能源清潔化進程。目前每年通過特高壓輸電工程輸入浙江的省外來電約1000億千瓦時,消納省內新能源發電近500億千瓦時。
9月11日,全國首個建筑領域碳排放監測與管理系統在深圳上線,實現對該市各類建筑碳排放標準制定及碳排量精確測控管理。該系統由南方電網深圳供電局和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聯合發布,基于2021年上線運行的南方電網“雙碳大腦”平臺,通過和政企數據共享平臺實現與市住建局建筑數據互通互聯,分析各類建筑節能降碳潛力及其節能減碳貢獻率,助力政府更有針對性地降低能耗,為深圳市進行建筑物能耗測算及標準制定、同類型建筑物間的對標等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數據支撐。目前,全市2萬多棟建筑物已先行試點實現碳排放、能耗相關指標的自動采集計算,實現數據動態監測。
我國規模最大的光伏發電直接制綠氫項目——新疆庫車綠氫示范項目全面建成投產。隨著配套光伏電站實現全容量并網,該項目可以滿負荷生產綠氫,每年生產的2萬噸綠氫全部就近供應中國石化塔河煉化公司,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48.5萬噸。項目所用的光伏組件、電解槽、儲氫罐、輸氫管線等重大設備及核心材料全部實現國產化,有效促進了我國氫能裝備企業發展。庫車綠氫項目首次貫通了光伏發電、綠電輸送、綠電制氫、氫氣儲存、氫氣輸運和綠氫煉化全產業鏈,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大規模電解水制氫工藝與工程成套技術,將為綠電制綠氫產業發展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示范案例。

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發布《2023能源變革指數藍皮書》,基于94項體現變革現狀和速度的指標,從能源消費、能源供給、能源技術、能源體制、國際合作等5個維度,首次建立起能源變革進程量化評估體系,并對全球65個國家進行了評估。在能源供給方面,藍皮書顯示,2022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近10年的年均復合增長率為9%,是化石能源的10倍。在能源技術方面,中國位列能源技術變革第二,在光伏發電、風電、儲能等裝備全產業鏈研發、生產能力等方面表現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