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弘
井岡山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 江西 吉安 343009
城市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導致城市生態環境惡化問題日益嚴重,為了提升城市環境質量,國家出臺了多項政策與指導文件,旨在進一步恢復與保障城市環境,其中關于城市道路設計方面,需要加強對生態理念與技術的應用。城市道路作為城市中的基礎設施,通過采用生態理念,能夠降低環境污染,所以需要明確生態理念與技術的應用方法,結合城市道路實際情況,設計完善的生態道路方案,是當前城市道路設計與建設中的重點任務,需要全面落實。
隨著城市化的加速發展,城市道路建設不斷擴張,對城市環境帶來了許多負面影響,所以城市道路設計中融入生態理念成為主要發展趨勢。生態理念是指建設城市道路時,需要充分考慮生態環境的保護和生態系統的平衡,以實現經濟、社會和生態三方面的可持續發展,其基本內容為:(1)綠化設計。綠化設計是城市道路設計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生態理念之一,可以有效地改善城市環境質量,降低城市氣溫,吸收空氣中的污染物質,增加城市景觀美感,提高居民生活質量。因此,在城市道路設計中,需要充分考慮植被種類的選擇、植株密度、綠化面積等因素,通過合理的綠化設計,創造出綠色、清新的城市道路。(2)水資源的合理利用。城市道路設計中,合理利用水資源也是一項非常重要的生態理念。通過在道路兩側設置綠化帶、花壇等,收集道路表面的降雨水,將其引導到植物的根系中進行自然過濾和凈化,最終利用于植物的生長和綠化帶的維護,且利用生態雨水排放系統,將收集的雨水排放到河流或水庫中,提高城市水資源的利用率[1]。(3)微地形設計。在城市道路設計中,通過微地形設計,即道路和周圍地形的微小變化,可以在不占用大面積空間的情況下,有效地提高城市道路的生態效益。在實施過程中,可以在道路中設置凹陷或微小坡度,利用自然雨水徑流,在路緣綠化帶、花壇等區域形成水體,增加城市景觀美感和生態系統的完整性。(4)公共設施設置。在城市道路設計中,合理設置公共設施也是一項重要的生態理念,例如在道路兩側設置自行車道、步道、休閑區等,可以有效地鼓勵居民步行、騎車出行,減少機動車的使用,降低城市環境噪音和污染。
城市道路的建設與使用往往會給環境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比如空氣污染、噪聲污染等,所以在城市道路設計中,需要引入生態理念,充分考慮環保性原則,以減輕道路使用對環境的影響。城市道路設計應盡可能保持自然環境的生態平衡,例如可以選擇路面覆蓋材料時,優先選擇透水性材料,增加路面的透水性,促進地下水的自然循環。此外,需要充分考慮道路綠化,選用生態適應性強的樹種和植物,增加城市綠地的覆蓋面積,提高空氣質量;在城市道路設計中,需要盡可能利用循環資源,減少對環境的影響。城市道路的設計必須遵循生態保護原則,盡量減少對自然環境的破壞,在道路建設過程中,需要保護并合理利用地形地貌、水源和生態系統,減少土地使用量和綠地破壞,避免在自然景觀和生態敏感區域建設道路[2]。
在城市道路設計中,選材是重要的經濟性原則,選材需要根據不同的場合、道路性質、環境要求等因素綜合考慮,既要符合經濟性要求,又要滿足生態環保的要求,比如在人行道的鋪設中,可以選用再生材料、磚、石材等材料,不僅經濟成本較低,且環保效果較好。在城市道路設計中,需要盡量減少用地,減少綠地面積,充分利用既有的道路資源,在設計中需要合理設置路緣帶、隔離帶等,盡量使得道路設計在節約用地的同時又滿足生態環保的要求。在城市道路設計中,綠化帶不僅美化城市,還可以減少噪音、凈化空氣、降溫等,對城市環境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設計中,需要根據道路的性質和用途,合理設置綠化帶,既要考慮到生態環保,又要符合經濟實用性的要求。
在城市道路設計中,綠化景觀具有重要的作用,綠化景觀是生態設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除了生態性原則之外,還需要考慮到美觀性。景觀設計需要考慮到周圍環境的自然和人文特征,以此為基礎,融入設計元素,達到與周圍環境協調一致的效果;景觀設計需要依據設計的主題進行,通過設計元素的安排和組合,突出主題,達到更好的視覺效果;景觀設計需要注意不要過于繁瑣復雜,要保持簡潔明了的特點,提升整體觀賞性,把握整體設計風格。城市道路設計中美觀性原則的實現還需要考慮到實際情況和可行性,在實踐中美觀性原則需要綜合考慮道路的功能性、安全性、經濟性等因素,不能片面追求美觀而忽視其他因素的影響[3]。
城市道路設計中的生態理念與技術應用,需要遵循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可持續發展性原則是指在保證當前城市交通需求的同時,能夠滿足未來代際間的需求,實現環境、經濟和社會的平衡與協調。城市道路的設計和建設需要遵循節約資源的原則,在建設道路時需要盡量使用當地的原材料和資源,降低檢核成本,且需要采用節約型材料、節能設備和技術,減少能源和材料消耗,降低工程建設成本。城市道路設計和建設需要遵循社會責任原則,加強社會責任意識,促進社會和諧發展。需要尊重群眾的意見,充分考慮城市交通的安全、舒適和便利性,同時考慮城市發展和環境保護之間的平衡,做到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協調發展。
基于上文的分析可以明確,在城市道路設計中,生態理念與技術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夠有效提升城市道路質量,發揮出良好的環境保護作用,所以需要掌握生態理念與技術的應用原則,確保生態理念與技術的優勢充分發揮。因此,本文結合相關實踐經驗,總結如下多項具體應用方式:
生態型路面是一種以保護生態環境為目的,采用新型材料、新技術和新工藝,在城市道路建設中應用的一種新型路面。生態型路面的主要特點是具有較強的透水性、吸聲降噪、節能減排、耐久性強等優點。在城市道路建設中,生態型路面不僅能夠有效地改善城市道路的環境質量,還能夠提高城市道路的使用效益和可持續性。在生態型路面設計中,生態型路面設計需要將雨水資源利用起來,通過透水性路面和雨水收集系統來收集和利用雨水,減輕城市排水壓力,可以通過建立生態溝、水溝等生態設施,實現路面排水系統的優化,減少對城市水源的污染,保護城市水資源,采用生態溝、水溝等設施,將雨水引流至雨水花園,凈化水源;需要注重綠化植被的應用,通過植被的選擇和植被覆蓋面積的增加來增加城市綠色空間,提高城市空氣質量;生態型路面設計需要注重光照的設計,通過采用節能的照明設備,來節約城市能源消耗,減輕城市環境壓力,同時需要注重景觀的設計,通過綠化、景觀燈光等手段來打造一個美觀、宜居的城市環境。在路面設計中,可以通過選用綠色環保材料、開展綠化帶建設、采用降噪隔音技術等手段,實現生態環保;對已有路面進行整治改造,修復被破壞的生態環境,實現生態恢復;在路面的設計與施工過程中,優化排水、通風、照明、交通等設施的設置,實現生態優化[4]。
城市公路綠化帶的設計,需要遵循生態原則,合理規劃、布局,科學選擇植物品種,提高城市公路綠化帶的生態效益,設計時需要根據公路的具體情況,比如道路寬度、交通流量、氣候條件以及土壤質地等因素,進行科學合理的植被配置,使其具有良好的景觀效果和生態效益;設計時還需要考慮水資源的利用問題,采用低水耗的綠化植物,減少用水量,避免造成水資源的浪費。城市公路綠化帶設計中,植物的選擇需要考慮多種因素,比如需要考慮植物的生態適應性,選擇適需要地氣候、土壤等條件的植物,能夠保證植物的生長良好,形成具有生態功能的綠化帶;考慮植物的景觀效果,選擇花色豐富、枝葉繁茂的植物,以達到良好的視覺效果,增加城市公路的美觀性;需要注意植物的維護成本,選擇易于管理、養護成本低的植物品種,減輕管理人員的工作量。城市公路綠化帶的管理,是綠化帶能否長期保持良好狀況的關鍵,綠化帶的管理需要采用科學的方法,根據植物的生長習性、環境條件等因素,制定適合的管理措施,確保植物的生長健康,同時還需要注重綠化帶的清潔和衛生,定期清理綠化帶中的垃圾,保持綠化帶的整潔,從而能夠將綠化帶的生態作用充分發揮[5]。
加強二次加工廢料的利用,是促進城市公路建設生態化、環保化、節能化的重要舉措,能夠減少廢棄物對環境的污染。在城市公路建設中,會產生大量的建筑垃圾、舊瀝青路面和混凝土等廢棄材料,這些材料如果得不到充分利用,就會成為城市垃圾填埋場的負擔,對環境造成污染,而通過加強二次加工廢料的利用,可以將這些廢棄材料再生利用,減少垃圾填埋的數量,降低環境污染。同時,加強二次加工廢料的利用能夠節約資源,在城市公路建設中,所采用的原材料的成本較高,而利用廢棄材料進行二次加工可以降低建設成本,比如將舊混凝土路面進行再生利用,可以將舊路面破碎、篩分、再混凝土化,制成再生混凝土骨料,再生混凝土骨料可替代原材料,降低建設成本,不僅可以促進城市公路建設的可持續發展,還能為城市帶來經濟效益。除此之外,加強二次加工廢料的利用還能促進城市公路建設的生態化,比如將舊瀝青路面進行再生利用,可以制成再生瀝青混合料,其在施工過程中所產生的噪音和廢氣均低于傳統瀝青路面,減少了對城市環境的污染,采用再生瀝青混合料還能減少使用原材料,降低資源消耗[6]。
在城市公路的建設中注重生態保護,成為現代城市發展的重要方向。隨著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新生態技術被應用于城市公路設計中,為城市發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具體可以采用如下幾項先進的生態技術:(1)雨水花園技術。雨水花園技術是一種集雨、滯留、凈化、利用為一體的技術,在城市公路中,可以將雨水花園置于道路兩側或者中央綠化帶中,通過構建植物花壇、地下水池等設施,將雨水收集利用。同時,雨水花園中的植物也可以通過吸收雨水中的營養物質來生長,起到凈化空氣的作用,提高城市公路的美觀度。(2)生態護坡技術。生態護坡技術是一種以生態土工材料為主體,通過構建栽植植物、增強土壤穩定性等方式,將護坡與自然景觀相結合的技術。在城市公路中,可以通過采用這種技術來增強護坡的生態功能。例如,在護坡上栽種各種適需要地氣候條件的植物,形成綠色景觀,提高城市公路的美觀度,且生態護坡技術還可以提高護坡的抗震能力,減輕地質災害的發生。圖1為一種常見的生態護坡。(3)道路生態照明技術。道路生態照明技術是一種利用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進行照明的技術。在城市公路中,可以通過采用道路生態照明技術,降低對傳統能源的依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實現城市公路的可持續發展。此外,道路生態照明技術還可以有效降低城市公路的能耗和運維成本,提高城市公路的經濟性。

圖1 一種常見的生態護坡
在城市道路設計中,材料是影響道路生態效益的關鍵所在,所以為了提升生態環保實際效果,需要加強對生態材料的應用,例如生物材料是一類以可再生資源為原料,經過物理、化學或生物方法加工而成的材料,其制作過程對環境的影響較小。在城市公路設計中,生物材料可以用于路面綠化、路緣石、護欄等部分,例如竹材是一種優秀的生態材料,其密度和強度均優于鋼材和木材,同時具有良好的耐腐蝕性和抗紫外線性能,適合應用于路緣石和護欄等部分。再生磚是一種采用再生骨料、再生水泥等廢棄物制成的環保建材,在城市公路設計中再生磚可以應用于路面鋪設、路緣石等部分,與傳統的磚塊相比,再生磚具有成本低、質量穩定、環保等優點,有利于減少二次污染和資源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