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鎮鋒
(濮陽市第三人民醫院,河南 濮陽 457003)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冠心病中病情較嚴重的一種類型,是導致冠心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1]。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PCI)是AMI 患者主要治療手段,能有效開通阻塞血管,恢復血流,但部分心肌細胞經歷嚴重缺血缺氧后發生不可逆壞死,導致PCI 術后心臟結構與功能發生改變,并發心室重構。AMI 后心室重構會導致心功能不全、左心室擴張等病理生理現象,甚至誘發心力衰竭,升高死亡風險[3]。因此早期預測、診斷心室重構,對改善患者預后具有重要臨床意義。研究顯示,AMI 患者室壁張力的增加、心肌細胞損傷與壞死與心室重構發生發展關系密切[2]。故因室壁張力增加而刺激心肌細胞分泌的N 末端腦鈉肽前體(NT-proBNP)、心肌損傷特異性標志物心肌肌鈣蛋白T(cTnT)可能參與了與AMI 患者心室重構發生發展。本研究擬探討早期血清NT-proBNP、cTnI 表達與AMI 后患者心室重構的相關性,為臨床心室重構早診斷、早預防、早治療提供一定臨床依據,現報告如下。
選取濮陽市第三人民醫院2020 年7 月~2022 年7 月收治的94 例行PCI 治療的AMI 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PCI術治療,術后給予常規藥物治療,并隨訪6 個月。所有患者入院時及隨訪6 個月時均行超聲心動圖檢查,比較兩次檢查左室收縮末期容積(LVESV)。分組標準[3]:隨訪6 個月時LVESV 較入院時上升≥15%即為發生心室重構(觀察組,39 例),反之上升<15%即為未發生心室重構(對照組,55 例)。
臨床資料收集:收集兩組性別、年齡、體質量指數、吸煙史、飲酒史、高血壓史、糖尿病史、美國紐約心臟病學會(NYHA)心功能分級、支架置入個數等情況。
血清指標:兩組均于入院后抽取空腹靜脈血3~5ml,置入離心機,速度3000r/min,離心半徑10cm,時間10min 后取上清液后保存于-20℃冰箱待測。利用免疫發光儀器(美國貝克曼庫爾特有限公司,DXI800 型)及配套試劑盒檢測血清N 末端腦鈉肽前體NT-proBNP、cTnT 水平;利用全自動化學發光儀(美國貝克曼庫爾特有限公司,AU5800 型)測定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所有操作嚴格按照儀器及試劑盒說明書進行。
心室重構指標:利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美國飛利浦公司,PhilipsIE33 型)檢測兩組入院時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左心室舒張末內徑(LVEDD)、左室后壁厚度(LVPWT)及入院時、隨訪6 個月時LVESV,所有值均檢測3 次后取平均值。
采用SPSS 24.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s)描述,組間比較行t 檢驗;計數資料以“%”描述,組間比較行χ2檢驗;應用Pearson 相關分析血清NT-proBNP、cTnI 與AMI 后心室重構的相關性,應用logistic 回歸分析AMI 患者心室重構發生的危險因素,并應用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ROC)分析血清NT-proBNP、cTnI 預測AMI 患者心室重構發生的效能,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1 兩組基線資料比較[±s,n(%)]
表1 兩組基線資料比較[±s,n(%)]
變量 觀察組(n=39)性別男25(64.10)女14(35.90)對照組(n=55)t/χ2 值0.01 P 值>0.05 36(65.45)19(34.55)年齡(歲) 63.71±8.49 64.18±9.01 0.25 >0.05體質量指數(kg/m2) 23.37±1.64 23.50±1.59 0.38 >0.05吸煙史 0.01 >0.05有18(46.15) 25(45.45)無21(53.85) 30(54.55)飲酒史 0.02 >0.05有15(38.46) 22(40.00)無24(61.54) 33(60.00)高血壓史 0.04 >0.05有27(69.23) 37(67.27)無12(30.77) 18(32.73)糖尿病史 0.00 >0.05有17(43.59) 24(43.64)無22(56.41) 31(56.36)NYHA 心功能分級 0.05 >0.05>Ⅲ級 14(35.90) 21(38.18)≤Ⅱ級 25(64.10) 34(61.82)支架置入個數(個) 1.71±0.42 1.83±0.39 1.42 >0.05 NT-proBNP(ng/L) 1062.28±121.39 816.76±99.83 10.73 <0.05
表2 血清NT-proBNP、cTnI 與AMI 后心室重構的相關性
表3 引起AMI 患者心室重構發生的logistic 回歸分析
表4 血清NT-proBNP、cTnI 對AMI 患者心室重構發生的預測價值
NT-proBNP 是心房細胞損傷過程中由心肌細胞分泌的一種神經內分泌激素,可抑制腎素- 血管緊張素- 醛固酮系統、交感神經系統,是評估心臟儲備功能的有效指標,水平越高表示心肌損傷程度及心室負荷程度越重[1,2]。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NT-proBNP、cTnI、LVEDD、LVPWT 與LVESV 水平均高于對照組,LVEF 水平低于對照組,提示以上指標可能與心室重構存在關聯。Pearson 相關分析結果顯示,血清NT-proBNP、cTnI與心室重構參數LVEF 均呈負相關性,與LVEDD、LVPWT 與LVESV 均呈正相關;Logistic 回歸分析結果顯示,NT-proBNP、cTnI、LVEF、LVEDD、LVPWT 與LVESV 均是引起AMI 患者心室重構發生的危險因素,表明血清NT-proBNP、cTnI 與心室重構存在密切關系。分析其原因:AMI 發生后,心肌細胞、組織出現缺血缺氧性損傷,隨著疾病進展,肌纖維逐漸溶解、壞死,LVEF、LVEDD、LVPWT 與LVESV 發生明顯變化,促進早期心室重構發生。心臟受損,心室負荷量增加、容積擴張,左室壁張力增加,會刺激心肌細胞分泌NT-proBNP,大量釋放進入血液,不僅如此,還會長時間過度激活腎素- 血管緊張素- 醛固酮系統、交感神經系統,也會加速NT-proBNP 分泌與釋放,誘發心室重構。同時,隨著心肌細胞損傷,大量心肌肌鈣蛋白復合物被釋放進入血液,血清cTnI 水平顯著升高,降低室壁張力,促進血管擴張,升高心室重構風險。因此,血清NT-proBNP、cTnI 在AMI 患者心室重構發生與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進一步通過ROC 曲線分析結果顯示,血清NT-proBNP、cTnI 單項及聯合預測AMI 患者心室重構發生的AUC 為0.725、0.734、0.897,兩者聯合預測價值最高。說明血清NT-proBNP、cTnI 可作為AMI 患者心室重構發生的早期預測指標,且聯合檢測的臨床價值最高,具有重要臨床意義。
綜上所述,血清NT-proBNP、cTnI 表達與AMI 患者心室重構發生密切相關,是影響心室重構發生的重要危險因素,可作為AMI 患者心室重構早期預測指標,且聯合檢測預測價值最高。但本研究選取樣本量較小,可能導致研究結果存在一定偏倚,后可擴大研究量本,完善相關資料,進一步探討,減小誤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