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培,王 楚,張瑩瑩
(平頂山市第一人民醫院,河南 平頂山 467000)
腦卒中屬神經系統性病變,在臨床上較為常見[1]。腦卒中病人由于大腦出現了病變,造成了語言、意識和行為功能障礙,需要長時間躺在床上,如果對其進行不適當的護理,會引起并發癥的發生,如壓瘡、器官感染,甚至是消化道出血等。這對病人的生活質量以及預后有很大的影響[2]。漸進式分級康復護理以不同患者不同身體狀況為依據設計個體化康復訓練方案,在促進全面康復方面較康復訓練更佳。為此,本研究選擇80 例腦卒中后病人,采用漸進式分級康復護理模式進行干預,并對其生存質量進行評價。具體如下。
選擇平頂山市第一人民醫院2019 年3 月~2022 年3 月收治的80 例腦卒中后病人為對象,其中,男42 例,女38 例,平均年齡(58.10±10.02)歲,平均病程(0.13±0.04)月;其中,腦出血52 例,腦梗死28 例;根據兩組基本數據之間的匹配程度,分成了研究組、對照組,兩組病人的心功能等級等基本數據比較沒有明顯的差別(P>0.05)。
納入標準:參考鐘南山等人編寫的《內科學》中關于腦卒中病的診斷標準,并結合主要臨床癥狀,經病理和影像學檢查明確診斷;患者及其家庭成員對本研究的知情同意;均為首次發病。排除標準:伴有心、腎等重要臟器的臟器功能障礙者;伴有言語功能障礙而導致交流困難者;有過或在這一時期存在凝血功能障礙性疾病者。
對照組行常規護理,包括:在患者入院后首先對患者進行常規藥物治療,待患者病情穩定后行常規康復訓練,在此期間,護理人員對患者提出的任何疑問均進行耐心解答,督促患者進行康復鍛煉。
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將漸進式分級康復護理模式干預應用于觀察組,具體如下:a)級別劃分:利用BI 指數對腦卒中后病人的日常自理能力進行評價,包括飲食、洗澡、穿衣、大小便控制等方面,每個指標在0~10 之間,如果得分低于60 分,則表示病人的自理能力較差。BI(0~10)是1 級,BI(11~20)是2 級,BI(21~30)是3 級,BI(31~40)是4 級,BI(41~50)是5 級,BI(>60 分)是6 級。b)分級護理:①1~2 級患者:護理人員與患者溝通交流后對其制定合理飲食方案,制定初步功能康復訓練方案。護理期間,隔日給病人翻身一次,勤擦病人的皮膚,讓病人的皮膚保持干燥干凈,防止褥瘡的產生。上完廁所后,用溫水沖洗病人的會陰和肛門。護理人員在對尿潴留患者實施導尿操作時應全程保持無菌,用碘伏擦拭患者尿道口部位,以防發生感染??祻陀柧氈芷冢喝齻€月,每天一次,每次持續時間為30 分鐘。②3~5 級患者:評估患者既往胃病史,必要時可提前應用胃酸抑制劑,制定合理飲食方案,預防患者消化道出血。在患者進食后注意觀察患者餐后是否存在嘔吐狀況。同時,通過運動鍛煉加強患者身體抵抗力,減少肺部等感染的發生。此外,定期行清潔患者口腔、輕拍患者背部等護理,利于患者排痰的同時促進患者肺部血液循環。康復訓練周期:兩個月,每周兩次,每次持續時間為30 分鐘。③6 級患者:在注意飲食的情況下,持續進行康復訓練,康復訓練周期:3 個月,每周3 次,每次持續時間為30min。
使用SF-36 生命質量評定量表對患者的生命質量進行評估,包括情感職能、體力功能等8 個維度,每個維度都是100分,得分與患者的生命質量成正比。
表1 干預前后生活質量評分(±s) 分
表1 干預前后生活質量評分(±s) 分
注:1)與干預前比較,P<0.05;2)與干預后比較,P<0.05
組別 時間對照組 干預前干預后研究組 干預前RP 35.21±4.31 50.40±2.891)35.21±4.31干預后 66.18±2.091)2) 70.25±3.091)2) 72.32±2.011)2) 68.41±3.071)2)RE 32.82±3.34 51.25±2.141)32.18±3.17 PF 40.39±4.18 53.21±2.311)40.39±4.18 SF 43.91±3.11 55.39±2.071)43.67±3.26 MH 33.52±2.18 50.49±1.891)33.28±2.46 67.43±2.121)2)GF BP VT 33.54±3.17 32.66±3.45 30.27±1.61 51.40±2.691) 48.45±2.091) 48.94±2.511)33.54±3.17 32.56±3.21 30.27±1.61 67.42±2.851)2) 64.55±2.191)2) 66.01±2.231)2)
腦卒中疾病臨床常見,且致殘率、致死率較高,可對患者生命及健康構成嚴重威脅[3]。發病后,病人會有肢體偏癱、自理能力降低等癥狀。極度的焦慮、恐慌等負面的心理情緒,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從而降低了他們的生活質量[4]。所以,對病人進行適當的康復訓練和護理,對于病人的生活質量是非常重要的。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研究組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結果表明,對腦卒中后病人進行漸進式分級康復護理模式干預,能更好地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分析:由于腦卒中病人的高位神經中樞發生了病變或損傷,從而導致了他們的平衡能力降低,影響了他們的日常生活,降低了他們的生活質量。因此,本研究采取的漸進分級康復護理,根據病人的身體功能水平,對他們進行了針對性的飲食和運動干預。長期規范的康復訓練,可以讓病人的神經功能得到更好的恢復,他的平衡能力也會隨之提高[5]。另外,通過日常生活等的鍛煉,可以改善病人的日常生活,根據級別來進行功能鍛煉,更加符合人體的實際情況,可以防止由于鍛煉的強度太大或者太小而對病人的身體造成傷害,這一系列均有利于強化患者生活質量。
綜上:漸進式分級康復護理模式干預應用于腦卒中后患者中,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可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