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新輝
(濮陽市第五人民醫院,河南 濮陽 457000)
肺癌是臨床最為常見的惡性腫瘤,為發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腫瘤疾病。肺癌患者的早期癥狀無典型性,多數患者在發現時已處于中晚期,喪失是手術治療的時機。對于晚期肺癌患者化療為主要的治療手段之一,可有效減輕患者的癥狀,延長其生存時間,并且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1]。然而肺癌患者在長期化療期間可出現多種不良反應,如惡心嘔吐、食欲減退、疲勞等,并且可繼發焦慮、煩躁等多種負性情緒,降低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影響治療效果。肺癌患者化療期間配合有效的護理干預對減輕患者心理負擔,提高其依從性。激勵式護理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其通過針對性的干預增強患者治療信心。程然[2]將激勵式護理用于甲狀腺癌的圍術期護理,發現可有效減輕患者的應激反應,提高治療效果。基于此本文將激勵式護理用于肺癌化療患者,觀察其應用價值。
選取2020 年9 月~2022 年9 月濮陽市第五人民醫院收治的80 例肺癌患者為對象。納入標準:病理檢查證實為肺癌;接受化療治療者;神志清楚,可配合研究。排除標準:預計生存時間<3 個月;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者;患有癲癇或癡呆者;既往存在精神疾病史或存在精神疾病家族史者;患有心理障礙性疾病。按照抽簽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0 例。觀察組年齡43~80(48.61±10.36)歲,男25 例,女15 例,受教育年限(10.35±2.46)年。對照組年齡40~78(47.57±10.92)歲,男27例,女13 例,受教育年限(10.29±2.29)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采用激勵式護理:a)首先組建由主治醫師、護士長、心理咨詢師、責任護士組成的護理小組,對小組成員進行培訓,包括肺癌的疾病特點、發病機制、臨床癥狀、化療注意事項、不良反應、激勵式護理理念、溝通技巧等。b)制定激勵式護理方案,患者入院后責任護士主動與患者進行溝通,與患者建立信任關系,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資料,為其建立個人檔案。檢索激勵式護理相關的文獻,結合自身經驗及醫院實際情況,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制定激勵式護理方案。c)激勵式護理具體實施,多數患者對化療知識的了解不多,對化療效果存在較強的不確定心理,極易誘發焦慮、恐懼等心理,因此者給予其針對性激勵護理,①情感激勵,心理咨詢師與患者進行面對面的訪談式交流,掌握患者的情緒狀態,鼓勵患者傾訴內心痛苦,分析類似情感案例,與患者共情,并采用肢體接觸等方式給予患者安慰,教會患者用深呼吸、音樂療法、冥想、情感轉移等方式調節患者的不良情緒。囑咐患者家屬多給予患者陪伴,為其提供來自家庭的支持。②益處激勵,責任護士借助多媒體的形式向患者講解肺癌化療相關知識,包括肺癌的危害、癥狀、化療方案、治療效果等方面,向患者分析化學治療的益處及積極配合治療的益處,激勵患者樹立健康意識,積極的配合化療。③榜樣激勵,主治醫師向患者據介紹科室醫護水平、化療效果較好的案例,并邀請病情控制較好的患者現身示范,為患者分享治療經歷、態度、治療配合要點等,發揮榜樣作用,增強患者的治療信心。④需求激勵,晚期肺癌患者可出現癌性疼痛、癌因性疲乏及長期化療引起的副作用等,護士應主動詢問患者的身體感受,根據其具體情況實施個性化的疼痛管理、不良反應干預等,滿足患者的生理需求,緩解其不適感,激勵患者積極參與康復管理。
采用積極心理資本問卷(PPQ)評估患者心理資本,包括4個維度,分值越高心理資本水平越高。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PSQI)評估患者睡眠質量,包括7 個維度,分值越低睡眠質量越好。
采用SPSS 21.0 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s 表示,采用t 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1 兩組PPQ 評分比較(±s) 分
表1 兩組PPQ 評分比較(±s) 分
注:1)與護理前比較,P>0.05;2)與護理后比較,P<0.05。
組別 時間對照組 護理前護理后觀察組 護理前護理后樂觀22.78±0.43 25.08±0.511)22.80±0.53 25.33±0.421)2)希望22.70±0.65 24.91±0.751)22.65±0.52 25.32±0.561)2)自我效能32.50±0.72 34.80±0.511)32.47±0.66 35.14±0.621)2)心理韌性33.49±0.52 34.93±0.501)33.51±0.56 35.28±0.451)2)
表2 兩組PSQI 評分比較(±s) 分
表2 兩組PSQI 評分比較(±s) 分
注:1)與護理前比較,P>0.05;2)與護理后比較,P<0.05。
組別 時間對照組護理前護理后觀察組護理前護理后睡眠障礙3.36±0.89 1.57±0.711)3.31±0.92 0.71±0.231)2)睡眠時間3.44±0.56 1.73±0.781)3.46±0.51 0.66±0.231)2)入睡時間3.61±1.63 1.95±1.521)3.58±1.54 1.09±0.281)2)睡眠效率3.52±0.89 1.56±0.691)3.56±0.88 0.60±0.421)2)安眠藥物使用3.23±1.28 1.52±0.621)3.25±1.29 0.56±0.211)2)日間功能3.26±0.93 1.83±0.711)3.27±0.86 0.61±0.371)2)
肺癌作為原發性呼吸道惡性腫瘤,其發病率逐年升高。肺癌患者多數在就診時處于晚期階段,臨床對于該類患者主要推薦采用化療,通過化療可有效減輕患者的癥狀,延長其生存時間,然而化療為無差別的殺傷,長期治療可引起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生理、心理不良反應,影響其睡眠質量,導致患者對治療出現抵觸心理,降低治療依從性[3]。因此對于接受化療的肺癌患者需給予其有效的護理干預,然而傳統的護理工作中,護士主要為遵醫囑進行干預,護理方式單一,且缺乏主動性,對患者治療的依從性改善效果不佳。
激勵式護理是一種正性心理干預模式,其通過情緒激勵、益處激勵、榜樣激勵、需求激勵等方式激發患者康復動機,增強患者康復的信心,積極參與治療[4]。本文結果顯示,干預后兩組患者PPQ 各評分均升高,且觀察組樂觀、希望、自我效能、心理韌性評分高于對照組,提示激勵式護理在提高肺癌化療患者心理資本水平方面價值較高。激勵式護理根據患者的心態進行針對性的干預,借助健康教育幫助患者較好的認知疾病及化療,明確心理資本對改善疾病的意義,提高患者的依從性。對于心態較差者,向其介紹病情控制較好的案例,并邀請患者分享其治療經驗、態度、治療注意要點等,發揮榜樣激勵作用,增強患者的治療信心,提高其心理資本水平。肺癌患者在長期化療期間由于藥物引起的副作用,可引起患者強烈的不適感,同時因癌性疼痛等因素,患者睡眠質量不佳,可進一步降低患者的機體抵抗力,加重其病情。本文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PSQI 各項評分低于對照組,提示激勵式護理可改善患者的睡眠質量。激勵式護理通過針對引起患者應激反應的進行干預,減輕生理性應激對心理的干擾,避免不良情緒的刺激,同時激勵式護理引導患者以積極的態度面對疾病,并根據患者的需求進行護理,如針對疼痛、癌因性疲乏等的干預等,減少外界因素對機體的影響,減輕精神緊張,進而改善患者睡眠質量。
綜上所述,激勵式護理可提升肺癌化療患者心理資本水平,改善患者睡眠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