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春燕
(朝陽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遼寧 朝陽 122000)
高致病性藍耳病是由于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的變異株引起的一種高致死性急性傳染病,感染后發病率和病死率分別在50%和30%以上。動物疫病凈化是提高我國畜牧業整體競爭力的重要手段,隨著近年來免疫、監測、檢疫、消毒等疫病防控手段的施行,高致病性藍耳病等多種動物疫病在我國已得到有效控制,流行率顯著降低。為了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動物疫病防控新形勢的需要,我國開始分步推進高致病性藍耳病等部分動物疫病的凈化。大型規模飼養豬場通過免疫、檢測、凈化等技術手段達到高致病性藍耳病免疫凈化場要求,并申請通過驗證。本文以朝陽動物疫病凈化示范區內的部分規模化豬場為研究對象,闡述如何維持規模豬場高致病性藍耳病無疫狀態。
以朝陽市某豬場生物安全體系運行情況為例,企業劃分了多個生產單元,包括種豬生產單元1個,設計規模為1.5萬頭母豬及年出欄12萬頭;商品豬生產單元1個,設計年出欄能力為18萬頭商品豬。輔助設施包括:飼料廠1個,設計年產量為30萬噸機組;這兩個生產單元可以設置在同一個或者相近區域。2個生產單元均配備與養殖規模相適應的無害化處理設施設備。無害化處理中心1個,設計日處理量24噸;洗消中心1個,設計日洗消量15~20車次。無害化處理中心和洗消中心要與兩個生產單元保持一定距離。
該場建立了完整的生物安全防控體系,搭建生物安全管理小組,建立各環節生物安全SOP文件,通過定期開展人員培訓、生物安全風險評估及整改、應急演練、疫情報告等,有效防控病原傳播。
該場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體系,硬件配置到位。涵蓋場區環境道路消毒處理,空舍糞污處理,沖洗消毒,人員、物資,入場、入單元等消毒措施,豬群免疫、用藥,豬群銷售,無害化處理等各個環節。為保證生物安全制度有效落地,在整個養殖環節專業化分工,生產后勤負責圈舍沖洗和設備維修工作,獸醫部負責豬舍清洗質量檢查和理化指標檢測。無害化部門負責病死豬消毒和高溫化制工作,環保后勤部負責單元糞污回收處理,銷售部負責聯系客戶。
通過當地專家進園區、進企業等政策,該企業建立了完整的培訓體系,每月有固定的培訓,強化員工的認知,異常及時上報。培訓主要包括,高致病性豬藍耳病基礎知識、消毒劑如何使用、員工如何入場,生物安全禁令解讀、生物安全檢查管理等內容,強化員工意識。
豬群健康,企業整體生產運行有序、規范。企業投入大量資金建設科學管理制度并嚴格執行,共建設有健康巡查制度、檔案管理追蹤制度、投入品管理制度、疫苗飼料獸藥使用制度、無害化處理制度、獸醫管理制度等科學管理制度。企業生產記錄翔實,對窩產仔數、健仔數、成活數、母豬受胎、母豬分娩情況進行詳細記錄。企業所有的入場物資均統一登記、檢測、配發,合格后才投入使用。2個洗消中心,負責飼料車、物資轉運車、工程車等全部與公司發生業務車輛的清洗消毒。飼料廠生產的顆粒料,由專用運輸車(車艙密閉)運輸至各養殖場配置的集中密閉料罐。車輛到養殖場后經過外圍水洗消毒,進入卸料專區,直接通過車輛絞龍臂將飼料輸送到場區的飼料中轉儲存罐內,再由管鏈設備輸送到各單元進行飼喂,全程密閉,不與外部環境接觸。
在病死豬無害化處理環節,堅持“四個零”原則,即,死豬零流失、病源零傳播、環境零污染、監督零盲區。各養殖場每日將病死豬數量情況發送至微信群內,再由獸醫統一安排拉運計劃發送至微信群內。拉運車輛離開無害化處理中心前進行登記記錄,包含出車日期、時間、司機、拉運場次、拉運病死豬數量、返廠的時間;運輸司機到達各養殖場現場后,核對拉運死豬數量,并反饋微信群內,確保車輛、人員、時間、數量保持一致。病死豬拉回無害化后,辦公室人員對頭數進行核對,責任人簽字確認,采取高溫化制工藝對病死豬進行無害化處理,設備運行和生產過程記錄運行臺賬。對病死豬暫存間和無害化處理間及時進行清洗、消毒。每月至少2次對《死豬流轉記錄》《無害化運輸記錄》《無害化接收、處理記錄》的數據進行審核。
該企業切實做到對疫病風險預警、協助健康指導的統一管控,加強對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監測,制定《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監測規定》,由獸醫和專職人員取樣送檢,有計劃地對公司生產單元、輔助設施(洗消中心、無害化中心、飼料廠等)和場外環境開展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監測。
積極主動與當地獸醫主管部門溝通,配合當地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對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監測,范圍涉及飼養場、洗消中心、飼料廠、無害化處理場、車輛等重點環節。按照要求對緩沖區(場地周圍半徑3公里方位內)開展流調和科學監測。官方獸醫對出省生豬進行血清樣品檢測,嚴格按照檢疫程序和檢疫操作規程實施產地檢疫,對出欄生豬全部實施指定地點檢疫,出省的生豬全部憑高致病性豬藍耳病合格報告出具檢疫合格證明。
定期對企業進行監督檢查。一是檢查養殖場所動物防疫制度的執行情況及養殖檔案管理制度落實情況進行監管,發現問題及時提出整改意見。監督檢查中發現,養殖場、洗消中心、飼料專用生產線、無害化處理中心等核心重點部位均有專人負責,各項生物安全措施和制度落實到位,各項記錄齊全、數據翔實,對發現的問題能夠做到及時整改,全方位保證生物安全體系的運行和生豬產品質量的可追溯性。二是對養殖場生豬補欄、出欄、用藥、用料、免疫、消毒、病死豬無害化處理進行監管。通過監管人員定期到場巡查監管,并根據生豬存欄及人員變化情況,實行動態管理。三是加強養殖場防疫條件審查。養殖場生產區使用圍墻設立物理隔離屏障,能夠有效阻斷場外有害生物進入。養殖場人工屏障設置嚴密,設置了預處理中心防線、洗消中心防線、隔離生活區防線、生產區防線,有效阻斷人員、車輛、物品入場帶入病原風險。設備、設施等硬件符合防疫條件。四是外引生豬監管工作。對從省內、省外引進生豬進行監管。在生豬引進過程中,嚴格執行申報、產地檢疫、隔離、檢測等程序,確認無疫后,方可進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