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永強
云夢縣胡金店鎮李庵村有塊河灘地,地力貧瘠,種的小麥、蠶豆收成不大,漸漸荒蕪。地長期荒著也不好,為這事,李庵村黨支部書記李幼軍夜不能寐。趁著清明時節村里致富能人紛紛返鄉祭祖,他一一拜訪,傳遞流轉河灘地的信息。
這塊河灘地種普通莊稼產量不高,但是三面環水,適合開發農旅。沒多久,臺商褚云杰就來到村里考察。褚云杰是個精明的商人,前期悄悄來過村里幾次,這次和李幼軍見面,其實是想看看村“兩委”班子的態度。
幾番接觸,褚云杰覺得李幼軍是個實誠人,值得信賴,于是與村里簽訂二十年流轉合同,準備種果樹,走農文旅融合發展的路子。土地有流轉費,還能安排村民就近打工,李幼軍滿口答應,班子成員分頭做農戶工作。
面對上門的村干部,有的村民問:“土地一流轉就是二十年,這是不是賣地?”有的提出:“土地合塊后,界線消失,以后就分不清哪塊是哪家的,這事怎么解決?”五花八門的問題接連不斷,村干部一時也拿不定主意。
土地流轉還是不流轉?大家進行了激烈爭論。多次討論后,李幼軍統一了村干部的思想,不辭辛苦做農戶工作,辦理土地流轉手續。
褚云杰馬上組織機械平整土地,招聘20多名村民在基地栽果樹、澆水、施肥。五年后,果園桃紅花綠,遠近聞名,游人如織。這時,個別村民害起“紅眼病”,三番五次找到褚云杰,要求上漲土地流轉費。
褚云杰經不住折騰,萌生退意。李幼軍和村干部又多次上門,與無理取鬧的村民促膝長談,據理講法,打消他們干擾農場經營的念頭。在李幼軍和村“兩委”干部無微不至的服務下,農場得以穩定發展,逐漸成為云夢縣農文旅融合發展的一面旗幟。李幼軍也被走上致富路的鄉親們親切地稱為“農場服務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