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
(山東經貿職業學院 山東 濰坊 261011)
民族傳統體育產業在我國體育產業總體當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民族傳統體育產業的主要作用就是可以全面滿足百姓的體育運動需求,并且對于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也有著切實的幫助。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產業化發展相對較為短暫,并具備比較明顯的服務功能,民族傳統體育產業的持續發展,可以有效促進文化軟實力的發展,使我國以更加積極的姿態向體育強國邁進。近年來,我國雖然在民族傳統體育產業的發展中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但是具體來看,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也表現出了一定的問題,主要體現在發展根基相對薄弱,發展前瞻性不足,品牌價值塑造不足等方面。針對于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在2018 年,國家體育總局和國家民委共同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工作的指導意見》,其中明確了民族傳統體育產業在當前時代背景下的重要價值,提出了民族傳統體育產業在未來的發展方向。結合相關政策內容與具體的發展概況,民族體育產業最佳的發展路徑應當是結合其他產業進行融合發展,讓產業與產業之間的合作更加密切,實現相互依存。下文中作者將對民族體育產業融合發展的具體路徑進行詳細的分析論述。
通過民族體育產業的融合發展,能夠有效地促進民族傳統體育本身的發展,同時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其他產業突破發展瓶頸,切實解決發展痛點。同時還能夠推動產業之間的優勢相互彌補,進而達到“共贏”的目的。例如,在近幾年來爆火的“體育養生”,就是傳統體育產業與養老服務產業的深度融合。隨著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老齡化人口數量增加,關于延年益壽的需求也會逐漸增多,在這種情況下,“體育養生”就能夠迎來更大的發展市場,在推動老年人運動健身的同時,還能夠彌補養老服務產業發展模式單一的問題。還有在全民健身戰略全面推行的情況下,像太極拳、五禽戲這些民族傳統體育的產業化價值被充分激發,這些民族傳統體育都具備一定的養生價值,因此與醫養行業的結合,能夠為民族體育產業的深化發展提供更加充足的推動力。另外,民族傳統體育產業與其余或產業的融合發展,也有著非常豐富的實踐參考經驗。在融合發展的過程中,民族傳統體育的生存空間也不斷擴大,從而更好地滿足大眾對于運動健身的需求。
在全新的時代背景下,行業與行業之間體現出明顯的交叉發展態勢,因此在發展過程中,我們不能通過單一性的學科指導理論以及運營策略執行民族傳統體育產業的融合發展。在發展過程中要始終明確一點,融合發展一定是實現其價值的重要路徑。當前,“互聯網+”時代全面來臨,在“互聯網+”時代中,我們要充分利用好相關技術手段與先進理念,將大數據技術與云計算技術充分利用起來,讓其更好地作用于民族傳統體育產業的發展,這樣就能夠通過這些現代化信息技術的精準分析,發掘目標客戶的相關需求。在產業開發的過程中就可以進行針對性的開發。使人民群眾對于民族傳統體育產業有著更高的滿意度。以傳統武術太極拳為例,太極拳當前的發展就是充分整合了互聯網發展平臺,以賽事和相關交流活動為載體,將太極拳與教培行業、傳媒行業、醫療保健行業進行了融合,這樣一來,太極拳的產業資源被有效盤活,用戶黏性全面提升。民族傳統體育產業和互聯網的融合發展,是一種全方位的融合,進而實現產業價值的深度挖掘。包括頂層設計、行業規劃、人才培養、客戶資源等方面,都需要進行信息和資源的共享,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在根源上解決先前民族傳統體育產業發展結構單一,專業人才數量不足的問題,讓民族體育產業在新時代下迎來發展的春天。
早在2014 年10 月,國務院就發布了《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其中提出了“促進體育產業與其他產業相互融合”的基本原則,同時還闡述了關于體育產業拉動消費的一些相關要求和發展思路。從2019 年開始,在信息技術和新時代產業發展理念的引導下,民族體育產業的融合發展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同時還展現出了與不同產業深度融合的全新發展趨勢。在2019 年,廣東佛山就利用自身“武術之鄉”的招牌,全面開放夜晚祖廟和“黃飛鴻紀念館”,主要目標就在于通過武術這種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全面提升佛山市的夜間消費水準,在實踐過程中也充分證實了,二者之間的全面融合可以對大眾消費進行有效帶動,讓產業與產業之間真正意義上實現共同繁榮。當前,民族傳統體育逐漸開始大面積推動大眾的消費水平,成為了主要的消費形式內容,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之下,民族傳統體育產業的發展也處于急速上升的階段,未來對于消費力的拉動也必將是持續性的。
當前,民族傳統體育產業在我國還沒有形成強大的號召力與影響力,關于文化品牌的塑造工作重視程度不足。這主要是由于當前民族傳統體育產業的融合模式相對比較單一,發展規模也比較小,依然處于分散化的經營狀態。例如,像舞龍、舞獅這種有著悠久傳承發展歷史的傳統體育項目,本身具備很強的觀賞性,但是對于大眾來說,其樂趣主要集中于觀賞層面,大多數人都無法全面參與到項目當中,感受這些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所帶來的樂趣。此外,當前民族傳統體育產業之所以存在發展阻礙,還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體育活動自身的互動性不足。比如,當前的龍舟賽事,在舉辦過程中并沒有全方位的融合傳統文化。通過傳統文化的融合,可以將行為文化與物質文化等方面深刻灌輸到賽龍舟這項傳統體育項目中,從而使其具備更加明顯的互動價值。如果在賽事舉辦的過程中省略了文化融合的內容,例如,吃龍舟飯、祈福儀式、祭龍頭等活動,賽事活動整體的號召力也會因此減弱。長此以往,這種賽事活動就會成為形式上的表演,對于民族傳統體育產業本身的創造力會產生一定的消極影響,這也是民族傳統體育產業在發展過程中逐漸式微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長期無法在產業發展過程中塑造品牌文化與品牌形象的話,產業也就無從實現長遠意義上的發展了。
當前,我國民族傳統體育產業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缺少驅動力的問題,雖然很多地區都會結合區域文化發展特性,定期舉辦一些具有豐富民族文化特色的傳統體育活動,對于本土人民的精神生活也進行了一定程度的豐富,但是很多民族傳統體育活動的受眾人群都比較固定,影響范圍僅僅集中在原有人群當中,無法實現進一步的拓展。另外,很多的民族傳統體育產業在發展過程中,都很難跟隨節慶活動實現廣泛而全面的傳播,有一些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甚至已經瀕臨于失傳。例如,高臺舞獅作為有著悠久發展歷史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在發展過程中就陷入到了資金緊張的情況,同時產業的發展扶持力度也不足,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傳承和保護環境,進而在發展的過程中出現傳承人與保護人之間斷層的情況,無法實現持續穩定的發展。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很大一部分原因集中于缺少必要的融合發展平臺,從而造成了民族傳統體育產業化的發展程度沒有達到預期的標準,產業鏈可能會存在斷層的現象,未完全達到產業融合發展所需要的集聚條件。
整體來看,民族傳統體育產業是與文化精神之間附和發展的,但是具體到細節層面來看,民族傳統體育產業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呈現出單獨發展的態勢,與文化傳承幾乎完全脫離。例如,當前龍舟競賽的關注度雖然非常高,在電視和網絡平臺當中也有所轉播,但是關于龍舟競賽的起源與傳承,很多人都一知半解。雖然說脫離了文化傳承,龍舟競賽在舉辦過程中的熱度依然比較高,但是這種脫離了文化傳承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給觀眾留下的印象卻很淡,無法給觀眾帶來感官上的沖擊。此外,在民俗旅游產業當中,民族傳統的體育表演也是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項目,但是在實際展開的過程中,民族傳統體育表演僅僅帶來了一定的觀賞性,沒有體現出文化傳承的價值。很多旅游企業在宣傳的過程中,對于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所蘊含的文化價值沒有精確傳達,從而導致游客也無法精確領會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所帶來的文化精神內核。
民族傳統體育產業的融合發展關鍵就在于其能不能精確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這也是供給側改革發展的一項重要參考指標。先前,民族傳統體育產業的融合發張,并沒有精確結合人民群眾的具體需求,部分民族傳統體育活動都停留在了風土人情的展示層面,人們缺少參與到體育活動當中的積極性,從而造成了體育消費的發展缺少必要的渠道,所獲取到的經濟效益也比較低。從近幾年來的發展來看,與民族傳統體育產業相關的文旅項目發展都處于明顯的下滑態勢,主要原因有兩點。首先就是產業融合過程中,服務質量存在一定的問題,產業的發展需要與服務質量的提升同步,才能夠給人們帶來做好的體驗;其次就是在發展過程中缺少“以人為本”理念的支撐。當前,很多城市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主要在文化傳播和生產領域發揮著重要的價值,但是在一些體育賽事活動當中,活動的策劃并沒有圍繞著“人”展開,反而將活動策劃的重點放在了表演的形式和方式上。此外,“以人為本”理念的核心力量也沒有進行全方位的應用與發展,因此即使很多城市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有互動性的內容,也會在融合發展機制方面收到遏制,進而使得經濟效益無法顯著提升。
從宏觀角度來看,我國民族傳統體育發展的桎梏存在多方面原因,在這其中比較明顯的影響就是產業發展缺少必要的創造活力。通過深層次探究,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行業在一定程度上開始出現了壟斷的現象,對于民族傳統體育產業的發展無法提供更加切實的驅動力,鑒于此,在民族傳統體育產業接下來的融合發展過程中,首先需要建設產業之間融合發展的創新驅動機制。政府相關部門需要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作用,對相關資源進行合理調度,實現統籌規劃,重點提升民族傳統體育產業的驅動力。例如,可以將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作為載體,發展民族傳統體育小鎮,將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當中強身健體的功能最大化,將民族傳統體育產業與醫養相結合,推動人們通過運動來實現養生保健。此外,在民族傳統體育產業與文旅融合發展的過程中,可以在機票、酒店等方面探尋發展契機,為游客提供一定的優惠,從而讓更多的人感受到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魅力,這些方面往往都需要政府相關部門進行調控與規劃,從而讓產業融合發展的效果達到最佳,利用最合理的資源推動產業的蓬勃發展,避免出現資源浪費的現象;最后,在實現多元化產業融合的過程中,還可以吸引投資人的目光,讓這些國內外的投資人看到產業發展的契機,從而進行投資,這樣一來就能夠更好地推動民族傳統體育產業的融合發展。
針對于當前民族傳統體育產業發展存在的諸多限制,創新則是突破這些發展瓶頸最好的方式。在當前的發展環境當中,應當采取什么樣的方式將民族傳統體育和中華民族優秀的民族文化進行整合,是產業相關人員所要去關注的重點問題。具體來看,首先要創造形式豐富,資源多樣的融合發展產業,例如在少數民族聚集地,就可以選擇與其傳統節日相關的傳統體育文化,通過強互動的方式,傳達傳統文化與精神,還可以與豐富的自然資源進行結合,提升宣傳水平,通過多媒體宣傳的方式,給人們帶來更好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體驗。還可以以此為基礎,全面拓展旅游產業,通過大量的互動活動,給予人們更多的優惠,最終提升消費者的購買力度;其次,需要充分重視互聯網所帶來的資源價值,利用直播等互動方式,為人們宣傳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旅游的相關事項,讓更多的人能夠了解到這些傳統體育活動,并且真正地參與到其中。這樣能夠全方位改善民族傳統體育產業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封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還能夠實現融資渠道的拓展,為民族傳統體育產業的發展注入資金活力。
在2018 年由國家體育總局和國家民委共同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工作的指導意見》當中,對于民族傳統體育活動的發展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指出要通過綜合化的方式和手段,打造民族傳統體育綜合化與集群化的產業價值鏈,推動民族體育產業向更高的階段發展。在相關文件綱領的指導下,民族傳統體育產業在發展的過程中需要充分意識到,產業若想實現真正發展,是無法做到“獨善其身”的,而是要順應時代發展的步伐,開拓更加多元化的體育產業融合發展方式。具體來看,在融合發展的過程中,相關部門及人員需要針對于民族傳統體育產業進行細致化的篩選,對于其中不好的部分要堅決摒棄,對于其中值得弘揚的部分則要堅持發揚下去。比如,在龍舟、賽馬等傳統體育賽事活動中,在新時代的發展環境下,傳統體育項目的傳承者需要更加關注于受眾人群的互動,讓其在參與體育活動的過程中,完成更多的消費活動。此外,相關部門及人員還要對人們對于民族傳統體育的需求情況進行詳細的分析,并結合產業本身的發展狀況,創建具備優質品牌效力的融合性產業。并以此為標準,對具體的產品進行全方位細致化的改造與升級。
任何行業只要有人參與到其中,那么在發展過程中就必須要秉承“以人為本”的理念,針對于大眾的需求進行針對性的產業發展。民族傳統體育產業的發展,同樣也需要結合大眾對于體育健身層面的需求。當前,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在社會壓力下,其身心健康可能會出現多種問題,而通過民族傳統體育產業的融合發展,對于人們的身心健康能夠進行更加有效的調節。例如像太極拳、詠春拳、五禽戲等傳統的體育項目,人們在參與過程中能夠很好地釋放自身的壓力,同時還能夠實現強身健體的功效。落實到民族傳統體育產業的發展細節上,可以利用大數據技術,精準找出大眾對于體育健身的實際需求,從而將“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進行全面融合,讓消費者可以利用最短的時間,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民族體育項目,讓自身在民族體育項目當中找到其中的價值,讓他們在最適合自己的產品中完成消費。這無論對于產業的發展還是消費者自身,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與價值。
綜上所述,我國作為一個多民族,有著悠久發展歷史的文明大國,具備著豐富的文化底蘊,在體育方面也有著很多優秀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為了能夠在新時代的發展中將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充分發揚出來,上文中對于民族傳統體育產業的融合發展進行了精確的分析論述,找出產業融合發展具有實踐意義和實踐價值的策略,進而讓民族傳統體育產業在新時代下發光發熱,實現更好的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