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羅倩儀

2023 年4 月22 日世界地球日,楊宗宗把植物科普和介紹美麗新疆結合起來拍成視頻發到網上,沖上熱搜。這天是“新疆郁金香保護日”,它的設立,正是緣于楊宗宗的努力付出。
楊宗宗1983 年出生于新疆烏魯木齊,從小就對植物有著濃厚的興趣。14 歲時,楊宗宗在海拔兩千多米高的山上發現了一種從未見過的棕色小花。出于好奇,他回家去書籍文獻中查找,但沒有找到任何記載。他覺得這可能是一種罕見植物,便將該植物標本寄給中國蘭科植物學家陳心啟。陳心啟確認這是中國大地上的新物種“小花鳥巢蘭”。
楊宗宗驚喜不已,作為中國第一個發現“小花鳥巢蘭”植物的人,他獲得了首屆“長江小小科學家”獎勵活動一等獎。
不久,楊宗宗憑借對植物的探究,又在全國中學生生物學聯賽上獲得新疆賽區第一名。到了高二,他因這項特長,被保送到北京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深造,一頭扎進植物的世界,樂不可支。
在北京師范大學,楊宗宗遇到了頭疼的難題——偏科。他沒想到,研究植物還得考與數理化相關的學科。他絞盡腦汁也弄不明白這些科目,很是痛苦。
大二第二學期,理科又一次不及格后,楊宗宗沮喪到極點,決定退學。父親大聲質問他:“你不是喜歡研究植物嗎?大學提供那么好的科研條件,為什么不繼續下去?”
楊宗宗正是灰心喪氣之際,高聲嚷嚷起來:“對,我發誓今后不再研究植物了!”為表現決心堅定,他當天就把保存多年的珍貴植物書籍、文獻和標本付之一炬。火光中,他大哭一場,感覺得到了解脫。父母眼看兒子這般堅決、難過,唯有尊重他的決定。
為了與植物劃清界限,楊宗宗退學后從事了與植物毫無關系的工作。他積極鍛煉,當上了健身教練。沒過幾年,他便辭職開了一家健身房。但楊宗宗閑下來時,總感覺心里空落落的,生命似乎缺了一角。他不由自主地想起跟植物相處的種種,簡單、自然、純粹,無需討好任何人。
2013 年,楊宗宗回了一趟老家,發現了一本《中國植物志》,這是他燒毀植物類書籍文獻時,因藏得太深,成了唯一“幸存者”。他內心激動起來,猛然發現對植物的熱愛依然存在。他小心翼翼翻動書頁,書中記載了許多瀕危品種。他決定重拾愛好,跟植物在一起,用鏡頭拍植物,呼吁大家保護瀕危物種。
依然是不顧他人反對,楊宗宗轉讓健身房,購買拍攝和研究植物所用的專業設備。接著,他走訪亞洲和歐洲多個國家,買回中文、英文、俄文和拉丁文版跟植物有關的書籍。楊宗宗又聯系上兩位同樣愛好植物的伙伴,探訪植物。4 月看白番紅花,5 月看貝母開花,6 月看新疆百合,7 月看雪蓮花……每天都過得很充實。
經過深入探究,楊宗宗發現很多植物在快速滅絕:有的是自然的原因,植物本身脆弱,一場自然災害便令它們消失無蹤;有些植物則是由于人類活動導致滅絕,比如有藥用價值的植物,往往因濫挖販賣而滅絕。
楊宗宗通過書籍了解到,在中國,阜康阿魏只存在于新疆,有著重要的藥用價值。但最近三十年,沒有人在野外見到過它們了。傳言,阜康阿魏已滅絕。楊宗宗不死心,翻越一座座高山,找了三年,無功而返。
后來在人跡罕至的小山坡上,楊宗宗看到了六棵阜康阿魏,其中一棵還開花了,仿佛在竭盡全力歡迎他的到來。楊宗宗感受到來自生命的巨大感動。為保護阜康阿魏,他等種子成熟后,把種子散開,在大片區域進行人工擴繁。
楊宗宗用類似的方式,保護了不少罕見、瀕臨滅絕的物種。印象最深的,是保護新疆郁金香的經歷。全球有一百五十多種郁金香,中國有十四種,全生長在新疆。令他感到詫異的是,兒時聽母親說過的老鴰蒜,竟是郁金香的一種,又名新疆郁金香。新疆郁金香是古老的郁金香物種,以前食物緊缺,當地人刨其根食用,叫它老鴰蒜,把它當野菜。中醫把它的鱗莖入藥,叫光慈姑。
楊宗宗還專門跑去荷蘭,卻發現郁金香并是起源于荷蘭,而是起源于地中海地區和中亞地區的荒漠地帶。郁金香被帶到荷蘭雜交培育,才在荷蘭興起。新疆郁金香則是貨真價實的郁金香祖先種類,異常珍貴。隨著人們把它們當普通野菜肆意挖采,新疆郁金香的數量遠沒有二十年前多了。
春天,楊宗宗到山里拍攝植物時,看到一叢叢新疆郁金香開得燦爛,鵝黃色的小花像一個個柔軟的小杯子隨風搖曳。那份柔軟直達心坎,他戀戀不舍地離開。沒走幾步,卻看到一對父母拿著大袋子,帶孩子來挖新疆郁金香。楊宗宗心痛不已,不能等了,必須啟動保護郁金香行動。
楊宗宗聯合環保協會、公益機構,進入校園、社區開講座,做各種科普活動,介紹新疆郁金香的重要性和珍貴性。4 月22 日是世界地球日,為引起人們重視,從2019 年起,楊宗宗和公益機構將這天發起為“新疆郁金香保護日”。
越來越多的人了解新疆郁金香后,紛紛表示:“以后再也不挖了。”一直尋找和保護植物的楊宗宗被大家譽為“植物獵人”。
不知不覺,楊宗宗已用八年時間走過10 萬公里路程,拍下兩千多種罕見植物,包括世界上最小的鳶尾花劍鳶尾、伊犁脬囊草等。通過深入天山山脈、阿爾泰山脈和帕米爾高原,他還發現了尼勒克翠雀花、烏魯木齊烏頭、明鐵線蓮等八種新植物。楊宗宗興奮地給它們起名字、收集標本、做研究,寫論文發表在《廣西植物》《植物研究》等學術刊物上,得到學術界的認可。
拍攝罕見植物不容易,發現諸多新物種尤其困難。楊宗宗想永久地把這些植物留存下來,讓更多人看到。他跟兩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商量:“目前,沒有任何一本學術專著用彩色圖鑒詳細全面系統地介紹新疆的植物。”他們要填補學術上的這片空白,寫一本書。
楊宗宗和朋友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把書稿整理出來后,寄給中國科學院院士王文采。王文采看過書稿后,為它起名為《新疆北部野生維管植物圖鑒》,并評價道:“這本書對認識新疆植物有重要意義。”
2021 年6 月,《新疆北部野生維管植物圖鑒》出版了,全書收錄新疆本土植物一千六百零二種,其中五種是首次被記錄在冊。書中含有近六千張植物彩色圖片,均是楊宗宗和朋友拍攝的。
保護植物終究得靠大眾,楊宗宗想讓更多人加入這個行列。兩年多前,楊宗宗通過網絡平臺做科普。至今,他累計發布了150 余條視頻,開了28 場公益直播,包括野外直播,即把自己帶隊到野外尋找植物的過程展示給大家,還有博物館講解直播、植物物種介紹直播等,將保護植物的種子種到更多人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