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成龍,馮 瑩,王煜寧,胡 濤,王海存
(1.牡丹江醫學院附屬紅旗醫院核磁共振科,黑龍江 牡丹江 157000;2.牡丹江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神經內一科,黑龍江 牡丹江 157000;3.牡丹江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內科,黑龍江 牡丹江 157000)
顱內孤立性纖維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是一種較罕見的腦膜間葉源性腫瘤,也是一種血管間質腫瘤,起源于血管周細胞,容易發生顱外復發和轉移,患者預后較差。腦膜瘤是源自于軟腦膜上的蛛網膜帽細胞,主要發病于大腦凸面、矢狀竇旁等部位[1]。SFT 與腦膜瘤的臨床表現存在一定的交叉性,但是預后差異較大,在臨床上的治療方案也不相同,提高早期診斷準確率對于改善患者預后具有重要價值[2]。當前已有多種影像學方法應用于顱內腫瘤的診斷,作為一種具有獨特優勢的無創性檢測方式,傳統的磁共振成像(MRI)只能提供腫瘤的性質信息,包括腫瘤的位置、形態、大小、邊界、瘤周水腫及瘤內出血等特征,診斷效能有待提高[3]。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3D MRI 在臨床廣泛使用,3D MRI 可以反映腫瘤的微觀組織學特征和異質性,可提供腫瘤的客觀定量信息[4]。本研究探討3D MRI 序列鑒別診斷SFT 與腦膜瘤的價值,以促進3D MRI 序列的應用,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回顧性分析2022 年9 月至2023 年2 月牡丹江醫學院附屬紅旗醫院收治的96 例腦部腫瘤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病理診斷不同分為纖維瘤組(16 例,患者均為SFT)和腦膜瘤組(80 例,患者均為腦膜瘤)。纖維瘤組患者中男性7 例,女性9例;年齡30~52 歲,平均年齡(46.13±3.04)歲;BMI 20.12~24.35 kg/m2,平均BMI(22.58±1.13)kg/m2;主要臨床表現:頭痛5 例,惡心嘔吐7 例,聽力下降4 例;收縮壓123~141 mmHg(1 mmHg=0.133 kPa),平均收縮壓(135.30±10.14)mmHg;舒張壓81~92 mmHg,平均舒張壓(84.68±5.30)mmHg。腦膜瘤組患者中男性36 例,女性44 例;年齡31~53 歲,平均年齡(46.70±2.59)歲;BMI 20.87~24.12 kg/m2,平均BMI(22.65±0.98)kg/m2;主要臨床表現:頭痛25 例,惡心嘔吐34 例,聽力下降21 例;收縮壓122~141 mmHg,平均收縮壓(135.69±11.48)mmHg;舒張壓80~90 mmHg,平均舒張壓(84.55±4.45)mmHg。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牡丹江醫學院附屬紅旗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①纖維瘤組患者符合SFT 的診斷標準[5],腦膜瘤組患者符合腦膜瘤的診斷標準[6],并均經病理檢查確診;②年齡30~85 歲;③檢查前未給予任何治療;④無嚴重頭部外傷史或其他器官功能障礙者。排除標準:①有顱內腫瘤病史者;②圖像質量不佳者;③合并高危傳染性疾病者;④檢查過程不配合者。
1.2 檢查方法所有患者都給予MRI 檢查,采用MRI掃描儀(荷蘭飛利浦,型號:Achieva 3.0T)進行檢查,使用8 通道頭顱專用線圈。患者取仰臥位,身體長軸與創面長軸保持一致,頭先進,頭部置于線圈內,上肢置于身體兩側或雙手交叉于胸前,使矢狀位定位光標位于面部中線,橫斷面光標位于雙眼外部,檢查部位位于磁體中心位置。掃描序列為3D T1 加權成像(T1WI)、3D T2 加權成像(T2WI)、3D T2WI 液體翻轉恢復衰減序列(FLAIR)掃描。掃描序列:3D T1WI:重復時間(TR)l 800 ms,回波時間(TE)8.5 ms;3D T2WI:TR 9 000 ms,TE 85 ms;3D T2WI FLAIR:TR 1 800 ms,TE 8.5 ms;層厚5 mm,視野(FOV) 230 mm×230 mm,層間距1 mm,翻轉角度90°。獲取影像資料,在掃描過程中所有患者信息都用匿名隱去,并留存以備后續數據處理。常規MRI:在獲取影像資料后請影像診斷醫師閱片并獲得相應數據。3D MRI:將上述影像學資料以DICOM 格式導入3D slicer 軟件,運動segement editor 模塊中的Draw 工具或閾值法對病灶部位進行不同層面勾畫,運用Fill between slices 工具對病灶部位進行三維模型重建并獲取相關數據。上述所有圖像閱片由兩位經驗豐富(工齡大于5 年,均為副高及以上職稱)的影像診斷醫師獨立閱片,如有差異,經協商達成一致后進行判定,若仍存在差異,則由上級醫師閱片判斷。病理檢查:收集手術切除標本,進行蘇木精-伊紅染色及免疫組織化學染色并由兩位經驗豐富的病理醫生(工齡大于3 年)閱片。
1.3 觀察指標①比較兩組患者MRI 常規特征。MRI 常規特征包括骨質破壞、血管流空、腦膜尾征及瘤周水腫等。②比較兩組患者MRI 信號強度。MRI 信號強度包括低信號、等信號及高信號。劃分標準:病灶組織與正常組織相比,信號更低(圖像更黑)為低信號;病灶組織與正常組織相比,信號相似為等信號;病灶組織與正常組織相比,信號更高(圖像更白)為高信號[7]。③比較兩組患者3D MRI 序列檢查參數。采用3D Kinetics 軟件進行MRI 圖像的進行三維分析,勾畫腫瘤每層的實質區為感興趣區,盡量避開壞死、囊變及出血等區域,生成3DMRI 特征參數,包括平均值、偏度及峰度。④分析3D MRI 序列檢查對SFT 的診斷效能。以病理檢查結果為金標準,判斷3D MRI 序列檢查診斷SFT 與腦膜瘤的敏感度與特異度。敏感度=真陽性例數/(真陽性例數+假陰性例數)×100%;特異度=真陰性例數/(真陰性例數+假陽性例數)×100%。
1.4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 23.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例(%)]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比較采用秩和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MRI 常規特征比較纖維瘤組患者的骨質破壞、血管流空、腦膜尾征及瘤周水腫占比高于腦膜瘤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MRI 常規特征比較[例(%)]
2.2 兩組患者MRI 信號強度比較纖維瘤組患者的MRI信號強度低于腦膜瘤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3D MRI 參數比較纖維瘤組患者的3D MRI 平均值、偏度及峰度高于腦膜瘤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3D MRI 參數比較()

表3 兩組患者3D MRI 參數比較()
注:MRI:磁共振成像。
?
2.4 3D MRI 序列檢查對SFT 的診斷效能在96 例患者中,3D MRI 序列診斷15 例為SFT,81 例為腦膜瘤;3D MRI 序列鑒別診斷SFT 與腦膜瘤的敏感度與特異度分別為93.75%(15/16)、100.00%(80/80),見表4。

表4 3D MRI 序列檢查對SFT 的診斷效能(例)
SFT 腫瘤細胞密度高,具有惡性程度高、侵襲性強等潛能,預后相對較差[8]。作為成人最常見的顱內腫瘤之一,腦膜瘤主要發生在整個顱脊髓軸,最常發生于硬腦膜靜脈竇集中的區域。腦膜瘤常見于50 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群,發生率較高[9]。腦膜瘤主要為良性腫瘤,但是隨病情進展與腫瘤體積的增加,擠壓相鄰的腦組織,進而引起相應的臨床癥狀[10]。SFT 與腦膜瘤的臨床表現比較類似,因此難以通過患者癥狀、體征進行鑒別診斷,通常需結合影像學方法進行綜合判定。
隨著醫學科技的進步,當前已有多種影像學技術應用于顱內腫瘤的診斷。其中MRI 具有較高的組織分辨率,可以更好地反映腦膜瘤的形態、大小及周圍組織情況,通過多方位成像顯示出病變范圍與病灶周圍組織結構的解剖關系。本研究結果顯示,纖維瘤組患者的骨質破壞、血管流空、腦膜尾征及瘤周水腫占比高于腦膜瘤組;纖維瘤組患者的MRI 信號強度低于腦膜瘤組,這表明SFT 患者在MRI上多表現為骨質破壞、血管流空、腦膜尾征及瘤周水腫等,也主要表現為MRI 低信號、等信號。有研究顯示,腦膜瘤在MRI 上的特征性表現為增厚且信號增強的腦膜尾征,與腦白質比較為低信號,與腦皮質比較呈等信號[11]。因SFT大多數屬于軸外病變,MRI 檢查可見腦膜尾征、瘤周水腫,另外鄰近腦皮質可見腦白質擠壓征,多提示硬腦膜被腫瘤侵襲[12]。還有研究顯示,MRI 的應用可判定顱內腫瘤的復發與侵襲傾向,可有效判定病變范圍及其與病灶周圍組織結構的解剖關系,用于預測顱內腫瘤有無侵犯神經組織,從而可對患者進行有效確證[13]。
SFT 與腦膜瘤的臨床特征與常規影像學表現比較類似,在鑒別診斷上比較困難。MRI 具有組織分辨率高、多方位成像等特點,其應用對顱內腫瘤手術方案的制訂及預后的評估有重要價值。傳統的MRI 檢查評估只能反映腫瘤的瘤內出血、瘤周水腫情況,且對不同級別腦膜瘤的圖像模式可能有所差別,導致診斷能力下降。3D MRI 序列分析則可以反映腫瘤的微觀組織學特征和異質性,病變顯示更加清晰,定位更加準確,圖像顯示更加真實,也消減了部分容積效應,可提高診斷效果。本研究結果顯示,纖維瘤組患者的3D MRI 平均值、偏度及峰度高于腦膜瘤組;3D MRI 序列鑒別診斷SFT 與腦膜瘤的敏感度與特異度分別為93.75%(15/16)、100.00%(80/80)。原因在于,3D MRI序列的平均值、偏度及峰度都是反映腫瘤異質性的紋理參數,圖像灰階強度值分布的均勻程度與隨機性,可以客觀定量分析腫瘤的圖像特點。SFT 患者具有更多的微小壞死囊變,多伴隨有腦血管受累,臨床表現主要為腫瘤占位征象和顱內高壓征象,從而使3D MRI 序列的平均值、偏度及峰度升高。但本研究沒有納入超聲等方法進行對比分析,也沒有對患者病情進行分級判定,將在后續研究中探討。
綜上所述,SFT 患者在MRI 上多表現為骨質破壞、血管流空等,也主要表現為MRI 低信號等,可使3D MRI 序列平均值、偏度、峰度增加,3D MRI 序列鑒別診斷SFT與腦膜瘤的敏感度與特異度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