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娜
支氣管哮喘是一種高發的呼吸系統疾病,近年來隨著空氣質量下降,其發病率居高不下[1]。支氣管哮喘屬多種細胞和細胞組分參與的慢性炎癥性疾病,以胸悶、反復喘息、咳嗽、氣急等為主要臨床癥狀,具有反復發作的特點,且其長期反復發作易引起肺氣腫、肺心病等并發癥,在嚴重急性發作時如不及時進行干預亦可危及患者生命[2,3]。支氣管哮喘的臨床治療效果除了需要給予必須的藥物外,治療期間的高質量護理干預也必不可少。系統化護理是一種科學而高效的護理模式,充分體現現代護理理念以及以人為本原則,將護理工作盡可能做到全面、科學、系統,從而實現高質量護理服務,加快疾病康復[4]。基于此,本研究對支氣管哮喘患者采用系統化呼吸護理措施,并觀察臨床治療效果。
1.1 一般資料選取2021 年1 月~2023 年1 月本院收治的80 例哮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將其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40 例。研究組中,男27 例,女13 例,年齡41~74 歲,平均(58.25±5.64)歲,病程2~15 年,平均(8.12±2.16)年。對照組中,男26 例,女14 例,年齡43~76 歲,平均(57.85±5.49)歲,病程2~14 年,平均(8.28±2.05)年。兩組患者病程、性別、年齡等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按照衛生部2012 年制定的支氣管哮喘診斷標準[5]確診。排除2 周內有其他呼吸系統疾病治療史者、重要臟器疾病者、惡性腫瘤者及精神類疾病者。本研究通過我院醫學倫理會審核通過,所有入組對象對本研究知情同意。
1.2 方法
1.2.1 對照組護理方法 給予常規化護理措施,包括持續監測生命體征,密切留意病情變化,發現異常及時報告當值醫生處理。哮喘發作時協助患者保持合適體位,痰多難排者給予拍背、機械吸痰等操作,遵醫囑給予患者用藥等措施。
1.2.2 研究組護理方法 在對照組常規化護理的基礎上,提供更為詳盡的呼吸護理干預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病房內環境的護理。護理人員應始終確保患者病房環境清潔性和通風性,嚴禁緊閉門窗,保持病房床面和地板清潔、室內溫度應控制在26℃左右。②心理護理。支氣管哮喘患者病程較長,且反復發作,對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均會有巨大傷害,患者易產生不良的心理狀態,因此對住院治療的支氣管哮喘患者要給予積極的心理護理。護士要主動加強與患者的溝通交流,密切關注患者的心理狀態,及時發現患者的負性情緒,采用平和的語氣和恰當的措辭對患者進行安慰和鼓勵,使患者保持平和的心態迎接治療。③體位護理。體位的選擇與支氣管哮喘的發作密切相關,患者在仰臥休息時,常常受到氣流受阻的困擾,從而導致哮喘頻繁發作。因此,在哮喘發作時,護理人員應積極地對患者實施體位護理,將床頭角度調節至30°左右,協助患者采取合適的臥位姿勢,并根據患者的病情對臥位角度進行調整。④飲食護理。為有效預防哮喘的反復發作,護理人員一方面應積極指導患者攝入富含營養且易消化的食物,如新鮮蔬菜、水果和粗糧粥等,另一方面要避免患者攝入過多的生冷食物、辛辣和油膩食物,并提醒患者戒煙戒酒。⑤呼吸道護理。哮喘的發生往往與呼吸道感染有關,哮喘發作使患者呼吸道分泌物逐漸增多,最終導致患者體內痰液難以排出,若不能及時清除痰液、保證呼吸道通暢和清潔,必將再次引發哮喘。因此,護理人員要及時引導患者采用深呼吸的方式,促進體內痰液的排出,并通過反復訓練使患者熟練掌握排痰技巧。對于痰液粘稠度較高的患者,護理人員要及時采用超聲霧化以協助患者排出痰液,從而確保呼吸道的清潔和通暢。⑥運動護理。患者病情穩定后應及早運動訓練,對病情恢復具有重要意義。可選擇慢跑、太極拳等項目,每周運動次數不低于5 次,每次不超過60min。⑦用藥指導。向患者講解按時服藥的重要意義,監督患者的每日用藥情況,對用藥依從性有所下降的患者要及時給予提醒。若患者出現藥物相關并發癥,則立即報告當值醫師來處理。
1.3 觀察指標①護理滿意度:出院時由患者根據自身感受對住院期間的護理服務質量在非常滿意、一般滿意及不滿意3 個選項中選擇一項予以評價。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一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②半年內復發率和住院時間。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2.0 進行處理,護理滿意度和復發率以%表示,采用χ2檢驗;住院時間以表示,采用t檢驗,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研究組護理滿意度為97.50%,對照組為65.00%,研究組的護理滿意度較對照組明顯更高(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n(%)]
2.2 兩組住院時間及半年內復發率比較研究組的住院時間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半年內復發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住院時間及半年內復發率比較
慢性支氣管哮喘表現為反復發作,治療周期較長,目前尚無較好的根治手段。患者對該病多認知不足,部分患者的治療依從性不夠理想,因而治療效果難以得到持續保證[6]。對于支氣管哮喘患者,優質的護理干預可以鞏固其臨床治療效果,改善預后。傳統的護理模式較為單一,多為遵醫囑或者針對臨床癥狀而做應對處理,無法提供有針對性的高質量護理服務,因而整體干預效果不理想[7]。
系統化護理是整體護理理念的延伸,主要優勢在于將護理程序的各個環節均予以系統化的考慮和調整,并不斷根據患者的病情狀態和變化及時對護理方案作出調整,以不斷適應病情需要[8]。本研究采用隨機對照研究,對比系統化護理和常規護理對支氣管哮喘患者的干預效果,結果顯示,研究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住院時間和復發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分析原因:系統化護理通過系統評估患者的病情和資料,結合護理干預方案,開展體位護理、呼吸道護理、運動護理、環境護理等多種護理干預工作,從而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使患者主動配合醫護人員的工作,加快康復進程,縮短住院時間[9]。適時的心理護理可以及時疏導患者的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減少心理應激帶來的不利影響,通過積極地與患者溝通,建立共情機制,獲得患者的信任感,患者恢復樂觀積極的情緒狀態,有利于發揮良好的心理狀態對疾病恢復的正向刺激作用[10]。通過對患者進行科學的飲食指導,可以在保障患者正常營養需求的前提下,盡可能降低不合理飲食對病情的不利影響。呼吸道護理可以有效緩解呼吸道癥狀,減輕疾病帶來的不適感,同時降低并發癥的發生,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并減少疾病復發[11]。張文瓊[12]研究發現,觀察組接受系統化護理后,隨訪期間未出現支氣管哮喘復發患者,而對照組出現了7 例(14%)復發病例(P<0.05),與本研究結果基本相符。
綜上所述,系統化呼吸護理對哮喘患者臨床治療的干預效果顯著,有效提升護理滿意度,降低復發率和住院時間,應用效果較好,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