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四平戰役紀念館
吉林省四平市位于東北松遼平原腹地,南與遼寧省接壤,北與長春為鄰,交通便利,鐵路呈十字形,中長、平齊、四梅三條鐵路貫穿四平,使四平成為連接四方的交通樞紐,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四平因解放戰爭中的四戰四平戰役名揚海內外。
抗日戰爭勝利后,地理交通便利、物產豐富的東北成為國共雙方爭奪的焦點。早在黨的七大上,毛澤東主席就高瞻遠矚地指出:“從中國革命的最近將來的前途看,東北是特別重要的”,“如果東北能在我們領導之下,我們的勝利就有了基礎,也就是確定了我們的勝利”。黨中央根據戰后時局,提出了“向北發展,向南防御”的戰略方針,并第一時間成立東北局,派出11萬大軍和2萬名干部挺進東北。在1946年至1948年的東北解放戰爭期間,國共兩黨為爭奪四平,先后四次傾兵大戰四平。四平在撼天動地的炮火、血光飛濺的廝殺中幾易其手,國共雙方累計投入兵力達90余萬人次,其中尤以四平保衛戰、四平攻堅戰戰況最為慘烈。在四平保衛戰期間,毛澤東曾就四平戰役發送著名的“化四平街為馬德里”的電文。東北民主聯軍將國民黨軍隊阻擋在四平達41天,為東北民主聯軍成功解放哈爾濱、齊齊哈爾等城市并建立北滿根據地贏得了寶貴時間,使我黨在國共談判中掌握了戰略主動,具有重大戰略意義。兩年時間、四次大戰、作戰時長歷時74天、雙方兵力投入近百萬,為軍史上罕見之戰例。這里有浴血奮戰的英雄壯舉,有催人淚下的烈士頌歌。他們把熱血灑在了四平這片土地上,用鮮血與生命書就了四戰四平的革命歷史。四戰四平打亂了國民黨戰略部署、消滅了國民黨軍隊有生力量、拉開了遼沈戰役的序幕,為東北乃至全國解放戰爭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為了緬懷革命先烈,弘揚革命歷史,1958年,四平戰役紀念館成立。新館2004年開始建設,2006年正式對外開放,占地面積2700平方米。紀念館主體建筑座北朝南,建筑外形呈弧形,正門上方鑲嵌著彭真同志親筆題寫的“四平戰役紀念館”鎦金館名。四平戰役紀念館館前兩側有兩座反映百姓支援前線及戰士們沖鋒陷陣的銅雕;西側毗鄰東北民主聯軍一戰四平指揮部舊址;東側有東北民主聯軍英雄銅像、馬仁興烈士塑像,這幾處歷史文化景觀與四平戰役紀念館相互呼應、互為依托,形成了以四平戰役紀念館為核心的四平戰役紅色核心景區,凸顯著英雄城市四平的歷史文化特色。
四平戰役紀念館紅色文化特點鮮明,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全國百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之一、國家二級博物館、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全國文明單位、國家首批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全國關心下一代黨史國史教育基地、國家國防教育基地、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吉林省黨史教育基地、吉林省廉政教育基地、吉林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示范基地,成為輻射全國的紅色黨性教育基地。

四平戰役紀念館文物花轱轆大車

四平戰役紀念館展廳
四平戰役紀念館作為弘揚紅色歷史的載體,不僅展示了豐富的歷史內容,而且也蘊含著深厚的精神文化內涵,是社會公眾學習四戰四平歷史、了解中國革命勝利來之不易的重要載體,在加強黨性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多年來,四平戰役紀念館圍繞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推廣與宣傳等職能,廣泛開展宣傳教育工作,年均接待社會公眾45萬余人次,在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上發揮了推動作用。

四平戰役紀念館展廳
2020年7月22日下午,正在吉林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走進坐落在四平市區英雄廣場內的四平戰役紀念館,重溫革命歷史,緬懷革命先烈。習近平總書記凝神觀看、細致詢問,在參觀至烈士照片紀念墻時,總書記停下腳步,認真觀摩,神色肅然。他感慨地說:“四戰四平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武裝斗爭過程中的一次重大戰役。我們從八一南昌起義到井岡山斗爭,從艱苦卓絕的長征、抗日戰爭,再到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是革命烈士的鮮血鑄就了革命成功,我們一定要牢記新中國來之不易。要讓14億人民、9000多萬黨員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很好學習中國共產黨黨史、新中國史。創業難,守業更難,我們一定要守住中國共產黨創立的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世世代代傳承下去”。他還殷切囑托:“一定要充分利用好紅色資源,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好、利用好、作用發揮好”。
四平戰役雖然已經過去70多年,但這段浴血鏖戰的烽火歲月,這篇氣壯山河的英雄史詩,不僅深深鐫刻在黨史、軍史中,也永遠銘記于人民心中,成為砥礪前行的不竭動力。
為了全面貫徹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四平戰役紀念館創新展陳方式,豐富講解內容,拓展教育活動,努力在利用紅色資源、弘揚紅色歷史、傳承革命精神方面發揮更為重要的示范引領作用。

四平戰役紀念館展廳
為全面提升對四戰四平重要地位和歷史價值的認識,我們加強戰史知識的深入研究,成立了專門研究機構,積極推動“四戰四平史研究基地”落戶四平戰役紀念館。在現有研究的基礎上,以學術研究課題為基礎,深刻挖掘四戰四平紅色文化歷史資源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以革命歷史資源為依托,通過多種宣傳教育方式對社會公眾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為全面提升展陳水平,2023年,全新推出“為新中國而戰”四戰四平史實陳列,展覽以四平戰役的歷史背景和歷史全貌為主要內容。一張張照片、一件件文物都留有戰爭的記憶,都記載著那段崢嶸歲月。
為把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時的囑托和關懷充分落到工作實處,我們創新發展思路,打造宣傳教育、文化推廣、合作共建等“組合拳”,形成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合力。以四戰四平革命歷史為核心,以宣講紅色故事、四戰四平歷史圖片展、英雄故事快板等形式不斷創新教育宣傳載體和內容,使愛國主義教育深入人心。堅持線上、線下聯動開展宣傳教育活動。線上,充分運用公眾號平臺,推出20多期講述紅色故事活動。線下,以“走出去”的形式,每年結合重大時間節點,組織帶領四平戰役紀念館黨史戰史宣講團走進學校、社區、企業、鄉村等地開展系列主題教育活動30余次,積極探索四平戰役紀念館在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國防教育中發揮作用的新途徑。
為全面提升講解人員的綜合素質,我們對講解人員的語言表達、形體禮儀、講解技巧、講解內容等進行了全面系統的培訓。組織講解人員到烈士紀念塔、烈士陵園、塔子山戰斗遺址等地學習。并先后赴遼沈戰役紀念館、東北烈士紀念館、撫順雷鋒紀念館、周恩來紀念館等開展館際交流活動。通過更深層次交流學習,達到資源互補、互學互鑒,并運用到日常講解工作中,為社會公眾提供更為優質的講解服務。

大學生參觀四平戰役紀念館

企業職工參觀四平戰役紀念館

四平戰役紀念館宣傳活動
革命文物是展館開展陳列展覽、宣傳教育、歷史研究等工作的基礎。我們通過各種途徑和線索進行革命文物征集,加強史料研究、講好文物故事,做到征集、保護、利用三位一體,盤活文物資源,推動文物工作持續穩步發展。先后組織專業人員赴通遼、松原、上海、北京、廣西、沈陽等地采訪四戰四平參戰老兵多人,搶救挖掘口述歷史,三年來共征集有價值革命文物100余件,豐富了館藏文物種類。同時,我們充分發揮館藏資源優勢,推出館藏珍貴文物展。線上展出珍貴革命文物20余件。線下,深化與我市教育機構合作,建立長期有效的館校聯動機制。組織策劃“5·18博物館日”、“文化遺產日”活動,組織高校師生參觀展館,召開座談會,推介四平戰役紀念館文物等現場教學活動,讓廣大師生在文物中感受革命精神,傳承革命傳統。為進一步弘揚紅色文化、營造宣傳氛圍,組織專業團隊對革命文物進行收集、整理、研究,編輯、出版《四戰四平紅色故事集》、《四平戰役紀念館圖片冊》、《四平攻堅戰通俗美術小叢書》、《紅色歌曲集》等系列書籍。設計、制作系列紅色文創產品,激發群眾精神力量。
我們始終把青年的培養教育作為重中之重,為激發青少年學黨史、知黨恩、愛家鄉的故土情懷,紀念館面向社會源源不斷汲取新鮮血液,定期開展“青年志愿者”、“小小講解員”培訓班,并編寫青少年版講解詞。培訓形式以全面性、多元性、內外結合為特點。在系統培訓的基礎上,志愿者服務增設“傳幫帶”活動,由資深講解員一對一對新晉志愿者進行輔導,這種形式不僅可以讓青少年志愿者了解家鄉紅色歷史,還激發了學子應有的社會責任,在實踐、學習和奉獻中不斷成長。同時,策劃“青年座談會”活動,使志愿者們能夠分享志愿服務心得,共同奮進,攜手成長,四戰四平的英烈故事和模范英雄事跡在廣大師生中不斷相傳。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四平戰役紀念館志愿服務工作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志愿者服務項目在吉林省大賽中獲金獎,“東方馬德里”紅色故事會服務項目獲全國銅獎。
我們立足陣地宣傳優勢,高標準、高質量做好宣傳工作,努力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心、走實。通過舉辦四平市首屆移動杯“尋找紅色印跡·汲取奮進力量”紅色文化短視頻大賽,形成廣泛而正能量的傳播與影響力。通過進駐百城百館“紅色云展廳”,將革命歷史內容數字化,形成“紅色基因庫”。通過官網、微信公眾號等媒體平臺累計推送實時報道200余篇,多次入圍全國熱搜紀念館50強。
四平戰役紀念館作為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方位開展教育培訓工作。2021年3月,“四戰四平革命歷史教育中心”正式成立,中心依托四平戰役紀念館、四平烈士陵園、塔子山紅色教育基地、東北民主聯軍四平保衛戰指揮部舊址等紅色資源優勢,建立了一套管理規范、責任清晰的工作機制,進行系列紅色基地建設和培訓課程開發工作,為培訓活動提供專業講解等綜合配套服務。未來,將依托“四戰四平革命歷史教育中心”加強區域間合作,利用遺址、歷史事件發生地、見證物、遺物、書刊資料等,做好其中的發掘保護、開發利用。作為國家首批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積極推動開展紀念館與高校合作共建,搭建紀念館與學校穩定有效的溝通互動平臺。先后與長春中醫大學、吉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吉林師范大學經法學院、吉林工程學院等建立合作共建。依托自身革命歷史資源優勢,為高校師生提供良好的教育場所和教育素材,豐富和充實學校的教學、實踐內容,實現館校合作,使紀念館成為學生學習革命歷史文化、培育民族精神的第二課堂。
作為吉林省中共黨史教育基地,積極推動黨史學習進企業,使黨員干部牢固樹立愛國主義精神。先后與中國移動四平分公司、中移鐵通吉林分公司、四平熱電公司、中國電信四平分公司等省內企業合作共建。結合主題黨日、組織生活會、黨建等工作,積極組織黨員參加共建單位舉辦的黨史展覽、輔導講座、專題黨課等黨員教育和紅色文化活動,更好地豐富廣大職工的精神文化生活,促進深度文化交流與文化互信,共同推進紅色文化教育融合發展。
為了加強館際之間的交流合作,弘揚地域文化,共享館藏藏品資源,讓文化得到更好的傳承與發揚,四平戰役紀念館與遼沈戰役紀念館、東北烈士紀念館等兄弟館建立聯盟。就展館發展、服務理念、管理模式、館藏資源建設、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的工作經驗與方法作了深入細致的交流,共同為文化事業凝神聚力。
在新征程上,我們將牢記囑托,踔厲奮進,努力推動四平戰役紀念館成為文化鑄魂的主陣地,為全社會弘揚紅色歷史、傳承革命精神作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