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廣東省教育廳、省科學技術廳、省文化和旅游廳、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省體育局聯合制定了《廣東省鼓勵校外培訓領域采用先學后付收費模式實施方案(試行)》(簡稱《方案》),鼓勵廣大校外培訓機構采用“先上課、后付費”模式(簡稱“先學后付模式”),力爭通過五年左右的努力,全省各地采用先學后付模式的校外培訓機構數量顯著增加,校外培訓從業人員風險意識普遍增強,校外培訓機構經營模式得到顯著改善。
什么是先學后付模式?
《方案》的校外培訓先學后付模式,指的是校外培訓機構完全采用“先上課、后付費”的模式。從橫向上看,指的是校外培訓機構的所有課程、項目均采用了先學后付模式;從縱向上看,指的是某個培訓項目的全部時間段之內,始終堅持上課在前、繳費在后(包括按次、按周期、按學期等),由學生家長在上課之后按照約定的渠道直接向培訓機構支付培訓費用(劃撥資金)。凡是沒有同時滿足上述兩個要素的其他任何模式,均不屬于先學后付的收費模式,而是屬于預收費用模式。預收費模式必須嚴格按照教育部等六部門關于校外培訓預收費的要求進行資金監管。完全采用先學后付模式的培訓費用不屬于預收費,但是各地應當科學界定校外培訓機構預收費模式與先學后付模式的區別,防止校外培訓機構以虛假的先學后付模式規避預收費資金監管。
先學后付模式對于消費者權益維護、培訓機構正確認識自身定位、穩妥實施教育教學和后續發展均有重要作用,是評價校外培訓機構是否具備良好教學口碑和教學質量、校外培訓機構定位是否準確、校外培訓是否堅持公益屬性的重要檢驗手段。各地、各單位要加強宣傳,引導和教育廣大校外培訓機構從業人員充分認識先學后付模式的重要意義和現實作用。
積極穩妥推進先學后付模式在全省落地實施
一是自主確定唯一模式。校外培訓機構自主選擇采用先學后付或者預收費用兩種模式之一,但是只能選擇其中之一,不得同時采用或者混合采用兩種模式。且采用其中一種模式后,應當在一定時期內保持穩定。
二是保障機構合法權益。支持校外培訓機構采用“上一次課、給一次錢”的先學后付模式,支持校外培訓機構從部分培訓項目探索嘗試后再逐步推廣到全部培訓項目,支持校外培訓機構從一個教學點試點成功后推廣到所有教學點。支持完全采用先學后付模式的校外培訓機構與學員自主簽訂合同,對于機構完成履約、按時保質提供培訓服務后無法收取的錢款進行追償,通過法律手段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三是其他要素納入監管。采用先學后付模式的校外培訓機構除了資金(收費)之外,其他方面(包括機構信息、從業人員、培訓材料、收費價格等)應當納入全國校外教育培訓監管與服務綜合平臺,接受監管。
(來源:廣東省教育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