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宇飛
國慶七天,終于有時間回老家看看爺爺了。
上次見到爺爺已經是半年前,自從去年診斷出癌癥之后,爺爺便定期到廣州治療。在我的印象里,爺爺一直都是老當益壯的形象,一把年紀了仍能操持生意,過年回到老家也會給我們做飯吃。直到前年,看到爺爺的診斷報告我才知道,爺爺老了,他也會生病。醫生跟我們說,爺爺這個病就是一直忍著不說才發展到晚期的,即使是早期發病時也會產生劇痛,也就是說,看起來生龍活虎的爺爺,其實長期以來都忍受著我們無法想象的痛苦。爺爺并不缺錢,甚至對待兒孫花錢都經常大手大腳,可唯獨對自己很摳門,摳門到自己那么痛都不想去醫院。現在,治療的意義已經不是很大了,醫生告訴我們,與其讓爺爺一直在醫院痛苦地掙扎,不如回家好好休息調養一下,期待奇跡。
一開始,我們都是極其矛盾的,我們無權干涉爺爺生命的長短,但在這個時候,又不得不替爺爺去做決定,連我這種涉世未深的高中生都尚且覺得很矛盾,又何況是父親他們呢,他內心的斗爭遠比我要激烈得多,他作出選擇時的那種心如刀絞,或許我也能體會到一些吧。
回去的路上,思緒一直都被爺爺的病干擾著,即使在車上也忍不住落淚,明明昨天還很健康的爺爺,怎么一下子就病了?我接受不了現實。直到父親遞來他的手機,視頻上是正在為我們準備晚飯的爺爺,雖然肉眼可見的比以前消瘦了些,但比起當初在醫院時,爺爺的精氣神確實好了很多。或許讓爺爺回家是對的呢,或許吧。可能爺爺內心的想法也是能在家人的陪伴下好好休息一下,他比之前有精神了,臉上的笑容也再次出現了,倒是讓我內心好受了一些。
到家后,爺爺第一個上來迎接了我們,盡管我極力掩蓋自己的淚水,但爺爺比以前瘦了不少的面容還是讓我的淚水流淌了些許。安置好行李,爺爺便帶我們去廚房吃他煮的粉條湯,蝦仁和瘦肉一起熬煮的粉條湯。一邊吃著,爺爺就在一邊要我多吃一點,“這個是好東西,多吃一點。”這句從小聽到大的話,在此刻,我卻想爺爺再多說幾次。我怕,我很怕,我怕爺爺哪天不在,我聽不到了,我再也吃不到他煮的東西了。于是乎,我越吃越多,越吃越起勁,直到撐得不行了,才放下了筷子,爺爺看到了,似乎也很開心。我能做的不多,或許大口吃飯,多陪陪爺爺,便是治療爺爺的最好的藥劑。
第二天我才知道,爺爺為了這碗粉條湯,準備了一天,買瘦肉、泡蝦仁,只為了我們回來之后能吃上口熱乎的。奇怪的是,明明病了之后日漸虛弱的爺爺,在得知我們要回來之后,又精神了起來,甚至有精力花上一天來為我們準備。
我不知道爺爺的病有什么良藥,但平時的陪伴或許就是那劑特效藥。這碗湯很鮮,也很好喝,蝦仁的鮮味、爺爺的病緩解了的味道摻雜其中。爺爺不知道還剩下多少日子,我也不知道還能喝上幾次這個湯,但我知道,爺爺會越來越好,奇跡也一定會降臨。
(指導老師:肖? 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