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豪(南華大學附屬長沙中心醫院,湖南 長沙 410004)
慢性膽囊炎指的是膽囊持續性且反復發作的慢性炎癥過程,且慢性膽囊炎患者可表現為無癥狀或者是在飽餐后、食用油膩食物后出現腹脹、右上腹部不適感或疼痛等癥狀。現如今,隨著人們生活習慣及飲食習慣的變化,導致慢性膽囊炎發病數量呈現逐漸升高的趨勢。且有研究[1]表明,慢性膽囊炎的發生主要是由病毒、細菌或者是膽囊阻塞等情況引起的。目前臨床中針對慢性膽囊炎的治療主要以“去除病因、緩解疾病表現癥狀、預防疾病復發以及防治并發癥”作為治療目標。藥物治療是臨床中針對慢性膽囊炎患者的有效治療手段,其通過給予患者有效的治療藥物干預,促進患者的癥狀緩解,有利于加速患者病情好轉及康復。臨床中大多給予患者西藥治療,雖然可以獲得顯著療效,但長期服用西藥可增加患者耐藥性,從而影響患者整體療效。諾氟沙星膠囊屬于氟喹諾酮類抗菌藥物,其抗菌譜較廣,可通過對細菌DNA的復制產生有效抑制作用,以此達到抗菌目的。而中醫學中將慢性膽囊炎歸為“膽脹”范疇中,認為慢性膽囊炎的病機為濕熱毒邪侵襲,促使肝膽氣機不暢,因此對于慢性膽囊炎患者的治療應當以清熱利濕、疏肝利膽為主要治療原則[2]。消炎利膽片屬于中藥制劑,其是由多味中藥藥物共同組成,具備清熱祛濕、利膽的作用[2]。基于此,下文將分析聯合應用消炎利膽片、諾氟沙星膠囊治療慢性膽囊炎的療效及安全性,詳細內容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收治的96例慢性膽囊炎患者,選取時間范圍為2020年8月-2022年8月,采用抽簽法等分為兩組,每組各有48例。參照組:男性患者為28例,女性患者為20例;年齡范圍在32-64歲,平均(46.89±9.86)歲;病程時間范圍在1.1-8.4年,平均(4.65±1.62)年。綜合組:男性患者為29例,女性患者19例;年齡范圍在33-65歲,平均(47.05±10.12)歲;病程時間范圍在1.2-8.2年,平均(4.38±1.43)年。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納入標準:①此次研究中所有入組患者均簽署相關知情同意書。②所有患者經超聲檢查與CT檢查確診為慢性膽囊炎。③意識清晰,且認知正常者。排除標準:①并存惡性腫瘤者。②并存重要臟器器官功能嚴重障礙者。③伴有免疫系統疾病者。④對此次研究中涉及藥物有過敏反應者。⑤中途自動脫離研究者。
1.2 方法
1.2.1 參照組 參照組單純應用諾氟沙星膠囊(藥物規格:0.1g×12粒×2板)治療,單次用藥劑量為4粒,每天服藥2次,均在餐后用藥,持續治療2周。
1.2.2 綜合組 綜合組則以消炎利膽片+諾氟沙星膠囊開展聯合用藥治療,給予患者消炎利膽片(藥物規格:0.26g×100片),單次服藥劑量為6片,每天用藥3次,均為餐后服藥;并給予患者諾氟沙星膠囊,藥物用法與劑量和參照組相同;持續治療2周。
在患者藥物治療期間,向患者講解藥物作用效果及用藥后副作用反應等,提高患者對藥物的認知度,并且叮囑患者服藥期間嚴格遵照醫囑服用藥物,確保藥物療效。此外,叮囑患者及其家屬密切關注服藥后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一旦出現嚴重不良反應,則立即入院接受診治,確保藥物治療安全性。同時叮囑患者飲食方面要堅持健康合理膳食,保證機體營養需求,并且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規律作息,堅持運動,以提高機體抵抗力,促進病情康復。
1.3 觀察指標 ①療效:評定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療效等級分為:治愈(患者治療后,腹痛、腹脹、惡心等癥狀完全消失,且B超檢查結果顯示炎癥表現消失)、顯效(患者治療后的癥狀表現基本消除,且B超檢查結果顯示炎癥表現有顯著改善)、有效(患者治療后的癥狀表現相比治療前有明顯改善,且B超檢查結果顯示炎癥表現減輕)、無效(患者治療后的癥狀表現相比治療前未出現明顯變化,且癥狀表現及炎癥表現明顯加重)。②肝膽功能指標:分別于患者治療前后采集空腹靜脈血樣(5ml),以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AST(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LT(丙氨酸氨基轉移酶)水平,并以B超檢測膽囊壁厚度。③血清生化指標、炎性因子水平:分別于患者治療前后采集空腹靜脈血樣(5ml),以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總膽固醇、膽紅素、總膽汁酸;并使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測定hs-CRP(超敏C反應蛋白)、TNF-α(腫瘤壞死因子-α)水平。④記錄對比兩組的不良反應(惡心、嘔吐、腹瀉、皮疹)發生率。
1.4 統計學方法 研究中所有數據均以SPSS25.0版統計學軟件統計分析,計量數據以(±s)表示,計數數據以例(n)、百分比(%)表示;計量數據對比用t檢驗,計數數據以χ2檢驗;以P<0.05表示有統計學差異。
2.1 兩組療效比較 如表1顯示,綜合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7.92%,明顯高于參照組治療總有效率(89.58%),組間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療效比較[n(%)]
2.2 兩組肝膽功能指標比較 由表2結果表明,治療前兩組的AST、ALT水平以及膽囊壁厚度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的AST、ALT水平以及膽囊壁厚度均要低于治療前,且綜合組低于參照組,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2 兩組肝膽功能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肝膽功能指標比較(±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aP<0.05。
組別(n=48)AST(U/L)ALT(U/L)膽囊壁厚度(mm)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參照組81.25±10.3570.25±8.46a81.67±13.2569.12±7.67a4.28±0.643.43±0.42a綜合組81.46±10.2562.15±7.31a81.57±10.6260.34±7.36a4.36±0.722.72±0.31a t 0.0995.0220.0415.7220.5759.423 P 0.921<0.010.968<0.010.566<0.01
2.3 兩組血清生化指標、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由表3結果顯示,治療前,兩組的總膽固醇、膽紅素、總膽汁酸、hs-CRP、TNF-α等血清生化指標、炎性因子水平對比,無統計學差異(P>0.05);且治療后,兩組的膽紅素、總膽汁酸水平對比,無統計學差異(P>0.05);而綜合組治療后的總膽固醇、hs-CRP、TNF-α水平均低于參照組,數據對比有顯著差異(P<0.05)。
表3 兩組血清生化指標、炎性因子水平比較(±s)
表3 兩組血清生化指標、炎性因子水平比較(±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aP<0.05。
組別(n=48)總膽固醇(mmol/L)膽紅素(μmol/L)總膽汁酸(μmol/L)hs-CRP(mg/L)TNF-α(μg/L)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參照組7.42±2.34 4.35±1.02a綜合組7.45±2.36±2.02a25.35±5.36 6.21±3.15a7.89±1.64 19.16±1.31a44.86±10.34 7.12±6.85a6.78±2.13 32.15 3.06±0.62a t0.0632.4180.4070.9530.0590.1960.0525.1590.0937.487 P0.9500.0180.6850.3430.9530.8450.959<0.010.926<0.01±1.36a25.79±5.24 5.34±3.02a7.87±1.67 18.56±1.19a44.75±10.31 7.07±6.02a6.82±2.08 25.36
2.4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如表4數據結果顯示,綜合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6.25%,與參照組總不良反應發生率(10.42%)相比,無統計學差異(P>0.05)。
表4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n(%)]
慢性膽囊炎屬于臨床消化系統疾病中較為常見疾病之一。膽囊結石是引起慢性膽囊炎的重要因素,而膽囊結石可對患者的膽囊管道造成阻塞,促使黏膜受損。隨著人們生活方式及飲食習慣的變化,當前慢性膽囊炎的發病率呈現逐漸上升的趨勢,嚴重影響人們的健康及生活質量。目前針對慢性膽囊炎患者的治療,大多采取藥物治療干預,通過給予患者對應的治療藥物干預,可有效減輕患者的表現癥狀,調節患者炎癥反應,促進患者病情恢復。
諾氟沙星膠囊屬于臨床抗菌藥物中比較常用的一種,用藥后可作用于機體中的細菌DNA螺旋酶A亞單位,從而對細菌DNA產生抑制作用,以此起到滅菌作用[3]。消炎利膽片作為純中藥制劑,由多味中藥制成,藥物成分中的金銀花與大青葉可起到清熱解毒、涼血的效果,大黃則具有清熱除濕、泄瀉通便的功效,柴胡具有疏肝解郁的功效,滑石粉可起到清熱、利尿的作用,黃芪則具有益氣固表、利膽排毒的功效,多味藥物共同作用,可達到疏肝解郁、清熱利膽的功效,用于治療慢性膽囊炎具有確切效果[4]。本次研究結果表明,綜合組治療后的療效高于參照組,且綜合組治療后的AST、ALT水平、膽囊壁厚度以及總膽固醇、hs-CRP、TNF-α水平均低于參照組(P<0.05);而兩組治療后的膽紅素、總膽汁酸水平以及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組間對比無統計學差異(P>0.05)。研究結果提示,對慢性膽囊炎患者采取聯合治療方案(消炎利膽片+諾氟沙星膠囊)干預,可有效提高患者臨床療效,有利于改善肝膽功能及減輕炎癥反應,且不會增加不良反應發生率,其治療安全性較高。分析原因為,諾氟沙星膠囊服用后,主要是通過對細菌DNA內的螺旋酶A亞單位產生影響,以此干擾及抑制DNA的復制及合成,有利于促進細菌凋亡,從而有效減輕病菌導致的炎癥反應嚴重程度,調節患者機體炎性因子水平,促進機體抵抗力提高[5]。而消炎利膽片作為中藥制劑,藥物成分中的柴胡與黃芪等中藥成分可發揮疏肝解郁、清熱解毒、抗菌消炎的作用效果[6]。AST、ALT水平是臨床中用于反映肝功能的重要指標,由于人體的肝臟與機體的代謝、分泌以及免疫等都有著密切聯系,當人體肝臟受損時,患者的hs-CRP、TNF-α等血清炎性因子指標水平則會出現異常升高,促使AST、ALT水平上升。hs-CRP、TNF-α等血清炎性因子指標都是反映機體炎癥程度的重要指標,通過檢測患者的炎性因子指標變化,可有效了解患者的病情嚴重情況。膽囊炎可導致毛細血管擴張,促使膽汁流量減少,并且可以影響膽固醇的排泄,導致膽固醇升高。應用消炎利膽片可以有效治療慢性膽囊炎,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促進患者膽囊排泄,有利于改善因膽汁淤積引起的阻塞,促進血液循環,消除血瘀,減輕炎癥,從而能一定程度地改善患者的膽固醇含量。
綜上所述,在慢性膽囊炎的治療中,以聯合治療方案(消炎利膽片+諾氟沙星膠囊)實施治療,能夠提高患者的臨床療效,改善患者肝膽功能,有效減輕患者的炎癥反應,且不會增加患者的不良反應,具有較高的安全性,有利于加快患者的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