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國政
芬蘭, 一個僅有550 萬人口的國家,卻擁有300 多家博物館、900 多家圖書館,每年圖書的借閱量達到驚人的6800 萬冊。他們為何那么熱愛閱讀?一個名叫“頌歌”的圖書館,或許能給出答案。
芬蘭境內的所有博物館對18 歲以下的青少年免費,很多講座、科普也是免費開放。此外,該國法律規定每座城鎮都必須有一個公共圖書館,當地居民根據自身需要可向圖書館提要求、說建議,然后,圖書館據此調整圖書藏品和服務。
當然,位于赫爾辛基市中心的頌歌圖書館是最卓越的,也是芬蘭人最喜歡的閱讀場所之一。
遠望頌歌圖書館,只見一床綿云婀娜鋪開,仿佛天外飄來波斯飛毯,澄碧瓦藍地落在赫爾辛基的老火車站前。走近了看,館的外形如一條船,迤邐蜿蜒的館頂活脫脫像一片曼妙的白云,白云飄飄的玻璃屋里就是書的天堂了。說是“書的天堂”,其實總共才10 萬冊書,且開館頭幾天就被一借而空。
底部即一層,是個大客廳:還書借書、信息服務臺、餐廳、電影院和多功能報告廳,應有盡有。雖有些嘈雜,但各類服務設施齊備。聽說此前有家英國知名媒體提出,希望這里能閉館一天以便電視臺拍攝,被館方斷然拒絕,并回應“我們是為公眾服務的,不能這么干”。
頌歌圖書館規劃之初,ALA 建筑事務所以“為市民提供一個自由空間”為主題的設計方案,從500 余件參賽方案中脫穎而出。那之后的第一件事是收集社會建議,他們指定了市區的一棵大樹,市民可以把自己關于圖書館的期待和想法寫在紙條上,投入掛在枝頭的盒內。5 年后,2300 條建議成就了我們眼前的頌歌圖書館。
到了這里,一定要去走一走旋轉樓梯。盤旋而上的黑護欄上,有一行行白色字句,那是建館初衷:為“誠實的人”“失敗的人”“無辜的人”“想玩的人”“想自由自在的人”“被誤解的人”“躲藏的人”“一鳴驚人的人”“值得愛的人”……視覺藝術家奧托·卡勒沃寧把它們銘刻于此:400 個“初衷”告訴世人,這里包容接納所有人。
平等不只是說說而已。在這里,無論是打印海報,做件衣服,干木工、金工活兒,玩3D打印機,只需幾歐元的材料費,只管大膽探索嘗試。如果對醫學感興趣,二樓就有虛擬手術室……
在這里,讀書是件輕松的事。4500 平方米的開放式閱覽大廳,充分考慮了北歐漫長的暗夜,即便冬日里,玻璃大幕墻也有足夠的采光。藏書只有10 萬本,但基本是時下熱門之作,換得還勤。與許多圖書館不同的是,這里沒有高高的“書山”,所有圖書都抬手可得,更不用擔心弄亂,因為機器人會來整理。
博爾赫斯說,天堂就是圖書館的樣子。依我看,這家圖書館就是“天堂的樣子”。
(池塘柳摘自2023 年1 月30 日《解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