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征璇 金海明
(1.湖州師范學院,浙江 湖州 313000 ;2.嘉興南湖學院,浙江 嘉興 314001;3.嘉興學院,浙江 嘉興 314001)
近幾十年來,中國經歷了快速的城市化進程,城市建設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但城市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也面臨著較大的挑戰。近年來,對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做出了許多有益的探索,但也出現了一些有爭議的做法,如拆舊建新、拆真建假等,不僅不能保護歷史文化街區,反而造成了建設性的破壞。如何保護歷史文化街區的真正文化遺產,如何探索合適的保護和改善方法,是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問題[1]。
將城市修補的概念運用到歷史文化街區的設計實踐中,對于引導城市街區景觀的更新和改造,增強街區的空間活力,促進城市的健康有序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湖州衣裳街是重要的歷史文化街區景觀,目前湖州衣裳街的景觀設計還存在著不足,所以本文基于城市修補理論,對衣裳街的景觀改造設計進行分析,希望找到適合衣裳街的改造方法與策略。
在快速的城市化建設發展進程中,歷史文化街區作為一座城市歷史印記的象征,體現出了城市文化的人文涵養、發展變化等內容。它獨特的藝術存在調和了在城市現代化進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某種彷徨,增強了現代化城市建筑獨特的文化底蘊和民族自信[2]。
在國外,保護歷史街區的概念最早是在20 世紀30 年代的《雅典憲章》中提出,其中指出“具有歷史價值的建筑和街區應該得到適當的保護,而不是破壞”。20 世紀中期,國際社會涌現出一批對歷史街區保護的優秀案例,如悉尼巖石區、倫敦花園市場等。20世紀90 年代以后,隨著西歐城市向周邊地區的擴張,新老城區逐漸分離,新城區的發展與原有的城市文化越來越脫節?;谶@種現象,歐洲國家重新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概念,以實現新老城區共同發展的可持續發展目標。
自2003 年以來,關于歷史街區空間改造的研究在各大高校逐步展開討論。重慶大學的劉曉莉(2003)分別從宏觀、中觀、微觀3 個層面研究了歷史街區的商業空間。華中科技大學譚文琪(2013)在對武漢市3 個歷史街區的商業空間設計進行橫向比較研究的基礎上,通過對改造前后空間的比較,結合不同場所的特點和改造后的實際使用情況,發現了歷史街區商業空間設計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彌補這些問題的影響因素。西南科技大學的陳實(2020)在分析歷史街區保護過程中存在的保護不力、功能混亂、文化缺失等一系列問題的基礎上,發現歷史街區改造中存在規劃、設計和實施的銜接不暢[3]。
西方國家以漸進式的再生模式來處理街區的更新,從以開發為主的模式到后來以保護為主,輔以適當的再生模式,對建筑遺產的保護也是從保護其歷史價值開始的,后來逐漸從整個城市的角度考慮街區的保護和更新。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歷史遺跡保護工作開展得較晚,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繁榮發展,人們的整體生活水平有了較大程度的提高,對于歷史文化街區來說,建設的重點是恢復歷史風貌,建設歷史示范區,展現地方特色,在此基礎上,才能使歷史文化街區與其他地方形成明顯的區別,避免歷史文化街區的模板化或快餐化問題。
城市修補是指對城市的更新和保護,主要包括修復、保護、改造和再生4 個方面。城市修補的重點是城市空間,是促進城市公共服務和市政基礎設施的提升和改善,以及對城市精神文化、歷史脈絡和社會網絡的保護和挖掘,使城市功能和空間場所得到全面系統的恢復、改善和提升[4]。城市修補強調的是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通過對老城區進行小規模、微觀的調整來恢復原有的功能,這也是為了賦予空間新的用途。城市的修補拒絕忽視目標區域與周圍環境的和諧,拒絕通過拼湊、貼皮式的方式來改善環境。
常青院士在其《城市修補與設計挑戰》一文中特別提出,城市修補的關鍵在于“修”與“補”[5];上海同濟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張松教授認為,城市修補在城市空間環境設計中可以起到“打補丁”的作用,要求根據城市原有的場地、環境、文化關系和可能出現的新問題對現有空間進行整理和修補[6]。本文在城市修補理論的指導下,通過文化修補、空間修補、功能修補和景觀修補來改造湖州衣裳街的景觀,提高街區的活力[7]。
衣裳街是集明清商業時期特有的傳統特色商貿、休閑旅游觀光與度假餐飲服務等商業綜合新業態的發展新特征于一體,它充分體現了明清時代歷史文化商業建筑特色與城市現代文化商業建筑元素之間的有機互動與深度融合,形成了古今江南街的水鄉特色,重塑了古今“商之源”歷史街區的特殊歷史地位。這條街道沿河而建,東邊沿河西邊緊靠商業區,漫步青石板路之中,人來人往非常熱鬧。傳統街區水鎮里的水鄉閑適與城市繁華的喧囂氣氛、優雅的城市靜謐居住環境融為一體。因處商業區,很多年輕人和小孩都來玩,所以人群占比大,而工作人士人群占比會小一點,因附近是居民樓,所以老人晚上會來小巷散步。
近期來看,街區特色不突出,與別的歷史街區沒什么區別,千篇一律[8]。過度地追求短期商業利益,為了進一步迎合當地游客的需求,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引進了太多的企業,忽視了城市的文化特色和文化區建設本身所體現的人文生活方式。雖然當地有著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存,但是在目前的街區景觀中忽視了這一體現當地特色的文化線索,如圖1 所示。應在城市建設的細節中挖掘當地歷史文化和人文風情并融入到街區的設計中。

圖1 衣裳街小吃區域圖。
建筑風格日趨現代化,景觀設施不完善、綠化雜亂、過度商業化等問題越來越多。但僅僅通過部分修復而忽視了公共空間的整體規劃,最終會導致空間發展的不平衡,圖2 所示的空間就沒有考慮到整體的規劃。

圖2 部分空間整體規劃現狀。
在現階段歷史名城的發展中,在保護傳統街區結構肌理的基礎上,消除交通擁堵、解決設施和綠地、改善民生條件是我們必須關注和解決的重要問題[9]。景觀不是單純的配景,而是在人類生活空間中具有豐富的內涵。在歷史文化街區的景觀設計過程中,要充分了解城市歷史文化街區的文化景觀現狀,然后優化景觀設計。衣裳街街區中的景觀處于分散狀態,因此在規劃景觀時,要把握好分散景觀的聯系,考慮整體外觀,促進景觀之間的有機整體建設。
對現存歷史街區傳統風貌的全面保護修繕主要包括保留現狀街區面的幾何尺度、景觀特征及沿街兩側傳統界面風貌特征,制定不同難易程度上的整體修補整治方案,對原有風貌特征保存情況較好的歷史街巷以修復保護為主,對存有少量結構不完整的傳統現代建筑進行整體修繕整治,協調保護其現有建筑風貌。進一步引導并鼓勵街區扶持優秀傳統文化餐飲老字號品牌商業回歸,引導設置中小型特色連鎖品牌專業商業店,活躍老街區的商業經營體系,通過加強對老街區特有的古老傳統歷史商業文化建筑遺存的挖掘,傳承街區的文化記憶[10]。
通過對居住生活空間環境質量的再提升和環境基礎設施上的全面改善,來提高當地原住居民原有的社會生活質量,以此更有效地留住這些現有的原住民。鼓勵利用古樹或其他景觀大樹,在城市局部適當擴展部分公共空間范圍和形成一些中小型規模的公共休閑活動空間,來加強維系城市原住民群眾共同的生活文化傳統以及增進鄰里文化友好交往關系[11]。
加強中心街區巷道和內巷兩側日常使用的消防救援輔助和設施設備能力建設,完善巷道消火栓口通道設置,配備好小型特種流動消防車、消防專用三輪車等各類能夠適應街道較窄路段通行的專用救援輔助設備。
植物景觀還是以種植小型盆栽植物并進行空間觀賞為主。構建花盆植物廣場景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街區整體景觀形象,將街區建筑中特有的景觀元素和盆栽景觀元素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彌補街區原有盆栽景觀節點規劃建設中存在的不足,同時還能使原有盆栽景觀表現出景觀空間層次性,推動街區整體環境形成一種自然良好的景觀風貌[12]。
衣裳街的人行道主要由青石磚鋪成,由于缺乏維護,一些青石磚長期以來一直坑坑洼洼。鋪裝的裝飾設計理念中,使用我國傳統裝飾圖案紋樣元素和中國傳統建筑地域元素都是當前比較常見的表現形式,能夠積極推動當前我國對傳統文化元素、地域文化元素藝術的有效弘揚與普及。
垃圾箱也屬于街道綠化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合理規劃和設置好街區垃圾箱,可以最有力、最快速地推動整個街區景觀綠化的改造和提升。由于街區道路往往空間較為擁擠或狹窄,環衛工人清除街道垃圾與保障人們在街道內正常安全的有序通行存在某種沖突,而我國現階段對于這種沖突問題似乎并沒有高度重視,這也需要對此進行深入研究和設計適應。
對于湖州衣裳街景觀的優化改造設計,以中國城市修補理論體系的研究成果作為基礎,對景觀區域內的城市人文風貌、歷史文化和地域特色進行充分而系統的考慮和分析,提出文化修補、空間修補、功能修補和景觀修補的可操作設計實踐策略,盡量使整體景觀環境得到改善和優化,以此來提升城市的整體效應和競爭力。由于本文是個別類型的案例,得出的結論并不完整。這方面的研究和應用需要在后續的研究中加強,使其更廣泛地適用于歷史文化街區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