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誠誠,姜 慧*
(1.安徽省測繪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站,安徽 合肥;2.安徽省第一測繪院;安徽 合肥)
數字影像圖在當今社會中扮演著愈來愈關鍵的作用,它不僅可以準確反映出地球的外觀、尺寸、顏色,而且還可以提供精確的圖像數據,使得它們能夠在不同的場景中提供準確的圖像數據,從而使得它們能夠更好的服務于人們的需求。數字影像圖DOM 通過DEM 技術,可以根據圖像的特征,精確的調節圖像的尺寸[1],以及圖廓的內外部修飾,從而使它們能夠在不同的場景中提供準確的圖像數據。通過對相關數據的嚴格審查,我們不僅能夠獲得準確的、及時的、全面的結果,還能夠獲得有關自然資源、社會經濟的重大信息,以便更好地進行預測、管理、決策。
本研究主要論述了安徽省1:10 000 DOM 成果數據進行質量檢查驗收工作的流程以及評定方法。
在進行DOM 成果處理時,必須嚴格遵守相關的專業規范,以保證所有的圖形處理過程中的準確性。無論是采用GeoTIFF 格式進行正射,還是采用Geo-TIFF 等其他格式進行拼接,以及根據需要進行分割,均必須采取相同的空間參考系(如:CGCS2000)。
DOM 的位置精度是衡量其質量的重要指標[2],它的檢測重點在于確保圖像的平面位置準確性,以及圖像的接縫處的精確性。
(1) 平面位置中誤差
安徽省1∶10 000 比例尺數字正射影像圖明顯地物點的平面位置中誤差應符合表1 規定,對于大面積單一地物地區,例如水體、房屋、叢林、森林等,可以放寬要求,但中誤差最大不可大于1.5 倍中誤差,最大誤差不超過2 倍中誤差。分幅影像成果與相鄰圖幅影像圖接邊誤差不應大于2 個像元。

表1 數字正射影像平面精度
(2) 影像接邊要求:為了確保誤差檢查的準確性,每個邊緣的誤差都不能超過2 個像元[3]相鄰圖幅的接邊應連續、鑲嵌塊分塊DOM 接邊處也應當連續,各類要素關系吻合,滿足接邊誤差檢查的要求。
影像質量的檢查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檢查影像范圍、地面分辨率、色彩模式、色彩特征、影像噪音、信息丟失等是否符合技術規定的要求。
該項內容發現的問題通常有以下幾個方面:
(1) 個別影像與其他單位成果接邊處色差較大,地物過渡不自然,接邊處紋理差異明顯,需處理。
(2) 部分影像有大面積云霧,遮擋面積較大,影響地物判讀,需處理提高清晰度,或用滿足要求的影像進行替換處理。
(3) 個別影像亮度偏低,需調整色階處理。
(4) 個別圖幅鑲嵌線接邊處有明顯拼縫和錯位,需處理。
(5) 個別處地物如房屋道路橋梁有輕微扭曲現象,需處理。
(6) 個別處屋頂有過渡曝光現象,需處理。
安徽省1:10 000 DOM 成果的邏輯一致性檢查內容,主要檢查生產單位提交成果是否符合專業技術設計書的規定:包括格式的一致性,影像圖成果歸檔文件夾的存儲結構、文件命名方式、文件格式,這些檢查項都應符合專業技術設計書的要求。詳見表2。

表2 1:10 000 DOM 內業檢查方法
附件資料應當包含影像分布圖、影像分幅結合表、影像說明文件以及其他相關信息,這些信息必須符合要求,且不存在重疊或壓蓋的情況。
通過ArcGIS 軟件,我們可以通過人機交互的方式,對提交的成果進行全面的內部檢查。
內業檢查中經常出現的問題:如坐標系不正確、缺少空間參考系、影像有云霧壓蓋、色彩失真等,以安徽省亳州市為例,見圖1。

圖1 1:10 000 DOM 的質量問題實例
為了確保DOM 精度檢測的準確性,檢測人員從每個樣本圖幅中精心挑選出30~50 個顯著的地物點,例如:人行道拐角、草坪拐角、道路與人行道交叉處、房屋拐角、籃球場拐角等,以便從圖像中清楚地辨認出來。通過安徽CORS 網絡RTK 模式,我們可以將所選擇的點進行分布,并將其帶到現場進行精確的觀測。
精度統計在安徽測繪成果綜合質檢系統上進行:將外業測量的明顯地物點與DOM 上的同名點坐標進行比對,計算出DOM 的平面中誤差:
(1) 當檢測點不足20 個時,應將中誤差的平均值作為替代[6],也就是說,將較差值的平均數作為替代值。
(2) 當檢測點數量超過20 個時,應當計算出每個檢測點的中位數誤差。
式中:計算限差內所有檢測點的中誤差。M 為中誤差;xi、yi為影像上檢測點的x、y 坐標;Xi、Yi為外業實測點的x、y 坐標;n 為檢測點的個數。平面中誤差需滿足規范要求:在比例尺1:10 000 情況下,平原、丘陵區點位中誤差不大于±2.2 m,山區和高山區不大于±2.6 m,超過2 倍中誤差的視為粗差。
安徽省1:10 000 分要素更新區域DOM 成果內業共檢測272 個點,平均點位中誤差為±1.141 m;全要素更新區域DOM 成果內業共檢測156 個點,平均點位中誤差為±1.526 m。平面位置中誤差符合要求。
根據《數字測繪成果質量檢查與驗收》GB/T 18316-2008 的有關規定,我們將每個測量樣品的質量指標進行了精確的評估,并將其結果以每個測量樣品的最低標準作出了評定,見表3。

表3 DOM 成果檢驗方法及評分
根據單位成果的質量得分來確定質量等級[4]。
通過圖2 統計分析可知,樣本質量的優良品率為96.2%。

圖2 批成果質量情況統計
我們將批次的產品分為合格和不合格兩個級別。如果在檢測過程中沒有發現任何不合格的產品,我們就認為它們是合格的[5]。如果在檢測過程中發現了任何不合格的產品,或者在檢測過程中發現了質量不合格的產品,我們就判定批成果質量不合格。
通過以上統計分析可知,樣本成果質量的優良品率為96.2%。分要素更新區域成果得分為88.5,全要素更新區域DOM 成果得分為89.1,由此可判定,兩種成果均為合格。
通過對安徽省1:10 000 基礎地理信息數據更新DOM 質量檢查驗收的工作實踐,本研究提出的質檢流程能發現數據的精度和影像質量存在的問題,保障影像質量,為下一步全省地理信息精細化更新的工作奠定夯實的基礎,提供重要的影像參考;同時此檢驗方法中對影像質量的檢驗項指標的量化方法、判定標準仍然需要繼續改進和完善。通過對2022 年度安徽省1:10 000 影像數據檢驗工作的具體實踐,也積累了影像質檢的工作經驗,不斷提高測繪地理信息質檢工作效率,不斷跟進安徽省目前測繪地理信息服務自然資源的“兩支撐,兩服務”的工作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