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逸波,谷雨濃,唐朝永
(河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河北保定,071000)
《關于加強農科教結合實施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2.0的意見》提出,在全國范圍內開始推行高等農林教育綜合改革,強調在重視農業理論知識的同時,也要重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1]近年來,研究者在農學類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改革措施方面開始了相應的特色研究,主要集中于課程教學、導師指導、學位論文、專業實踐等方面。在課程教學方面,部分學者認為農學類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方案比較宏觀,課程設置缺少案例分析和案例庫建設。[2]在導師指導方面,有學者指出,雙導師制在研究生培養過程中沒有發揮作用,校內外導師在實踐教學的內容選擇、培養方法上缺乏良性配合,難以取得預期效果。[3]在專業實踐方面,部分學者認為,研究生到科研院所、行業企業實踐的機會很少,其實踐能力在研究生培養階段未得到充分的訓練。[4-5]
已有的相關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論基礎,但服務于我國農學類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現狀評價指標體系尚未建立,不利于全面、系統地了解農學類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現狀的總體水平。因此,本文以農學類專業學位研究生為主體,構建實踐能力培養現狀評價指標體系,結合當前培養體系中對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不足,提出促進農學類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能力培養的可行性策略。
布迪厄的社會實踐觀主要基于實踐場域、實踐習慣、實踐資本三個維度以及三者的關系,布迪厄的社會實踐理論對這三種社會實踐觀點中的基本問題進行了回答。[6]本文根據布迪厄的社會實踐理論,構建農學類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能力培養現狀評價的指標體系。
實踐場域直接決定了學生在開展實踐活動時是否有選擇以及選擇的重要性。實踐場域可以根據高校自身屬性劃分為校內實踐基地和合作企業兩個維度。
1.校內實踐基地
高校的校內實踐基地由專業主管統一規劃,分級建設,分級管理、使用和負責,專業主管根據結果和反饋及時進行有效更新,全面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因此,本文從實踐基地數量、實踐基地設施與環境、實踐基地管理水平三個方面進行分析,具體如表1所示。
2.合作企業
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與合作企業密切相關。高校可通過整合校內外資源,加強高校與企業的合作,使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能夠將理論知識真正應用于實踐。因此,本文從合作企業數量、合作企業設施與環境、合作企業管理水平三個維度對實踐場域中的合作企業進行衡量,具體如表1所示。

表1 實踐場域體系
資本是知識的累積和沉淀,實踐資本是實踐積累后的勞動。[6]高校農學類專業學位研究生在進行實踐之前,只有具備實踐操作過程中所需的專業知識,才能更好地開展實踐活動。在開設農學類專業的高校教育領域,實踐資本可以劃分為課程教學與導師指導兩個層面。
1.課程教學
課程教學是指教師有計劃、有目的地指導學生,幫助學生將所學知識和技能吸收并應用于實踐。高校通過課程教學活動積累實踐資本。因此,本文從情境教學水平、案例教學水平和教學針對性三個方面對課程教學進行研究,具體如表2所示。
2.導師指導
導師是研究生的第一負責人。校內導師與校外導師聯合培養研究生的實踐能力,是農學類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過程中的重要一環。因此,本文將導師指導分為校內導師指導和校外導師指導兩個方面,作為農學類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現狀評價的指標,具體如表2所示。

表2 實踐資本體系
實踐慣習是在掌握一定的實際操作資本后,在實際活動中運用各種方法進行練習。[6]考核是體現實踐教學成效的重要途徑和方法。按照考核方式的不同,本文將實踐慣習劃分為畢業設計或論文、實踐報告和實踐課程表現三個指標,具體如表3所示。

表3 實踐慣習體系
本文采用熵權法和模糊綜合評價法對農學類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能力培養現狀進行評價。熵權法是一種基于指標信息量、變異程度確定指標權重的方法。[7]模糊綜合評價法是以模糊數學的隸屬度理論為基礎,把定性評價轉換為定量評價,即對受到多種因素制約的對象做一個總體評價。[8]
1.熵權法步驟
步驟一:對數據進行歸一化處理
公式(1)
步驟二:計算每個評價指標比重
公式(2)
步驟三:計算熵值
公式(3)
其中,k>0,ej≥0,k=1/lnn。
步驟四:計算差異性系數
gj=1-ej
公式(4)
步驟五:計算權重
公式(5)
2.模糊綜合評判步驟
步驟一:確定評判對象的因素集
設U={u1,u2,…,un}為n種因素(或指標),V={v1,v2,…,vm}為m種評判(或等級)。
步驟二:給出評判集
由于各種因素所處地位不同,作用也不一樣,因此可用權重A= (a1,a2,…,an)來描述它們的影響大小,它是因素集U的一個模糊子集。
步驟三:做單因素評判
對于每一個因素ui,單獨作出的一個評判f(ui),可看作U到V的一個模糊映射f,由f可誘導出U到V的一個模糊關系,構造模糊綜合評判矩陣R。
公式(6)
步驟四:確定權重集,做綜合評判
公式(7)
1.問卷設計
調查問卷主要圍繞實踐問題展開,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為個人信息和個人背景特征;第二部分為農學類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能力培養現狀,包括知識結構特性、實踐教學方式、案例教學情況、導師指導情況、學生對指導的滿意度、對實踐基地的整體及具體情況的評價等內容。由此編制形成“農學類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能力培養效果問卷”。
2.數據來源
調查問卷于2022年6月開始發放,調查對象為來自中國農業大學、北京林業大學、華中農業大學、東北農業大學、河北農業大學、湖南農業大學、吉林農業大學、福建農林大學等農業類高校,以及北京大學、中國地質大學、中國海洋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30余所學校的農學類專業學位研究生。共發放問卷619份,回收619份,其中,有效問卷576份,有效回收率為93%。
本文根據熵權系數法計算指標的權重系數,使用熵值法對教師情境教學水平等總共14項進行權重計算。計算結果如下:實踐基地數量、實踐基地設施與環境、實踐基地管理水平、合作企業數量、合作企業設施與環境、合作企業管理水平、情境教學水平、案例教學水平、教學針對性、校內導師指導、校外導師指導、畢業設計或論文、實踐報告、實踐課程表現的權重值分別是0.070,0.051,0.083,0.081,0.082,0.063,0.064,0.067,0.064,0.074,0.079,0.067,0.085,0.068。各項間的權重相對較為均勻,均在0.071附近,由此計算出權重系數,如表4所示。

表4 各指標權重
調查問卷采用10級李克特量表來獲取農學類專業學位研究生對高校農學類專業培養效果指標的感知,分數越高,表明感知質量越好。1分和2分為“非常不滿意”,3分和4分為“比較不滿意”,5分和6分為“一般”,7分和8分為“比較滿意”,9分和10分為“非常滿意”。根據調查問卷結果,本文采用模糊評價的方法,得到對隸屬矩陣R的近似估計,如表5所示。
本文針對14個指標、5個評語集進行模糊綜合評價。首先使用熵權法建立評價指標權重向量矩陣A,構建出14×5權重判斷矩陣R,最終分析出5個評語集的權重值。如表6所示,5個評語集的權重值分別是0.177,0.201,0.209,0.209,0.204。5個評語集中“一般”的權重值最高,為0.209,結合最大隸屬度法則得出最終綜合評價結果為“一般”,表明農學類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能力培養效果一般,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表5 模糊綜合評價隸屬矩陣R

表6 計算結果
校內實踐基地的數量和質量直接關系到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因此,涉農高校應進一步完善校內實踐基地。[9]首先,高校應積極融資,建立能夠滿足農學類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和課程需求的實踐基地。其次,高校應針對不同專業的學生進行實踐基地專門化設置。例如,針對園藝、林學、園林等專業,高校可設置專門的基地設置試驗田,讓學生真正走進基地,充分鍛煉其實踐應用能力。最后,高校應建立健全實踐基地管理機制,提升實踐基地的標準化水平,建立健全實踐激勵機制,對學生進行正向引導。
教育政策要求培養面向社會的專業型人才。為幫助農學類專業學位研究生更好地適應和滿足社會需求,高校應不斷加強與企業的實踐合作。[10]首先,高校應積極與企業協商合作,簽訂相關合作協議書,幫助農學類專業學位研究生進入企業開展相關實踐。其次,政府相關部門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動校企合作,通過出臺稅務減免等優惠政策,鼓勵企業與高校建立合作。最后,合作企業應建立健全獎懲機制,為參與實踐活動的研究生提供專業指導和就業支持。
實踐活動離不開教師的指導。為提升農學類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效果,高校應進一步加強導師的實踐指導。[11]一方面,高校應進一步落實雙導師制。學生既需要校內導師教授和指導專業知識,也需要來自企業的校外導師對其進行實踐訓練的指導。高校應采取導師—學生雙選制,將理論教學與實踐能力培養充分結合起來。另一方面,高校應定期舉行實踐能力培養報告會。學生可通過這一平臺與雙導師進行交流,針對共性問題總結經驗。
建立一套完善的實踐能力評價體系是提升學生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12]首先,構建的實踐能力評價體系既要有特色,又要有針對性。例如,針對食品加工與安全專業,高校在實踐能力評價方面應增加實驗部分。其次,涉農高校不僅應將實踐結果作為評估農學類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能力的重要指標,還應注重動態測評。最后,涉農高校應認真傾聽和收集學生的反饋意見,建立更完善的實踐能力評價體系。
農學類專業學位研究生作為農業農村人才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支撐力量。本文對農學類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能力培養現狀展開調查,針對農學類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能力培養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改進建議,以期為涉農高校構建實踐能力培養現狀評價指標體系、提升農學類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能力培養水平貢獻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