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筱晨
(山西蘭花科技創業股份有限公司唐安煤礦分公司,山西 晉城 048400)
瓦斯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難溶于水,在濃度比較高的情況下,給人們造成窒息的感覺,且遇到明火或者靜電會發生爆炸、燃燒的情況,危害人們生命健康。在礦井開采中加強通風系統的設計,降低瓦斯的濃度,發揮出通風系統的優勢,才能保障礦井開采順利地完成。
通過相關文獻分析了解到,在目前的礦井開采事故中瓦斯直接或者間接所造成的事故占比在40%左右,而瓦斯燃燒或者爆炸的情況下礦井內會產生較高的溫度,有研究學者統計其溫度在1850℃~2650℃之間。這種環境溫度之下,對于人員、設備會產生致命性的傷害,極易引發嚴重的事故。
瓦斯經過燃燒或者爆炸后,單位空間內的壓力會快速地升高,且會沿著礦井與巷道中形成巨大的沖擊波,其蘊含著巨大的能量,直接把設備掀翻或者推移,人員會被沖擊到很遠的地方,甚至直接引發人員的傷亡。而在爆炸后礦井內產生的煙塵體量巨大,一旦遇到明火也會導致二次爆炸事故的發生,危險性比較高[1]。
礦井內的空間相對比較小,也是密閉的形式,在瓦斯濃度較高的情況之下出現燃燒或者爆炸性事故,也會形成大量的有害氣體。從以往的工程案例展開分析發現,瓦斯濃度較高的情況下,燃燒或者爆炸而形成的二氧化碳體積分數在4%~8%之間,而一氧化碳體積分數也有可能達到2%~4%。因此,在瓦斯事故發生后造成礦井內的氧氣含量快速地降低,直接造成人員窒息,及時搶救也會造成傷害。
在煤礦生產的環節瓦斯一般是開采環節的副產物,瓦斯的組成部分中絕大多數都是烷烴,甲烷的占比是最高的,比例可以達到5%~16%,該物質無色、無味,容易發生燃燒,尤其是在明火或者靜電的影響之下,危險事故就此發生。通過使用合理的通風設施,提高通風效果,在系統內建設循環系統快速排出瓦斯氣體,從而降低礦井內瓦斯濃度,保護人們的生命安全。而通風系統安裝變頻調節系統,結合系統檢測獲取的瓦斯濃度來調節通風系統工作頻率,促進通風效果的全面提升。
在礦井內展開作業時安全性是人們關注的重點,而很多礦井中的瓦斯濃度很高,難以在短時間內降低到合理的范圍內,進而造成安全事故的發生。在現場處理中通風系統的合理建設,做出系統改進與完善,從而可以降低瓦斯濃度。同時,通風系統也可以在短時間內完成空氣置換,給礦井內補充足夠的氧氣,從而降低安全事故的發生率,保障現場作業的安全性[2]。
該技術的應用,要做好如下兩項工作:
第一,確保風機達到均壓的要求。風機均壓操作很簡單,安全性高,穩定性強,如果在工作中發生故障問題而出現暫停的情況,此時礦井內的通風風道可以正常的通風,這是因為主扇負壓理論的應用,且可以確保工作井瓦斯含量快速提高。如果風機發生故障,在回風邊的人員會及時地撤出,保障工作人員生命健康安全,礦井開采有序的實施。
第二,風機與風窗聯合均壓。在風機與風窗聯合均壓的條件下,加強工作人員的培訓和教育,有足夠的意識,落實各項工作。在出現故障問題后要立即采取措施處理,如果系統需要停止通風,應開啟回風道調量門與溜子道截止門,從而防止瓦斯進入到工作面內,避免濃度升高而產生嚴重的事故。
在B型通風技術應用環節,應做好下述工作:
第一,瓦斯含量較高的礦井內,有比較多的巷道,長度較長,容易引發傷亡事故問題。在B 型通風技術應用后,讓瓦斯可以順利地外溢出去,回風巷上設置阻風門,從而提高瓦斯的排放速度。
第二,礦井結構中采空區是發生瓦斯泄漏的主要區域,應用B型通風技術能夠快速的降低區域內風速,將內部形成的紊流帶轉化為空滲流帶。通過這種措施瓦斯可以快速地排出去,確保系統作業的安全性[3]。
第三,在新開采的礦區范圍內,出現瓦斯外溢的問題,通過使用B型通風技術提高通風系統的性能,增加阻風門,將其布置在回風巷內以達到縫壓力提升的效果降低外溢速度。
礦區開采的范圍內不同作業區域的瓦斯溢出速度會產生很大的差異,且局部存在有瓦斯積聚的問題。基于此,通過使用合理的技術展開處理是保障安全性的關鍵。在實踐操作中要做好如下兩項工作:①礦井作業的范圍內,工作面隅角的部位容易發生積聚瓦斯的情況,這時要做好該部位的處理,通常提前在該位置上安裝擋風板,在通風區域內對正瓦斯的積聚位置,先進行墻體結構的密封性檢查,漏點的位置及時地清理掉,再應用風壓系統把積聚部位上的瓦斯全部都吹凈,從而達到系統安全性標準。
對于礦井內瓦斯含量較高的情況下在系統通風設計中,使用U 型通風技術可以滿足要求。在該技術應用中通過利用風流壓差的原理,將該空間內的進、回風系統轉變為兩個風流,一部分經過工作面,在風流的帶動之下放到自然環境中;另外一部分直接排放到采空區內,沿著線路正常的流動,并進行空氣交換處理,經過持續性作用慢慢都返回到作業面,在隅角上積聚,從而減小瓦斯濃度。在現代開采技術不斷應用之下,礦井工作速度加快,這時極易發生采空區隅角瓦斯積聚的情況,造成安全事故發生,所以要避免這一情況,合理的采取通風技術措施,特別是高速開采時,重視現場監測,才能保障人員的安全性[4]。
通風系統正常運行的條件下,Y型通風技術也是比較常用的技術類型,這一技術在具體的應用中,通常是從工作面上、下的部位上直接通入新風,在高速的風流傳輸到作業面后,及時把瓦斯帶出作業面,從而實現礦井內瓦斯濃度的降低。特別是某些工作面范圍較大的情況,利用Y 型技術可以全面地解決瓦斯濃度過高的問題,也能預防出現瓦斯積聚的情況。在操作時,應針對采空區展開挖掘作業,建設合適的分流通道,并落實維護與管理措施,預防發生塌落的問題,保持作業面的安全性,如圖1為Y型通風系統示意圖。

圖1 Y型通風系統示意圖
在礦井開采作業環節使用W型通風技術也比較普遍,這一技術在工作面長度比較長且瓦斯涌出量比較大的綜采面應用。從系統應用效果分析W通風技術的供風量很大,較之其他技術更加有優勢。如果經過檢測發現礦井內部的瓦斯濃度過高,應該在平巷內鉆孔,從而滿足抽放瓦斯的效果。但是也要注意,W 型通風技術使用時,不能應用到瓦斯突出的工作面中,否則將會產生不利的影響。
在礦井內通風系統中,J型通風技術也是必不可少的。在該技術應用的環節需要在采空區提前預留好瓦斯排放的巷道,并且進行順槽進風的處理,且要在回風槽的處理環節。通過使用排瓦斯尾巷的方式實現回風處理,以減小瓦斯的濃度,提高應用的效果,如圖2所示為J型通風系統示意圖。

圖2 J型通風系統示意圖
首先,上隅角埋管抽放瓦斯。因為在礦井工作面內,選擇應用的是U型通風方式,這就容易在上隅角的位置上存在瓦斯積聚的情況,如果不能及時處理,極易導致安全事故的發生。在該煤礦的回采工作面上,安裝移動抽放泵,并在需要在上隅角的部位上設置瓦斯抽放線路,從而使得積聚的瓦斯快速地抽排出去。這一技術的使用,最為明顯的優勢就是避免上隅角出現瓦斯積聚的問題,確保生產安全性,還能提高生產效率。上隅角瓦斯抽采技術本身也是一種輔助抽采的方式,在規定范圍內使用,以預防出現上隅角瓦斯積聚的問題。
其次,在該礦井范圍內,開采區域內使用的是頂板走向鉆孔抽采技術,解決瓦斯含量高的問題,經過全面的探索已經可以滿足運行的標準,這一技術的操作環節,對于現場的工作面中瓦斯涌出的規律總結和分析,以明確最為精準的鉆孔位置,從而提高瓦斯治理效果,滿足煤礦開采的要求。最后,在礦井內設置擋風簾裝置。通過吊掛的方式安裝擋風簾,工作人員還要合理地調整底板和底部的空隙,將其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同時和封口柱子的距離超過0.5m 的情況下,要進行倒掛設置,和煤壁相鄰1~5m 的空間內進行倒掛處理,通常應該間隔0.5m 布置,并利用網絲進行煤壁與頂部連接,在電纜安裝中,如果需要穿越風簾的部件,工作人員應用聯網絲進行封口連接從而可以規避漏風的問題,同時吊掛按照流線型的方式設計,預防出現邊角部位的積聚問題。在上隅角擋風簾的布置中,工作人員結合礦井內的具體情況做出位置的調整,如果風簾的倒掛安裝位置不能達到相應標準,則應該進行動態化移動吊掛裝置,且檢驗人員積極組織開展監督與檢查的工作。
擋風簾安裝前,必須做好各項準備工作,一旦檢查存在問題要及時采取處理措施。對于上隅角瓦斯檢測點來說,總計包含12 個測點,每班通常要檢查3 次,如果經過檢測后發現存在數值偏高的情況,現場作業人員要在原基礎之下適當地增大檢查的頻率,并且及時向相關部門報告。在擋風簾的移動設置中,現場作業人員如果在綜采隊機尾20m 內立即停止開始作業,在全部完成移動后才能繼續作業。上隅角部位上的作業人員必須加強擋風簾的監控管理,并且落實保護性措施,在移位操作時,現場人員做好管理與控制,保證位置精度合格,移動速度比較快,從而滿足當前的運行要求,預防發生安全事故[5]。
該治理方案的應用中發揮出主要作用的是地面永久瓦斯抽采泵站,同時建設符合系統運行需要的井下移動瓦斯抽采泵站,在該基礎之下,結合工作面中的風量參數,選擇使用合理的調整性措施,發揮出U型通風系統的優勢,并且完善抽采工藝方案,對現場展開全面性覆蓋試驗檢測,該技術的使用可以符合當前的瓦斯治理效果,應用價值比較高,具體包含下述幾個方面:
第一,重視本煤層鉆孔的抽采作業。該工作的應用有效地去除煤層透氣性方面的不足,同時還能解決煤層厚度過大造成的不利影響,主要是工作人員通過科學設定煤層鉆孔長度、間距、預抽采方式等,并根據“兩堵一注”的封孔技術實施鉆孔有效進行,提高抽采的作業效果。同時,現場作業人員加強對于孔口復壓的控制,將其控制在15kPa 以上,預抽的時間通常在9個月以上,確保礦井內的瓦斯濃度降低到標準的范圍內,符合現場作業的標準和要求。
第二,施工高位定向抽采鉆孔。現場作業人員綜合分析煤層的特點,分析現場作業的標準和要求,需要在工作面切眼之間相距500m的鉆場內組織施工,并且在40~50m的不同層位上實施分支鉆孔作業,可以確保上隅角的瓦斯濃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也能加強頂板裂隙瓦斯的處理。
第三,中位截流抽采鉆孔。該方法的作用是處理特殊階段的瓦斯問題,比如拉架、放煤等,以滿足系統內的抽采作業要求。現場作業人員在連續性鉆進環節,與工作面切眼間隔超過50m 的施工面上布置一個中位截流鉆孔,這樣可以滿足在頂板垮落現場的瓦斯,進而可以有效地提升瓦斯抽采治理的效果,提高礦井作業的效果與安全,規避現場安全事故。
針對于高瓦斯礦井來說選擇合適的通風技術,加強現場的監測與管理,降低瓦斯濃度,確保現場開采作業順利實施。目前很多種通風技術應用到實際中,技術人員考慮到現場的情況,選擇合適的通風技術,并加強現場管控,從而提高礦井作業安全性,推動采礦事業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