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發改委,市經信局,市生態環境局四部門聯合印發《北京市碳達峰碳中和科技創新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
《行動方案》從四個方面,部署了35 項重點任務。一是加強原始創新,推進底層和顛覆性技術突破。為適應北京市重點領域碳減排趨勢,結合技術發展方向和產業發展需求,開展底層技術攻關。突破氫能關鍵技術,加速氫能多領域規模化推廣應用。加速儲能技術進步,推動多路徑儲能技術突破,加快電力儲能技術和全固態動力鋰電池的規模化應用。推動汽車新能源化,提升新能源汽車競爭力。推動能源互聯與供需互動技術,保障可再生能源為主的新型電網安全高效運行。發展低濃度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儲存技術,實現資源化利用并促進經濟效益提升。積極探索負碳與碳轉化前沿技術,重點培育可能突破的技術點。
二是加速升級迭代,推動低碳和零碳技術裝備攻關。結合新能源和外調綠電快速增長現狀,重點發展新能源發電設備及裝置、低成本長壽命儲能系統、高壓大功率電力電子器件、綠氫制備關鍵技術及裝備、氫的規模化儲運技術及裝備、車用燃料電池、跨臨界二氧化碳熱泵、中深層地熱技術與裝備,打造能源技術裝備迭代驗證平臺,增強能源供給和保障能力。
三是強化場景驅動,推動雙碳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圍繞能源消費端碳排放占比較大的建筑、交通、產業等行業節能降碳需求,加快推動綠色建筑、低碳交通、循環園區、節能社區、低碳農業和生態碳匯六大板塊的應用場景建設,集成創新性成果開展場景示范應用,形成可復制的標桿樣板工程,推動雙碳科技成果落地推廣。
四是加大示范引領,構建區域綠色發展新格局。針對重點區域和行業乃至全市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大科技需求,在城市副中心、“三城一區”、生態涵養區和京津冀區域開展綜合技術示范,推進科技成果落地實施,為率先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提供可復制的樣板工程,引領津冀協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