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運先烈五十講(五)"/>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關明
施洋下了堂,回到監獄。獄吏就把施洋腳上的腳鐐卸下來,送來白布草包一個、墊被一條、蓋被一條,還安置了一個木板鋪。施洋知道,這是法庭斗爭取得的初步勝利。
施洋回想剛才在法庭上,審判長說:“這是軍法機關,只重命令,與普通法院不同。”他意識到,在湖北督軍署陸軍審判處,只要吳佩孚一個命令,不要證據,不經審訊,不經任何法律程序,就可以秘密處決。施洋知道事態嚴重、處境危險。盡管這樣,施洋還是沉著鎮靜。在監獄中,施洋寫了七天日記,這就是有名的《伯高獄中七日記》。
這本日記,是施洋在法庭上、在監獄中和敵人斗爭的真實記錄。施洋寫了無辜被捕的經過后,寫到自己對坐牢的看法,表現了他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此時已夜十一時了。雖曾就寢,終夜未寐。我未寐的原因,并不是以坐牢為苦,實在是想我家弱妻、幼女、小弟、仆從六、七人,均靠我謀生存,床頭金盡,柜無斗米,何以為繼?若就我個人說,不獨不以為苦,反以為樂。我今天坐牢,正修精養銳之機會,鉆研鍛煉之良辰。此我所以覺其樂而不覺其苦也。”
2 月15 日,是農歷大年三十。吳佩孚給施洋強加“迭次參加工團,公然演說,主使煽惑工人罷工”的罪名,電令蕭耀南殺掉施洋。蕭耀南在根本沒有掌握證據,沒有經過任何法律程序的情況下,就命令湖北督軍署陸軍審判處衛隊連連長黃玉山,把施洋押赴刑場,秘密處決。
行刑前,劊子手問施洋有沒有遺囑?
施洋嚴肅地說:“我只希望中國的勞動者早日起來,把軍閥、官僚和你們這班替他們做走狗的人一起,食肉寢皮!這就是我的遺囑。”
施洋慷慨激昂地說:“我不怕人、不怕事、不怕死,堂堂做人,反對強暴。你們殺了一個施洋,還有千百個施洋。”
槍聲響了,施洋仍在高呼:“勞工萬歲!”
1957 年1 月,董必武為施洋題詩:
二七工仇血史留,吳蕭遺臭萬千秋。
律師應仗人間義,身殉名存烈土儔。
姓名:顧正紅
出生年月:1905 年8 月
籍貫:江蘇阜寧
入黨時間:1925 年
生前職務:
犧牲時間:1925 年5 月16 日,時年20 歲
犧牲地點:上海
遺書遺言:
顧正紅在中國工運史上留名,源于震驚中外的“五卅”事件。可以說,他的犧牲是“五卅運動”的導火索。
顧正紅,1905 年8 月出生于江蘇阜寧縣篆河顧莊(今濱海縣正紅鄉)一個貧寒的農民家庭,全家僅有薄田五畝、草屋兩間。在他11 歲那年,父親為尋找生活出路,單身去上海打工做苦力。1921 年秋,蘇北大水,阜寧一帶盡成澤國。顧正紅一家生活無著,一路乞討至上海,尋找父親。次年,顧正紅進入日商內外棉九廠當掃地工,這份工作是他父親四處求人才謀到的。但他在廠里生性好抱不平,上班不久,就因工頭克扣工資,與之爭理,被開除出廠。后來,在工友幫助下,他又進日商內外棉七廠,做加油工和盤頭工。
1924 年,鄧中夏在滬西工人區開辦工人補習學校,組織滬西工友俱樂部,項英、李立三、劉華等人時常到學校和俱樂部上課、講演。顧正紅參加了補習學校,后又成為滬西工友俱樂部的活動分子。他不顧一天做工后的勞累,一下班就到俱樂部去,聆聽鄧中夏、惲代英、劉華等共產黨人的演講,懂得了許多平生從未聽說過的革命道理,思想覺悟很快提高。父親看他屢屢參加俱樂部活動,怕再鬧出紕漏,勸他說:“在上海這地方混飯吃不容易,咱們無權無勢,不要與人結怨。”顧正紅說:“天下窮人是一家。要說冤家,那就是吸我們血的東洋人。”
1925 年2 月2 日,內外棉八廠資本家無故開除工人,并拘捕工人代表,引起了全廠工人罷工,滬西工人俱樂部代表工人向廠方提出不得無故開除工人、承認俱樂部有代表工人之權、增加工資和不準打人等要求。廠方不僅拒絕,而且繼續抓捕工人活動分子。2月9 日,在鄧中夏、劉華等領導下,內外棉五、七、八、十二等廠工人起來罷工,至2 月18 日,共有22個廠約4 萬多工人加入罷工行列。3 月1 日,資本家不得不與工人簽訂了四項協議,罷工取得了勝利。這就是著名的“二月罷工”。在罷工中,顧正紅自始至終沖在前面。他參加了工人糾察隊,在交通要道上“把口子”,向過路群眾宣傳罷工的意義,還參加“打廠隊”,到內外棉九廠、十四廠、十五廠去鼓動工人同時罷工。“二月罷工”勝利后,顧正紅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二月罷工”的勝利,引起日本資本家的忌恨。不久,資本家就撕毀協議,繼續任意開除工人,克扣工資,引起日商內外棉十二廠的工人再次罷工。5 月15 日,內外棉七廠的工人上班時,廠主以棉紗不敷為借口,關廠并停發工人工資,并且把責任推到供應棉紗的十二廠,以挑撥工人之間的關系,逼迫十二廠工人停止罷工。工人聽了紛紛起來駁斥:“你們東洋老板開除工人,抓走代表,十二廠工人才停工的。”
這天,上完夜班的顧正紅,按照劉華的布置返回廠里,帶頭揭穿廠方關廠停工的陰謀,并鼓動工人要求開工,要求發工錢。但工廠大門緊閉,門前的巡捕和“包打聽”手持棍棒,嚴防死守。顧正紅帶頭高呼口號,和工友一道撞開大門,沖進廠內。女工王秀英被日本監工毆打倒地,顧正紅奮勇救助。廠方人員毆打工人時,顧正紅跑到物料間,拿出打梭棒,分與工人自衛。七廠大班(經理)川村氣急敗壞,對著顧正紅開槍,又撲上來刺了顧正紅數刀。工人們迅速把顧正紅送往醫院搶救,在送往醫院途中,顧正紅還喃喃地說:“我不去東洋人醫院……”第二天下午,終因傷重不治,年僅20 歲的顧正紅停止了呼吸。
顧正紅犧牲后,中共中央于當日發表通告,號召“援助上海日商內外棉罷工工人,發動反日運動”。同日,劉華主持召開滬西日商紗廠工人大會,討論通過懲辦兇手等八項要求。上海內外棉11 家工廠的兩萬多工人聯合舉行抗議罷工,上海印刷工人聯合會等35 個團體發起成立“日人殘殺同胞雪恥會”,上海大學、文治大學等校學生也紛紛起來聲援工人的斗爭,出席廣州第二次全國勞動大會各工會代表來慰問,廣州、北京、青島、濟南、鄭州、安源等地的工會紛紛拍來聲援電報,反帝的革命浪潮迅速蔓延到社會各階層。
5 月18 日,顧正紅遺體運到閘北潭子灣,4000多人前往悼念;5 月24 日,一萬多人舉行公祭顧正紅烈士大會,大會由劉華主持,遺像兩邊是劉華寫的挽聯:“先生雖死,精神不死!兇手猶在,公理何在?”橫額是“工人先鋒”。李立三在會上痛斥帝國主義暴行,號召工人同志踏著烈士的血跡,把斗爭進行到底。會上,“為顧正紅報仇!”“打倒帝國主義!”等口號驚天動地。
5 月28 日,中共中央在上海舉行緊急會議,決定于5 月30 日舉行反帝大威,會議通過了《擴大反帝運動和組織五卅大示威的決定》。5 月30 日,當上海學生和各界群眾舉行反帝示威游行時,又遭到英帝國主義的血腥鎮壓,造成了震驚中外的“五卅慘案”。隨后,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上海總工會宣布成立,爆發了全市總罷工、總罷課、總罷市。全國許多大中城市先后約有1200 多萬群眾起來響應和聲援,反帝怒潮迅速席卷全國。
姓名:李慰農,原名李爾珍,化名王倫
出生年月:1895 年9 月23 日
籍貫:安徽巢縣
入黨時間:1922 年冬
生前職務:旅歐中國少共支部成員,中共旅莫支部成員,中共青島市委書記,青島紗廠大罷工領導人
犧牲時間:1925 年7 月29 日,時年30 歲
犧牲地點:山東青島
遺書遺言:“青島的工人全是我的同黨!”
李慰農是中國共產黨建黨初期為數不多的領導過學生運動、對工人和農民兩個領域都有研究并有建樹的英才,被稱為“農民博士”和“工運先驅”,假以時日,在任何一個領域都會做出大成就。可惜的是,他以30 歲的大好年華,在青島為革命獻身。
李慰農,1895 年9 月23 日出生于安徽省巢縣(今合肥市巢湖區)。自幼家境貧寒,寄養在外祖家。9歲時入私塾讀書,學業出眾。后上新式高小學習,畢業后回鄉擔任小學教師,在那個年代就算是“回鄉知青”。期間,他攻讀了《農政全書》 《天工開物》等書籍,目睹農民疾苦,產業了“農業救國”的思想。因此,他在1912 年考取蕪湖省立第二甲種農業學校,攻讀農業科學,有幾分類似于知青上大學。赴校前夕,他給自己更名為“慰農”。
1915 年夏,李慰農以優異成績畢業,留校任農場管理員。這期間正是新文化運動普及之時,他受安徽同鄉陳獨秀《安徽俗話報》、高語罕《白話書信》等書刊影響,接觸到科學社會主義思想。五四運動時期,他成為蕪湖學生運動的領袖人物,四處奔走呼號,將賣國賊的罪狀編成《三字經》在蕪湖傳唱:“賣國賊,曹陸章。定密約,賣魯礦。媚日本,國權喪。愿同胞,細思量。”
這一時期,李慰農目睹國家積貧積弱,漸有“道不行,乘槎浮于海”之意。1919 年秋,“華法教育會”在安徽招收勤工儉學留學生,李慰農以全省第二名的成績被錄取。從此,他從家鄉浮槎山下出發,走上了海外勤工儉學之路。12 月25 日,李慰農和蔡和森等50 余人由上海乘船赴法國,于1920 年2 月初到達巴黎。到法國后,先在巴黎一家鞋刷廠做工,次年5 月轉到蒙達尼附近的哈金森橡膠工廠做工。在每天緊張的務工之余,他努力補習法語,還自學了德語和俄語,如饑似渴地閱讀馬列主義原著。這一時期,他依然十分注重研究農民問題,認為農民是反帝反封建斗爭的主力軍之一,組織農民要從組織農會和教育農民入手,“我們最后的目的是要做到工會農會聯成一氣,如此則革命根基方建筑得穩固”。為此,同志們就送了他一個綽號“農民博士”。
李慰農到巴黎不久,就加入了李富春等人發起組織的“勤工儉學勵進會”。1920 年8 月,該會改名為“工學世界社”,確立了以“信仰馬克思列寧主義和實行俄國式的社會革命”為宗旨,社員30 多人。1921年春,趙世炎、周恩來等在法國組織了早期共產主義組織,同年10 月又籌建“中國少年共產黨”。1922 年6 月,李慰農和趙世炎、周恩來、陳延年、李維漢、王若飛等18 人,在巴黎西郊布倫森林中布置成一個郊游野餐的樣子,召開了中國少年共產黨代表大會,正式成立了“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選舉趙世炎、周恩來、李維漢組成執行委員會,趙世炎任書記,周恩來負責宣傳,李維漢負責組織,李慰農被指定為蒙達尼方面負責人。會后不久,鄧小平也加入了組織,與李慰農編為一組,住在一起,李慰農任組長。兩人關系融洽,經常交談到深夜。
1923 年2 月,“旅歐少共”改稱“旅歐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旅歐支部)”,周恩來為書記,李慰農為總支部成員。1923 年,李慰農被批準轉為中共正式黨員。1923 年11 月,李慰農和劉伯堅等10 人,按照中共中央的指示,轉赴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學校全稱東方共產主義勞動大學,是根據列寧的建議于1921 年秋開辦的,專門培養東方各國、各民族革命干部。學校設有中國班,共有123 名學員,分為22 個學習組,李慰農被指定為第一組組長。
李慰農在法國自修過俄語,來到東方大學后很快就能聽懂俄國教員的講課,并能嫻熟地使用俄文做筆記。他還精讀了《資本論》 《共產黨宣言》 《國家與革命》等馬列經典著作,思想理論水平進一步提高。
1925 年,李慰農奉黨中央指示回國,同年4 月被派往青島市委工作。他化名王倫,深入產業工人集中的四方村,建立了中共四方支部,同時積極發展工會組織,舉辦工人夜校,建立工人俱樂部,油印《共產黨宣言》,推銷《向導》和《中國工人》等書刊。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