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郭超

大連蒂艾斯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蒂艾斯機器人)是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中國機器人協會副會長單位、新三板掛牌上市企業。其自主研發生產的仿生人形機器人產品,技術水平達到了國際領先。其研發團隊由人工智能專家領軍,團隊成員多人獲得工學博士、工學碩士學位,技術人員中多人有海外留學或世界五百強供職經歷,在仿生人形機器人領域,已獲得80 余項知識產權。
蒂艾斯作為國內領先仿生人形機器人品牌,在今年世界機器人大會期間展示了領先的前沿技術、核心零部件、“仿生人形機器人+”應用場景,具體包括機器人柔性電機、動態臉墻、仿生人形機器人酒吧、仿生人形機器人靈巧手等。同時,還發布了最新多模態人機交互仿生人形機器人產品,展示了領先的仿生人形機器人前沿技術,引領仿生人形機器人發展方向。
仿生人形機器人科技文化創新基地由大連蒂艾斯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蒂艾斯機器人)創建,坐落于大連金石灘國家旅游度假區金石文化博覽廣場?;匾缘侔刮磥砜萍拣^和蒂艾斯機器人未來技術研發中心為主體,以科技體驗、科技研學、科技成果展示為主要內容。該科技館是國內首家也是目前規模最大的擁有仿生人形機器人的智慧文旅展館。展館內主要運營環節由仿生人形機器人代替人來完成,從展廳迎賓到景區講解、智能巡場、智能清潔、無人零售等環節。這一全球領先的機器人科技館將成為新的科技文化旅游體驗中心和旅游度假區的新科技地標,也將成為科技文旅和數字文旅的標志性成果。
在大連金石灘蒂艾斯未來科技館內,有以李大釗、魯迅、雷鋒、愛因斯坦、喬布斯等為原型的30 多個仿生人形機器人,“他們”不僅會“說話”,言語間面部還有豐富的表情,簡直與真人一樣,漫步館內,你會有一種回到過去、活在當下、走進未來的感覺。
基地建成以來,承接了工業互聯網大賽、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文化旅游節、機器人培訓、機器人賽事、大連籍學子返連、在連外企交流活動等多項文化和科技活動。
本刊記者采訪到了該企業的總裁李博陽先生,請他來聊聊企業的發展路程,以及最新的研發成果吧……
我們是做仿生人形機器人的一家公司,應該說在整個行業內還是非常有特點的一家公司。因為仿生人形機器人是機器人里面的一個細分的領域,又是機器人里面技術最復雜的一類產品,我們的產品集成了機械結構的設計,核心的零部件電機的控制,還有它的整個機器人的操作系統,仿生的皮膚表情的控制,AI 大模型,所有這些我們能夠想象的到的智能化的這些技術領域都在我們的產品中有所體現。我們做這個行業已經有10 多年的時間了,2009 年,我們開始做前期的研究,然后在2013 年成立公司,一直到現在,已經有10 年了。在仿生人形機器人這個細分領域里面,我們在全世界也是排在前列的。
我們現在主打的產品是仿生人形機器人的單獨的一個本體。仿生人形機器人的應用場景很多,需要人和機器人進行自然交互的場景,都可以用到,比如說展覽展示、綜藝節目、會議主持、智能前臺、行政服務,還有智慧教育、老人陪護這樣一些領域。另外,我們還有一個線下場館,作為我們的一個產品展廳,是從2021 年始的文旅行業的一種新業態。我們打造了一個未來科技的綜合體驗項目,這個項目現在已經在大連、沈陽、東莞、昆明四個地方落地了。在這個項目中,我們把我們的仿生人形機器人和一些應用場景做結合,我們會打造一個未來科技館,以及一個元宇宙的商業街區項目。在這個商業街區里面,不管是娛樂、消費,所有東西都是由機器人來提供服務的,這個項目我們也在全國在進行復制,我們也提出了一個百城百館的一個計劃,希望在更多的城市能夠落地。




我們的所有的技術都是自主可控的,在我們2009 年開始做產品研發的時候,我們的產品供應鏈沒有那么完備,不像現在,我們在這個世界機器人大會上看到各個品類的零部件都有一些相應的廠商來提供,所以那個時候我們幾乎是從零開始完成每一個技術環節。我們現在已經有150 多項的自主知識產權,我們的產品從表皮到結構,從核心零部件到算法,以及操作系統都是我們自己開發完成的,這就是我們核心優勢。另外一個優勢就是我們從產品研發的初期就關注產品的落地應用,所以我們應該是現在人形機器人企業中應用做的最好的一家企業。我們把它和各種各樣的商業業態做結合,可以看到我們的機器人可以去做無人零售的售賣,可以去做場館的講解,也可以去當教室里面的老師,還可以去做老人陪護,它都是一個很好的小伙伴。
我們現在的產品在市場推廣上采用了兩個路徑,一個路徑是在自建的場景下,就是在線下鋪設未來科技體驗綜合體項目的網絡,這個網絡建成之后將對我們的產品有一個很大的需求。另外一個是我們在網絡中搭建了一個demo,就是它的應用示范項目,示范項目都可以復制的,現在有很多客戶找到我們,希望復制我們的這些示范應用場景,這些應用場景也不斷的有新的訂單到來,所以市場的需求也在不斷的擴大。
我們現在主要研發集中在三個方向:一個是機器人的核心零部件,就像我們這次帶到這個大會的一套機器人的柔性關節,這是我們完全自主研發的一個系列的機器人柔性關節。因為人形機器人對于這個關節的小型化和精度要求比較高,所以我們從自身的需求出發,研發了這樣的一套柔性關節核心零部件,這套零部件也可以應用在其他各種類型的機器人上。另外一個是機器人的多模態相關研究,所謂的多模態就是我們希望機器人能夠像人一樣擁有感知能力,能夠通過視覺、觸覺、聽覺、嗅覺,感知我們周圍環境的這些變化,我們現在重點做的就是多模態的仿生人形機器人的智能感知和智能反饋。最后一個是機器人和各種應用場景的深度結合,打造了機器人的操作系統,
能夠控制機器人全身多達140 多個自由度,有了這樣的操作系統,就可以跟外部的大模型、大數據做結合,這些AI生成的內容就可以通過機器人,表達出情緒、表情,能跟人進行自然互動,可以在各種各樣的應用場景下應用。
我們創業的過程也比較的艱辛,因為所做的事情是以前沒有做過的,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其實就是從零開始。在這個過程中,比較難的一個事情就是團隊的組建,在這個行業中沒有相關的人才,我是2005 年到國外開始學習人工智能算法,已經算是最早的一批人工智能這個專業領域的從業者。我們當時在組建這個團隊的時候充分發揮了企業的吸引力,和我們的一些感召力,感召了業內一些對這個事情感興趣的一些愛好者,加入到了我們團隊中來,這些人在行業內也被叫做極客,所以我們企業是有極客文化的,大家都很專注于我們自己內部某一個專業領域知識的研究。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有另外一個困難,就是核心技術攻關的難題。其實我們也嘗試著跟一些高校和科研院所開展合作,但是發現高校的很多的科研成果很難直接轉化到產品中來,所以我們很多是通過先自研,再融合的方式。到目前為止,我們大部分的核心技術都來自于我們自己的研發團隊,我們自己也組建了一個研發中心。
還有一個難點就是機器人怎么用,這個時候我們做了非常多的嘗試,也有很多失敗的案例,但是我們在文旅領域,在智慧教育,智慧陪伴領域找到了一個切入點,大家現在對新興的科技內容是比較感興趣的,都愿意去嘗試,特別是希望讓我們的孩子提前接觸到最前沿的技術,于是我們就在文旅,在教育上發力,讓大家能夠在機器人走進千家萬戶之前先接觸到我們的最前沿科技成果。
我們從今年開始,發現人形機器人變成了一個熱點,今年開年的時候,工信部就提出人形機器人要作為一個未來重點布局的產業來發展,所以我們對這個行業的前景是非常樂觀的,特別是我們做的這種仿生人形機器人,本質上來講它是一種通用型的機器人,也就是說這個機器人做出來之后,可以應用在非常多的不同崗位中。通用型的機器人將來融入社會應該是一個非常好的一個形態,隨著相關一些技術的發展,比如說大模型,它是一種通用的AI,隨著這種技術的發展, 我們的機器人會動作更加自然,交互更加自然。所以我們認為機器人從技術來講應該越來越趨近于人類的樣子,從應用的角度來講我們現在采用了一個先To B,再To C 的一個路徑,先把它放在一些公共服務的場景下,讓它能夠面向大眾來進行服務,然后未來我們判斷它一定會走進千家萬戶,成為我們自己身邊的一個伙伴,就像馬斯克說的,未來,一個人需要有多個機器人來為他服務,這個市場是巨大的,我想我們也非常認同這個觀點,我們也認為將來機器人的需求量一定是要遠遠超過我們現在所有的智能設備,所有的生活中的這些電器的。
采訪結束后,我們意猶未盡,相繼參觀了展廳的一些特色展品,對我國當代機器人產業發展充滿信心。作為新興產業,機器人產業成為支撐新舊動能轉換和產業升級的重要抓手,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企業在機器人研發和生產方面具有良好的發展基礎和技術創新優勢,在新基建和傳統產業轉型與升級方面承擔著重要的發展使命。

